最偉大的教育,竟然是媽媽情緒的平和!
在生活中有些媽媽經常發出這樣的感嘆:每次輔導孩子做作業都想動手抽他!每次他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就想把玩具扔出去!每次看他起床那個磨蹭勁兒就忍不住吼他兩嗓子!......
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
或許大多數的孩子的腦海中會浮現這樣的對話
父親負責家庭的風景,母親負責家庭的氣候;父親用行動影響孩子,母親用情緒影響孩子。
如果姐妹們希望孩子在關鍵發育階段發展出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礎,那你一定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媽媽對於一個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網上有一則笑話:嫁錯老公毀一代,娶錯老婆毀三代。看似一個笑話卻也能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到「媽媽」這個角色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 姐妹們先來看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一個母親先和孩子互動,孩子非常開心,積極響應。然後讓母親再換成一個沒有表情的臉,無論孩子怎樣做,母親都一直面無表情。
1、實驗之初,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孩子很開心。
2、靜止臉實驗開始,母親面無表情。孩子已經發現不對勁,開始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
3、孩子繼續嘗試讓母親與自己互動,但是母親仍然面無表情。
4、最後孩子開始崩潰哭泣。
在實驗中孩子一開始會持續嘗試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他們會不斷地重複這一個過程,失敗了以後會走開,感到悲傷,無可奈何,然後他們又會從頭再來一次。一次又一次嘗試、失敗、失敗、再嘗試。那些常常被忽略甚至被虐待的孩子,他們會開始形成自我安撫的行為——比如吃手指,抓自己,然後不再理睬父母。但還有一些嬰兒可能會變得特別沮喪以至於他們根本沒辦法安慰自己。 很多人都不記得童年早些階段發生的事情,所以那段時光對一個人來說不重要嗎?當然不是,童年的經歷,對一個人影響甚遠,這些經歷深深沉積於一個人的內在,甚至能夠驅動人們餘生的感覺和行為。若一個人在童年早期階段受到損害,這個人可能終身在情緒上都會有些問題。
媽媽的情緒不穩定通常表現在哪些方面1.焦慮的媽媽
很多家庭中,當丈夫主動或被動地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會導致妻子對於婚姻的依賴、對於丈夫的依賴減弱了,此消彼長,於是妻子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丈夫繼續被往外推。妻子認為安全感要從孩子身上獲得,畢竟這是血緣關係,是牢靠的、最安全的。所以妻子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從丈夫身上抽離出來,而放在孩子身上。
但孤軍奮戰的女人會難以避免地陷入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中,又會不自覺地把家轉化為她痛苦的工作場所,用讓孩子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吞噬,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這個階段的媽媽通常會表現出:焦躁、情緒低落、怨恨……媽媽的這些情緒會泛化傳遞到孩子身上,進而導致孩子開始出現諸如:孤僻、冷漠、不能獨立自主等偏差行為。
2.憤怒的媽媽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踢貓效應」,簡單的理解就是,一個人因為受到了某些人事物的影響導致內心有情緒,因為情緒不會消失,只會轉換,所以她就會將這些情緒轉換到其他人身上。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有些父母吵完架以後,一時怒氣無法完全消散,就很容易把孩子當成垃圾桶。一個在平時看起來很小的錯誤,看在這個時候的媽媽眼裡,就會被無限放大。
孩子的內心畢竟還不成熟,他無法承受成人世界的煩惱,也很難理解成人世界的感情糾紛。而面對媽媽的情緒,孩子往往容易產生恐懼和不安,做任何事情都謹小慎微,甚至在他將來自己該成家時,也可能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3.愛嘮叨的媽媽
姐妹們來看看這些話,你對孩子說過嗎?
