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遊民掃盲帖2018最新修訂迭代版
?2015年年底,我第一次在某個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數字遊民」掃盲貼,希望在我個人理解的基礎上,使用中文,為這種西方舶來的新興生活方式提供一個通俗易懂的定義和解讀。兩年過去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過大量的閱讀和自我實踐對這中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而數字遊民這個概念本身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數字遊民群體的擴張而升級。因此,從互聯網產品迭代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非常有必要重新寫一遍這個掃盲貼,做到與時俱進。
前世今生
在寫上一篇掃盲貼的時候,我並沒有找到」Digital Nomad」(數字遊民)這個單詞的具體出處,直到最近在 《Fast Company》的網站上看到了這篇名為「The Digital Nomad』s Guide To Working From Anywhere On Earth」(數字遊民環球工作指南)的文章。文中提到,早在1997年,就有一個名為Tsugio Makimoto 的日本日立公司高管寫了一本名叫《Digital Nomad》的書,作者在書中大膽預測到:「未來的人類社會,高速的無線網路和強大的移動設備會打破職業和地理區域之間的界限,成千上萬的人會賣掉他們的房子,去擁抱一種在依靠互聯網創造收入的同時週遊世界的全新生活方式,這些人通過互聯網賺取第一世界水平的收入,卻選擇生活在那些發展中國家物價水平的地方,他們被稱作Digital Nomad(數字遊民)。這種生活方式讓他們徹底脫離了朝九晚五,辦公室格擋和令人煩惱的通勤。」 這段話對於生活在當今社會的人來講似乎並不是非常難以理解,但是你要知道這本書出版的年份是1997年,那個時候別說高速無線網和強大的移動設備了,連BP機都還沒有得到普及,因此這本書的銷量並不好,因為它提出的概念太超前了。
時間快進到2007年,一個名叫Tim Ferriss的倒霉蛋將自己費盡心思寫好的書稿投給了26家出版社,然而26次被拒絕,終於第27次有人同意幫他出版這本書,沒想到此書一經面世便一發而不可收拾,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雄踞75周之久,它就是被全世界數字遊民稱為啟蒙聖經的《The 4-hour Workweek》(中文譯名為每周工作4小時)。
Tim Ferriss在這本書中定義了一個新的社會階層—「New Rich」,簡稱「NR」。NR們不僅僅擁有「足夠花」的金錢,更重要的是有足夠花的「可自由支配時間」。換句話說,NR的財富是以兩種貨幣來衡量的,即可支配金錢和可自由支配時間。同時他還革命性的提出了所謂的Lifestyle Design(生活方式設計),鼓勵那些在朝九晚五掙扎的人們通過爭取遠程辦公機會,僱傭Virtual Assistant等手段逐步解放自己,把自己打造成金錢和可支配時間都有盈餘的NR階層。雖然這本書中並沒有直接提及數字遊民的概念,但是它的出現卻讓很多人如夢初醒,意識到人生的意義並不是在一個無聊的工作崗位上為別人創造巨額財富,他們開始按照書中的方式重新設計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變成了我們今天所謂的數字遊民。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被很多數字遊民奉為聖經的原因。
有關數字遊民運動(The digital nomad movement)另外一個不能不提的人是荷蘭人Pieter Levels,他創造的網站http://Nomadlist.com現在已經成為所有數字遊民的信息門戶。
