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巨獸丨德國「幻想」中的超級戰列艦,比核動力航母還要大
啊嘍哈,這裡是武研社。說起二戰德國戰列艦,最著名的自然非「俾斯麥」莫屬。作為德國海軍戰列艦的絕唱,「俾斯麥」級兩姐妹的命運讓人唏噓不已。然而在圖紙上,這卻遠非終點。本期就為大家重現一下...
第三帝國的「末日狂想」H級戰列艦視頻時長:4分33秒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634084847345664友情提示:以下可能都是騙人的!!!
↓↓↓
作為德國曾經的夢想,H級戰列艦一直蒙著一層神秘面紗,且不提真假未知的H40型,就連該級的其他方案、數據也一直備受爭議。本期「進擊!巨型兵器」系列,我們收集多方數據,簡述H級逐漸變大,大到驚奇的故事。為什麼叫H級?
這型戰列艦為什麼被命名為H級?這要從德國海軍的戰艦建造序號說起。自德國近代海軍建立後,就有用字母作為大中型戰艦建造序號的習慣。當一戰結束,德國以裝甲艦(袖珍戰列艦)之名,重新建造自己戰艦時,他們重新排列了序號。3艘德意志級裝甲艦「德意志」、「舍爾海軍上將」和「斯佩伯爵海軍上將」編號分別為A、B、C。1935年的《英德海軍協定》之後,德國繼續建造更大更強的「沙恩霍斯特級」和「俾斯麥級」。其中,「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編號為D、E。「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編號為F、G號。按照慣例,下一艘戰艦的編號應當是H,也就是H級的來源。
H級戰列艦的淵源
《英德海軍協定》簽訂僅一年後,世界各海軍強國的倫敦海軍談判,以失敗而告終。戰列艦的建造標準被放寬到45000噸、16英寸主炮的上限。與此同時,隔壁的蘇聯海軍也表現出對大建的渴望。深感憂慮的元首表示:我們也要大建!最好能上800毫米炮,碾壓那群渣渣!
這番話著實驚著了德國海軍。第一,德國海軍設計的406毫米艦炮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此時變動主炮口徑無異於前功盡棄。第二,即使不採用800毫米主炮,新艦的排水量也將達到10萬噸的級別!即便德國造船工業實力能夠達標,德國現有的港口、水道也容不下它。而改建港口、水道的工程量堪稱天文數字,簡直難以想像。
在眾人苦勸之下,元首才同意慢慢來,H級戰列艦的主炮採用已經接近完成的406毫米艦炮。出乎意料的是,最終H級的建造設想,從慢慢來變成了 「漫無邊際」。
H級初代方案:H39的誕生
1937年,德國海軍正式下達H級設計要求:標準排水量不低于于5萬噸,裝備8門406mm主炮,航速要達到30節,總的來講該方案就是「俾斯麥」的放大型。到二戰爆發前的1939年春,戰艦設計基本定型,被稱為H39方案。設計人員滿足了海軍的需求,船隻滿載排水量達到了63000餘噸。主炮火力:炮塔布局採用了與「俾斯麥」相同的前二後二布局。單座炮塔內,以雙聯裝的方式,安裝了兩門SKC/34型406毫米主炮,在30度仰角上射程可以達到36000米,射擊性能尚可。但火炮身管的壽命僅為180發,比較堪憂。
防空火力:由於SKC/28型150毫米炮仰角不大,也沒有延時引信,無法參與防空射擊。所以H39的中遠程防空主要依靠105毫米防空炮。而近距離防空則依靠20毫米防空機炮和37「手拉機」。之所以稱為「手拉機」主要在於其依靠單發手動裝填,射速為每分鐘30發。
防護能力:德國人明白自己在數量上難以匹敵英國,因此必須提高質量,加強單艦的火力和防護性能,將總噸位的42%用在了防禦結構上。但由於德國人在主裝甲防禦層上採用的還是一戰時的穹甲形式,在抵禦「水中彈」的能力上比較堪憂。
