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允鐵 | 迷宮花園

吳允鐵 | 迷宮花園

藝術家 吳允鐵

吳允鐵

1978 生於福建晉江

2001 參與廈門大學黃永砯特別研究班

2002 畢業於廈門大學美術系

2004 參加中央美術學院

馬瑞斯·派斯特奈克教授美柔汀高研班

個人官網

wuyuntie.arthub.cn

《魚島》 76×145cm 水墨設色 2018

自我指涉的迷宮

文/林宸胄

吳允鐵的花園,有童年和白馬出沒,植物恣意生長,時空恬淡夢幻,鯨歌和美人魚娓娓裊裊,但這一切都如幻夢。那是因為,這花園的主角,是那些生於畫面之中,在各個角落裡或惆悵、或賣萌,或駐足、或遊盪的女人。這些女人們,如民國舊照片中的名媛、日式的原宿風酷女孩、二戰後的夢露式豐乳肥臀乃至日常的性冷系,雖然被賦予了不同的身份形象,但是仔細看來,那分明是一個人。那人是誰?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280061648617472

《博爾赫斯之園》四聯畫 51×145cm×4水墨設色 2018

《博爾赫斯之園 白駒》 51×145cm 水墨設色 2018

《博爾赫斯之園 秘櫃》 51×145cm 水墨設色 2018

《博爾赫斯之園 對弈》 51×145cm 水墨設色 2018

《博爾赫斯之園 夢境》 51×145cm 水墨設色 2018

看那人在畫中氣定神閑、胸有成竹的篤定樣子,與其說那是個從別處搬來的他者,不如說那就是畫中花園的主人,那是作者自己;不,是作者的自我指涉;或者說,是自我指涉的一種吳式視覺表徵。自我指涉的最經典的視覺表徵,就是播放著對準自己的攝像機輸出圖像的屏幕——攝像機拍到的是屏幕,屏幕中播放的還是屏幕,只不過那個屏幕中套著一層層無窮盡的屏幕,最中間一點變成了白光——自我指涉就是在虛空里生出相似物的結構。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呢?這是一種寶貴的意識,自我以此來確認自己同世界的分割界限,確認「自己」這個東西。

《花開的聲音 白駝鹿》 62×90cm 水墨設色 2018

《花開的聲音 執摺扇的少女》 62×90cm 水墨設色 2018

《花開的聲音 身騎白馬》 62×90cm 水墨設色 2018

《花開的聲音》三聯畫 62×90cm×3 水墨設色 2018

在吳允鐵的花園裡,這種自我指涉遍地可尋,無論盒子里的還是馬背上的、假山石旁的還是繁花之後的,那些被賦予不同形象的自我在取悅遭遇到的他者,但又通過他者重返自我。於是,他的花園被喬裝成一座自我指涉的迷宮;而即將在迷宮開始的跋涉,也就是那個進入他者並返身尋找自我的過程,則是對他者和自我的雙重間離,在這布滿迷障的漫長迷宮花園之途中,自我將得以湧現。

《沒有時間的花園1》 49×49cm 水墨設色 2017

《沒有時間的花園2》 49×49cm 水墨設色 2017

《沒有時間的花園3》 49×49cm 水墨設色 2018

《沒有時間的花園4》 49×49cm 水墨設色 2018

《沒有時間的花園5》 49×49cm 水墨設色 2018

Arthub能談談你近期的創作嗎?最新的這一系列作品是受到什麼啟發創作的?

吳允鐵:創作這批作品我有意把我閱讀詩歌和小說的經驗參與其中,從《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到這次的《博爾赫斯之園》都是如此,前者來自於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的詩,後者源於博爾赫斯的小說《小徑分岔的花園》,但我也沒有原原本本的用繪畫的方式去轉譯,而是有意的誤讀,這產生了很多種可能性。

Arthub:在你的作品中,都會出現至少一個女孩,為什麼會出現這些風格迥異的女孩?

吳允鐵:這些形象並非來自寫生,而是源於海量視覺圖片閱讀,這也是網路時代的一個特徵,而時空關係的多種可能性,也是博爾赫斯小說閱讀帶來的啟發,或許這也是一種下意識的表達。

《迷失之園1》 38×62cm 水墨設色 2018

《迷失之園2》 38×62cm 水墨設色 2018

《迷失之園3》 38×62cm 水墨設色 2018

《迷失之園4》 38×62cm 水墨設色 2018

《迷失之園5》 38×62cm 水墨設色 2018

Arthub:用《博爾赫斯之園》、《沒有時間的花園》、《迷失之園》作為"花園」系列的主題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吳允鐵:時間的不同形態,迷宮,不停分叉的平行世界這些實際上很多是博爾赫斯小說里經常提及的,這也是作品主題的緣起。我關於博爾赫斯的閱讀其實並不深入,這種零零落落的閱讀很容易嵌入我自己的想像,從而生成帶有個人特徵新的視覺意像。

Arthub:你期待觀者從你的作品中尋找到什麼?

吳允鐵:我希望這系列作品有種令人歡愉又耐人尋味的感覺。就像藍天中變幻莫測的雲朵,某個午後聽過讓人雀躍的歌,一個有意思卻猜不透的迷。

《迷失之園6》 38×62cm 水墨設色 2018

《迷失之園7》 38×62cm 水墨設色 2018

Arthub:相比於2014年最早創作的「花園」系列《空園留香》,現在的這個系列想表達的似乎更多一些?「花園」系列作品在自身邏輯上是如何推進的?

吳允鐵:這是同一個源點的不同階段,所以我說它是一種可能性,就是意味會有更多內容和視角可以包涵進來。像一顆種子一樣,它植根於我的心裡,繪畫語言也有自身的生長規律,我所要做的就是順其自然,學習、生活、經歷、思考。

《空園留香-4》 35×47cm 水墨設色 2014

Arthub:對比之前的作品,在創作最新的「花園「系列最大的轉變或者說突破是什麼?

吳允鐵: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不同的指向,哪怕是同一個理念也會也不同層次的表達,從方法上講也是對傳統語言的清洗並試圖重建一種書寫方法。

這個系列最有意義的是發現了一種可能,從系列作品的互文關係來看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沒有時間的花園6》 49×49cm 水墨設色 2018

《沒有時間的花園7》 49×49cm 水墨設色 2018

《沒有時間的花園8》 49×49cm 水墨設色 2018

《沒有時間的花園8》 49×49cm 水墨設色 2018

其他作品欣賞

《繁花園》 143×48cm 水墨設色 2017

《幽謐之園系列一》 70×50cm 水墨設色 2017

《循溪記》 85×76cm 水墨設色 2017

《夏日》 75×60cm 水墨設色 2017

《魚島》 76×145cm 局部1

《魚島》 76×145cm 局部2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很多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無神論的人,轉頭就全盤接受了宗教?
如何看待知乎環境男性娘化?
元老院的謝幕(臨高同人《聚似一團火》的結尾)
萬卷讀書會-第一期:我們不看臉,看書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到底是對湖北人怎樣的一種評價?一般而言是褒還是貶?

TAG:花園 | 藝術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