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詞創作中的詩法

關於詩詞創作中的詩法

大家知道無論做任何事都應有個法,作詩亦有詩法。詩法不外乎三點;立意、謀篇、修辭這三個環節。

一:立意:

寫詩立意為首,人常說:「鍊字不如鍊句,鍊句不如煉意。」所謂煉意就是創造詩的意境,所以立意乃造境。如果把詩之外形喻為膚體,則詞句為骨骼血脈,那麼意境則為其丰韻神髓。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關於論境界時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我們可以理解第一境是登高遠望,去博採眾長;第二境為孤燈夜坐,更苦思冥想;第三境乃幡然有悟,恰自然成妙。王國維對境界的這段比喻正是寫詩過程的絕好詮釋即;難-易-難三個階段。

那麼什麼是立意呢?即用主觀之筆狀客觀之景,這便是立意。當然不同人有不同之人生觀,故客觀景在不同人的眼中筆下就產生不同之境。因此如何立意亦無固定之規可循。詩有即興之作亦有應制命題之作,即興之作絕少事先立意,而是興到句來,渾然成篇,形雖無立意但意境柔入篇中。而應制命題之作依題立意,意求真實新穎,大凡因情造境爾。力求達到「人人心中皆有,前人筆下曾無」。

二:謀篇:

謀篇乃是布局,也叫章法。在格律詩的創作中,除了要遵守「韻、聲、粘、對」這基本四要素外,還要注重章法,要想寫成一首好的作品,是不能不講究章法的。章法即謀篇布局。大至如下之分:

1、並列式:如杜甫的「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楊慎謂的《四時詠》「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詠秀孤松。」此類詩布局適用描景,特點多用對仗。但應用不好則易散亂無章。此上形式一章四景皆列,稱並列布局。

2、承接式: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白描寫法,全詩上承下接,如行雲流水,通暢自然。再如劉禹錫的《竹枝詞》「山桃紅花滿枝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濃愁。」詩首兩句各述一景,前說山花後述水,而第三句承首句,由「山桃紅花」引出「似郎意」,第四句承第二句,系由「蜀江春水」,引來「似濃愁」。全詩兩兩並列,承接對應,結構嚴謹,具有民歌特色。此類寫法大都類似素描,信手拈來,不加雕飾,渾然一體或卒章點題,或隱題其中,很少工對適合民歌形式及竹枝詞,柳枝詞等。

3、因果式:如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此詩首句與二句,第二句與第三句,第三句與第四句互為因果,結構嚴謹,環環相扣,因果相連。另如李涉《登山》「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客,又得浮生半日閑。」此詩首句起,次句忽轉,轉代承;第三句「因過竹院逢僧客」又轉最終「果」收。此類寫法適於對仗流水對形式。

4、轉折式: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前兩句一起一承,如行雲流水,第三句突轉,如奇峰突起,結句順流而下,似水到渠成。此類寫法重點在第三句,起承轉合分明,章法嚴謹,以下就「起、承、轉、合」詩家之通論專題述之。

5、起承轉合法:

對於格律詩的章法結構,元代就有人明確提出「起、承、轉、合」這四字。其「起、承、轉、合」法是格律詩創作的重要手法之一。其「起」即開始,「承」即承上,「轉」即轉折,「合」即收尾。而在元代之前,甚至在格律詩創作繁榮的唐代,人們也是不約而同地遵循這一規則進行創作。只不過是沒有總結形成規則而已。

格律詩的起、承、轉、合:

1、起:

首聯首句起:起即發句,發端,也叫破題。人說萬事開頭難,故起筆看來很重要。歷代論及破題多有議論:宋人嚴羽稱:「結句好,難得,發句好,尤難得。」元人楊載指出:「破題要突兀高遠,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明人謝榛也稱:「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清人朱庭珍曰:「凡起處,貴用陡峭之筆,洒然而來,突然湧出,若天外奇峰,壁立千仞…。」。由此可以看出詩詞起句的引人入勝之重要處。當然詩詞的起句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式的突兀,高遠;也有「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式的平和,舒展。起句表現手法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懸念起、比興起…等。

明起者,開口即就題之正意說起。也是最常用的表現手法,其語氣表現為款款道來,從容不迫,有如順水推舟,魚貫而入。如李白的「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