數字遊民生活方式設計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叫做」Geo-arbitrage」,翻譯過來就是「地理套利」。什麼是地理套利呢?舉個例子解釋一下,兩個程序員A和B,同樣是賺5000美元的月薪,A生活在矽谷灣區,B生活在泰國清邁。那麼由於泰國清邁的生活成本遠低於矽谷,那麼程序員B的購買力就要遠高於程序員A,相應的他的生活壓力就更低,生活質量更高。而數字遊民生活方式由於完全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人們可以在任何有WiFi的地方工作賺錢,即所謂的「地理不受限」(location independence),這賦予了他們地理套利的先決條件。
諾大個世界,什麼地方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安全,網路交通等基礎建設也相對完善,生活成本相對低廉,這是數字遊民們最想知道的信息,而Nomadlist的出現滿足了這個需求。此外Pieter Levels還在Nomadlist的基礎上建立了付費社群,籠絡了生活在全世界的精英數字遊民們,他們的信息交換又在不斷地豐富和更新Nomadlist的數據來源。因此,Pieter Levels也被大家尊為新時代數字遊民生活方式的領軍人物。
定義
首先,要準確理解」數字遊民「這個詞,就必須要強調:它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非一種職業。數字遊民一詞直譯自英文片語」Digital Nomad「,在英文中」Digital「的意思是數字或數碼的意思,其引申含義即為互聯網,而」Nomad「則泛指居無定所的游牧民,因此它的另外一種比較流行的翻譯是」數字游牧「,我之所以沒有選擇」數字游牧「這個翻譯有三點原因:1.數字遊民是被各種百科和Wiki認可的更為主流的翻譯方式;2.從詞性角度來看,」Nomad」這個詞在英文中是個名詞,而「游牧」在中文中則是一個動詞,因此直接用動詞來代替名詞這種翻譯方式也是不準確的;3.在」Digital Nomad」這個詞中「Nomad」使用的是其更為通用的引申含義,即「a person who roams about without a fixed route or destination」,而並非特指放羊的游牧民族,因此用游牧這個含義層面略窄的詞放在這裡也是不合適的。
搞清楚了數字遊民這個詞的含義我們就不難解釋數字遊民到底是幹什麼的了,在我看來,無論任何職業或者生意,滿足兩個條件即可:1.完全依靠互聯網創造收入。2.通過完全依靠互聯網創造的收入實現地域不受限的生活,即所謂的location independence。滿足了上述這兩個基本條件的人理論上都可以被稱為數字遊民。請注意,location independence並不代表你就得一直得換地方住。
很多人非常慣性地將數字遊民和一直在路上旅行的背包客等同起來其實也是錯誤的理解,甚至有人覺得那種在路上練攤兒的長期旅行者也算是數字遊民,這都是不準確的理解。換句話說,數字遊民們有隨時換地方的選擇,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就一定得經常換地方生活。我們看到真正資深的數字遊民都會選一個地方作為基地(base),然後在1-3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在這個地方及其周邊進行沉浸式的生活與慢旅行,這是一種跟打卡式旅行完全不同的旅行體驗,也是作為一名數字遊民最大的福利之一。
創收方式
現在我們知道了,成為數字遊民的首要條件就是要通過互聯網來賺錢,那麼怎麼個賺法呢,下面我總結分析了7個不同的適用於打造數字遊民生活方式的賺錢方式:
1.自由職業
自由職業是由傳統工作到數字遊民生活方式門檻最低的轉型切入點,只要你擁有的一技之長或者知識,能夠在網路上為其他人提供有償的服務,那麼你就已經具備了成為網路自由職業者的初始條件。當然和找普通的工作一樣,你需要通過簡歷和面試這樣的環節來向僱主來展示你的過人之處,在網路自由職業領域,因為很少會出現面對面的面試機會,你需要更加註意的是你的「online presense」,即互聯網個人品牌維護,以及你的portfolio(作品集)的積累與創建。因此互聯網上的自由職業也是有其特殊的職業發展軌跡的,很多人一開始在網上找工作四處碰壁很快就灰心氣餒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絕大多數互聯網自由職業者都會經歷這麼一個過程。當你的履歷豐富,並且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後,話語權自然會增強,同時你的薪酬水平也會得到很大地改善。
