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聽力:逆襲計劃
前言:這篇文章是寫給自己學生看的,讓學生了解我們目前使用這套計劃的原因是什麼。文章里可能有很多需要改的字句,先放在這裡純粹為了保留版權。如果不小心被大家看到了,就只是看看好了~
做一套詳實可靠的計劃,有需要一定的流程。這裡分為4步:
part 1 聽力遇到問題
part 2 思考解決方案
part 3 選取正確方法
part 4 設計製作計劃
part 1 聽力遇到問題
如果籠統說聽力存在的問題是「聽不懂」,「邊聽邊忘」,其實還是不認識自己真正弱在哪裡。
如果具體說聽力的問題就是「筆記不會做」,「單詞不夠好」,還是不夠完整,因為這只是其中一兩點。
我們把聽力需要的具體能力統計,可以大致地看到,聽力高分需要下面這些能力:
單詞,句子,結構,背景,聽感,做題,筆記,其他
1單詞:認識大多單詞,也能聽出來。同義詞充足,學科辭彙熟悉,反應時間短。
2句子:看懂大多句子,能分清主幹和修飾,會識別插入語,見過很多倒裝,強調等常見用法。
3結構:明白5分鐘以內的講話結構,清楚講話人的邏輯,熟悉並識別常見邏輯類型。
4背景:熟悉內容背景,做到大多聽起來都是老知識,即使新知識也基本在認知範圍內。
5聽感:包括語音語調語氣,連讀弱讀等。不要求做到很懂,能聽出這個感覺就可以。
6做題:了解大致題型,熟悉常見出題點,知道選項中的易錯點。
7筆記:知道記什麼,怎麼快速記
8其他:比如猜詞能力,想像場景能力,總結能力,記憶力等。
這些方面都具備的,就是很強的聽力能力。當然如果有幾個方面欠缺,也是有可能考到高分。比如單詞雖然有一些不認識,但是背景很熟悉,也能聽懂句子主要意思,那麼這篇聽力的理解還是難度不大的。
那我們就可以思考,我們做什麼事情,可以提高上面的大多方面。現在很多同學都想急迫提高上面幾點中的6做題和7筆記,但是,這兩點相對來說,其實沒有「那麼」重要。或者可以說,它們只是其中的權重不太高的點中的兩個。
為什麼考生重視做題和筆記?1遇到新的考試,考生自然很想知道題型——有時候確實是聽懂了,沒注意到選項的陷阱,導致做錯,所以應該學習做題。2剛接觸托福,我們天然人很想一開始就了解那些速記符號是怎麼回事,網上大家發的筆記手寫圖是怎麼做到的。但是,做題和筆記這兩方面,恰恰其實是和聽力能力本身關聯比較小的, 但是有些經常花了過多的時間去學習它們。甚至連上述點中的3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找出題點,理清文章脈絡)是很好的,但是這要在1單詞2句子兩者都比較好的情況下來練。單純理清結構,同時連單個句子的單詞和意思都不太懂,是不足以考高分的。
我們要明白一件事,托福不是一個喜歡難為你的考試,不存在「你閱讀和聽力很好,由於題型奇葩沒見過而考不好」的情況,能力接近到了,即使完全沒見過和研究過托福題型,閱讀和聽力也頂多會扣小小几分。
我們還要明白,老師上課花了1節課講聽力訓練方式,4節課講題型,2節課講筆記,並不是說題型有那麼重要。而是說題型我們上課有內容講,而聽力方式一節課就講完了,很重要但是不佔課時,這是一個需要你課下去練的東西。
所以最後我們的問題變成了:如何提高聽力能力(12345點)。順便再提高一下6做題和7筆記的能力。
思考解決方案
我們認為聽寫,跟讀,精聽,刷題,都是好的解決方案,但是根據同學們的真實經驗來看:
a. 基礎如果不是特別好,刷題的效果不大。
b. 積累數量少的前提下,都不會有太大效果。
c. 很多人死在了聽寫上,這些人對此很疑惑。
下面是分析:
1聽寫
這個是很好,很仔細的一個解決方案。很多年前,鍾道隆逆向聽力法提倡說完全不看原文,憑藉自己能力聽,聽不懂就查詞典,聽其他資料,總之就是死磕到能完全聽出來。這樣當然比直接看原文要強很多,但是他在講座中也明確說道,這是一個要花很多時間,但是很紮實的方法。
