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胡適? | 羽戈的共識網·思想者博客

為什麼要讀胡適? 羽戈

——致Y君

你問我,為什麼這兩年屢屢推薦你讀胡適:胡適的書,或者關於他的書?

模仿胡適的老師、歷史學家布爾(GeorgeLincolnBurr)的口吻:「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我年紀越大,越覺出胡適的重要性;而且不必和誰對比,他就是我們思想的維生素C。

許多人都喜歡拿胡適與魯迅對比,抬高一者,貶斥另一者,譬如布爾之言,換做他們,可能會說:「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胡適比魯迅更重要。」我說過,魯迅與胡適並不構成魚與熊掌的二元關係,對我而言,他們都無比重要,如果說胡適是維生素C,魯迅則是鈣片,你願意缺哪一個呢。

據我的閱讀經驗,魯迅如高山,胡適如平原。我從16歲開始讀魯迅,此後每重讀一次,感悟便深一層,誠可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不過這座高山,只能仰止,無從超越:一來,他難以被超越,他是空前絕後的人物,魯迅之前,並無魯迅,魯迅之後,再無魯迅(竊以為魯迅之為魯迅,個體的因素要超過時代的因素);二來,他不是我的路標,無須超越。

今年我在鄉下,重讀魯迅雜文集,以其寫作時間為序,愈讀到晚年,愈發心痛。我以為在《三閑集》、《二心集》之後,他的大多雜文,除了教人如何疑心、如何刻薄、如何罵戰之外,意思實在不大,原本可以不寫。早在1925年底,他編《華蓋集》,便意識到「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經耗費在寫這些無聊的東西中,而我所獲得的,乃是我自己的靈魂的荒涼和粗糙」,儘管他「並不懼憚這些」,然而我們卻深深為之惋惜。以魯迅之雄才,「寫這些無聊的東西」所耗費的精力與時光,若用來寫作《故事新編》或《中國小說史略》之類,那該多好。

所以我從不建議你多讀魯迅,他生命晚期的作品,粗覽即可,他既百無聊賴,你何必陪他空虛;更不建議你學魯迅寫作,他的雜文,陳義再高,都難改病態的本色。相比之下,胡適就健康多了(當然另有一個原因,魯迅不可學而胡適可學,正如李白不可學而杜甫可學、蘇軾不可學而辛棄疾可學)。

病態與健康之別,不僅取決于思想,更取決于思想的邏輯與風度。我們讀胡適,他說出了什麼道理,只是第二義,第一義在於他怎麼說理。我以前和你說過,學習寫文章有三重境界,第一重看他寫什麼,第二重看他怎麼寫,第三重看他怎麼不寫(為什麼這樣寫而非那樣寫)。讀胡適,眼光要停留在第二重——他不是文章大家,第三重不必琢磨了。

胡適說理,第一貴在曉暢、通達。其白開水般的文風,歷來備受譏嘲,然而我們必須承認,幾乎所有的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讀者越多越好,這就決定了他們行文,盡量平白如話,最好連引車賣漿者流,都愛讀,能明了,想想看,為什麼「我的朋友胡適之」名滿天下,胡適之的朋友遍布三教九流呢,從其文章,可窺一斑。

他的文章,通俗到什麼地步呢,如《差不多先生傳》,立意並不低,卻可以當作童話,給小朋友讀。

而且,文字通達的背後,往往是道理的通達,你看一些學者,寫文章艱深晦澀、纏雜不清,原因之一,即他們尚未把道理想清楚,從而造成了表達的滯礙。胡適的文字,老實說並不好,卻因道理的通達,給人以乾淨、遼闊之感。

第二貴在邏輯、理性。去年謝泳先生編選的《獨立評論文選》出版,我讀罷,感慨萬千,胡適能成為百年一人,絕非偶然。此書選文逾百篇,作者皆一時俊彥,包括胡適、任鴻雋、傅斯年、蔣廷黻、丁文江、陳之邁、張佛泉等,他們之間,不乏爭論,如轟動一時的「民主與獨裁之爭」等,八十年後再回首,胡適完勝。他說民主、論憲政,至今猶不過時。能夠支撐他在狂熱而迷惘的亂世之中保持清醒的判斷,支撐他的觀念穿越百年風雨而依然挺拔、清澈,正基於邏輯和理性的力量。

第三貴在平和、寬容。讀胡適的文章,你幾乎難覓一絲火氣、戾氣、裝腔作勢、劍拔弩張,無論談哲學、政治,還是生死、愛情,都是平心靜氣,娓娓道來,如晚飯之後,鄰家老人和你拉家常。甚至在其早年便是如此,這一度令我詫異,後來漸漸明白了,這不僅可以歸結於他的思想,還需要上溯他的出身和家教。他一直感激母親的九年教育,「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你若有心,可對比一下少年生活對魯迅的影響。

寬容之於胡適,已經深入他的骨髓和靈魂。我平時愛講平恕之道,這一「恕」字,可以胡適為例。1930年4月30日,他複信楊杏佛:「我受了十餘年的罵,從來不怨恨罵我的人。有時他們罵的不中肯,我反替他們著急。有時他們罵的太過火了,反損罵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們不安。如果罵我而使罵者有益,便是我間接於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願挨罵。如果有人說,吃胡適一塊肉可以延壽一年半年,我也情願自己割下來送給他,並且祝福他。」此前還有一段,言及他在1920年代中期,與魯迅兄弟談《西遊記》的第八十一難:「應該這樣改作,唐僧取了經回到通天河邊,夢見黃風大王等等妖魔向他索命。唐僧醒來,叫三個徒弟駕雲把經卷送回唐土去訖。他自己卻念動真言,把當日想吃唐僧一塊肉延壽三千年的一切冤魂都召請來。他自己動手,把身上的肉割下來布施給他們吃。一切冤魂吃了唐僧的肉,都得超生極樂世界,唐僧的肉布施完了,他也成了正果。如此結束,最合佛教精神。」

放眼二十世紀,能說這番話,且令人感到發自肺腑,唯胡適一人。

這些「貴在」,都是我們閱讀胡適的原由,也許你並不認同,沒關係,只要你去讀他,你終將發現,與他同行,將是多麼幸運。如果說讀魯迅,可以發掘我們生命的深度,那麼讀胡適,則可以拓開我們生命的寬度。我將胡適比作平原,他的遼闊與坦蕩,恐怕窮盡我們漫漫一生,都無法企及,然而我們不必越過他,我們只須追隨他的足跡:讀胡適,做公民

推薦閱讀:

如何對付上綱上線的人?
長久的婚姻,需夫妻二人統一思想
《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第十六章 凡夫入報
黑道教父之子:不要20億遺產與江湖地位,只要父親的思想
怎麼評價哥倫布和鄭和?以及中國這個民族?和外國民族相比?

TAG:思想 | 博客 | 胡適 | 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