自由職業並不等同於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零花錢,也不一定代表青黃不接的不穩定收入狀態,只要善於自我營銷,並在垂直領域有所建樹,建立長期客戶群,其穩定性並不會比朝九晚五的傳統職業更差。
隨著數字遊民運動的興起,目前網上已經有很多針對互聯網自由職業的工作平台和職位搜索引擎,比較大的譬如Upwork,Guru,Freelancer等等。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在中國還沒有非常成熟的權威性自由職業平。此外,萬能的淘寶也在逐漸成為很多國內自由職業者發布自己技能的平台。在我看來,作為一個數字遊民首要的技能是英語技能,一旦掌握了英語,就沒必要拘泥於國內的自由職業平台了,因此如果你打定主意要做一名數字遊民,首先還是要學好英語。
2.遠程工作
很多人誤以為數字遊民生活方式就是要做一名脫離組織, 單打獨鬥的互聯網自由職業者,覺得這樣做沒有安全感。其實這樣的理解過於片面了,事實上,通過遠程辦公的方式為一家公司打工同樣是實現數字遊民生活方式的非常棒的切入點。
2017年由權威智庫Gallup統計,美國100%遠程辦公的人群從2012年的15%上漲到2016年的20%,2016年全年在美國有43%的僱員在過去的一年中有過遠程或者在家辦公的體驗。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滲透,我們發現很多人即便是去辦公室上班,通常也是超過90%的時間對著電腦在網上辦公,如果你曾經有過把在辦公室完成不了的工作拿回家裡面做的經驗,就說明你的工作是支持遠程(或者在家辦公的)。
我們非常高興地發現,越來越多的公司,特別是在互聯網行業發展非常前沿的矽谷,已經開始擁抱遠程辦公和協作的潮流,這其中不乏像亞馬遜,美國銀行和雅虎這樣的大公司,而像Automatic(Wordpress的母公司), Buffer和Zapier這樣的公司甚至已經實現了全員100%遠程化管理運營模式,它們沒有租用一間辦公室,員工分布在世界各地,每年定期選一個地方召集所有員工聚集在一起開年會。這樣的辦公方式解決了諸多問題,從員工層面,可以在保證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去生活成本更低的地方生活,實現地理套利。從公司管理層面,可以節省掉一大筆在一線城市租用辦公室的租金。
在我看來,這是所有實現數字遊民生活方式途徑中最穩妥的一條,通過這樣的途徑你完全沒有必要擔心自由職業產生的不安全感,同時也沒有創業所產生的風險,在擁有穩定收入的同時又能享受地域不受限的自由。如果你想通過這種方式轉型,那麼你可以有兩種選擇,1. 找一份新的允許遠程辦公的工作;2. 說服你現在的老闆允許你遠程工作。
對於第一種選擇,我們看到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招聘遠程職位,一些遠程工作搜索引擎和聚集平台也應運而生,下面這個網站就總結了超過80個幫助數字遊民尋找遠程工作的網站:http://remotejobs.hobowithalaptop.com/
3.創客
近些年,在移動互聯網熱潮和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口號的鼓舞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互聯網創業大軍,早些年,隨隨便便一個O2O的點子,加上一個精雕細琢過後的PPT演示文稿,就能輕易幫你在投資人那裡拿到錢。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也不難發現這樣的盲目追求爆髮式增長的創業方法絕大多數都以慘敗而告終。
在我看來,互聯網創業並不是一個追求創造估值獨角獸的獨木橋,成為一名所謂的互聯網創客最核心的理念還是要創造出一個能為受眾提供價值的產品。而從數字遊民生活方式設計角度來講,如何通過極簡創業理念,快速迭代,創造一個小而美的付費性質產品,並將其打造成自己的收入來源,是一個非常棒的手段,特別是對於那些已經有多年產品經驗的產品經理或者程序員碼農們,這是一種非常自然和諧的由朝九晚五向數字遊民轉型的方法。
