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帕夏為代表的青年土耳其黨政府,和凱末爾政府最大的區別在於什麼?
感覺前者後者有點低配和高配的區別。
相同點是都主張世俗化,都主張中央集權,都實行軍政府專制,都抽了突厥沙文主義的瘋。
那麼有哪些重大區別,決定了二者低配和高配的不同呢?
三帕夏於1913年1月23日突襲高門後逐步掌權,1918年停戰後辭職逃竄,先後經歷了第一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只享受了不到一年的和平,總的來說是個戰時政權。三帕夏並沒有大規模宣傳一套系統的泛突厥意識形態,往往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力圖團結各方:1915年4月前,他們積極尋求亞美尼亞民族主義分子的支持;1913年,伊斯坦布爾小心接待了阿拉伯民族主義代表,做出了口頭承諾;1914年11月,奧斯曼政府打出聖戰牌動員本國軍民作戰,號召受協約國殖民壓迫的穆斯林起來反抗;1916年反攻美索不達米亞期間,帝國官方拿出一面阿里聖旗鼓舞當地什葉派投身抗戰。今天我們僅僅視三帕夏為泛突厥分子,恐怕是亞美尼亞大屠殺與阿拉伯起義給大家的印象過於深刻。兩大事件襯托下,三帕夏早期的奧斯曼主義與泛伊斯蘭主義努力似乎有些可笑,但不能忽視。
凱末爾在希土戰爭期間同樣尋求儘可能多的社會力量的支持,也沒有系統推出官方的民族主義。安卡拉下發的文件中,土耳其人、穆斯林、奧斯曼人並用,議會中有未來被清算的蘇菲教門代表,有將來被壓制的烏勒瑪高層。面對帝都政府的叛國指控,凱末爾聲稱哈里發被小人蒙蔽,被列強脅迫,發出的命令並非其本意。
雖然三帕夏與阿塔圖克都沒有在戰時用單一的民族主義話語進行動員宣傳,但聚焦土耳其主義部分,還是能看出明顯的區分:恩維爾帕夏野心勃勃夢想佔領高加索一帶的突厥聚居地,凱末爾滿足於在安納托利亞建立一個界限清晰的新國家。俄國退出戰爭後,恩維爾帕夏不顧南線吃緊,也要調兵收復1878年割讓給俄羅斯的高加索三省。其後為了援助亞塞拜然人,還出兵佔領了與帝國沒有關係的巴庫地區。凱末爾1922年勝利在望時便一口回絕收復突厥聚居地與阿拉伯諸省的請求。泛突厥分子後來有意改國號為安納托利亞土耳其共和國,聲援中亞同胞獨立,也被拒絕。30年代,凱末爾操縱學界頒布官方史觀,也突出了安納托利亞獨特的地位——與其他地區的混血民族不同,長方形國土內的居民是最純粹的圖蘭人,所以11世紀一與土庫曼兄弟匯合,便重拾了土耳其文化。
最後我想談談另一個問題:既然國父不遺餘力地突出安納托利亞疆土,為什麼凱末爾主義有時會被認為是有泛突厥色彩的沙文主義?恐怕是有官方史觀中浪漫主義同一起源的鍋,雄心萬丈的新一代人忘卻了戰爭的傷痛,在歷史書中發現自己與中亞突厥穆斯林同文同種,自然會想像出一副超越凱末爾主義的圖景。凱末爾主義中,伊斯蘭教信仰是個人的事,但實際操作時只能以宗教信仰在土耳其人與信基督教的希臘人、斯拉夫人中划出界限,所以再清真化躲在民族主義身後一直若隱若現。
凱末爾是anatoliasm,只關注小亞
推薦閱讀:
※賽法迪猶太人與奧斯曼主義:族群關係、歷史發明與愛國主義(上)
※小傳——馬特·伊斯梅爾·恩維爾帕夏
※時代的眼淚:早期奧斯曼史三大"過時"熱點問題
※奧斯曼痛苦的軍事轉型(2)——雪崩的歐洲戰線和附庸國
※奧斯曼痛苦的軍事轉型(1)——雪崩的自身軍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