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生活苦、前途無望的時候,就該讀讀曾國藩
06-07
當你覺得生活苦、前途無望的時候,就該讀讀曾國藩
13歲的一個夜晚,曾國藩一如既往的進入書房,他要把一篇課文背下來,要不然明天的早飯就保不住了。他坐在那裡一遍一遍的背誦,可不知道房樑上有個人一直盯著他。這是個小偷,打算偷點東西回家養老婆孩子,誰知道曾國藩進來了,他只能在房樑上等著。沒想到啊沒想到,曾國藩拿起書本就背到三更半夜,還是磕磕巴巴的背不下來。這位房梁大哥急了:看這樣子,等到天亮也沒戲。他「唰」的從房樑上跳下來,瞬間把曾國藩嚇尿了。然而,他開始大聲的背誦那篇文章,背完後在曾國藩崇拜的目光中大搖大擺的離開:「天還沒亮,還能再干一票。」連小偷都比曾國藩聰明,你看看他得笨到什麼程度。但曾國藩硬是靠著自己的方法,從千萬人中脫穎而出,成為「讀書改變命運」的典範。
有一次,翰林院給他放了40天假,他給自己列了「假期清單」:讀兩本書、鍛煉身體、學一門手藝......可當40天過去後,他什麼事都沒幹,就這麼喝酒、看戲的混過去了。是不是很像我們的假期:雄心壯志的給自己立flag,結果全都呵呵了。但是曾國藩痛定思痛後,給自己立下了終生修行計劃: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刻苦修行,成為聖賢。他的修行計劃分為兩項:寫日記和勤讀書。
再加上他辦事踏實、工作認真,直接坐上仕途的直升飛機,在10年之間,竟然獲得7次升遷。從一個小小的翰林,成為禮部侍郎,堂堂的正二品大員。當時的清朝,早已不復「康乾盛世」時的吏治清明,而是人浮於事、貪腐成風,整個朝廷有如一口黑洞,能夠磨平所有的雄心壯志。1850年,新登基的咸豐皇帝立馬燒了一把大火:「大家都說說,我大清有什麼不好的地方,都來提意見。這次要百花齊放,請大家輔佐我把大清治理好。」曾國藩早已對當前的局面十分不滿,面對新皇帝的新氣象,曾國藩十分振奮的寫了《應詔求言書》的工作報告。
推薦閱讀:
我們小時候都有一個偉大的夢想: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可大部分的人,都倒在了實現夢想的路上。面對現實的困境,少年時的雄心壯志在漸漸遠去,那個陽光少年,終於成了油膩的中年大叔,慢慢的,我們認清現實:
自己根本不是蓋世英雄,只是個普通人。但是我們今天的一切困境,150年前的曾國藩全都遭遇過。他可以很負責任告訴你:「一個資質平平的普通人,也能夠通過努力成就大事業。」
當你覺得生活很苦、看不到出路的時候,就該讀讀曾國藩。二、1811年,曾國藩生於湖南湘鄉縣。5歲時,爺爺和父親就開始教他讀書寫字,可曾國藩腦袋瓜子不太靈光,別人一天就能學會的知識點,他一個星期也未必能夠掌握,如果現在有這樣的小孩,家長估計趕緊去生二胎了。他的讀書方法很簡單:下笨功夫死磕。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就靠著一股韌勁,把一句話、一篇文章、一本書慢慢讀熟、讀透,日積月累才學與日俱增。就靠這一手苦練的水磨工夫,笨小孩曾國藩終於在22歲時考上秀才,緊接著中舉人、登進士,在皇帝老兒那裡掛上號,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員。真正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願望。人生的路其實很簡單:認準一個目標,持之以恆的做下去,終究會有回報。一天一月一年,你所走過的每一個台階、翻過的每一座山頭、跨過的每一條河流,歲月都不會辜負。
三、網上經常有關於「自律」的文章,每篇文章的評論區都是爆炸式的,大家紛紛說:「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啊。」其實,如果論自律的話,曾國藩是最有發言權的人。1838年,曾國藩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開始他的仕途生涯。畢竟是剛剛進入繁華的北京嘛,曾國藩很開心,每天喝喝酒、看看戲、下下棋,反正什麼都干,就是不讀書。而且他脾氣也不好,經常跟別人吵架,問候人家的母親和祖宗。從1842年開始,曾國藩每天睡覺前都要反思當天的得失,看哪一點不符合聖人的標準,就用蠅頭小楷寫到日記本上。