大多人目前提倡的聽寫沒他那麼極端,不過也是全文聽寫。托福閱讀一個五分鐘的lecture,水平一般的同學可能寫下來要3個小時甚至更多。這樣60小時也就寫不到20篇文章,那麼有了這20篇文章,我是不是很厲害了?從理論上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實踐上看,一個15分的同學,托福聽力聽寫了20篇,一般是考不到多高的分數的。正常反饋是學生說花了很久,但是成效不好,聽新的還是沒有達到期待中的效果。對比之下,一個同學背了背單詞,聽了抓出題點的方法,刷了些題,反而更容易考得更高些。(托福一百一般聽力是27以上的居多。所以正常基礎下,學做題和筆記,還是很難刷到27的。因此我並沒有在這裡鼓勵大家以學結構和刷題為主,只是用刷題作對比表達「聽寫進步慢」的觀點。此處可以出托福的功能目的題。)
總結:
a. 聽寫很紮實,順便可以練習打字。但是很累,比較慢、性價比低一些。很多人花同樣時間做別的輕鬆的訓練也是有同等提高的。
b. 適當的聽寫也可以的,可以在周末的時候複習本周精聽,覺得還難的句子拿來做聽寫訓練。
2跟讀
也是好方法。跟讀一趟下來單詞也會更熟悉發音,尤其是聽感會提高很多,語音語調都有了。順便把口語發音也練了。但是和聽寫有點類似的問題,會給人一種「努力很多,收穫沒我預想大」的感覺。有些基礎很好的同學,做跟讀是比較快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本身文章問題不大,那麼就聽完跟讀就是了。但是很多人文章本身很多句子都還聽不太懂,如果想跟讀前提是得先精聽,精聽也許就得一小時。所以一篇lecture下來,比聽寫雖然也許快一些,但是可能也要2個小時了。
總結:
a. 很紮實,比聽寫快一些,但是性價比還是不太高,要長期出效果,短期看還不如背單詞+刷題來得快。
b. 跟讀可以用在每天的難句上。比如你精聽幾篇後,重聽還是有些句子聽不好,這時候可以跟讀這些句子。
3精聽
這是性價比高一些的方法。精聽是聽寫和跟讀的基礎。你精聽好了,如果寫下就叫聽寫,如果讀出來就叫跟讀。看起來當然不如聽寫和跟讀好了,但是精聽性價比高。我寧願你去精聽100篇文章,也比聽寫+跟讀30篇要好。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托福領域,講座是考4大類,每大類又有很多的小分類,每篇又都不太一樣。所以覆蓋的單詞,和背景知識,比較多一些。那麼精聽會不會太膚淺,沒有收穫呢?不會的,因為精聽,確實也都是懂了,並不是囫圇吞棗,所以不存在淺薄。精聽也很深入,只是不如聽寫和跟讀那麼深入而已。比如不嚴謹地講:精聽就是把一個材料吃透八成,聽寫+跟讀可以將這個比率增加到接近十成,增加的這不到2成,要花好幾倍的時間。(跟讀要2-3倍,聽寫要3-4倍,聽寫+跟讀要4-5倍)
以上都要從經驗來看。不能光靠想法的理解。如果作為外人站在一邊去評判,我們也許會以為聽寫10篇遠勝精聽30篇,但是實際效果來看,我們常常發現聽寫10篇不如精聽30篇。聽寫10篇頂多強於刷題30篇而已。
所以我們方案確定了,練精聽,因為性價比很高。精聽起碼得聽懂單詞,聽懂句子,複習一下就能知道文章結構,這樣這篇的背景就清楚了,積累很多類似篇目對這個題材背景就了解了。那麼我精聽很多,聽感也好了,如果精聽為主,先確保聽懂,稍微學點做題,最後學學筆記,知道怎麼快速記結構和細節,這樣能聽懂+會做題+不忘記,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了。
但是精聽也得選擇正確的方法。
選取正確方法
精聽,可以先看懂原文再聽。
基礎好的同學會覺得這句話胡扯,基礎差的同學有些人覺得很對。為什麼呢?因為基礎好的同學想要每句都先自己聽,不懂的再看原文,先看了原文還算什麼呢?但是基礎差的同學會說,我幾乎每句都不懂,我這樣好慢,你不如讓我先看懂文章了,我都不一定能看懂呢。我反而是讀懂再聽,積累一段時間後才覺得進步大。
所以我們發現了,不一定有什麼絕對錯誤的方法。而是看哪個適合你。如果一個考生大多句子都聽不太懂,他還去一句一句的精聽,聽了很多遍不懂才去看原文,那麼他會發現他精聽一篇很累,好不容易完成十幾篇精聽,收效也沒多大。相反一個同樣的考生居然偷懶,先精讀原文,看懂了才去精聽,他肯定是記住了原文才聽,沒多大用吧?事實居然是有用,後者用這種方式,同樣的時間裡刷了3倍多的文章,居然比前者進步快很多。前者不偷懶,很勤懇,卻落入了一味追求政治正確的窠臼。(什麼意思呢?一味追求政治正確就是1堅持聽寫比精聽深刻,2查英英詞典比直接看中英深刻,3靠自己先做題比聽懂再做題的深刻——這些前者都沒錯,但是考慮到深刻讀和性價比的關係,基礎好的適合前者,基礎差的適合後者。)