暗起是不從題正面說,而先提出意見。如文天祥的「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陪起者,先借他物說起以引申所詠之物。

反起是從題意的反面起筆,用說反話的形式表現主題,其法則以來勢突兀為勝,驚人之響為佳。如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

懸念起:是使詩開頭就設下一引人入勝的懸念。如李白的「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比興起:這是常用的藝術表達手法,由於這種比興手法,使開篇更為引人入勝,激發讀者的想像。如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從具體起法上還分1、觸景起、2、生情起、3、由事起、4、議論起…等。

1、觸景起:一般是從景象正面直抒胸意,由景生情,景情相承。如李白的「昨夜梁園雪,弟寒兄不知。」

2、生情起:不同的情會給景物以不同的感情色彩,發端由情起,似如離弦之箭。如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3、由事起:由於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讓人有感而發的事,所以直述其事讓人明了因事而參生的某種聯想。如杜甫的「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4、議論起:社會上難免有人情冷暖,黑暗光明,故以議論開篇發端直敘,更會使題目深入,引人共鳴。如陳子昂的「人生固有命,天道信無言。」

2、承:

以上提到的是起的重要性,那麼承是要頷聯或第二句與首聯或首句緊密銜接,不可松泛。點醒題意全在此句此聯,故有醒題之說。留有不盡之意,暗埋伏筆。筆墨不用老為上,以留迴旋之餘地。如張巡《軍中聞笛》「苕嶢試一臨,虜騎附城陰。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門閑邊月近,戰苦陣雲深。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聲。」此詩頷聯寫的軍中情況緊承上聯,此題用意全醒。

3、轉:

第三聯或第三句為轉筆,轉者,或推廣前境或另避新境,雖表面似無關聯而實不斷。這在詩中是很難寫的也是很重要的表現手法。轉有三法;1、遞進法,即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由虛到實。2、拓開法;宕開意,即也是由時間、空間、虛實的轉換。3、對立法;即轉到相反一面,轉處活而不死,相互呼應。

日前與一個初涉詩詞的朋友談起詩詞章法時談到了「轉」,這個朋友問:「轉」是不是瞎扯的意思?我笑著說:差不多,可以這樣理解,但不能扯到與本題無關,轉者,或推廣前境或另開新境,是宕開一筆,讓視野更廣闊。

4、合

合者,收束全詩,俾有下落也,這就叫「妙合」。人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詩詞亦然。收束之處方見筆力,在結處當含蓄有餘味,生動有趣,所謂是,臨去秋波轉,耐人尋味也。白石道人在《白石詩話》中說:「結尾當有力,如截奔馬。」《四溟詩話》說:「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施補華的《峴佣說詩》中道:「做回顧之筆,兜裹全篇。」陳延焯《白雨齋詩話》云:「結句貴情余言外,含蓄不盡。」

以上諸家分別從不同角度對結句作的論述,慨括之:寫景狀情;如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直抒胸意;楊炯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傳情達意;王勃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下面介紹幾首謀篇布局時運用「起、承、轉、合」較好的詩:

過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首聯描寫老朋友熱情相邀,款待,為之起。頷聯緊承首聯描寫周邊的美好景色。頸聯由寫景話鋒一轉開軒設宴,把酒閑聊,為之轉。尾聯寫露出戀戀不捨之情,並相約再聚,暗合首聯。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深深。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蕪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該詩前半部寫景,後半部論事。首句設問扣題,第二句緊承首句自作回答,頷聯繼續描述周圍景象,承接首聯,頸聯一轉寫諸葛亮的豐功偉績,敘事,此章法為轉。尾聯首句「出師未捷身先死」,是承上啟下過渡句,尾句「長使英雄淚滿襟」,收朿全篇,餘味悠長。

由以上例中看,格律詩中的「起、承、轉、合」基本應達到如下要求:發端:即起聯或起句應對景物或興起或比起,或由事起,或就題起。要突兀高遠,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要善於造成一種先聲奪人,籠罩全篇之勢,盡量避免平庸。頷聯或次句:或寫意,或寫景,或寫事,或引證。要緊承首聯或首句中意思繼續鋪敘,抒發,不可松泛。頸聯或第三句:或寫意,或寫景,或言事,或引證。此句為轉折句,要筆鋒陡轉,別開天地,突起波瀾,兼顧前後,應意轉而脈不斷。尾聯或結句:或就題結,或用事,或宕開一步。要呼應開篇,點明題意,收朿全篇,努力做到弦外有音,生髮新意,引人遐想,即「言已盡而意無窮」如餘音繞梁,回味幽長。

