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膽小怯懦,又有什麼關係呢!
來自專欄大雄的口袋
昨天微信上一個家長和我聊到孩子時,苦惱道:我的孩子我感覺很膽小怯懦,遇到什麼事情總喜歡退縮,有時候好不容易和他談好條件,推了他一把,表現又糟糕透頂,我是真的不知道該讓他繼續往前還是就這樣子好了。
我的孩子膽小怯懦這類問題,在育兒諮詢過程中,尤為3-6歲的孩子居多,家長普遍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如此差勁!
東學不願意看到那些孩子被貼上一個「膽小怯懦」的標籤,那些孩子其實大部分屬於性格慢熱型,天生趨避,較為敏感,且在面對事情時,只是缺乏相應的技巧而已。
比起這樣的孩子,我更覺得那些急性子的家長,以愛之名,心力交瘁,陷入到慢性子孩子的圈子裡,最後孩子沒變化,自己還成了一個「吼爸、吼媽」。
實例分析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
小宇在幼兒園時,經常被其他小朋友搶走玩具、被推搡,但孩子不敢反擊,也不告訴老師。
有一天和媽媽一起去書店,看到他被其他小朋友打還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媽媽特別惱火,大聲吼著說:你現在過去,讓他給你道歉。小宇原本難過的心裡,推到這句話眼淚刷刷就下來了。
媽媽應該是位比較理智的媽媽,沒有衝上去把其他小朋友揍一頓。但這樣命令孩子去要求對方道歉,哪怕孩子過去了,帶著眼淚的啜泣聲也只會讓別人覺得他好欺負!媽媽的態度更可能讓孩子覺得錯在自己身上,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愈加不敢反抗!
在東學的教育理念里,我們認為孩子會出現這樣的行為是源於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孩子沒有具體可執行的對抗此類事件的技巧。在社會發展能力課程里,人際交往模塊中應對人際衝突的課程就詳細教授了相應的技巧,包含表達的方式、語氣和神態等方面,不過都需要大量的練習!
實例分析
害怕陌生環境
小帆從小就很怕面對陌生環境,到了陌生場合就一直黏在媽媽身上,陌生人跟他說話,他就一直往媽媽身後躲。不難想像上幼兒園對他來說是多大的打擊啊!
媽媽從一開始的體諒妥協「那我們今天就先不去」,到後來的乘其不備偷偷溜走,再到後來忍無可忍的訓斥,依然改變不了每日一哭的窘迫局面……
這位媽媽也算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了,但也只能寄希望於「孩子總有一天會習慣的」。孩子成長過成功總是會不斷遇到新的陌生環境的,難道每一次都要在這種相互折磨的哭聲中等他慢慢習慣?
在每一次面對陌生環境時,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孩子還小,等大一點就好了」這句話不是安慰孩子的,只是安慰了自己!
面對陌生環境,不要求孩子一下子去熟悉,做到大方得體,但一定要捨得分離。告訴孩子你必須去幼兒園了,媽媽會在你下課的時候來接你。同時,在陌生環境中,給到孩子一些簡單易執行的指令,如你可以不說話,但可以揮揮手表示禮貌。每一次的體驗都是幫孩子積累對世界的勇氣!
家長的焦慮,其實主要來源於對孩子的認知不足及無法無條件接納!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這麼優秀,我的孩子個個不盡人意!腫么辦?
認清孩子,順其優勢
美國的兒童心理學家和精神病醫生托馬斯和切斯(Thomas和Chess),他們發現嬰兒出生後不久即在行為上表現出彼此不同的個體差異,沿用古老的氣質概念,稱之為兒童先天氣質,定義為對刺激的外在行為反應方式。
每個人天生的氣質類型是不一樣的,對孩子提出不符合孩子氣質類型的要求,反而是在壓抑孩子的成長。
相對來說,那些被家長定義為「膽小怯懦」的孩子,他們只是較為敏感、生性趨避,但同時也更穩重、敏銳,更具領導才能!
評估孩子的氣質類型,認清孩子屬於什麼材質,發展孩子強項,適當忽視弱項,你會收穫到大大的驚喜!
既要披盔甲,也要金箍棒
生性趨避的孩子,其實在東學的課堂上也能勇敢舉手發言,也可以和其他孩子玩成一片,家長有時就很疑惑,為什麼孩子在東學就可以這麼優秀,其他地方就不行。
因為東學給了孩子保護自己的盔甲,也給了可以行動的金箍棒!
披盔甲:良好的自我認知
偏避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容易因為自身的表現遭到否定,進而被標籤化。長此以往,孩子自信心將受到嚴重打擊,做事反而愈加畏首畏尾!
我們要幫助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允許不同的,覺得有點害怕是正常的,我也有屬於自己的優點。通過此類方式去保護孩子的自信心,給自己披上堅實的盔甲!
金箍棒:簡單可執行的方法技巧
東學社會發展能力課程最大的優勢是在體驗中學習各種技巧。孩子不需要講那麼多道理,給到孩子簡單的可執行的具體方法,帶孩子不斷練習,這比你一直和他說「你要勇敢」實用的多!
推薦閱讀:
※愛與憤怒
※小叔子怎麼和討厭的嫂子相處?
※我母親受盡娘家人欺負,但她毫不自知,我該怎麼辦?
※爸媽冷戰了,我夾在中間應該怎麼做,去緩和兩人關係?
※家庭矛盾太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