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哈托之死與印尼排華

蘇哈托之死與印尼排華  27日,中國的鄰居印尼傳出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印尼前總統蘇哈托死了。一個外國過氣領導人之死按說與咱華人沒有什麼太大關係,但印尼這個中國「友好鄰邦」的特殊性,使這個消息觸動了全球華人那條心酸悲憤的神經!   印度尼西亞是個屢屢掀起排華浪潮的國家,蘇哈托執政的年代,印度尼西亞對華人的歧視、排斥、打擊甚至是公開的、合法的、赤裸裸的。1965年「9-30事件」後,蘇哈托領導的軍方將蘇加諾推翻,同時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排華與大屠殺,至少有30萬華人在這次血腥的排華行動中死亡。蘇哈托政府上台後,便下令以「支那」一詞來取代「中華」,把印尼居民分為原住民和非原住民,將華人歸為非原住民,並在其身份證上註上特殊記號,赤裸裸地將對華人的歧視公開化、合法化。   從1966年起,蘇哈托政府頒布了數十項排華反華的法令法規,主要有:關於解決華人問題基本政策的內閣主席團1967年第37號政令,關於華人問題的內閣主席團1967年第6號通告,關於華人宗教信仰及風俗習慣的1967年第14號總統令,關於成立華人事務參謀處的1967年第15號總統令,關於華人問題統籌委員會的國家情報局長1978年第31號決定書,關於禁止華人印刷品進口、發行及買賣的商業部長1978年第286號決定書,有關向商販發放貸款的印度尼西亞銀行總裁1973年第6號通知,關於整頓華人廟宇的內政部長1985年第455-2-360號政令,關於禁止印刷與發行華人書刊及廣告的新聞部長1988年第2號政令等。   這些法令法規的實質,是剝奪華人作為印尼公民應享有的政治文化權利,強迫華人放棄本民族的語言、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蘇哈托政府的內政部、司法部甚至多次頒發專令,要求印尼華人改名換姓,徹底放棄自己的中文名字,改用印尼化的姓名。華人不得在公共場所舉行慶祝華人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各種節日活動,與中華文化有關的各項祭祀儀式和活動只能在家庭或個人的範圍內進行。1966年5月,印尼政府下令關閉全印尼的667所華文中小學,之後,又相繼關閉了全國所有的華文報紙和華人社團。從1967年起,印尼政府基本上不再批准新的華人移民入境,並不允許華僑華裔回中國大陸探親旅遊。七十年代中期,蘇哈托政府連續頒布法令,對華人資本在企業中的股份比例及經營範圍進行限制,禁止華人企業使用中文招牌。   1987年12月,雅加達市政府命令企業的華人與華人客商都必須使用印尼語會話。在蘇哈托執政的32年里,華人被排除在印度尼西亞的政治、軍事、文化等職業領域以外,不能進入政府部門、軍隊以及國立學校工作,只能在經濟領域從事工商業,或在體育界求發展。但即使是為印度尼西亞贏得世界榮譽的華裔體育明星,也常常受到印尼政府機關的歧視和種種有意刁難。   看了以上證據,如果認為印尼排華的罪魁禍首是蘇哈托,隨著蘇哈托之死印尼排華也就會隨之消聲匿跡,那真是太天真了。   據古籍文獻的記載以及出土文物的考察,華人移居印尼的時間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來自大唐的華人出售運來的絲綢、布匹、瓷器、茶葉等貨物,收購當地出產的香料、藥材、珠寶等土特產,並將中國先進的種植、養蠶、釀酒、製糖、制絹、冶練、鑄造等生產技術和古老的文化傳到了印尼,為印度尼西亞生產力的原始開拓、發展和經濟的繁榮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據統計,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居住在印度尼西亞的華人約有三分之二屬於在當地出生的華裔,其中有43%以上的華人家庭已在印度尼西亞居住生活了三代以上,有些古老的華人家庭在印度尼西亞繁衍定居歷史更達數百年之久。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在印度尼西亞出生的華裔占該國華人總人口的比例達到80%,絕大多數華人家庭都已在印度尼西亞居住生活了至少三代。如今,印度尼西亞已成為世界上華僑華人聚居最多的國度之一,目前居住在印度尼西亞的華僑華人的總人口約為800萬,佔全印尼人口總數的3.5%左右。其中,95%以上已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加入了印度尼西亞國籍。   