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玄昌:「新器官」圓不了經絡夢
從基本邏輯與事實可以推斷,經絡、三焦如果真的存在,用科學手段早應該發現了,尋找經絡的努力及幻想早該終結。
文 | 方玄昌
3月27日,《自然》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人員通過共聚焦激光顯微內窺鏡發現了皮下間質組織與以往不同的結構。隨後,一些媒體將這一新聞過度解讀為「科學家發現了新器官」。
這一新聞進入中國後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在隨後的這一個多月,各大中醫論壇及朋友圈競相傳播,國外科學家發現了中醫理論中的「經絡」;同時也有人主張,間質組織就是中醫所謂的「三焦」;另有中醫師或中醫粉則認為,這個新發現的「器官」其實是中醫理論中的「腠理」。
我們沒有必要去追究中醫的追捧者和捍衛者一女嫁三夫的荒唐行為。在中醫領域,這已經司空見慣了:無論是針對同一病人的診斷(辨證),還是針對同一診斷結果的治療,抑或是如同這次對於科學界某一發現的附會,中醫「學界」何曾有過統一意見?
筆者已經習慣了這種現象:醫學科學界每一次有了新發現,中醫藥界幾乎都要湊上來咬一口,將之與老祖宗的某項「認識」相關聯;並且不管這種關聯是多麼牽強多麼弱智,總有大群人一哄而上歡呼鼓吹。
先拿人們糾結最多的「經絡」來看看它是否跟這次的發現有關聯吧。按照中醫理論,經絡的功能是負責運送氣血,「經運氣、絡運血」;而按照論文的描述,這次發現的間質組織新結構是用來儲存、運行間質液的,既無關「氣」,也無關「血」;並且它似乎也沒有分出跟「經」和「絡」分別相對應的兩套系統。
也就是說,這些主張間質組織新結構就是「經絡」的傢伙,生生地將老祖宗賦予「經絡」的功能和結構都給顛覆了。這不是數典忘祖是什麼?
至於將間質組織與「三焦」「腠理」掛鉤,其矛盾也一樣不可調和,讀者可以自行去查閱資料驗證。這再次證明了筆者之前揭示過的一個事實:凡是真心追捧中醫的,一定是中醫盲。
在此順便說說中醫藥界的另一種現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科學家找到了經絡、穴位」之類的新聞出現。這類新聞多數來源於一些專門尋找經絡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當數半個多世紀前朝鮮金鳳漢的「成果」;後來較有名的,則要數到十餘年前南方醫科大學原林教授假冒鍾世鎮院士之名推出的「筋膜學」。作為國內人體解剖學的泰斗級人物,鍾世鎮院士後來鄭重發表聲明:「不能認同可以運用先進的數字化信息技術重建出沒有形態學依據的經絡;更不認同有所謂的、與經穴有關的『串珠狀結構』的存在。因為解剖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如果還有任何與經穴有關的,未被發現的形態學結構的存在,除了病變或變異組織,否則是不可能的。」
筆者完全認同鍾世鎮的這段話,並且認為還有必要從基本邏輯上去解析這段話,以終結人們尋找經絡的努力及幻想:在科學研究領域,純粹「無中生有」地去發現某種新事物是非常困難的,但對於存在於某確切位置、且具有明確特徵的某種事物,用現代手段去尋找並確證其存在,通常情況下則是比較容易的(有例外,比如黑洞,以及某些基本粒子)。經絡、三焦如果真的存在,用科學手段早應該發現了。不客氣地說,要找到它們甚至根本就不需要用到現代手段。
最後給大家看一張圖。
這是筆者的一個朋友剛剛發來的,他並不信中醫,前幾天偶感身體疲乏,有人給他介紹了一位拔罐師;他一開始不願接受拔罐,後來經不住朋友苦勸,礙於面子而接受了一次,結果如圖。這個案例再一次提醒我們,拒絕中醫要如同批判中醫一樣,不能留一點情面、存一絲幻想。
方玄昌,科普作家,資深媒體人。1973年生人,畢業於吉林大學環境科學系(環境化學專業)。1999年進入新聞領域,2002年起至2011年先後擔任《中國新聞周刊》科技部主任、《科學新聞》執行總編、《財經》雜誌環境科技組主管編輯。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大健康領域相關問題,歡迎訪問:科學貓頭鷹 - 首頁;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貓頭鷹」與我們互動交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