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玉石的種類以及各個種類玉石器鑒定知識(2)
3)合成青金岩的鑒別
合成青金岩是一種用與天然材料化學成分相當的化學試劑或是天然材料的粉末,在人工高溫高壓條件下,使其結晶或重結晶而形成礦物小晶體的集合體。儘管成分相同,但由於是人工合成,自然與天然成因者有差別,我們根據這些差別便可鑒別它們。一是合成青金岩是不透明的,天然青金岩儘管透明度也較差,但在其邊緣等部位常常是微透明的,我們用聚光小手電筒照射便會發現,光線能夠透過玉器的邊緣較薄的地方,而合成青金岩則不行;二是合成青金岩都是質地均一的細粒結構,沒有天然青金岩粒度的變化和斑紋;三是合成青金岩中的黃鐵礦是人為加入的,其顆粒邊沿一般都很平直,而且均勻分布於整塊材料中,天然者則不同,其黃鐵礦顆粒輪廓常不規則,則稜角通常較圓滑,其分布也因天然的隨機性而不規則或不均勻,這一點需要仔細觀察;四是合成青金岩因密度較天然者低(分別為2.45和2.7—2.9),手掂感會輕一些,但不明顯,常需測試;五是合成青金岩儘管觀感細膩,但卻比天然者有更多的孔隙,若將其浸入水中15分鐘之後,再稱其重量,會比入水前的重量有明顯增加。
4.綠松石的鑒別
綠松石自古以來就是中外人士喜愛的玉石品種,至今仍是高檔玉料。因而其人工處理品及仿冒品都較多,也有合成品。綠松石的特點是明快的天藍色或藍綠色,玉石中常有小的不規則的白色脈紋和斑塊,也常見褐色的脈紋和斑塊。而某些綠松石最典型的標誌卻是其結構特徵,那就是放大觀察會發現它是由淺色背景下的微小圓形藍色斑點所組成,但通常肉眼難以看見。此外綠松石孔隙含量高,質地疏鬆些的綠松石用舌頭舔一下,會有被吸附的感覺。
1)人工處理綠松石的鑒別
綠松石的人工處理品種常見有兩種,一種是灌注綠松石,一種是染色綠松石。
灌注綠松石:是指通過給綠松石注油、注塑或注蠟等方法,美化和改善綠松石的外觀,使其價值增高。注油、注蠟的綠松石,用熱針觸探其不顯眼處,用放大鏡觀察會發現析出的小油珠,但這種測試一定要動作快,——般不能超過3秒鐘,因為綠松石怕熱,時間一長會使觸探部位褪色。注塑品同樣可用熱針觸探,可聞到塑料的特有的刺鼻氣味;此外,綠松石豐富的孔隙被很輕的塑料充填,其密度自然降低(2.0~2.4),從而手掂感也比天然綠松石(2.6~2.9)輕許多。
染色綠松石:是將顏色較淺或偏色的綠松石用染劑染成天藍色的綠松石。綠松石的質地非常細膩,其礦物顆粒很小,因而肉眼無法觀察顏色的分布。氨水是常見的化學試劑,若在綠松石玉器的底部或不顯眼處滴微量氨水,則用苯胺染料染色的綠松石會發生褪色或被漂白,而天然綠松石則不會有此現象。若做這種測試,——定要事先徵得店主同意,若店主願意證明玉器是天然顏色的玉料,則不會拒絕這種測試。
2)綠松石仿冒品的鑒別 『
綠松石的仿冒品很多,但常見的卻並不多。主要有硅孔雀石、染色玉髓以及玻璃和瓷。
玻璃和瓷仿製品,外觀看上去很像綠松石,但光澤較強,為玻璃光澤,不像綠松石的蠟狀光澤;此外只要仔細觀察,總能發現其近表面的氣泡;再就是斷口,若是玻璃,會是貝殼狀的斷口且具玻璃光澤,綠松石則是平坦斷口且光澤暗淡為蠟狀甚至土狀光澤,由此便可區分。
硅孔雀石的密度(2.0~2.4)比綠松石低(2.6~2.9),因而手掂感會較綠松石輕;此外,硅孔雀石多為玻璃光澤,綠松石通常光澤較弱為蠟狀光澤。當然最主要的在於其結構不同,但通常我們不易觀察到,這需要藉助顯微鏡。
染色玉髓主要是指染成天藍色的碧石。在碧石中幾乎總能找到或在局部找到似瑪瑙的圈紋,只要發現這種現象即能與綠松石鑒別。此外,染色碧石的玻璃光澤也可與綠松石的蠟狀光澤相區別。