我們上面提到的Pieter Levels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他曾經在一年12個月中,邊旅行邊打造12個創業項目,而且這其中的好多個都實現了盈利,其中最成功的當屬 http://Nomadlist.com,這個網站目前給他帶來3萬美元的穩定月收入,其實它最初的原型只是一個在谷歌雲上被人們分享的表格文件而已,即便是發展到現在的體量,Nomadlist的所有運營成本也僅僅是Linode上伺服器的租金而已,Pieter沒有僱傭任何員工,沒有投放任何廣告,也沒有拿投資人一分錢,這就是創客數字遊民的成功典範。
4.IP
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是個由來已久的概念,最近IP的這個詞被在國內被人頻頻提起,跟近些年中國電影產業的大爆發不無關係。但是IP這個概念所包含的內容和不僅僅是電影劇本或者漫畫版權,任何原創的內容說白了都是IP,小到你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在知乎上寫下的一篇答案,用手機拍下的一張照片,大到一整本書的原稿,你譜寫的一首歌曲或者一個科學發明專利,這些都是IP。IP因為其無形,易通過網路傳播和交易的特殊屬性,成為了當今數字遊民創收的主要途徑之一。
具體來講,通過IP賺錢的方式有很多,而且這其中大多數都是被動的,例如將自己的拍攝的照片或者設計的圖案放到商業圖庫中作為Stock進行售賣,將自己編寫的電子書通過知乎,亞馬遜的Kindle平台進行自出版發售,或者將自己製作的各種模板類文件放到Etsy上面銷售,這些都是非常主流的IP被動創收方式。因此這種創收方式特別適合與那些擁有創造力的人群,設計師,作者,攝影師,音樂從業者都很容易通過這個途徑向數字遊民生活方式轉型。
5.電商
說到互聯網創業,自然不能不提電商,人類最原始的買賣需求自從加入了互聯網基因後被無限放大,時至今日,人們已經能夠非常高效地通過各種電商平台購買到各種來自全世界琳琅滿目的商品。而互聯網電商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衍生出了一些非常適和打造數字遊民地理位置不受限的商業模式。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Dropshiping和FBA這兩種。
首先解釋一下「Dropshipping」, 通俗地講就是:供貨商代發貨電商零售模式,舉個例子:小王在微信上賣面膜,與客戶成交後,發貨方並不是小王,而是面膜的供貨商(生產商或者批發商),小王從客戶那裡收錢,確認發貨後將錢打給供貨商,賺取的是差價利潤,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Dropshipping了。其實在我們身邊也很常見,而且跟我舉的例子一樣,很多人其實就是用這種方式賣面膜的。
Dropshipping是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由來已久的商業模式之一,它的出現極大的拓寬了商品營銷渠道,降低了商品生產商和批發商的營銷成本,同時因為賣貨的人(Dropshippers)自己不需要擔心物流和售後等線下的問題,也讓一部分人能夠以此實現數字遊民生活方式,因此是數字遊民網路創收的一個重要渠道之一。
另外一種非常受數字遊民青睞的電商模式叫做FBA,全稱是Fufilled By Amazon,還是舉個例子來說明,小王在亞馬遜上賣面膜,但是他自己並不負責物流和倉儲,而是讓供貨商將面膜全部發到亞馬遜的倉庫裡面,網上有人下單,亞馬遜會自動通過自己的物流系統向買家發貨,如果出現退換貨情況,也同樣由亞馬遜來搞定,相應地小王需要為亞馬遜的服務支付一定的費用,但是他通過FBA這樣的運營模式也極大解放了自己,他需要做的就是優化自己的產品庫和產品介紹,讓人們在亞馬遜上搜索時候能夠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貨,而這樣的工作他在全世界任何有網路連接的地方都可以做,這就是FBA模式的魅力所在。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目前在泰國清邁有一群人以教別人如何dropshipping為幌子做類似傳銷的生意,我也在之前專門寫過一篇有關文章扒他們的皮,因此如果你想學習dropshipping,一定要擦亮眼睛,謹防中招上當。
6.自媒體
