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交易回歸純粹:正念療法 倒空你的杯子才能接滿水
現代心理學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四次浪潮,目前「第四勢力」(超個人心理學)正異軍突起,因為它整合了人發展過程的整個範疇——從個性到「超越」個性的任何方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寬廣的視角。實際上,「第四勢力」的很多理論在我國幾千年前的國學精粹中已經有了集中體現,甚至很多實踐方法都起源於東方哲學,這正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典型表現。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正念療法,在《莊子·內篇·人間世》中已有記載。
心齋與正念
孔子對顏回講了「心齋」的道理,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孔子的意思是讓心繫一處,使心處於一種空空蕩蕩的狀態,只有心靈虛空,才能感應到一切。表現了在有得失的觀念狀態下,我們會失去真正的自我,只有忘我,才能得到真正的大我。
正念,這個概念最初源於佛教禪修,是從坐禪、冥想、參悟等發展而來,是一種自我調節的方法。卡巴金將其定義為是一種精神訓練的方法。在這種精神訓練中,強調的是有意識地覺察,將注意力集中於當下,以及對當下的一切觀念都不作評判。因此,正念就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關注或覺察當下的一切,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分析和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
由於正念對人們的心理問題具有很好的疏通作用,能幫助我們從這種無知無覺的睡眠狀態中醒過來,從而能觸及生活里自覺與不自覺的所有可能性。因此,在現代心理學中,正念被發展成為了一種系統的心理療法,即正念療法。
孔子所言的「心齋」與正念,都暗合了一個字——空。這個空並不是空洞無物的,恰恰相反,它解決了很多現代人生活中的苦惱問題。如果將你的心看作一個杯子,眼、耳、鼻、舌、身各種感官源源不斷地向杯子里注入各種刺激,所以這個杯子被填得滿滿當當,我們就無法接受到更多的東西,甚至變得遲鈍起來。究其本源,是我們太「滿」了,而這個滿的東西有時候不一定是好的,就像我們不經常清理電腦,裡面會有很多垃圾,拖慢了系統運行速度,長此以往,軟體就會傷害硬體。因此,有時候,這個空相當於清空回收站,不固守著那些垃圾,我們才能夠獲得更多的敏銳感覺和清零的暢快。
對交易的啟示
很多投資者會給交易這個純粹的過程注入很多東西,《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中有過這樣的例子:幾個交易員說,要通過交易在冬天穿上昂貴的大衣,但最後通過盈利購買上大衣的一個也沒有。這就是因為我們的杯子里裝了其他東西,內容不那麼純粹了。假想一下,一杯摻了過多水的中藥還會有療效嗎?有時候我們給這個杯子摻入的不是水,而是毒藥呢?那樣的負累讓我們非但不能專註,反而不能行動或者採取了更加不理智的行為,達不到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經歷過了千錘百鍊,一個成熟的交易員為什麼還會面對瓶頸期的問題呢?這是因為在實戰中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路數,甚至有些交易員摸索出了「王炸」,戰無不勝,於是固守著這一把牌,一直打下去。然而,世上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且不論一把牌能不能應對所有局,如果交易中只有一種可能,也會堵住你所有的去路,讓你安逸地等待著淘汰,喪失了更多發展的可能。
以心為齋戒,培養正念,目的在於撇開那些紛繁複雜的東西,才能全心全意地接納自己,從而對現實產生客觀真實的洞見。有時候,我們的想法並不一定是自己真實的反應,而是受到錯誤信息或偏見的影響。當我們倒掉自己杯子中的死水,才能感受智慧的雨露,當你發掘出真實的自己時,即使沒有刻意去改變,你的行為也會產生巨大的改變。
正念,是一種積極踏實的生活態度,給予我們客觀的觀察角度,從而為我們提供更多的行為選擇。更多的選擇則意味著更多的自由,這個自由將絕不僅僅是經濟物質的定義。
END ●●●
推薦閱讀:
※聽斯坦利克羅講故事系列之二
※用交易視角看待人生抉擇
※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和股權質押的比較
※為什麼在零和市場甚至負和市場我們可以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