3)合成綠松石的鑒別
合成綠松石則是用人工方法製成的綠松石,通常顏色純正而均一,少見雜質(即白色或褐色的脈紋或斑塊)。大塊天然綠松石製作的玉器或多或少總會有一些雜質存在,很難見到純凈如此的較大塊玉料。因而合成綠松石常用來製作首飾及小件工藝品等,與天然優質綠松石非常相像。通常需要在放大50倍的情況下觀察其結構,因為合成綠松石與天然綠松石的顯微結構是有區別的,合成綠松石在淺色基質中有角狀的藍色小顆粒。沒有顯微鏡,我們無法看到這一點。由此可知,憑肉眼和感覺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有時我們必須求助於專業人士。
5.水晶的鑒別
水晶的鑒別主要是合成品與仿冒晶的鑒別。
1)合成水晶的鑒別
合成水晶從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光學性質上說,與天然水沒有什麼區別,且小顆粒者價格也沒太大差別,但好質量的大件玉器則價格相差很大,因而有必要鑒別。合成水晶通常純凈無雜質,天然水晶雖然也有很純凈的,但畢竟較少,大部分的天然水晶中都或多或少含有星點狀、雲霧狀和絮狀展布的包裹體,有些含有髮絲狀的礦物包裹體。此外,在大塊合成水晶晶體中常會發現晶體中心有一個平整的片狀子晶晶核,這是合成水晶的「種子」,合成水晶晶體正是在它的基礎上逐漸生長壯大的。晶核同樣是透明的,因此顧客需要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天然水晶則決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如若是一件純凈的水晶玉器,也無「晶核」存在,要鑒別它是否是合成或天然品,則一定得由專業檢測人員檢測,憑肉眼是無法鑒別的。 .
2)水晶仿冒品的鑒別
市面上以欺騙為目的而仿冒水晶的材料,最常見的要算是玻璃了,常常以假亂真。首先我們要明確,如果發現了氣泡,則一定是玻璃而不是水晶;其次水晶的導熱性明顯高於玻璃,因而將它們放在臉上貼一下,會感覺到水晶明顯比玻璃冰涼許多,,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玻璃則有溫感。當然用寶石偏光鏡會很容易將兩者區分開來。
紫色的螢石有時會用於仿冒紫晶。螢石的解理非常發育,因而幾乎總可以在晶體中看到一些平直的裂面,而水晶則沒有。螢石光澤也較水晶暗,視覺上就有不同。此外,螢石的密度(3.18),比水晶高許多(2.65),因而具有明顯較重的掂感;而且硬度也差別很大(水晶為7,螢石為4)。這些特點使得此兩者較易區分。
6.蛇紋石玉的人工處理品的鑒別
蛇紋石玉中有一種紅色的品種,由於產量少,當顏色和透明度都不錯時,其價格比普通綠色蛇紋石玉高許多,俗稱為「血玉」。血玉的顏色並不是正紅,而往往是帶有褐黃色調的紅色,且紅色常不均勻,有時在一隻手鐲上會出現褐紅色和暗綠或藍綠等兩種以上的顏色,這實際上就是蛇紋石玉中的花玉品種,只因其顏色對比度大,給人強烈的視感效果,十分美觀很受顧客歡迎:正因如此,人工處理品便又相應而生。通常有二種,一種是加熱處理,一種是染色。
天然品,其紅色的產生是由於所含的鐵質在氧化環境下氧化成三價鐵而呈色的。應用這一原理,某些含有一定量二價鐵離子的蛇紋石玉經過在空氣中(氧化條件)加熱處理,便會使其二價鐵變為三價鐵而相應產生紅色。這種「血玉」因為沒有加^任何外來物質,實際上並不被當作仿冒品,而仍將其劃人天然品之列。但畢竟數量有限。
