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兩木相因,火出木盡,那麼痛苦也是假象,也是空性的?
空性不是沒有,不是虛空,也不是不存在,是一個不屬於頭腦思考範疇的東西。你如何思考一個你無法思考的東西。因此只能靠親證。從空性的視野下看所有的修行都是以幻修幻,但是你不以幻修幻,你是無法領悟到它是幻的。這就好比你從起點開始奔跑,最後跑完全程,忽然發現你站在起點,原來終點就是起點,這一圈你不跑下來,永遠不會知道起點即終點,終點即起點。
心經里說了,諸法空相啊……
掛著心經的標籤兒,跳過心經里的標準答案……
開卷考試你是不知道抄哪本兒還是不知道抄哪行?!
好比從樹上落下,一眨眼你已經從樹頂摔到地面,卻一點不知落下時經過了多少根樹枝。心經歷一個客體(對象,所緣),受它吸引,突然你感到心情好起來,卻不知導致這個心情的原因與狀態。當然,在某種層次上事情按照經典上描述的理論過程發生,但同時又超越了理論的局限。實際上,沒有什麼記號告訴你現在是無明、現在是行蘊、接下來是意識、現在是名色,等等。那樣看問題的學者們,在這個過程發生時,是沒有機會把那一系列名詞讀完的。
儘管佛陀分析了意識的瞬間,描述了各個組成部分,以便於理解,但實際發生時,我看更象是從樹上落下來。一切發生如此之快,你不會有時間計算落下多遠,某個時刻身在何處。就知道自己「砰」地一下砸到地上,而且很痛!
心裡事件的發生也類似。一般來說,你經歷苦時,看到的都是結果,也就是心裡有苦痛、悲哀、絕望。你實際上並不知道它從哪裡來,那個你從書里是找不到的。書里沒有哪裡會描述你那個苦的細節與因緣。儘管現實按照經論中描述的過程進行,但那些只讀書、卻從來沒有超越書的人,是不能在事件實際發生時把握它的。
因此佛陀教導我們要安住於「知性」,只觀察事物的生滅。一旦訓練意識留於「覺知」,一旦探索了心,對心與心所的真相獲得了洞見(內明),你會把心看成非我。
你會發現一切心理狀態與物質狀態終究是必須放下的,你會清楚地看到,執取或者給予不必要的重視是愚蠢的。
一切法其性本空,皆是無常相。痛苦也是無常啊,不是來來去去,花樣翻新的折磨眾生,令眾生起無邊煩惱。
為什麼這樣呢?是因為眾生造諸業行,隨業受報。不同的業,有不同的果報。如果你不造貪嗔痴惡業了,再看看還有痛苦嗎?沒了。它來自於眾生的業力因緣啊。惡業因斷了,就沒有痛苦的果報了。
原來終點就是起點,這一圈你不跑下來,永遠不會知道起點即終點,終點即起點。
說得好。
你這一圈,也許要跑一輩子。時間相續,法相的種種變化,電閃雷鳴,生死交替,你在奔跑中,就會一幕幕的顯現。
也許,你當下即悟道,原來世界就是空性,那麼你又此得到了常樂我凈之真如實相。
空性指的是不實在,不是不存在。謝邀,是的,是空性的,在這個節點題主需要弄清自己的這個想法是否是頑空,因為這個空性後面還需要加上真實不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