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格律詩的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06-08
謀篇布局,說的就是起承轉合。五律一般都是:首聯上句起,首聯下句承,頷聯、頸聯襯貼題目,尾聯上句轉,下句合。下面詳細分說一、首聯起承之法1、敘寫時間、地點、景色、人物而起,亦就「時、地、景、人」中任選一二承之。如陳子昂《送別崔著作東征》:「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王師非樂戰,之子慎佳兵。…………」首聯就時令(秋季)節氣(白露)起,而承以人事(征戰)。並且偷偷用了對仗,起承間一氣貫注,很有水準。又如崔顥《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的首聯:「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以人事起(征馬指代騎馬之人),而以時、地、景承之。時:秋夜。地:送別之城。景:圓月朗照。又如大家所熟知的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以海上生明月的景象起,而承以天涯共仰望這件人事,景象是親眼所見,人事則心裡想像,此處由實返虛,最是高明。古人云,次句承接首句,須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若有意,若無意,如此最佳。2、問答起承,或於首句引出次句之問。問答的,如唐玄宗《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的首聯:「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首句引出次句之問的,如杜甫《天末懷李白》的首聯:「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3、以轉折起承。如王維《送丘為落第歸江東》的首聯:「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謂我本已為君未能中第而悵惘,更何況春日送別更增愁緒。柳諧音留。更明顯的轉折是《送平澹然判官》:「不識陽關路,新從定遠侯。」雖然不認識西域的路,卻也如定遠侯班超,萬里從戎。4、以對仗起承。五律中,以對仗起承的極多。駱賓王《在獄詠蟬》:「西路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陳子昂《度荊門望楚》:「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台。」高手的作者,會用流水對等放在首聯,在起承之間使人渾然不覺其為對仗。如杜甫《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在聽這一課之前,你是否已知此詩的首聯兩句對仗? 二、中間二聯的章法頷聯和頸聯,都要用對仗。或就景物加以渲染勾勒,或就人事加以點染,或敘寫,或議論,或引事,或比擬,都是為了深化題旨。如王維《送張道士歸山》:先生何處去,(問起)王屋訪茅君。(答承)別婦留丹訣,驅雞入白雲。(引事)人間若剩住,天上復離群。(議論)當作遼城鶴,(轉)仙歌使爾聞。(合)但要注意,頸聯的意思要和頷聯相應相避,要有變化。如果頷聯寫景了,頸聯就要寫人事;頷聯寫了人事,頸聯就要寫景初學者多數的詩,景,人。不分的,常常兩聯相同如果二聯都寫景,那麼一般是頷聯側重寫整體,寫騁目四顧的遠景,頸聯則著重勾勒細節;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就是頷聯遠景頸聯細節。如果二聯同寫人事,往往頷聯寫他人,頸聯寫自己。如上面舉例的《春日憶李白》,頷聯議論,贊李白「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頸聯就寫景,寫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地的景色:「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頷、頸二聯,頸聯尤其重要。白居易說,頸聯「謂之警聯」,要像疾雷破山,觀者驚駭。頸聯如能用上精心錘鍊的警句,則整首詩煥發生機。頸聯如能用上精心錘鍊的警句陸機《文賦》說。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詩中流傳的名句,多是頸聯,寫詩的無不在此下功夫如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是流傳的名句頷聯「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也許您也可以寫得出,但頸聯「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卻須深厚功底方能煉就。寒、老,二字是明顯花了功夫提煉出來的。頷聯只是簡單的交代登樓所見,頸聯卻因這倆字,暗示了登樓之所想,深化了題旨。 三、尾聯轉合之法1、用轉折性、否定性的虛字轉合。這虛字往往放在第七句。轉折的,如唐玄宗《送賀知章歸四明》的尾聯是「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否定的,如王勃《別薛華》: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2、用詰問、問答轉結。詰問的,如前面舉例的駱賓王《在獄詠蟬》,尾聯是「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及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尾聯:「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問答的,如陳子昂《春夜別友人》尾聯:「懷君欲何贈,願上大臣書。」 3、借時空轉換而轉結。如郭震《塞上》:塞外虜塵飛,頻年出武威。死生隨玉劍,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將老,長征馬不肥。仍聞酒泉郡,已合數重圍。從對塞外將士的描寫,空間轉換,將鏡頭移向酒泉郡作特寫,將士們常年出征已經辛苦疲憊老弱,而酒泉郡仍有戰爭,他們不可以退役卸甲歸田,令人氣憤。4、用祈令語、盟誓語結束。祈令語,如陳子昂《送魏大人從軍》尾聯「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是囑咐魏大人要立功再歸來。盟誓語,如孟浩然《過故人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是盟誓,約好了重陽節再來聚餐,不見不散。 5、以抒情、議論歸納題旨轉合。杜甫《春望》的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便是帶著狀物的議論。如楊炯《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尾聯是明顯的議論(發牢騷)了。縱觀以上5種辦法,目的都是為了使尾聯要能將前面三聯的意思推開、推進一步,要麼在思想上更加深刻,要麼能含有餘不盡之味,引起讀者語言之外的聯想。像一首歌的收尾音樂,要麼在樂器合奏的聲音最高處停住,要麼讓聲音漸遠,讓聽眾覺得繞樑三日。以上所舉,只是五律作法一隅,如要真寫好五律,須勤誦前人佳作,用心揣摩,方能領會更多方法,運用於寫作實踐。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關於格律詩的對仗以及相關的寫作體會
※葉虎 | 律詩格律
※ 詩詞格律講座稿
※格律對仗及軲轆體
※【漢語新詩格律概論】(上)
TAG: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