但是,印度尼西亞卻是世界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排華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度之一。從1740年荷蘭殖民當局製造的「紅溪慘案」開始,印度尼西亞曾發生過許多起大規模的排斥、屠殺、迫害華僑華人的慘劇。如1945年11月的泗水慘案、1946年3月的萬隆慘案、同年6月的文登慘案、8月山口洋慘案、9月的巴眼亞底慘案、1947年1月巨港慘案等。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印度尼西亞仍經常發生許多較大規模的反華、排華動> 亂,如1963年3月至5月從西爪哇蔓延到中、東爪哇的排華騷亂、1965年至1967年全印尼性的排華浪潮、1974年由反日運動引起的排華騷亂、1978年雅加達由學生示威引發的反華騷亂、1980年11月中爪哇的排華暴動等。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各種大小程度不同的反華、排華流血事件此起彼伏,幾乎每年都在印尼各地上演。   說印尼有排華傾向莫過於1998年的暴> 亂。1998年5月,本是一場反對曾經沾滿華人獻血的當時印尼總統蘇哈托的政治運動竟然演變成為一場震駭世人的排華暴亂。據不完全統計,暴> 亂期間,僅印尼首都雅加達就有5000多家華人工廠店鋪、房屋住宅被燒毀,約170名華人婦女被強暴,近1200名華人被屠殺。同時發生在梭羅、巨港、楠榜、泗水、棉蘭等地的類似暴亂所造成的華人生命財產損失更是無法估量。1999年,棉蘭華人的數十艘漁船和數十輛卡車被焚毀,5000多噸貨物被搶劫;萬隆的一家華人紡織廠被焚燒。2000年5月騷亂二周年之際,數以千計的暴徒集結雅加達,對華人商店進行了攻擊和搶劫。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印度尼西亞華僑華人的命運為何如此多災多難?印度尼西亞歷史上為什麼會如此頻繁地發生排華反華浪潮呢?   第一、殖民主義勢力是造成印度尼西亞排華反華浪潮的罪魁禍首和歷史原因。   在歷史上,中國和印度尼西亞一直是友好鄰邦,在西方殖民主義者入侵以前,印度尼西亞各島從未發生過排華反華的事件。十七世紀荷蘭殖民者侵佔印度尼西亞後,印度尼西亞曾先後淪為荷蘭、法國、英國、日本的殖民地。在長達數百年的時期,各國殖民當局為了維護其在印度尼西亞的殖民統治和殖民利益,不但對印度尼西亞華人華僑進行利用、限制、排擠、掠奪乃至屠戮,而且對華人華僑和印尼當地民族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處心積慮地破壞二者之間原本和睦融洽的關係,在印尼當地人中形成根深蒂固的排華反華的潛意識。印度尼西亞獨立後,印尼極端民族主義者所實行的排華反華政策和措施,基本上都沿襲了原殖民主義者的一些排華反華的思想與做法。   第二、極端民族主義是形成印度尼西亞排華反華浪潮的思想根源。   印度尼西亞「建國五項原則」開宗明義的第一條便是民族主義。印度尼西亞的民族領袖曾把民族主義作為團結號召印度尼西亞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建設國家的旗幟。但是,民族主義發展到了極端,便會形成盲目的排外傾向,將華人經濟當作外國資本對印尼經濟的控制,將作為移民和移民後裔的華人當作排斥和打擊的對象。印尼一些政治派別和軍事集團將華人視為中國的「第五縱隊」、「中國共產黨顛覆當地政權的力量」,加以暴力迫害和大規模的驅逐。尤其是當政府的各項政策遭遇失敗,印尼社會問題成堆,陷入政治經濟危機,人民群眾不滿情緒積聚到極點時,印度尼西亞一些別有用心的極端民族主義者往往就會將華人當作替罪羊,把人民的不滿和憤怒轉移到華人身上,。認真剖析印度尼西亞獨立後的接二連三地發生的排華事件,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次排華事件背後都有印度尼西亞當地民族的極端民族主義思想在興風作浪,暴力騷亂往往爆發於群眾極端民族主義情緒激動至登峰造極之時。   第三、經濟收入的差異是誘發印度尼西亞排華反華浪潮的重要因素。   在印度尼西亞,貧富差距十分懸殊。大部分印度尼西亞人民並沒有在國家獨立後擺脫貧困的狀態,反而生活日益窘迫,形成一個人數眾多的龐大的貧民階層。而華人以其特殊的商業才能和辛勤的勞動,加上歷史的、職業的和其他種種因素,在工商業方面取得比較突出的成就,形成一個華人工商業群體,在經濟生活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從總體看,華人家庭的生活水平明顯地高於當地人家庭的生活水平。這樣一來當政局稍有動蕩時,貧苦的人民群眾對貧富不均的不滿與憤怒便會象火山一樣噴發,與他們經濟收入有差別的華人便會首先受到衝擊。   