三:修辭:

1、動詞形容詞的巧用:

前面說過,把整首詩喻為膚體,那麼詞句即為骨髓,血液。可見詞句的修辭即鍊字,鍊句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首詩好的句子讓人過目成誦,終生難忘。詩有「詩眼「之說,有人認為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為「詩眼」之所在,此話不無道理。從音律學上講,因為此處是音律關鍵之處,所以此處多半用動詞或形容詞。也有人認為;凡是詩句中響亮之處即可能是「詩眼」,不管什麼觀點,「鍊字煉眼」就是煉動詞或形容詞這是共識的。下面舉些好的鍊字例句:

王昌齡的《青松述香積寺》「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杜甫的《旅夜書懷》「星[隨]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景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子京的《玉樓春.春景》「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揚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現代詩人陳三立的「夜[枕]堆江聲,曉夢亦[洗]去。」「一片匡廬揮不去,來[扶]殘夢[卧]雲煙。」劉慶霖的《中秋賞月述懷》「手[提]明月行天下,懷[抱]詩燈[掛]夜空」 」(《農村雜詠》之二),「秋眠忽被月[推]醒,不許人間入夢深」 本人拙作《綠石谷探幽之三》「又逢七夕任疏狂,深谷猶依宋玉牆。欲表素心言舊事,相思[抓]把送伊嘗。」,《賞春》「遲日東君遍際涯,芳辰[挽]住友人家。對床夜雨興酣處,薄霧輕[撩]賞杏花。」,《詠耕牛》「放眼荒原無盡疆,春風又度菜花黃。平明憨灑躬耕力,默默歸途[啃]夕陽。」,《晨曦即景口占》「羲輪晨起巧梳妝,笑臉由紅[塗]到黃。行至林梢緩留步,悄將瘦影[貼]冰場。」以上所例都是鍊字煉眼較成功的例子,但細品之有的生動鮮活想像豐富,但也有的雕痕重些比如本人之拙作,可見功底不深之故,拿出來也算示眾以求得方家斧正吧。

2、虛詞的巧用:

虛詞在詩詞中巧用可以使其傳神生輝,從而能達到詩脈流暢,文氣迴旋,情致委婉,盪人心魄的藝術效果。李商隱可以說在巧用虛詞方面是非常善常的,如《風雨》「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詩中「仍」字加重了黃葉本已凋零之氣氛,其景象有讓人「更」凄涼傷神之感,「自」字其一轉,與「仍」相對應,描繪出青樓管弦高奏,無視天下平民之疾苦,作者藉助此景含蓄地表述了那種憤憤不平的心態。還有眾人皆曉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上句的「方」與下句的「始」使該聯表達巧妙,韻味有餘音繞樑之感。還有如下聯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句中遙想何時重逢再西窗剪燭並聯想到巴山夜雨的凄涼之境,在凄婉的感懷中有種溫馨的希望在閃耀。而這美妙的詩句中「何當」「卻話」發揮了意味深長的作用。

以下再舉較好運用虛字虛詞使其詩句起點睛之妙用的例句: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未必]柳間無謝客,[只應]從此見窮通。」,「[曾]避暖池將浴鳳,[卻]同寒谷乍遷鶯。」,「[更無]新燕來巢屋,[唯有]閑人去看花。」,「[[將]敲碧落新齋磬,[卻]進昭陽舊賜箏。」,「[莫把]少年空倚賴,[須知]孤立易蹉跎。」,「書山[每]戀十年苦,商海[猶]悲數載烹。」,「[未必]扶疏能永日,[唯當]風月可長傳。」,「[若非]王者推廣磨,[定是]官場撐壯腰。


推薦閱讀:

關於郭沫若評《蘭亭序》
【情感簽名 - qq愛情簽名,關於愛情的個性簽名】
關於風水學中的零正神。。。。。。
關於生日快樂的祝福
10問10答 關於護精的那些事兒

TAG:詩詞 | 創作 | 詩詞創作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