染色「血玉」與「血絲玉」不同,往往是邊加熱邊染,即常將染劑溶液加熱,而將蛇紋石玉依需要,部分或全部放人其中「煮」,以使其變紅。這種「血玉」的顏色通常較均勻,看不見「血絲」,除非放大觀察。如果您在市場上見到幾十隻「血玉」鐲,,其紅色都相同,或都為半紅半綠的所謂「鴛鴦鐲」,就得小心了。因為天然「血玉」,甚至是加熱處理產品,是不會呈現如此均一相同的顏色和樣式的,事實上每一隻都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因而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記住這一點,您便可以少上當。
7.玉髓的人工處理品的鑒別
玉髓的人工處理主要是染色和熱處理用於染色的玉髓(包括瑪瑙),通常都是白色至灰色的,或是淺色的,但並非所有玉髓都能被染色,那要視玉料的緻密程度而定。染色質量好的產品,顏色鮮艷而穩定,染色質量差的甚至會褪色,這與染劑的選擇和染色的技術有關。實際上市面上大部分的玉髓產品(包括瑪瑙)都經過染色處理,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瑪瑙的熱處理與熱處理的「血玉」原理相似,通過加熱處理使某些淺色瑪瑙變為紅瑪瑙。這種紅瑪瑙又稱為「燒紅瑪瑙」,其色帶邊界常是一種漸變過渡關係,不如天然紅瑪瑙色帶之間界線分明。因其顏色穩定而鮮艷,與天然紅瑪瑙並無太大的價格差別。熱處理也被用於染色過程中,以使所染顏色更加穩定。由於玉髓價格低廉,區分天然與人工處理晶並無太大意義,通常只求其美觀便可。但要注意與玻璃之類的區別。
(二)古玉器的鑒別
古玉的鑒別相對新玉來說要複雜得多,因為它包括的內容更多,專業性更強。古玉的鑒別不僅僅是對玉質的鑒別,還包括年代的鑒別、形制及用途的鑒別以及背景的鑒別等。由此可見,鑒別一件所謂的「古玉器」。是真是假,是一件極不簡單的事情,確實需要專家來解決。我們普通顧客雖不能解決這一問題,但學習些常識卻有好處。因為,真品固然不容易定,但卻可以發現假的特徵和證據,從另一方面來講,同樣也可以少上當。
1.古玉器的鑒別內容
古玉的鑒別,在行業內通常包括這樣幾部分內容,一是鑒別玉質,二是鑒別器形,三是鑒別古玉器的年代,即古玉器的製作和使用年代,四是背景情況的鑒別等。
1)玉質的鑒別 .
古玉常見的玉質通常有蛇紋石玉、獨山玉、藍田玉、軟玉、綠松石、瑪瑙及少量翡翠等。玉質的鑒別相對其它方面來講要簡單一些。我們可以運用前面講過的鑒別方法試著去識別它們。但有些出土古玉由於年代久遠,常會有鈣化現象,即由於地下水等的腐蝕,玉器的部分或全部已變成了白色或黃白色不透明狀,這對玉質的鑒別會有很大影響,通常需要經過專業人士檢測後才能確定。
2)形制及用途的鑒別
對一件古玉器而言,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對其定名。要定名就必須弄清楚它是什麼器型,以及是做什麼用的。這對於有文字記載之後製作的玉器來說相對容易一些,而對於原始社會至夏商等早期而言,則非常困難。考古學的發展使得很多器型都有明確的定義,可仍有一部分由於沒有找到實際證據仍然要靠推測。在古玉器的形制及紋飾一章中,我們介紹了很多較重要的器型和紋飾,它們都有一定的時代特點可幫助我們鑒別。讀者在實際購買中可以相互比照。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古玉的形制可以仿製,須小心謹慎。