同樣的一個同學,不同的階段,精聽步驟也是不同的。如果不追求性價比,那就無所謂。但是如果追求性價比,你讓一個基礎薄弱的人,先自己做一遍題,就沒有意義。好像讓我先花10分鐘聽日語+做題,沒意義啊,我幾乎都聽不懂。
精聽,我們設計一套具體方法:
前期:積累為主,做題為輔——前期不注重做題,少在高級的結構做題筆記等方面花費時間,多積累。
中期:既要積累,也要做題——中期兩者比重類似
後期:次要積累,主要做題——因為臨考試了,即使沒積累好,也一定要去做題為主了,確實有些題是不用聽很好就能做對的。
(具體來說我們自己做的計劃細分成4個階段。每個階段步驟都不相同,是為了符合上面的前中後要求。這也是我們花精力最久去內測的部分,所以請我們自己的學生們,不要一味憑感覺堅持自己認為對的步驟,也不要以為在做的這個計劃只是簡單的分類一下TPO。如果對步驟有疑問,及時來問老師或者助教要不要調整。不徵求意見而自己改變訓練步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為我們確實花了很多精力研究這件事。)
設計製作計劃
聽力計劃,我們希望排布上遵循下面幾個點:
1留出足夠的模考套題
如果一味做精聽,就會有一個風險,就是最後都是聽過的內容,少了整套的模考材料,後期沒辦法模考。而我們又是特別重視模考的。雖然第一個月聽力計劃的學員會覺得側重不在做題,也許會擔心今後的做題正確率。但是其實後一整月都是模考的,而且最後兩周還是模考3個section,因為考慮到了真實考試經常有加試。最後我們將TPO11-15,21-25,31-35,41-45都抽出來留著作模考,其他的TPO用以精聽訓練。
2四個主要學科逐一解決
聽力常考的有四個主要學科,文化藝術,生命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按照趨勢來說,雖然文化藝術比前幾年略有下降,但是比重還是排在前面的。因此我們開始思考:是每天都有這四個學科,還是每周去專項訓練一個學科?其實這裡沒有對錯,都有好處的。思考很久後我們選取了後者,因為前者其實就相當於不分學科了,和按照TPO順序直接做是差不太多的。而每周專項訓練一個學科,對這個學科很熟悉之後,能力會上來。能力如果上來,即便以後會遺忘,記憶的遺忘比較多,能力的遺忘比較少。比如你會騎自行車,很久以後再騎,雖然不如以前熟練,但是還是會騎的,能力很難丟掉。
3細分學科的比例要合理
按照統計來說,這4個學科比重類似,而且排序就是我們目前的排序。但是學科內部,又有很多小的細分,比如動物相對很多,植物相對少一些。那麼我們在選取的時候就不能各4篇,而是按照他們在TPO和真題中出現的比重來排布。
4盡量優先選擇較新的TPO
大家都知道40-48出來後,難度和考試接近,總體趨勢高於以前的TPO。因此如果初期每天只聽前面的TPO,到了後期遇到40-48就會比較吃力。因此我們按照學科分類後總是倒著來選取TPO,有後面的就盡量先用後面的。那麼把難的拿到初期精聽,會不會讓學員覺得做不下去呢?也不會,因為前期是精聽為主的,不懂你就看原文,查詞,看翻譯,沒有任何壓力,因此材料難一點也可以的。
這樣下來,一套具體的聽力計劃就出來了,每個階段,每天,具體幹什麼,都非常明確。周末輔助以題型,筆記,選項分析,聽寫跟讀難句等訓練,就非常完整了。即便是這樣,內側也會出現各種問題。暫時不表。寫這篇主要是為了表達1做出一套計劃的具體過程,2這件事為什麼值得去做,3和"我自己去做TPO"到底有什麼區別。
最後希望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最快地考出好成績。
推薦閱讀:
※托福自學or報班?報什麼班之二
※如何安排托福聽力備考時間?|乾貨
※托福聽力:把自己代入場景之中理解聽力
※托福聽力高分技巧有哪些?
※只要套路深,聽力得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