動力系統:H39採用了全柴油機動力、三軸推進方式,總功率達到了15萬馬力,最高航速為30.4節,與俾斯麥級相當。由於排水量顯著增大,動力系統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所以H39比俾斯麥級多了一個煙囪,這也是H級在外觀上與俾斯麥級區分的最大特徵。
1939年8月,H級戰列艦的首艦「H」艦在布洛姆·福斯造船廠鋪設了第一根龍骨,第二艘「J」艦也於同年9月在不萊梅德希造船廠開始動工。不過,隨著二戰大幕拉開,資源更多被分配到其他部門,H級不得不被暫停建造,並最終停止。
真假存疑的H40
H級戰列艦雖被緊急叫停,德國海軍的超級戰列艦之夢卻並未終結,隨著德國裝甲大軍強勢推進、橫掃西歐。元首又關心起海軍的「超級戰艦」,指示要根據戰爭經驗,搞些新花樣,爭取造出更大、更強的戰艦。
於是,設計師們又提出H40A和H40B兩種方案,事實上關於40A與40B是否存在,本身就充滿爭議。但既然有看到就稍微一提,H40A型重量上與H39差距不大,只是減少了一座雙聯裝炮塔,以省出增加防護所需重量。而H40B方案滿載排水量則增長到7萬噸,並計劃採用較為先進的傾斜裝甲,以減輕重量。
H41:H級最後的希望
按理說方案的調整需要時間,但此時的德國海軍已經等不及了,因為德國上下都滿心歡喜的認為,打蘇聯就跟橫掃西歐那樣Easy。而元首也表示,等仗一打完,他要立馬大建!於是德國海軍放棄了H40的兩個方案,轉而研究如何改進H39。新方案被人稱為H41方案,它是在H39基礎上適當放大,增加火力與防禦力的產物。按布隆福斯公司的設想,H41的主炮口徑,從原來的406mm擴大到420mm,滿載排水量也將增加到76000噸。可能是出於對「俾斯麥」號因尾舵被炸壞卡死,而被英軍圍毆致死耿耿於懷。德國人在H41設計案上還要求專門在尾舵上加裝爆炸裝置,一旦尾舵損壞,立刻炸掉拋棄。
當然,這些都只是最初的設想。在日後增加防護的旅途中,重新設計的H41方案,全艦的排水量又被擴大到79000噸,已經遠遠高於大和級的72000噸。如果要建成這樣的一艘戰列艦,最快也要5年的時間。至此H41仍勉強稱得上是H級最後一個比較現實的方案,因為接下來元首就要放飛自我了!
從H42到H44:元首的放飛自我
不過甲方都是快槍手,沒過多久元首又提出了新設想,解除一切限制與束縛!船要大!炮要大!總之就一個字:大!這樣元首的面子才夠大!由此接連催生了H42、H43、H44等方案,只不過這些「鏡花水月」根本不可能實現。無論是雷德爾(海軍司令)還是他的繼任者鄧尼茨都明白,為了扭轉每況愈下的戰爭形式,德國各主要造船廠都已經轉向生產更為重要的U型潛艇,水面艦艇的建造優先度被後移,H級已難實現。
但元首的面子還是得顧的,他們還是決定安排一批人跟著元首尋開心,甚至他們並非專職設計人員。由於是「紙上談兵」,這些軍官們並未理會之前的「理性數據」,反而是各種指標華麗上揚。
H42方案:滿載排水量98000噸,裝備8門420mm主炮。H43方案:滿載排水量12萬噸,裝備8門508mm主炮。H44方案:滿載排水量達14萬噸,裝備8門508mm主炮。 縱觀德意志的超級戰列艦之夢,僅國力強盛之時的H39和H41方案,相對現實。待到國力捉襟見肘,軍勢江河日下之時,H級儼然已經成為鏡花水月。那些不切實際的指標和設想,已不是德國海軍的夢想,而是元首「放飛自我」的幻想。最終只能永遠地停留在那一張張被廢棄的圖紙之上。推薦閱讀:
※這對德國夫婦放棄高薪,用一個麵包店,溫暖了整個中國
※我的德國生涯系列(二十八)——我在德國喝過的牛奶及德語中牛奶分類表達-呂律
※德國每年休178天!經濟憑什麼那麼強?
※歐債中唯一不敗的德國
※德鐵太貴怎麼辦,用奧地利鐵路訂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