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覺得自己每天在佛與魔之間痛苦的鬥爭著?

這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百分之百的善人,我一直覺得萬事有陰陽,大善背後一定有大惡,或者說這世上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馬雲解決了許多就業問題也同時導致了許多人失業,他算善還是惡呢?人應該遵循怎樣的道路前行呢。

今天店裡搬家,工人滿頭大汗忙活著,我被太陽烤的在陰涼處休息,不想上去搭把手,那一刻嘲笑了自己一秒,懂了許多道理卻克服不了自己最普通的人性,到不如什麼信仰都沒有的人活的樸實了。


見道了,見性了,見到自己本心本性,見到自己佛性了。

從此之後,才有在佛和魔兩邊痛苦鬥爭,

這是修道位的事兒……

在見道位之前,

魔是魔,和魔對著乾的那玩意兒依然還是魔……

就跟魔水兒里泡著,早都泡膚囔了,還鬥爭,爭個屁啊……

工人幹活你休息,這有什麼好嘲笑的啊……花錢不就是為了請他們做你不想做的事兒么?

否則錢還有什麼意義,花錢還有什麼意義?!

這是學傻了咩?!


謝邀,

欲立君子之道,先學小人之術。以道御術,其用不弊。

戰術戰略都想當君子也是一種貪心。

欲立君子之道,先學小人之術

一、何為善?

說來簡單,不論手段(手段可以用以眾人之私成就一人之公,但是手段永遠不能大於動機)如何變動,最終動機都是為公的,自身得不到任何好處,就是與而不取,不執著為善,才是善。

與而不取,故精神歸焉,與而不取者,上德也,是以有德。

與而取之,故骨骸歸焉;與而取者,下德也,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顯擺為善也一樣非善。

為善時想著有好報也一樣非善。

為善時想著跟這個比跟那個比也一樣非善。

可以叫交易,可以叫投資,可以叫偽善,可以叫作秀,只要動機為私,則非真善。

這才是:

故善人者,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道德經》

所以善人可以做為惡人們的老師,不善人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鑒。不尊重自己的老師,不愛惜他的借鑒作用,雖然自以為聰明,其實是大大的糊塗。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這才叫: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與而不取善有善報,與而取之安有善報?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二、真有你說的那麼不堪?

不,再平凡的有向善之心的人也是好人,也甩掉各種小人好幾條街。

帶有目的的善,如果是不帶目的的善的過程,那又有何不可呢?一個剛入門的學生何必要求他上來就做博士的題呢?

但如果把過程當成了結果,那自然就是偽善的種子(因為還有無明,定不住),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就是如此。所以聖人從來都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我們中國人做事情一般不看手段,而看動機,雖然格局不夠,會導致你用執著善的方式而讓大家對善失去信心,但是你的動機是善的,是好心辦壞事,所以才有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說法。

這也是我寫這篇回答的初心:

望真善永駐,望偽善回頭。

但不以成敗終究是下法,用不善人作為善人的借鑒,借假修真,才是上法:

能於六根貪慾中,不動不搖,真是有膽氣丈夫,九霄有何不可上?銀河有何不可渡?王母蟠桃有何不能竊乎?彼世之習靜忘形,僅在寂滅中作事者,焉知有此!

噫!大葯難遇,大法難逢,幸而遇逢,時不可錯,乘此風帆,急須摘取鮮花,滿載而還,怎肯空過寶山,自貽後悔也。

三、為善有手段。

君子為善之道,一定要有小人之術防身,否則就是君子可欺以其方,執著善而失大局,則非真善也。

善者不為萬物所拘,不為善名所拘,不為此回答所拘,守時藏於九地之下,攻時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這個問題是社會性的多數人的問題,我來幫你參透這個問題。

先看兩段公案

五燈會元錄

白居易出守杭州,謁鳥巢禪師,問曰:「禪師住處甚危險。」師曰:「太守危險尤甚!」白曰:「弟子位鎮江山,何險之有?」師曰:「薪火相交,識性不停,得非險乎?」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曰:「三歲孩兒也解那麼道。」師曰:「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禮而退。

指月錄

庵提遮女問文殊曰:明知生是不生之理,為何卻被生死之所流轉?殊曰:其力未充。

------------========

兩段公案說明啥,說明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這是整個人類的問題,面對善惡搖擺不定,即使到小菩薩有時也會懈怠,八地菩薩以下仍會退轉。

為什麼?就是因為業力轉不了。為什麼轉不了業力,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智慧不高,見地不真。二是因為貪慾這股力量太強,即使認識到不應該做,但是無法戰勝自己慾望,只能去做,這就是為什麼說聖人戰勝自我。

怎麼解決兩個原因?

