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辨別宋代老盞的真偽?這幾個關鍵點告訴你答案

如何辨別宋代老盞的真偽?這幾個關鍵點告訴你答案

來自專欄宋人茶事

宋代時期盛行的鬥茶之風,使得建盞聞名於世。在權貴之間流行的鬥茶將遊戲,斗的是茶湯之白及湯花之勻細和持續時常。

爐火造就傳世經典,建盞自元代逐漸衰落以來,遇到了一個重新揚名的時代,建盞的市場逐年走俏,老盞不可多得,老盞中的上品更是價值連城。

那麼在面對市面上的老盞時,我們如何辨別呢?

一、高仿常見的方法

1、消光去音法

∨「消光」就是用強酸性物質在釉面上做處理,去除新盞釉面的「賊光」;

而「去音」是因為老盞輕輕敲擊聲音古樸沉悶,新盞清脆,可以在高溫燒制中取出直接丟進冷水,使聲音不那麼脆。

2、拉坯修胎手法

∨仿品上手,感覺比宋盞要略大些。外觀過於規整,胎釉比真品要顯單薄,製作過於靈巧。

常見的仿品胎土的加工過細,修胎過於整齊。胎壁稍嫌薄。圈足弧度過圓,底足常挖得稍深。

3、接底法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開始出現接底法,即將宋代的碗底接在新坯上、再掛釉入窯燒造。

此類判斷起來有點難度,需要從多角度綜合去判斷。

4、老胎新釉法

∨將窯址上采揀的生燒品或者釉面不理想的建盞重新施釉或者不施釉入窯燒造。此類比較好判斷,價格普遍也不高。

以上為幾類常見做舊手法,還有許多比如老器後加款,後刻「供御」、「進盞」及臆造款等等。

二、辨別的方法

1、看光澤

∨仿品釉面大多較浮亮且亮光扎眼,用酸性物質浸泡者則釉面呆板、晦澀,缺乏建盞的柔潤深沉之感。

有的粘"土銹",但不自然。

2、看器型

∨仿品大多為輪制壓模或注漿成型,修刀過於工整,以致顯得拘謹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隨意之感。

3、看器底刻字

∨少數仿品刻"供御"銘,但字跡甚差,毫無真品的瀟洒、飄逸之感,不可同日而論。

4、用手去感覺

∨仿品胎土淘洗大多較細膩,胎體表面較平整光滑且較薄,手感較輕飄。

5、聽聲音

∨新仿品若用手指輕輕彈擊,發出的聲音較清脆;

而宋代建盞發出的聲音較深沉。

三、圖解分析

圖1為宋建窯兔毫盞,口沿殘破,釉色光潔肥潤,淺圈足規整並倒角(修刀),胎骨黑色、粗密、堅硬厚重,胎表深沉凝重,飾銀兔毫釉,紋理清晰且有從釉中滲出之凸感。

▲圖1

圖2為新仿建盞,屬中高仿,胎釉與建盞相近,重量亦接近。

唯過於小心,工整有餘而自然飄逸之氣全失。顯得拘謹小氣,胎表無老氣,釉面火氣重,有賊光,兔紋間夾雜褐斑為新仿配料的弊病,全無滲釉之肥厚感,只見浮泛氣,從流釉看施釉亦不大膽,顯做作。

▲圖2

圖3,圖4為宋東張窯兔毫盞,完整無損,釉色、毫紋較佳,缺乏潤厚。

為該窯早期作品,仿建較形似,圈足工整亦見修刀(倒足),胎色黑灰,細膩堅硬,胎體不及建盞厚重深沉。

飾黃兔毫紋,釉層稍溥,釉面見水銹痕,施釉不及施釉線,流釉過多與匣缽底部黏連。

▲圖3

▲圖4

圖5為新仿東張盞,為老胎新釉之作。較易迷惑購藏者,因為造型與胎體等均自然老到,為熟練窯工之作。

新釉覆蓋老釉不留痕迹,破綻亦為配料配方和覆釉過薄,若為宋釉,燒透的產品定見聚流釉。

釉面雖經高猛酸鉀等浸泡,又經土蝕,雖不見了賊光,但表層晦澀卻無法壓住胎釉新火之氣。

▲圖5

圖6為宋元茶洋窯兔毫盞,胎骨灰色,淺圈足近餅,修足隨意大膽,足底見剔出乳突留下的凹三角形,即為茶洋盞的主要特徵之一。為日本「灰被天目」造型的母本。

▲圖6

圖7為新仿茶洋盞,高仿產品,亦為老胎新釉二次入窯燒造,不易識破。

該盞造型為茶洋窯束口中腹盞,是用元代胎坯施新釉後燒就,流聚釉自然,因釉裂又經修飾,給人以老貨有缺陷而修飾之感。

新釉為仿建盞釉,該釉色茶洋窯不見,而胎體及造型是典型的元代茶洋「平肩」盞,「平肩」(即腹底與圈足間修成約90度直角)為茶洋窯主要特徵,日本藏著名的「灰被天目」束口深腹盞即為南平茶洋窯生產,亦為「平肩」。

▲圖七

目前市場上,新仿建盞為多,許多大大小小各類體制的『小窯』應運而生,大量高仿『建窯』茶盞湧向海內外古玩市場,購者要留意。

- END -

後台回復「建盞」免費領取221張宋盞圖片

weixin.qq.com/r/iynM1A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說說《李自成》
633.讀歷史27~秋天來了
隱蔽的歷史: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上)?3
末代皇后給皇帝帶綠帽子,你猜怎麼著
「龍山新風」 曾翔、李強德州黑陶印創作之旅

TAG:歷史 | 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