所以曾國藩的日記本上經常有類似的記載:「又睡懶覺了,媽的,好恨自己。」「在街上又偷看美女了,不能這樣做。」「今天看到大肥肉,忍不住吃多了,卧槽。」1872年,在他去世前4天還在日記中反省:「余精神散漫已久,凡應該了結之事,久不能完。應收拾之件,久不能檢。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大徒傷。」曾國藩只要空閑下來,就會拿起書本閱讀。但不論風吹雨打、生病忙碌,每天必做的一項任務是讀10頁史書。歷史就是人類過去發生的事,如果能夠從前人的教訓中吸取經驗,對自己的人生也是大有裨益。讀書的習慣,他保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曾國藩才是「終生學習」的典範。
寫日記是為了自我監督,在內部磨練自己的心。勤讀書是為了認識世界,讓外部精華充實頭腦。一內一外,長久的自我修鍊,讓曾國藩在成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什麼我們成不了曾國藩?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把自己當作一桿利器,專心、長久的打磨。四、憑藉自己的努力、刻苦的修行,曾國藩的學識逐漸的名滿京城,良好的品德更是給朝廷留下良好的印象,每次考察幹部,他總是名列前茅。咸豐皇帝看了也很高興,在上朝的時候狠狠的誇獎了他一番。
這樣一來,曾國藩更來勁了,直接上了一道奏摺,痛斥咸豐的缺點和毛病:一、只有小聰明。二、只做表面文章。三、說話不算話。啥玩意?讓你說話就不錯了,你居然說領導的壞話?真當自己的包拯,皇帝是唾面自乾的宋仁宗?咸豐皇帝大怒,恨不得立馬去御膳房拿把菜刀,去找曾國藩決鬥。幸虧曾國藩的人緣不錯,在大家的勸說下,皇帝才消氣。小命保住了,但是京城已經容不下曾國藩了,因為他破壞了所有人都遵循的「潛規則」。「既然你不跟我們一條心,那就不是自己人。以後我們吃肉的時候,招呼都不跟你打。」
在這種環境下,還怎麼干工作?他去批文件,人家給他壓著;他去管項目,人家直接不理。諾大的京城,再也沒有曾國藩的容身之地。曾國藩心裡苦悶,但是他從沒後悔過。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
我們不說,誰說?
我們不幹,誰干?
幾年後,曾國藩威震天下,而那些守著「潛規則」不放的人,又在哪裡?有時候,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看他有沒有擔當和骨氣。五、1852年,曾國藩的母親去世,正在老家丁憂。太平軍出廣西、入湖南,沿途各地紛紛陷落。眼看江南半壁就要落入太平軍手裡,朝廷趕緊發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鼓勵大家招兵買馬,抵抗太平軍。曾國藩就和湖南巡撫張亮基辦了團練,這就是後來名震天下的「湘軍。」他招募貧困山區的農民為士兵,選擇親戚、同鄉、師生為軍官,依靠血緣、關係為紐帶,組建了一隻拖不垮、打不爛的全新軍隊。湘軍沒有八旗子弟的腐朽、綠營的暮氣,一經組建,他們就有了自己的目標:保衛中華的文明。堅韌的戰士、知識型的軍官、有信仰的軍隊,從湘潭出發,口號喊的震天響:「曾大帥,帶領我們去吃雞。」誰都沒想到,一見面就被太平軍反殺,在靖港水戰中又被石祥貞擊敗,曾國藩彷彿聽到「啪、啪、啪」的聲音,這是被打臉的嘲笑,這是被教做人的怒吼。「以後還怎麼見人,不如死了算了。」他一個猛子就扎進水裡,打算自我了斷。如果大帥死了,誰帶我們吃雞?幕僚章壽麟是個有想法的人,他衝進水中把領導撈起來,讓他繼續奮戰。事實證明,曾國藩不是一出手就成為戰神的,他的敗績能數出一籮筐。1855年,石達開敗湘軍水師於湖口,曾國藩的座船被俘虜,會議記錄等文件全部丟失。曾國藩怒氣衝天,高唱著「雪花飄飄、北風蕭蕭」沖向敵軍,打算壯烈殉國。幸好,又被拉回來了。1856年,曾國藩坐鎮南昌。他的老朋友石達開又一次來跟他「親密會談」,不過沒有茶杯,刀槍大炮管夠。眼看曾國藩真的要壯烈犧牲了,幸虧彭玉麟千里回援,才解了南昌之圍。曾國藩從來都不是威風凜凜的戰神,他經常狼狽的有如喪家之犬。那為什麼他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原因只有四個字:屢敗屢戰。