先從根上解決,真正正確認識生命本來,認識因果循環,有此見地後續慢慢調整即可。但是沒有這個見地,始終會搖擺不定,所謂遵循善惡道德無非是遵循社會的道德約束,即遵循社會公眾普遍認可的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但是不明白為什麼該做,為什麼不該做。

亦即你所說的「你懂了很多的道理」,實際上你並不是懂了很多道理,而是無形之中已經接受默認了社會公眾遵循的很多道德約束教條,但是你內心深處並沒有明白為什麼要遵守這些約束,這種內心深處隱藏的不解讓你彷徨,讓你猶豫,好似始終有一種聲音在耳邊說,別人都沒有遵守這種道德,我個傻瓜為什麼要遵守呢,下一次我也不遵守算了。不僅僅是你,絕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因為絕大多數人內心都有這個疑惑,這個死結。甚至絕大多數人都認識不到這個死結,潛移默化中就牢固的認為這是對的,毫無懷疑。比如說經常有人提這是某位偉人說的,這是某某經典說的,某某大師說的,某某佛經說的,就認為是對的,但實際上卻並沒有去實驗參悟求證為什麼是對的,是真對還是假對,沒有變成自己的東西。

但是有三種人沒有這個疑惑,一種是完全沒有道德感的人,所謂反社會型人格,即你所說的那種沒有信仰的人,看似瀟洒,什麼都可以不必遵守,但是瀟洒過後會是什麼呢。第二種是堅信小乘滅度的人,所謂梵行已立,不受後有,相信一切最終必將滅盡,以此為解脫,真堅信小乘的人絕對不會害人,但是即使你死在這類人面前,他們也不會救你,因為誰也動搖不了他們滅盡自我的心。如果有誰說我相信小乘,我要救你,這種人絕對不是真正的小乘信徒,真正的小乘信徒早就躲起來進行所謂修道滅度了,那有閒情逸緻上網佈道。另一種則是參透生命本來,真正認識因果循環,做事不再彷徨,不再猶豫。這三種社會上都很難見到,極大多數人都在中間狀態搖擺不定而已,做善事不願做,做惡事不敢做,反正做什麼都是猶猶豫豫。

從文明的發展角度講,近現代文明顯然就是在不斷的打破古代的道德約束,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壞的道德約束如君主論三綱五常等等桎梏被打掉了,但是好的道德約束也被打掉了,開始縱慾,開始崇尚殺戮,開始炫耀權力,冷漠自私,毫無同情心與悲憫心等等。所以現代文明最大的危機是現代人類在打掉了古代的宗教信仰,道德約束後,相比古代人類原始的充實思想變得空虛,不知道應該遵循什麼觀念,社會中充斥的金錢觀念,利益觀念,鬥爭觀念,更加讓人變得痛苦,彷徨,迷茫,失去方向,不知道該相信什麼,不知道該遵循什麼,堅定信仰什麼。所以西方社會逐步認識到現代思想的問題後,開始轉向東方古典思想,希望找到新的文明方向,新的信仰。

實際上人類文明思想最終要解決的就是三個問題,什麼是善,為什麼要行善,如何才算行善。人類最終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這三個問題。只有完美的解決這三個問題,人類才能真正認識到應該走的道路是什麼,是滅亡,還是升華。人類歷史上解決這三個問題只有三種體系,真正的佛法,原始老莊思想,原始孔孟思想,實際三種思想是同源的,也就是歸結到最初的問題,正確的認識生命本來,認識因果循環,只有這樣才能解決這三個問題。(因我有點累,以上我沒有仔細斟酌,我的思維也比較跳躍,宏觀一點,但你應該能明白其中的邏輯關係)。

