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2萬名晚期癌症患者的血液里都測出來了什麼基因突變?
來自專欄癌症科普公號:癌度(iduudi)
血液做基因檢測到底準不準?花錢都幾乎測不出來什麼結果。對於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
答案1: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技術平台確實存在靈敏度的差異,也就是血液里有腫瘤的基因變異,但是沒有測出來,換了個靠譜的公司和技術平台測出來了結果。這個就可以判斷為"真不準"。
答案2:病人血液里腫瘤細胞釋放的DNA含量真的很少,而且動態性很大,2-4小時一半的遊離DNA就被降解了,即便是數字PCR的十萬分一的靈敏度也沒有測出來。這個就不能判斷為"不準"了,因為不能說一定要給出來測序結果,推薦的藥物使用之後一定見效果,其實誰也做不了絕對的這種保證。
今日,《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發布的一項研究可以給一個更為客觀的結果,這一研究包含50多種類型的癌症,對21807名晚期癌症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深度測序,在血液樣本中檢測和分析了70多個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如上圖所示,可以看到多個癌症腫瘤血液基因檢測出體細胞的頻率,但不管是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還是乳腺癌等,沒有任何一個癌症類型可以100%都能檢測出基因突變,檢測出基因突變的概率跟患者所患的癌症類型、病理分期有關,另外還有一些未知的其他原因,比如可能在癌細胞休眠的時期抽血,這個時候也往往測不到突變。
好,既然我們接受了不是100%地測出來,那麼測出的結果,就一定準確嗎?答案是基本上是準確的。
如上圖所示,坐標軸的上面部分是組織樣本檢測的結果,下面是血液樣本檢測的結果,我們挑選出了TP53基因和EGFR基因,可以看到兩種樣本類型的一致性性還是很好(在同一個位置上面和下面的直線差不多是等長的)。即便是存在部分變化也是個別腫瘤患者經過治療所導致的。而且我們需要知道,即便是組織樣本穿刺做基因檢測,也有它的不足之處。
1、不易獲取,跟患者的體制特點有關。如果穿刺取樣時,患者的體位發生改變,則往往穿刺不準確。取到了癌症病灶旁邊的正常組織。
2、即使是取到了組織,但是由於腫瘤的異質性,取樣部位的癌細胞基因突變,不能代表其他未被穿刺取樣的組織基因突變頻譜。
3、尋找耐葯原因的時候,影像學CT觀察到的腫瘤病灶變大,但是變大的原因是那一部分腫瘤細胞的增殖結果呢,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或者是某個區域的病灶呢,其實只有穿刺到正在增殖的癌細胞才能找到耐葯的原因。
上面是組織樣本穿刺活檢做基因檢測的一些不足,從這個方面看,其實難有什麼完全絕對的樣本類型。我們再看血液樣本,下面是幾種常見癌症類型,當腫瘤進展之後,再次血液樣本做基因檢測找到的耐葯原因。
上面這個圖,灰色的部分是沒有找到耐葯的原因,這個概率還是不小的。左面圖片非小細胞肺癌,耐葯之後很長的那個黑色柱狀圖部分是T790M。其他的突變也有被檢測到,但是灰色的那部分區域,是抽血沒有測到基因變異,而且比例還是挺高的。
我們在看上面這個圖片,是對於一個EGFR基因L858R點突變病人的連續三次血液樣本基因檢測的結果,其實只在第三次測到了T790M突變開始出現,同時還伴隨有低頻度的MET基因擴增,這說明我們在選擇抽血做基因檢測的時機上,也需要格外注意。但是也不是說某一次什麼也沒有測到,或者是沒有找到耐葯原因,就完全放棄,這個其實也是不可取的。
總結一下,基因檢測是我們其中的一項工具,我們認識腫瘤的武器還有腫瘤標誌物,影像學CT檢查,患者自身的體感,蛋白的免疫組化檢查等等。在所有的檢測技術之中,沒有任何一種技術是絕對化的。我們也不建議從事基因檢測領域的工作人員做絕對承諾和保證。我們其實都在圍繞"維護病人的利益"而努力,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誠實確實無比重要的。
想要參加免費臨床試驗的癌友可以關注癌度公眾號
參考文獻:
Oliver A. Zill, PhD,et al., The landscape of actionable genomic alterations in cell-free circulating tumor DNA from 21,807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May 18, 2018,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推薦閱讀:
※纖美基因 | 基因檢測真的能預測患癌風險嗎?
※當人工智慧遇上基因檢測
※聽力不好會遺傳么?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耳聾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可以救人命!
※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基因檢測可以查到發病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