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唐宋詩詞鑒賞大全(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之:去,往。 廣陵:揚州。 [2]煙花:指艷麗的春景。[3]孤帆:單獨的一條船。碧空:晴朗的天空。盡:沒有了、消失了。[4]唯:只。天際:天邊。

  這首送別詩,大約寫於開元二十年(732)前後。詩人的摹景寫情,出語不凡,使人讚歎!第三四句既是寫景,更是寫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長江水永遠流在心中。

  這首詩,可說是表現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洒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繫。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注釋】:荊門:山名,在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詩人正自家鄉四川東下,仗劍遠遊,意氣風發,這首詩寫得氣勢奔放和開闊,表現出一種愉快和樂觀的心境。

  前句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它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

  「江入大荒流」,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從荊門往遠處望去,彷彿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後句著一「入」字,力透紙背,用語貼切。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這首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像瑰麗。「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里」,那麼,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勞勞亭

李白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注釋】:[1]勞勞亭:三國時吳國所建,是送別之處。[2]知:理解。[3]遣:動詞,使,令。

  這是一首構思奇特的送別詩,末兩句神來之筆,顯然出自詩人豐富的聯想。

  詩的前兩句「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以極其洗鍊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題而入,直點題旨。  而詩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條未青之景,陡然轉過筆鋒,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這樣兩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這一出人意表的神來之筆,出自詩人的豐富聯想。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注釋】:

  這是一首懷人詞,寫思婦盼望遠方行人久候而不歸的心情。開頭兩句為遠景。「暝色」兩句為近景,用一「入」字由遠而近,從全景式的平林遠山拉到樓頭思婦的特寫鏡頭,突出了「有人樓上愁」的人物主體,層次井然。

  下片玉階佇立仰見飛鳥,與上片登樓遠望俯眺平楚,所見不同,思念之情則一。「宿鳥歸飛急」還意在反襯行人滯留他鄉,未免戀戀不返。末句計歸程以卜歸期。詞中著一「更」字加強了連續不斷的以至無窮無盡的印象。結句不怨行人忘返,卻愁道路幾千,歸程迢遞,不露哀怨,語甚醞藉。

黃誑《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且將此詞推為「百代詞典之祖」。然自明胡應麟以來,不斷有人提出質疑,認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這場爭議至今仍繼續。

清平調三首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注釋】:第一首寫貴妃的容貌如花似仙。第二首形容傳說中襄王見到的巫山神女也未必如現實中的美人,漢宮中也僅只趙飛燕能和她相比。第三首點明妃子、名花都常得君王寵愛,所有的愁緒一見就能消除。

在三首詩中,把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從篇章結構上說,第一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襄王的陽台,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目前的現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這三首詩,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如「雲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寫花光,又似在寫人面。「一枝紅艷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麼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無怪這三首詩當時就深為唐玄宗所讚賞。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注釋】:自茲去:從此分別。蕭蕭:馬鳴聲。班馬:離群的馬。

  這首五律,描述送別情景,歷歷如在目前,充滿詩情畫意;語言流暢,好像毫不受格律的束縛。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寫成工麗的對偶句,確是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寞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注釋】:雕胡:即茭白。

  李白從不向權貴低頭,而對一位山村老媽媽卻是那麼謙恭,顯示了他可貴的品質。

  開頭兩句寫出自己寂寞的情懷。三四句寫田家的「苦」,不僅指勞動的辛苦,還指心中的悲苦。「寒」字,十分耐人尋味。它既是形容舂米聲音的凄涼,也是推想鄰女身上的寒冷。

五六句寫到主人荀媼進給他「雕胡飯」,在月光的照射下,這盤菰米飯就象一盤珍珠一樣地耀目。在那樣艱苦的山村裡,老人端出這盤雕胡飯,詩人深深地感動了,最後兩句說這樣誠懇地款待,使他很過意不去,又無法報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

李白的詩以豪邁飄逸著稱,但這首詩卻沒有一點縱放。風格極為樸素自然。詩人用平鋪直敘的寫法談他的感受,語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頗有情韻,是李白詩中別具一格之作。