時光迴轉20年,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可能還主要是電視,報紙,廣播。時光迴轉10年,我們可能更依賴於各種門戶網站。而時至今日,我已經記不清上次通過電視或者門戶網站看新聞是什麼時候了。各種自媒體和社交媒體的極大豐富為人們獲取各種信息提供了無限的選擇自由,這其中當然也蘊含著無限的商機。
最早的自媒體起始於博客(blog)時代,也就是所謂的Web2.0。博客的出現賦予了世界上每一個人出版和發布個人言論的權力和自由。而我們看到,最早的一批數字遊民就是以旅行博主的身份出現的。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自媒體也不僅僅局限於博客這一種形態,隨著社交媒體(Social Media)的出現,更是催生了自媒體的諸多變種,目前大家能夠接觸到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直播,短視頻,這些統統可以被稱為自媒體,而作為開山鼻祖的博客現在反而有點式微了。
我們不難發現,自媒體創業,也就是所謂的內容創業遵循的是一種慢熱的反直覺創業模式, 即內容是免費的,開始階段一分錢都賺不到,通過內容逐漸獲取粉絲,流量,KOL地位,最終通過其它方式來變現。因此,我認為自媒體創業是所有數字遊民變現途徑中門檻最高的一個,當然一旦獲得成功其回報也是非常豐厚的,因為通過這個途徑創造的收入多為被動收入。
總的來說,自媒體的變現方式有這麼幾種:1.廣告,例如微信公眾號的流量廣告,Google Adsense, 今日頭條流量廣告等;2.推廣分成,英文叫affiliate marekting(例如淘寶聯盟,Amazon associate等)3.售賣信息產品,例如電子書,教程,設計等;4.提供諮詢類或者Coaching服務,比如數字遊民部落的諮詢板塊。5.創建付費社群,比較有名的案例是水庫論壇的歐神和他在小密圈上的銷售神跡。
7.泛教育
著名內容創業大咖李笑來在2017新榜大會做了一個題為「知識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力量」的演講,並在演講中一個名為」泛教育「的概念,所謂的「泛教育」就是目前傳統教育領域並不存在或者做得不夠好的領域。在我看來,泛教育說白了就是知識的輸出過程,而互聯網由於其傳播信息的屬性,讓它成為一個完美泛教育平台。我們看到,當前各種知識分享平台,國外的例如http://21.co,Udemy,國內的有知乎Live,分答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為內容創業者們打造數字遊民生活方式提供了多種可能。
美國著名互聯網創業guru -Ramit Sethi在他的旗艦互聯網內容創業課程「Zero to Launch」中說過:」We are all gurus in the making.」我認為這句話最恰當的中文翻譯就是孔夫子的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知識的輸入過程,這是無法避免的。區別在於有些人僅僅有的是被動的輸入,而有些人是在被動輸入基礎上還有目的有選擇的進行主動收入,將自己的長板變得更長,並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輸出。而這些人無疑會在內容創業領域率先搶得制高點。
那麼如何通過知識輸出來進行最終的變現呢?我們上面提到的Ramit Sethi提出過一個很著名的有關互聯網內容創業的商業模式 -「 The 98%」,就是說內容創造者應該把98%內容免費提供給大眾,而把剩下的2%做成premium產品以較高的價格出售給一部分鐵杆受眾,從而實現變現。我們看到,在知乎上面,那些Live賣得比較好的通常都是已經發表過大量高質量回答,並且擁有大量粉絲的答主。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KK的」1000個鐵杆粉理論」的一種實現形式。
工作地點
實現了完全通過互聯網創造收入,也就實現了location independence,可以真正的成為一名「遊民」了。數字遊民在選擇自己工作和生活地點的時候通常會考慮很多因素,例如:生活成本,網速,氣候,簽證,安全等等。這也是為什麼Pieter Levels創造的Nomadlist如此受歡迎的原因,Nomadlist上的數據雖然談不上絕對準確,但是它給很多剛剛上路或者即將上路的數字遊民們提供了很重要的參考意義。通過對Nomadlist上城市的綜合排名,我們不難發現,東南亞,中東歐,中南美以及南歐的部分城市都是當前數字遊民的熱點聚集地。非常自然地,在這些熱點聚集地慢慢地也催生了專門為數字遊民們服務的業態,主要體現為以下三種形式:
