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什麼樣的策展人
如今,「策展人」這個職業,對於愛好藝術的朋友並不陌生,因為它幾乎成為很多展覽,特別是文化藝術類展覽中的「標配」。這一時尚的稱呼可謂是風光無限,這個群體的出現給現當代藝術增添了不少獨特風采。
但是,對於公眾來說「策展人」這個角色仍然是霧裡看花。在中國經歷近30年的發展之後,在向西方學習和借鑒的過程中,在富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和文化體制 下,中國策展人這一職業逐漸呈現出什麼樣的面貌和特點?出現哪些問題?中國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策展人?記者走訪了從業人員和專家進行探討。
平衡學術性與商業化「策展人」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curator」,屬於舶來詞。20世紀80年代,台灣當代藝術家陸蓉之最早將「curator」翻譯成「策展人」並介紹到中國台灣。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藝術策展人郝青松介紹,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的現當代藝術面臨中國社會轉型帶來的結構性改變,國內本土展覽也受到國際展覽導向性擠壓,使中國一些年輕的藝術批評家直接轉變成為獨立策展的嘗試人,他們試圖通過獨立策展人,在中國現行藝術展覽體制之外搭建一個新的平台,以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藝術展覽並回應國際藝術大展對中國藝術的影響。繼高名潞、侯瀚如、范迪安等人嶄露頭角後,1992年策展人呂澎策劃「廣州雙年展」,他第一次將商業運作模式引用雙年展,聯繫企業家贊助參展藝術家,以作品為回報。這種策展思路和商業運作模式給後來的運作者提供了可模仿學習的範式。
廣州雙年展的舉辦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應,這種操作模式,從某種角度來講,也是中國社會轉型的一個表現和人們思想轉變的一種體現——讓市場成為藝術的風向標,以藝術市場帶動藝術家和藝術圈的繁榮。在2005年前後,出現大批策展人,市場相當火爆,隨之湧現大批青年批評家。
郝青松認為,作為策展人首先要把握展覽的學術方向,明確展覽的主題。隨著商業資本介入增多,策展人還要處理很多行政日常,例如做出預算,並根據展覽的主題找出相對應的藝術家,參與布置展覽場地及擺放展覽品,同時還要負責相應的文字工作,如撰寫與展覽相關的學術文章,編輯展覽的畫冊及配合展覽的宣傳,以及突發事件的應對和處理,保證展覽的順利進行,在展覽的過程中還要統籌展品的借用情況,以及展品所涉及的保險,展覽開幕式的全程跟蹤以及與其相關的其他事務的應對和處理。其中常常和運輸公司和海關打交道,根據不同預算選擇不同布展公司和運輸公司,甚至親自參與過押送展品的「押車」。
總之,策展人的角色在處理我國當代藝術學術性與商業化的問題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策展人必須處理好商業、消費、商品與學術、文化、藝術品之間的關係。
兼顧行政能力和學術水平「歐美有比較完善的藝術基金制度,能夠保障和鼓勵不在任何崗位上的人做展覽。」南開大學文學院藝術設計系教授高迎進介紹歐美策展人制度時說,基金會是非營利性的組織,宗旨是通過無償資助,促進公益性事業的發展,不用回報。在國外,基金會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極大幫助,具體的運作方式為,在很多重大的國際性展出中由聘請的策展人規划出整個展覽的學術層面的目標,進而據此明確該學術的主題,最後選擇符合該主題的藝術家。此種操作流程也是公認的最能體現學術上指定的規範要求的。
對於國內,郝青松表示,我國的官方尚未接受這種運作的方式,所以缺乏保障和監督機制,展覽策劃缺乏統一的行業規範。專職策展人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變得不夠「獨立」,直接導致話語權降低。目前大部分策展人收到邀約的情況分兩種,一種是藝術家獲得商業贊助後主動與策展人聯繫,策展人不負責籌得資金;另一種由藝術機構出資,主動與策展人聯繫,由策展人選擇藝術家參展,策展人容易受制於藝術家和藝術機構,受其意見影響。同時,在策展過程中,又要受到場館條件的限制,有時溝通難度很大,在具體布展等展覽執行階段,一些場館甚至缺乏策展的主動性和熱情。可見,中國的策展人是在現實的夾縫中求生存。
「一個盡責的策展人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國內策展人很難面面俱到,國內知名的策展人就那麼幾十個人,很多人找他們,所以就會特別忙。」郝青松坦言,比如說一個展覽的周期一般是兩到三個月,根據目前中國的狀況,一個策展人不可能兩個月只做一個展覽,往往同時做多個展覽,其中部分策展人對於展覽只是進行學術概念和方向的把關,具體執行環節則由藝術家本人完成。個別策展人面對繁多的展覽邀請,疲於應戰,導致創作周期縮短,藝術品質下降,展覽水準得不到保證。