望天門山[1]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釋】:天門山:在今安徽省當塗縣西南,東名博望山,西名梁山,兩山夾江對峙,形如門戶,故稱「天門」。

這是一首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篇,可能是出蜀漫遊時的作品。這首七絕,意境開闊,層次清晰,形象生動。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讚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    

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灑,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簡析】:從放浪的形骸和奇妙的聯想中,可窺見詩人浪漫率真的個性和寂寞的心情。

李白這首詩,就只一個人,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所以一直為後人傳誦。

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

 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凄涼。

題都城南庄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注釋】:這是一首情意真摯的抒情詩。崔護考進士末中,清明節獨游長安城郊南庄,走到一處桃花盛開的農家門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來熱情出來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節再來時,院門緊閉,姑娘不知在何處,只有桃花依舊迎著春風盛開,情態增人惆悵。

  四句詩包含著一前一後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艷。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依舊」二字,含有無限悵惘。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迴環往複、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尋春遇艷」和「重尋不遇」是可以寫成敘事詩的。作者沒有這樣寫,正說明唐人更習慣於以抒情詩人的眼光、感情來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塞上曲

戴叔倫

漢家旗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

【注釋】:東漢班超投筆從戎,在西域立下豐功偉績。晚年思鄉,曾上書朝廷,希望「生入玉門關」。此詩反其意用之,表達了終身報國的豪情。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簡析】:對諸葛亮的下評價和感慨,詩人已經寫過很多,但這首對劉備頗有微詞,因為劉備當年不同意聯吳抗魏,反而想要吞吳,以致蜀亡,這就不是諸葛亮的過錯了。

「八陣圖」,指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的陣圖,是諸葛亮的一項創造,反映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寫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製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

  後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感慨。當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的「遺恨」,無寧說是杜甫在為諸葛亮惋惜,並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了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的抑鬱情懷。

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但這種議論並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余意不盡的感覺。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注釋】: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

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第二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用的是擬人化手法。第三聯寫雨準會下到天亮。

尾聯寫的是想像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作者希望萬物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

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和那些朱門裡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難道不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嗎?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釋】:吳楚:今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一帶。

  杜甫由夔州出峽,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這年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岳陽,這首詩就是登岳陽樓後所作。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關心。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一體。

  這首詩,以其意境的開闊宏麗為人稱道,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而這意境是從詩人的抱負中來,是從詩人的生活思想中來,也有時代背景的作用。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釋】:李龜年:唐開元、天寶時著名音樂家。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崔九即殿中監崔滌,中書令之弟。」

  這是杜甫絕句中最有情韻、最富含蘊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卻包含著豐富的時代生活內容。家國滄桑,彼此都充溢著無限的身世凄涼之感。只見風景河山依舊而人事全非,時正暮春,落花也是自己和故人的象徵,就在這年冬天,詩人在耒陽的舟中去世了。

  四句詩,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結著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夢一樣的回憶,畢竟改變不了眼前的現實。「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風景秀麗的江南,在承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嚮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正是」和「又」這兩個虛詞一轉一跌,更在字裡行間寓藏著無限感慨。江南好風景,恰恰成了亂離時世和沉淪身世的有力反襯。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乾脆以「絕句」為題。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成一個統一意境的,正是詩人的內在情感。四句景語完整表現了這種複雜細緻的內心思想活動。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簡析】:這首詩既寫旅途風情,更感傷老年多病,卻仍然只能像沙鷗在天地間飄零。「名豈文章著」是反語,也許在詩人的內心,自認為還有宏大的政治抱負未能施展。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飄泊。這首五言律詩大概是他舟經渝州、忠州一帶時寫的。

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寫近景,第三、四句寫遠景。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凄苦景況的。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  

詩的後半是「書懷」。第五、六句說,有點名聲,哪裡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於被排擠。這裡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

戲為六絕句之二

杜甫

楊王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注釋】:杜老七絕欲與諸家分道揚鑣,故爾別開異徑。獨其情懷,最得詩人雅趣。……杜甫「別開異徑」,在盛唐七絕中走出一條新路子,這是熟讀杜甫絕句的人都能感覺到的。除了極少數篇章如《贈花卿》、《江南逢李龜年》等外,他的七絕確是與眾不同。

