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謠言事件,不能到此為止

伊利謠言事件,不能到此為止

快消行業,苦謠言久矣,卻沒有一個企業硬剛謠言來源,追究幕後黑手的責任……

打擊黑水,企業不能軟

這些年快消行業,因為個種形形色色的謠言,造成的損失都在千億級別。然而各個企業在打擊謠言的過程中,卻是敢怒不敢言。很多企業主不知道如何公關,甚至說是公關恐慌,總想著謠言止於智者。

然而智者沒有等到,等來更多的漫天黑水。中國有句古話叫「無風不起浪」,意思是不會空穴來風,總是有些苗頭的。道德綁架中,最容易綁架的就是「每個企業家都是有原罪」的,不然他們怎麼可能這麼有錢,產品怎麼能銷售的這麼好。

正是利用消費者這樣的心理,謠言製造者才能起到幾何倍數的增加。

那些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算查到了黑手,又能怎麼樣的企業,只能每一年周而復始的等待謠言自己平息。可是那平息的後果是企業近百億的損失。

2016年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學生髮文稱:科迪小白奶未能檢出乳脂,卻檢出了三聚氰胺。

事件出來後,企業採用的動作就是把自己的產品送到相關部門檢測。是的,每次遇到謠言企業要麼不理,要麼就是自證清白。可你自己證明的清白,在很多人眼裡,又是一個權錢交易。

魯迅說「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然而事實是,在謠言傳播中,卻實是有人比你想像的更下劣兇殘。

在科迪小白奶這個事件中,最後是有良知的媒體人採訪了南京中醫大的副院長。朱院長說到:學校沒有這個檢測資質。

雖然當天晚上,朱華旭院長就為企業的清白提了證言,但是依然阻止不了謠言的傳播。而科迪乳業在談到這件事的時候說的是「一群學生實驗,沒什麼惡意」「我們看到,在這件事中,還是有很多理性的聲音」。

在2016年早些時候,藍月亮傳出來的謠言是,某記者寫的《河北驚現造假村,造假者:「全國幾乎沒有真的藍月亮」》以新聞的形式,講訴了河北耿庄的造假網點,生產大量的假藍月亮。然而這個新聞換來的不是大家對於打擊假貨的認知,而是對現在市場上真藍月亮的懷疑。「當謠言來的時候,消費者判斷不了真假,唯一的選擇只有拒絕購買」。再加上職業打假人王海起訴藍月亮「熒光增白劑致癌」。這兩個謠言,讓藍月亮的銷量直線下滑。

正是藍月亮老闆的寬容,讓「熒光增白劑」成為藍月亮心頭的痛,動不動就被別人拿來攻擊一番。

至於娃哈哈、康師傅、加多寶等等無數企業都是太軟弱了,讓謠言對這些企業的傷害從來沒有停止過。

相反,曾經我們都習慣了,每到618或雙11的時候,就看到「王健林說,淘寶不死,中國不強」這樣的新聞,最後直到萬達集團起訴自媒體,並索賠1000萬後,才把這樣謠言止住。讓人很奇怪的是,這件事情,為何沒有自媒體大V帶節奏說「別人只是造你王健林的謠言,憑什麼是萬達集團起訴呢?」

是這兩年自媒體大V們的法律意識提高了,還是因為那個謠言太LOW了,帶不了節奏,沒有什麼好挖的。所以大家都選擇性忽略了。

是時候追擊黑手了

謠言這個東西就象彈簧,你弱他就強。對於那些謠言,企業不要因為「別人是無意的」「消費者都是好心的」「只是善意的提醒」等等,就放過了謠言的製造者。

而對於某些有目的的製造恐慌的謠言,企業更應該尋求最後的「真相」,讓政府給企業一個清白。這才能給企業一個長治久安的環境,讓造謠者尤其是幕後黑手,付出自己的代價。

前段時間,中國乳企伊利遭受了大規模,有組織有節奏的黑文攻擊。先是劉成昆寫了三部小說《《出烏蘭記——盤先生在美麗堅》《出美麗堅記——盤先生回烏蘭配合調查》《出烏蘭記——童話故事》三篇文章。其後,鄒光祥更是根據劉成昆的傳言,寫下《公司聚焦: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或「失聯」》的文章。