另一方面,國內同時具備行政能力和學術水平的策展人較少,常常在策展人之外設立「學術主持」來把握學術方向定位。有時策展人甚至僅僅是掛名或者撰寫前言,「策展人」因此變成名譽或頭銜。
此外,伴隨著這些年藝術市場的繁榮,策展人越來越多,其身份和知識構成也非常複雜,他們不但包括批評家、專業媒體編輯、美術館及藝術機構從業者,也包括藝術家、畫商、藏家、經紀人,不一而足。天津青年策展人丁曉溪最初是一名藝術經紀人,在長期與藝術家合作中累積經驗,漸漸開始嘗試做一名獨立策展人,從策劃文化活動到形式更為新穎的即景舞蹈表演,這位非藝術專業出身的獨立策展人擁有更多對於行業現狀、市場和個人成長方面的深刻感悟。她直言,目前國內策展人的行業門檻看似很低,隨隨便便辦一場展覽難度很低。少數從業者習慣「拿來主義」,知道一些看似高大上的藝術術語,拿來就用,卻很少追根溯源、不知道背後的含義,因此有時會鬧笑話。
具備哲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在丁曉溪看來,要策劃一場有影響力並受到業內人士認可的展覽,策展人除了必須具備藝術家、收藏家、評論家和藝術媒體等社會人脈資源之外,獨立策展人須具備專業水平和獨立完整的鑒賞體系。因為藝術是一個龐雜的學科,如同速溶咖啡也是咖啡,但是真正研究咖啡才能發現其中的深奧和精髓,咖啡需要一口口品鑒,策展也要一場場積累。剛入門時,連看似簡單「掛畫」環節都需要耗費很大精力,「把作品放在哪個位置,掛在什麼位置是很講究的,要綜合考慮展品的結構,因為每個空間都不一樣,參觀路線也不一樣,呈現效果也不一樣。如何讓作品形成一個結構,包含空間結構、意義結構,還有語言結構,要考慮各種關係。」從最開始多次往返展館親自調整作品尋求心理安慰,到可以直接判斷不同展館適合於何種藝術形式的展覽,在這個過程中,丁曉溪常常和各地的專業策展人交流學習,瀏覽大量的國內外優質展覽,既學習了很多布展技巧,也進一步提升了藝術審美和哲學思考水平。
隨著商業資本更多進入藝術領域,一些有知名度的策展人背靠資本方,有的企業家、收藏家跨界當起了策展人,現況似乎對於沒有資金背景的青年策展人不利。但是,丁曉溪認為,從藝術和歷史的角度,並不是投入的錢越多,就對藝術的貢獻越大。前段時間,她到成都看參觀受到很多啟發,成都有翟永明、唐蕾等搖滾推動者和藝術家,她們靠經營藝術空間和演出場地,用個人魅力來影響城市文化生活,現在成都已經形成獨特的藝術氛圍,所以方所才把最好的旗艦店建在這裡。
近兩年,丁曉溪在天津陸續策划了幾場即景舞蹈體驗,這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同樣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其他領域或許可以掙更多的錢,但是她希望通過普及新的藝術形式,把新型的展覽演出形式和海內外藝術家帶到天津,讓更多民眾了解藝術、感受藝術。作為天津人,她對本土文化的身份特徵和發展動向有敏感的體悟,希望通過深度觀察當下的藝術生態和新的藝術現象,遴選代表最新藝術風格的作品和藝術家來構築展覽,搭建藝術與城市文化之間的關係,促進文化傳播。
郝青松表示,策展人身份和知識結構的多元是全球策展人近些年的主要和重要變化。不同類型身份者所策劃的展覽給藝術界帶來了新的視角和新鮮感,這使得對當代藝術的不同看法和理解能夠得到更充分的呈現。這不但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當代藝術,而且能夠構成推進其發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這並不代表誰都可以成為策展人,當代策展人最缺乏的是對當代藝術整體狀態或者其某個局部、某個問題的敏銳判斷力、深入的研究以及創造性。合格的策展人需要有一種對時代的思考和社會責任感,一個展覽就是策展人的作品,最好能夠在對時代新方向和趨勢的把握中,將一些藝術家集合在一起,通過這一個展覽,發出新的聲音,產生更大的影響。
隨著藝術界與獨立策展人的聯繫逐漸緊密,我國對於藝術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熱情是日漸高漲的,很多國內的藝術院校在藝術管理方向的課程中都設立了圖書館管理、藝術策展等相關課程。經過系統培養的藝術人才,會具備藝術能力和管理能力,可以適應各級政府級別的藝術管理部門和非官方的藝術機構的工作。藝術管理專業畢業的專業人員是獨立策展人的後備生力軍,重視藝術策展方向專業人員的發展有利於中國獨立策展人職業的良性競爭和互動。
來源:天津日報
推薦閱讀:
※《國中國文第一冊》(1989版)
※中國傳統農曆月份的別稱,名字簡直美到醉
※(2)【大洋洲】中國和湯加簽署普通護照互免簽證協定
※【馬爾克斯在中國吃了大虧 抱憾終生(圖)】
※皓珺第二十一輯—中國古代金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