第四、種族、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異也都是排華反華浪潮形成的因素之一。   印尼華人與移居世界各地的華人一樣,具有很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感情。印度尼西亞獨立前後,隨著印尼當地民族民族主義的發展,華人的民族主義也迅速高漲,結果形成印尼各華埠華校林立,華人社團紛涌,學習漢語普通的熱潮風靡家家戶戶。華人民族主義膨脹到頂峰時便與急速興起的當地人的民族主義衝突,使當地政權產生猜忌、恐懼與疑慮,因而利用國家力量對華人的民族主義採取限制壓抑和強迫同化的措施,以利當地主體民族的民族主義的發展。   同時,印尼華人的宗教信仰十分紛繁複雜,各種宗教,包括中國傳統的宗教和在全世界流行的宗教,如大乘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在印尼華人中擁有為數眾多的信徒。而且印尼華人還崇尚祖先崇拜,古今中外許多有影響的人物和傳說中的人物也都成為他們崇拜和尊奉的對象,如孔子、關羽、鄭和、財神、鍾魁等。印尼獨立後,伊斯蘭教逐漸在印尼社會中佔取了絕對的優勢。由於得到印尼政府的扶持和鼓勵,伊斯蘭教在印尼社會中的影響更是急遽擴張,上升為占統治地位的宗教。伊斯蘭教是一個排他性較強的宗教,其教義的核心是只能信仰安拉,「除安拉外,別無神靈。」越是虔誠保守的穆斯林,對其他宗教文化的容忍越是有限,自然也無法與華人所信奉的眾多神靈相安無事。故而宗教分歧衝突也常成為誘使印尼社會中排華騷亂爆發的一個極為敏感的潛在因素。   第五、參政維權意識薄弱也是印尼華人容易受到傷害的原因之一。   移居印度尼西亞的華僑華人大多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貧苦農民和手工業者,出國的動機是謀生,追求的目標是賺錢,最高理想是衣錦還鄉、葉落歸根。由於文化語言的差異,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印度尼西亞的華人華僑都沒有認同當地社會,而是以家族、宗族、地域、行業為紐帶,自成體系,組成一個相對獨立於當地社會的華人社會,並不關心當地政治,更談不上參與當地政治。同時,印度尼西亞歷史上的殖民政權和當地民族政權對華僑華人採取排斥的政策,不許華人參政,華人一直處於印尼社會的權力圈外,無法參與當地政治。如此一來一旦政局發生變化或社會發生動蕩時,得不到任何法律保護的華人更容易成為統治集團鬥爭的犧牲品,成為暴徒們任意欺凌和強暴的對象。   第六、中國政府護僑政策措施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移居海外的所有炎黃子孫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和心聲,就是希望中國強盛。因為他們相信祖國的強弱與自己在移居地的安危和地位息息相關。十七世紀以前,中國在世界上處於相對領先的地位,印度尼西亞各島政權敬仰中國是文明之邦,對給他們帶去先進文化技術和生活商品的華僑華人一直是禮遇有加,友好相待。然而自明清以降,中國封建專制政權將移居海外的中國人視為「背棄祖宗廬墓」、「自棄化外」的「莠民」,對他們的命運漠不關心,甚至持敵視態度。華僑華人淪為海外孤兒,得不到中國政府的保護,任人殺戮而無人過問。晚清民國時中國政府雖制定了一系列護僑政策,但由於我國國勢衰弱,對保護華僑華人實際上並無大作為,遭人輕視,印尼排華勢力凌辱華人無所顧忌,故而猖獗。新中國成立後,一方面印尼與中國之間有相當長時期內斷絕了外交關係,印尼政府禁止印尼華人與中國來往聯繫,中國政府無法真正做到保護印度尼西亞的華僑華人。另一方面中國政府的僑務政策和僑務工作有段時間受到錯誤路線的影響和嚴重破壞,出現了一些失誤,尤其是印尼動> 亂和騷亂髮生時中國政府未能及時採取有力措施保護華僑華人生命財產安全,也是造成近數十年來印度尼西亞排華反華浪潮肆無忌憚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註:參考資料《梅顯仁:印尼排華問題探析》)   綜上,前五條由於是歷史原因和印尼內政問題,中國無力改變,唯一能做的是增強國力,加大海外護僑能力,在提倡「和諧世界」的同時,堅持「以人為本」,以華人為本,敢於向全世界宣告:「凡犯我華人者,雖遠必誅」!   蘇哈托死了,謹以此文至悼與所有在印尼排華暴行中死難的同胞!!!
推薦閱讀:

印尼排華不是那麼簡單 - 外國人看中國 - 中國網和平論壇 網聚中華民族的力量 - Pow...
當了30年總統,斂財400億美元成全球首富,還被人起了6個外號!
為什麼非常不推薦你去印尼巴厘島?
作為東南亞第一大國,印尼為什麼嚴重缺乏存在感?

TAG:排華 | 印尼排華 | 蘇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