Coworking Space
Coworking Space也就是所謂的聯合辦公空間。聯合辦公空間的存在一般有兩重意義,第一重非常顯而易見,就是給遠程辦公者和數字遊民們提供一個網速夠快,舒適可靠的工作空間,像巴厘島這樣的數字遊民熱點聚集地,絕大多數地方的網速都不理想,那麼類似於Hubud和Outpost這樣的聯合辦公空間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提供可靠快速的WiFi。第二重意義則是依附於聯合辦公空間的數字遊民社群,我們都知道人類是一種social animal,因此在那些本來互聯網基建就比較好的地方,例如泰國,人們去聯合辦公空間工作更多是希望融入一個community,通過聯合辦公空間組織的各種event,結交其它數字遊民。特別是對於那些獨行的數字遊民,聯合辦公空間創造的這種歸屬感是非常重要的。
Coliving Space
Coliving Space,從字面意思也不難理解,就是聯合生活空間,從概念上可以說是Coworking Space的升級版,人們不但在一個空間一起工作,還要一起生活,一起娛樂,以求產生、協作,甚至是友誼和愛情。目前一些IT業的初創公司也非常喜歡將一整個團隊帶到像巴厘島這樣的度假勝地,租一整套別墅或者度假村,讓團隊成員在旅行和工作兩種模式下自由切換,以求獲得更大的生產力和創造力,因此,這種商業模式也被稱作Startup Retreat。為了迎合這一市場,一些專門服務於有Coliving需要的業態逐漸被催生出來。這其中比較有名的是Roam,它是一個全球連鎖性質的聯合生活空間,目前已經在邁阿密,馬德里,倫敦和巴厘島的Ubud開設了四家各具特色的高端聯合生活空間。2016年這個公司更是拿到了矽谷的340萬美元的種子輪風投,接下來要在全球繼續擴張,在東京和舊金山再開兩家新店。
Coworkation
Coworkation是Coworking和vacation的結合體。它的核心理念是組織一群數字遊民,自由職業者,遠程辦公人員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度假勝地進行聯合辦公。與之前提到的兩種業態相比,大多數的Coworkation項目是沒有固定實體物業的。項目組織人員一般會提前統籌,在特定目的地靈活安排合適的住宿地點,辦公地點,並根據特定的人群組織各種集體活動或者workshop,講座等等。
隨著互聯網自由職業者群體的興起以及數字遊民數量的逐年增加,這類Coworkation項目也在如雨後春筍之勢一個個地湧現出來出來,一些比較有名的,諸如Remote Year,帶領75個人,在一年12個月的時間走遍世界上12個不同的城市(每個月換一次地方);Hacker Paradise,主要針對程序員和設計師群體,項目實行彈性時長,2周到3個月不等,項目地點主要集中在東南亞;CoBoat,更具特色,把聯合辦公和生活的地點放到了一艘遊艇上面。國內也開始有公司嘗試進入這個領域,本人參與創建的北京偉偉樂冬科技公司最近剛剛在泰國帕岸島舉辦的WiFi獵手營就是一個典型的Coworkation。
結語
綜上,我們不難看出,隨著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傳統工作將被取代,完全基於互聯網的location indepedent工作類型將會成為主流,這也意味著數字遊民生活方式會在不遠的將來得到極大的普及。我們看到目前很多生活工作在一線城市的人們為了自己的工作不得不忍受霧霾,通勤,高房價,帶薪假少,加班多等諸多不利,而數字遊民生活方式和理念正是要像這種傳統的朝九晚五宣戰。
未來已來,讓我們一起打破生活與工作的界限,做一名數字遊民吧!
?若想了解更多遠程工作咨訊
歡迎關注角馬原力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S0QzKxHEtkzJrVVI9xF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歡迎加入角馬原力社群
添加微信客服:thegnuforce
https://u.wechat.com/MNk7I4fxy4t6gcnFI-SXnxs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