  首先,從內容方面擴展了絕句的領域。一切題材,感時議政,談藝論文,紀述身邊瑣事,凡能表現於其他詩體的,他同樣用來寫入絕句小詩。

  其次,與之相聯繫的,這類絕句詩在藝術上,它不是朦朧縹緲,以韻致見長之作;也缺乏被諸管弦的唱嘆之音。它所獨開的勝境,乃在於觸機成趣,妙緒紛披,讀之情味盎然,有如圍爐閑話,剪燭論心;無論感喟歔欷,或者嬉笑怒罵,都能給人以親切、真率、懇摯之感,使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樸質而雅健的獨特風格,是耐人咀嚼不盡的。

以詩論詩,最常見的形式是論詩絕句。它,每首可談一個問題;把許多首連綴成組詩,又可見出完整的藝術見解。在我國詩歌理論遺產中,有不少著名的論詩絕句,而最早出現、最有影響的則是杜甫的《六絕句》。

《六絕句》雖主要談藝術方面的問題,但和杜甫總的創作精神是分不開的。詩中「竊攀屈宋」、「親風雅」則是其創作的指導思想和論詩的宗旨。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釋】:劍外:劍門關以南,在今四川。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歲。寶應元年(762)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即廣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過著飄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這首詩,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餘各句,都是抒發忽聞勝利消息之後的驚喜之情。萬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瀉。後代詩論家贊其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詩也」。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注釋】:二喬:三國時吳國的美女,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喻。

 這是一首詠懷之作,用語精當,氣勢不凡。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嘆。後兩句是議論。杜牧在此詩里,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江南春絕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注釋】: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詩一開頭,就象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徵。詩人在縮千里於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讚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簡析】:這首詩表現了深深的惆悵情思,引人遐想。揚州之盛,唐世艷稱,歷代詩人為它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這首詩風調悠揚,意境優美,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韓綽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贈他的詩共有兩首,另一首是《哭韓綽》,看來兩人友情甚篤。杜牧於大和七年至九年間(833—835)曾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後來轉為掌書記。這首詩當作於他離開江南以後。

  首句從大處落墨,化出遠景「隱隱」和「迢迢」這一對疊字,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而且隱約暗示著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這樣優美的境界早已遠遠超出了與朋友調笑的本意,它所喚起的聯想不是風流才子的放蕩生活,而是對江南風光的無限嚮往:秋盡之後尚且如此美麗,當其春意方濃之時又將如何迷人?這種內蘊的情趣,微妙的思緒,「可言不可言之間」的寄託,「可解不可解之會」的指歸(見葉燮《原詩》),正是這首詩成功的奧秘。

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注釋】:青樓,即妓院舞館。這首詩,是杜牧追憶在揚州當幕僚時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詩的前兩句是昔日揚州生活的回憶會出詩人那種意在言外的情緒。三、四兩句固然是「遣懷」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載酒行」卻是所遣之懷的原因,不可輕輕放過。前人評論此詩完全著眼於作者「繁華夢醒,懺悔艷游」,是不全面的。詩人的「揚州夢」生活,是與他政治上不得志有關。因此這首詩除懺悔之意外,大有前塵恍惚如夢,不堪回首之意。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注釋】:這寫的是清明節的感懷,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詩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為讀者開拓了一處遠比詩篇語文字句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像餘地。

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注釋】:天街:即天上的街市,可理解為星雲星座。這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

  一、三句寫景,把深宮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冷」字,形容詞當動詞用,很有氣氛。「涼如水」的比喻不僅有色感,而且有溫度感。二、四兩句寫宮女,含蓄蘊藉,很耐人尋味。詩中雖沒有一句抒情的話,但宮女那種哀怨與期望相交織的複雜感情見於言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


推薦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古詩詞背誦與默寫及參考答案
有關於煙雨山水的婉約派詩詞,盡量是雨中的山,雨中的水
(17)我的詩詞觀
新月詩派指的是什麼?
【塞上同題】十二月二十二日同題:賀《馬邑詩詞曲》創刊三周年

TAG:詩詞 | 轉載 | 鑒賞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