「你怎麼這麼笨,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因為我是你媽,所以你就應該聽我的!」
「媽媽這麼辛苦,你還這麼不聽話!」
「整天只知道玩,你除了會玩還會做什麼?」……
媽媽對家庭的事過分控制,有可能指責,有可能嘮叨,總是對孩子說很多話,這樣實際上就是在通過她的嘴巴滿足她的幸福。
——簡單說,這個媽媽還停留在「口欲期」。
一個到了媽媽級別的人,那麼多的攻擊性和情緒都是通過嘴巴說出來,這就說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對孩子施虐,久而久之,孩子總是看到母親對自己和家庭存在太多憤怒的情緒和指責,孩子長大後,也會不自覺地把這種「指責」「嘮叨」的習慣轉移到自己的親密關係或者人際交往中。
如何當「淡定」媽?其實並不難
有的姐妹或許要問,情緒既然不能消失,又不能輕易地表達出來,難道我憋著嗎?而且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不可能做到事事如意,到底該怎麼辦呢?
動圖
是的,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會經歷開心、沮喪、愉悅、難過、痛苦等各種各樣的情緒,而這些情緒也一定應該找一個出口進行釋放。只是,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多一份「自我覺察」,是什麼導致自己這麼容易有情緒呢?那些所謂的「不如意」就真的如我們所想的那樣嗎?
小芙覺得要想淡定當媽,一定要明白以下幾點:
1.可以安心入睡,不再愧疚。
也不用向老公抱怨自己又破功,更不用聽孩子凄訴:「你是世界上最凶最壞的媽媽!」「我最討厭媽媽!」
2.孩子才是最重要的觀眾。
如果你只有私底下才會對孩子大吼,你會發現孩子隨時在查看你是否言行合一。而他們的評價才是你最該在意的——在孩子面前當理性的父母,遠
比「演」給陌生人看更重要。
3.孩子也有情緒和想法,不可能永遠都聽話或不犯錯。
成人也會犯錯,難道我們就能心平氣和地接受別人對我們大吼大叫?
4.不能控制孩子的行為,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就連成人都無法忍受總是照著別人說的做,怎能奢望孩子事事都跟我們心有靈犀。當孩子不聽話時,「暫時走開」冷靜過後再用新方式溝通,會比不斷吼他「快點收玩具!」更有效率。
5.狂吼無用。
只會讓場面失控,況且孩子也聽不清楚你在罵什麼。
6.不再錯過重要親子時刻。
小孩該入睡了卻突然出現在你面前,打擾到你珍貴的「獨處時光」。此時若你冷靜按兵不動,可能會有意外驚喜——他來其實只是想撒嬌,跟你說「我愛你」或「猜猜我有多愛你」之類的甜蜜告白。但你若馬上怒斥一句:「還不去睡覺,在這裡幹麼!」不但沒有驚喜,家裡還會多個心碎的小孩。
7.善用「還好」「幸好」「至少」,讓怒火轉彎。
忍住不罵小孩真的很難,因此不妨把這三個轉念詞當成內心OS的新口頭禪,好比:「天啊,他把整瓶牛奶都打翻了……還好不是玻璃瓶……至少他是想幫忙」「天啊,我好累,幸好再過3小時就是睡覺時間……還好不是12個小時。」
8.多半問題不是出在小孩,而是自己。
雖然這樣想可能會讓自己不太舒服,但請捫心自問,當你瀕臨失控時,是不是因為跟老公吵架、一堆代辦事項逼得你快發瘋、公事很忙、身心疲憊,而眼前這搞不定的小孩就是壓倒你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是,下回快獅吼前要在心中對自己精神喊話:「我並不是真的跟孩子生氣,不需要大吼大叫。」
9.把自己照顧好也很重要。
你總是照顧別人卻忘了自己,你對孩子的耳提面命:早點睡覺、多運動、多吃蔬果,也正是你所需要的(你的媽媽若逮到機會也會這樣說)。留點時間和自己的好友聊天、做自己喜歡的事,經常這樣「小寵自己」會讓你比較放鬆、心情愉快、容忍度提高,遇到突髮狀況也更容易冷靜,對家人說的話也會更好聽。
10.「戒怒吼」不僅自救還恩澤全家。
當你不再怒吼,更會覺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因為你沒有失控。你和孩子會有更多機會可以了解彼此的想法。孩子也會因為不用跟你「比大聲」而情緒更穩定。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過
「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所以
姐妹們請記住
作為一位好母親
保證自己情緒的平和
就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台「網易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