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時期茶興盛到什麼程度?
你來了,歡迎你來。
這是閑月觀茶的第001期分享。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始於西漢,興於唐,盛於宋。今天我們就來扯扯,在唐宋時期,茶到底是怎麼個盛法?
唐
唐朝歷經了300年,一半的時間是極盛狀態,盛到什麼程度?同一時期你拉一個歐洲人去首都長安轉一圈,可能會衝擊到整個西方的信仰。
茶業很有出息的就跟著這波浪潮達到了一個頂峰,完成了劃時代的轉型。
早在中唐之前,茶是用來吃的。
把茶碾碎,煮煮開,生薑,橘皮,撒點鹽,趁熱將茶渣和茶湯一起喝下去,辛辣帶感還提神。但是這樣飲用方式,被我們茶葉鼻祖——陸羽先生深深嫌棄,「斯溝渠間棄水耳」——這簡直就是溝渠的廢水!俗氣!
茶,應該用來細煎慢品,嘗起本味,高於生活,是門學問。
滿腔義憤的陸先生,決定發起眾籌改變世界,集了一筆資金,開始走訪各地茶山,收集茶事資料,不問花柳,閉門對書,寫出了世界上第一本茶學著作——《茶經》。
平地一聲雷。
《茶經》的問世在大唐文人圈裡砸起了千翻浪,誰也沒想到茶的門道這麼深,能裝逼的標籤這麼多,一時間清飲之風席捲了整個貴族以及文人雅士圈,家家戶戶擺套茶具,心情好時烹個茶,心情不好烹個茶,天氣不錯烹個茶,陰天下雨也烹個茶。
喝的爽了,再寫首詩「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莫名其妙,茶就從徘徊三線以下只能演中年媽媽的阿姨,一下子跳到了大熒幕演起了仙女。
不僅如此,茶還成為了上流社會的social工具。
說到這個,大唐皇帝就笑了。為什麼?因為他們熱愛social,五湖四海皆我弟,又有文化又有錢,全世界的人都愛來大唐。
隔壁小兄弟日本,三天兩頭派遣唐使來唐朝,西邊大兄弟吐蕃,要死要活想娶個唐朝公主回家,就這樣茶葉跟著使者和外嫁,去向了世界各地,極大程度促進了唐朝外貿經濟的發展,歷史上有名的「茶馬互市」也從這時期開始。
宋
跟唐朝比起來,宋朝人喝茶,那就講究了。
為什麼講究?
因為他們有個講究的皇帝。
趙佶,宋徽宗,一個文藝青年,愛喝茶愛泡妞,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入錯了行做了皇帝。
皇帝愛喝茶,結果會怎麼樣?
就像小紅書上的范冰冰一樣,像個種草戰鬥機。上從王公貴族下到青樓名妓,都變得極其愛喝茶,再加上宋朝商品經濟的發達,坊間茶肆,茶館的大規模普及,飲茶這回事兒算是真正落入了市井,變成了一種稀鬆平常的民俗。
再說講究。
基於唐朝的沉澱,宋朝在茶的工藝和玩法上都進行了升華。
聞名後世的龍鳳團茶就是一種體現,銀絲水芽,雕龍刻鳳,二十餅一斤,價值金二兩。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你不是關係戶的,不好意思,還喝不到的。
除了這個,有意思是鬥茶。
宋徽宗帶頭,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不要回家辦事陪老婆的就留下來陪朕斗個茶吧。他微微笑眯起眼,一身金碧輝煌的倚在龍椅上看著他的臣子們,群臣往往奉陪到底,他也往往戰無不勝。
坊間也是一樣,街頭巷尾一言不合就掏出傢伙比個手速來場battle,三局兩勝,勝者春風得意,敗者咬牙不甘,點到手腕發酸也都樂此不疲。
可單單玩不盡興。
「陸羽寫書,我也要寫書!」
說完,宋徽宗就寫了一本《大觀茶論》,主要來論述當代的主流茶道。
前文說什麼來著?這皇帝帶頭… 對吧?
於是,蔡襄的《茶錄》,熊蕃的《宣和北苑貢茶錄》,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黃儒的《品茶要錄》,劉異的《北苑拾遺》,呂惠卿的《建安茶記》…一本接一本應運而生…
不僅如此,詩詞方面,你小時候媽媽逼你背過的大詩人——蘇軾,黃庭堅,陸遊,辛棄疾,李清照,白玉蟾… 也都寫了以茶為題的作品,其中流傳千古的佳作名句更是不少…
總的來說,茶在唐宋時期可以算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流行風尚。從最初的的個別行為,逐漸衝破了種姓,階級和民族的藩籬,發展成了普遍性的社會行為,加上穩定的商品經濟和文化氛圍,茶邁著大步子走向了茶史拋物線點的頂點。
很開心你能看到最後,希望你會喜歡。
順便說一下,中國在唐宋時,興盛的只有綠茶喔~
對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平台:閑月觀茶
等你來哦~
推薦閱讀:
※早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古人為何在「姓名」之外還要另取「字」、「號」?有什麼講究?
※五千年的執著——環首刀(一)
※有哪些讓人熱血沸騰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