其次業力,即使認識到生命本來,相信因果循環,但是剛剛認識到時,這股力量太小了,而業力實在太強,根本阻擋不住,扭轉不了。明明知道應該做,就是不做,不應該做,偏偏要做。怎麼辦?戒定慧。以慧立根,以定止心,以戒守行,發乎情止乎禮,可以說是生命的漸修轉變過程。先要自利不害他,即使做不到利他,但至少要堅守不害人的底限,然後自利利他,在自己有利的情況下盡量去幫助他人,最後利他精神。看起來完全利他時會非常痛苦,他人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更加猖狂索取。但是最後解脫執著,必定需要完全捨棄自我,利益眾生,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成就之路,為什麼說現在沒有人有資格說是佛教徒,包括我自己,都做不到完全利益眾生。做不到怎麼辦,孔子提出了直道而行,扭轉世道洪流,老子提出無為清凈,隱士修行,與世無爭。兩種思想請自行研究。

但是總結一句話,無論是完全利他、直道而行、無為清凈,都建立在對生命本來,因果循環的認識上,沒有這個根根認識,想要扭轉生命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毫無意義。

最後再說一點,萬事有陰陽不假,但請不要忘了,道生一 一生二 太極生兩儀,陰陽同源於太極,太極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就太難了,就不說了。

所以大善背後不一定是大惡,止於至善則無惡。仁者無敵,智者無惑,勇者無懼。

這句話可以修改為大善不一定是完美的,沒有缺憾的,因為這個娑婆世界就是不完美的,做事只要儘力利他,大利於未來即可。

至於馬雲要從兩個層面看,一是當初的發心是為了什麼,二是馬雲不做,有沒有其他人做,結果是比馬雲做得好,還是做得差。這兩個問題就不再論了。

以上就作為我對此類問題的統一答覆。


佛本來就是魔,何來煩惱?


落於概念,二分法的思維和「我的善或惡」的無盡分別計較之中了。

你說的對。所謂的善惡,從整體和歷史的角度來看,是極其主觀的。是從每個不同的角度都可能得出不同結論的。

比如一個皇帝,他殺人如麻,你說他是惡嗎?但是同一個皇帝,開創了大一統,可能避免了更多的戰爭與殺戮,你說他是不是善?一個人發心是善,但是沒有智慧,好心辦壞事,你說是善是惡?一個人的發心可能不是那麼純正,但可能辦了所謂的好事,你說是善是惡?

其實從實相來看,存在的只有因緣,比如種子入地是因,陽光雨露是緣,結出果實。你說這是善還是惡?其實所有種種因緣,交錯互織,即因即果,莫不如此。猶如一個龐大的網,而你我他不過是這個網上的一個點或一段,或只是在剎那間存在的,是無時無刻不與這個網互相影響,隨時變化的存在。

正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這個因緣之網,本來是沒有什麼善惡的,所有的所謂善惡,都是人類自己站在某個角度的評判。

但是,既然我們生而為人,自然就會有我們的本性所至和人心歸處,那麼所謂的善惡就可以大致以這樣的一個角度來考慮:

趨向於圓融是善,偏執於二分(非此即彼,非善即惡)是惡。

趨向於合一是善,偏執於分裂是惡。

趨向於廣大是善,偏執於狹隘是惡。

趨向於不住為善,偏執於執取為惡。

趨向於整體為善,偏執於個體為惡。

趨向於長久為善,偏執於一時為惡。

趨向於本質為善,偏執於現象為惡。

所謂的魔也許可以是惡的代名詞,但是佛並不是善的代言。佛即圓融,佛即不住,佛即超越,佛即空性,佛是超越善惡的。

釋迦牟尼覺醒時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意思非常明白,所有的眾生,包括魔都本來是佛,只是落入妄想執著之中而成為眾生,所謂的魔不過是妄想執著的極端表現形式。

什麼是妄想執著?分別善惡是妄想,執取善棄惡為執著。

但是真的沒有善惡嗎?一切的言說,一切的評判,一切的角度,一切的取捨都是因時因機而立,隨建隨掃,即用即舍。

取善惡而不著善惡,無所住而生善惡,是名真善惡,是名真無善惡。


推薦閱讀:

因果,因導致了果,果是不是可以導出無數的因?
在知乎佛教、佛學、佛法類問題下答題或討論,得到了哪些經驗或教訓?
學佛的動力是來自於身邊的環境還是自己啊?
凈土宗怎麼修?
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

TAG:佛教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