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誘惑毀掉的職業生涯
前段時間聽了一個故事:
某公司急速擴張,變態高薪挖人,沒到7個月,又急速裁人。
某君,原來薪資18K,40K給挖了,很爽,4個月後被裁,賦閑在家9個月,因為他只接受比40K更高的薪資。有價無市,9個月後無奈選了一家薪資相對較高的公司,薪資20K。入職後見人就抱怨說自己之前薪資40K,一直悶悶不樂,萎靡不振,工作提不上勁。工作4個月後,又離職。繼續尋覓40K的工作。
上述故事,真假難辨,或有誇大之嫌,但細想我們身邊雖不如故事中這麼誇張,但因外部誘惑,一時的高薪,失去方向的人何其多啊。
1.職業規劃難在定位
職業規劃強調以個人的性格、興趣為基礎,強調主動的選擇,一般步驟個人定位---目標設定---通道設計,個人定位的時候我們需要分別對職業取向、職業機會和商業價值進行分析,結合自身和外部環境,最終確定定位。
雖然有MBTI、霍蘭德測評等工具可對我們的性格和興趣進行測評,找出我們的職業取向。但真正用到時,我們卻發現我們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個人的專業、家庭的人脈資源、熱門的風口職業、求職時的心態等因素。使我們的職業選擇變成了被動的選擇。我們會根據我們大學的專業來選擇進入的行業和崗位,我們會根據求職時面臨的壓力情況,被動的選擇將就的行業和崗位,其實這種看似根據當時具體情況,做出的最合適的選擇,實則已違背了職業規劃的基礎,忽略了對職業取向的考慮。
一種是主動出擊,一種是被動接受,結果自然不言而喻,當然選擇被動接受的成功人士大有人在,尤其是之前職業規劃意識還不夠普及的時候,基本大家都是在摸爬滾打好幾年後才意識到,並進行了改變,部分人成功了,部分人沒有成功。做了職業規劃不成功的人也大有人在。職業規劃不是讓我們100%成功的定心丸,只是讓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掌握主動權,更主動的面對。
2.職業規劃更難在堅守
當今社會快速迭代,技術在進步,生活一日千里,誘惑太多,我們都越來越浮躁。做好了職業規劃,定好了目標,甚至發展通道。我們也努力實現著一個個的小目標,並感到欣喜和自豪。
大千世界誘惑太多:
外面獵頭的一個電話可能會打亂外面的節奏,此時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小有成就,有的人會認為有獵頭打電話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進而會有浮躁的心理,開始蠢蠢欲動。再加上可能會有相對現在更好的待遇,我們就會對之前的職業規劃開始動搖。有的人可能會因此進入了一個新得行業,如從消費類電子產品進入醫療行業,或重工行業。殊不知進入全新行業後我們的資源,行業的認識又需要重新開始。我們可能是崗位上的技能人員,但卻永遠是行業的門外漢,永遠靠出賣時間或許報酬。再者如前文的故事中所述,心理已經變得浮躁,再難回到之前累並快樂的狀態。
或者我們的某個朋友因賣房子、賣保險賺到了快錢,我們開始心動和羨慕,進而對現在的工作開始不滿意,開始抱怨,其實我們是沒有體會到這些人的堅守和付出。
職業規劃更難在堅守,堅守需要更大的格局,更堅定的信念和更平靜的心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有的人25歲已創業成功,有的人40歲還在社會遊盪和摸索,有的人65歲開始創業,並獲得成功。我們不必羨慕別人,我們有自己的節奏和未來。
以上,獻給浮躁的您和我。
推薦閱讀:
※你的職業價值觀是什麼?
※職業生涯規劃師考試 哪個比較正規?
※不好意思,35歲以上的我們不要。
※從個人經歷來說 IT 是怎樣的一種職業?
※上輩子揮霍無度,這輩子銷售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