3)年代的鑒別
古玉器的年代,對其價值有重大影響。一件殷商時期的玉器自然要比明清時昂貴許多。這是其文物價值所在。年代的鑒別,考古行業內謂之「斷代」,就是判斷一件玉器出自什麼年代。有時這是一個令專家也深感頭痛的問題,因為準確斷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常聽說或讀到這樣的描述,即某玉器製作年代在某時代以後至某時代之間,如「明末清初」、「唐宋之間」等等。只憑種、器型、琢工等,而無旁證資料,則只能大概斷代。出土古,因墓葬中有其它隨葬晶的參考,甚至有銘文等記錄存在,則斷代相對準確。
4)背景的鑒別
所謂背景即是指玉器主人的身份和玉器所經歷過的較著名的事件等。同樣一件玉器,是乾隆皇帝的,還是普通富商的,這之間價值相差萬里。玉器的背景越高貴越著名,則其價越高。
上述四個方面都是考古學家在鑒別古玉器時必須要進行的工作,通常也是極專業的工作。而一般消費者通過對各時代的器型及紋飾特點,以及琢工工藝特點等情況的了解,可以建立古玉器不同時代特點的基本概念,對玉器的購買選擇一定會有幫助。
2.古玉器的仿冒品
古玉器的仿冒品包括假質古玉器、假代古玉器、真質假代玉器和假質假代玉器四類。
假質古玉器:以價值較低的玉質或劣質古玉器,有意冒充或無意誤定為高檔玉質古玉器,但時代不假或誤差不大者,被稱為假質古玉器。比如以蛇紋石玉質古玉器仿冒同時代軟玉古玉器等情況。這種情況,則只需鑒別玉質。只要注意玉質不同的特徵,用前所講的鑒別方法仔細觀察和鑒別便可。
假代古玉器:是以時代較新的古玉器,有意冒充或無意誤定為時代較老的古玉器,而玉質不假或不明者,可稱為假代古玉器。如以明代古玉器冒充漢代古玉器等。這種情況下主要是解決斷問題。仔細觀察玉器的造型、琢工及其特徵、紋飾的內容和表現方法,以及局部線紋與整體布局的關係等。將這些特徵與各時代出土的典型玉器相對比,便可較準確地斷代,即恢復其真實時代。
真質假代玉器:即玉質是真的,而時代是假的。也就是新玉仿古玉器,稱為真質假代玉器。如現代製作的軟玉仿漢代玉器,假冒漢代軟玉古玉器,此即為真質假代玉器。這種情況下,為了使玉質酷似出土古玉,常有各種作假手段。最多見的便是仿製沁色或鈣化現象。鈣化也被稱為「灰沁」。
天然的沁色與玉質往往呈過渡關係,沒有截然的界線,且其沁人深度也有深有淺。灰沁也是如此。而人為仿製的沁色多是染色而成,通常可見顏色尤富集於裂紋中,且顏色往往比較均勻一致,給人不自然的感覺。
而「灰沁」的仿製,則常常在玉質外加石灰漿,而後放人微波爐中處理,形成鈣化的外殼。也有用燒制等方法作假的,用以仿「雞骨白」等古玉。這種方法製成的「灰沁」,僅為凝結於玉質表面的一層,與玉質之間通常界線分明,沒有過渡關係。若發現所謂的「古玉器」通體「鈣化」,不見玉質,便要小心。一般總要想辦法找到露出玉質的部位(俗稱開窗位),仔細觀察玉質和灰沁之間的關係,便可有收穫。
假質假代玉器:顧名思義,即為玉質和時代均作偽的玉器,稱之為假質假代玉器。通常是以低檔玉料或非玉質材料製成仿古玉器,以冒充高檔玉真古玉器。比如以蛇紋石玉或塑膠、松香、玻璃等材料仿製古玉,以冒充軟玉古玉器。這些材料仿製的古玉器,常用泥漿等糊於表面,乾燥後仿冒出土之古玉,很有些人上當。其實以塑膠、松香偽造者,掂感很輕,一掂便知是假;玻璃仿製品,可用強光照射其露出質地的部位,或可發現氣泡;蛇紋石玉與軟玉的鑒別方法前面都已講過,只要仔細觀察會有發現。
玉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