就靠這四個字,曾國藩率領湘軍屢次從失敗中站起來,最終包圍南京,取得與太平軍作戰的最終勝利。失敗只會嚇倒懦弱的人,真正的戰士,應該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就要跟你繼續戰鬥到底。為什麼我們成不了曾國藩,就是因為沒有不死不休的勇氣和意志。六、1856年,曾國藩的父親去世,他招呼都沒打就回家丁憂去了。咸豐皇帝大怒:「你特么無組織無紀律,竟然拿皇帝不當幹部。趕緊給老子滾回來。」沒想到曾國藩趁機提要求:「要我回去可以,但是我要當實權巡撫,這樣才能統一調度資源。」誒呦喂,敢情您還敢學韓信呢?咸豐皇帝大手一揮:「地球沒你照樣轉,哪涼快哪呆著去。」曾國藩徹底懵逼了:「您怎麼不挽留一下呢?」在極度的鬱悶中,他開始讀《莊子》。經過兩年的仔細揣摩,他終於大徹大悟:「我總覺得自己是最牛逼的,其他人都是傻逼。其實當這個想法冒出來的時候,我就成了最大的大傻逼。」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再厲害,也需要身邊人的配合,才能發揮出集體的力量。曾國藩在意識到自己「自傲、剛直」的毛病後,就有意識的改變自己的行事風格。1858年,曾國藩復出。在回到軍營之前,他給當地的官員寫了一封信。上到都撫大員,下到縣令,無一遺漏、人人有份。在信中,曾國藩的姿態降低了很多:「我們都是為朝廷效力,我能力不夠,請多幫幫我,巴拉巴拉巴拉。」曾國藩的低姿態,讓他與同僚們打成一片,從此以後,他的工作開展大為順利。他還學會了「貪污受賄。」1861年,湘軍大將鮑超給曾國藩送來幾車「戰利品」,其中很多都是古董、珠寶之類的值錢玩意。但當他打開看了一遍之後,只是拿出一頂花帽:「我喜歡這個玩意,就收下了,其他的你拿回去。」
鮑超是個血戰沙場的硬漢,這一刻,卻被曾國藩的氣度感動的哭了。左宗棠原本是曾國藩的幕僚,是靠著曾國藩的舉薦,才得到一步步的重用。當他當了總督後,就感覺自己棒棒噠,每次開會的總結髮言,總是從罵曾國藩開始。1866年,左宗棠受命鎮壓西部捻軍。而西北是窮苦地方,根本不能指望當地出錢糧,勢必要挪用東南的錢糧。就在左宗棠以為曾國藩要趁機報復他的時候,曾國藩不僅從兩江源源不斷的送來錢糧,還把最能打仗的劉松山送給左宗棠,為他的事業再添臂助。從此以後,左宗棠徹底被曾國藩折服。以至於曾國藩去世後,左宗棠送來輓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
而署名卻是「晚生。」如果一個人特立獨行,必然會被眾人排斥。所以曾國藩必須向現實妥協,卻又能夠堅守內心的良知。他不再認為自己是最獨特的人,他不再頑固的拒絕「同流合污」,他不再爭搶所有的功勞。正因為他放低了姿態,大家才把他捧到最高。七、古往今來,中國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三不朽。」在立德上,曾國藩一輩子修身,可稱聖人;在立功上,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縱橫天下;在立言上,曾國藩留下《家書》《語錄》,著作等身。所以他被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曾國藩的一生,沒有任何浪漫:少年天才、神威蓋世、揮斥方遒,統統與他無緣。他更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他只是個農民的兒子,硬生生靠自己的努力,在階級固化的年代,殺出一條血路。他用一生的身體力行告訴我們:「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努力成就偉大。」著名學者張宏傑說:「自古聖賢可佩但不可學,唯有曾國藩可佩亦可學。」在面對現實的挫折、平凡的天賦,而又不甘於就此沉淪時,我們需要學習曾國藩。推薦閱讀:
※既生左,何生曾--曾國藩左宗棠恩怨3
※你所不知道的曾國藩
※曾國藩修身十二條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第四章)
※曾國藩低調的風水觀:不求好地,但求平安
※曾國藩從屌絲到聖賢(四):十年七遷的修身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