其後伊利乳業雖然公布了17年非常優秀的答卷,可股票市場上依然跌停,損失百億。兩位謠言製造者,卻成為了人們追捧的對象。有人說「影射是每個公民的權利」——誰管你是不是謠言,我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有人說「劉成昆不認罪,是英雄」——就算後來他認罪了,反省了自己的錯誤,可在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心裡劉成昆依舊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英雄」。

隨著輿論的發展以及呼和浩特警方的偵破工作進展,這兩個前財經記者都承認自己是「造謠」,「為自己的個人媒體增加關注度」。

可這樣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犯罪行為,真是兩個前財經記者的一時興起,他們做為財經記者不知道這樣的後果嘛?還是說他們對於給他們提供謠言來源的人,有著莫名的信任呢?

我們在打擊謠言的時候,不能頭疼醫頭,腳疼治腳。只有把幕後黑手糾出來,才能起到真正還企業清白,讓謠言止於源頭。

在伊利被攻擊事件中,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自曝前高管,自打出獄以來,就一直對伊利造謠生事。從2011年的張三林事件,到如今的「盤先生事件」,每個謠言都有他的影子。

雖然前高管也來了個否認三連「不認識,不承認,保留追究的權利」,但他的代理律師楊航遠律師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平台《航遠說法》發布了一篇名為《鴻茅藥酒抓的人放了,伊利牛奶抓的人還在關押》,為涉嫌造謠、誹謗而被捕的自媒體人鼓與呼。楊航遠律師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的時候明確表示「伊利前高管不認識劉成昆等人」。只可惜劉成昆城府不深,把以前被伊利前高管接待的宴請,作為炫耀的資本寫在公眾號里,深深的打了臉。

想想也是,一個財經記者,就為了此許的點擊率,或者粉絲的關注,就甘願冒如此大的險去向一個上市公司潑黑水?他真的是「石樂志」。

如今他一個人把所有的罪責都已經扛了下來,但是,我們的警察機關,一定要繼續深究下來,把真正的幕後黑手揪出來。不然,關於伊利的謠言不會停止的。不能每一次都是追究幾個沖在前面炮灰的責任,而忽略了躲在他們謠言身後的人。

不然,今天有張三林,明天就有李三林,今天有劉成昆,明天會有王成昆;追究問題,一定要治標治本。如果是伊利方面的執行總裁造謠,污衊前高管,也要追究張劍秋的責任,不能因為張劍秋的職位,而讓別人受傷;同樣,如果張劍秋所說是事實,我們的相關部門就應該追究到底,把背後的黑手揪出來,管他是不是前高管是不是乳業教父。

呼籲各企業

在這裡,我覺得各企業還是應該跟伊利學習,對於謠言就應該不留情面,正是因為企業的放縱才給了謠言製造者的機會。

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不告,官不究」,對於謠言這樣的事情,不能簡單因為企業沒有起訴,或者是只是起訴了某些表面傳播者,就放棄對謠言背後真相的深糾。那只是治標,不能解決源頭問題。

謠言一動嘴,企業百億市值蒸發,產業上下游,數萬名從業者哀嚎。這樣的損失,只是因為大家對謠言的放縱。

是時候,把謠言的幕後黑手揪出來,給企業個交待了……

(編輯:納食原創 圖:源網路,若侵刪)


推薦閱讀:

造謠者背後 要「兜底」的到底是誰?
吐槽「鴻茅」的醫生「出來了」,「造謠」伊利董事長的媒體人能否自由?
吐槽鴻茅藥酒的醫生出來,「造謠」伊利董事長的媒體人能自由嗎?
伊利抓前媒體人也抓奶農,還公關大V,咋不上天?
時評:我為什麼建議你不要買伊利的產品

TAG:謠言 | 伊利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