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中最弱的韓國何以被稱為勁韓?
三家分晉後趙魏韓紛紛遷都:趙國遷都中牟不久,韓國也遷都了——從平陽(今山西臨汾)遷都到宜陽(河南宜陽)。平陽地處河東郡,四周全部是魏國的領土,如果平陽不是韓國的都城,韓國早就將平陽與魏國交換領土了。可是宗廟在此,韓國人為了保住宗廟,並未交易平陽。平陽終究是處在魏國土地包圍中的城邑,長期作為都城實在太不安全了,尤其是魏國在戰國初年大殺四方,這令韓國坐立不安。韓武子遷都宜陽,韓國的經濟政治軍事中心遷到了洛陽盆地——也就是當初東周的核心所在。
韓國的三川郡和上黨郡緊密相連,北有南太行,南有黃河,依山帶河,盡得晉國地緣精髓。韓國的國土實際上是比東周最強盛的時候多了一個上黨郡,它的領土在三晉當中雖不大,卻是最為工整規則的。韓國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經濟建設,更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韓國在這種地緣優勢下進行軍事擴張,也是非常便利。除此之外,戰國時代宜陽鐵山就位於韓國,韓國的冶鐵技術幾乎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韓國以其著名的兵器——弩為各國所畏懼。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另外韓國的劍也異常鋒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此時被韓國鎖定為擴張目標的鄭國是何景象呢?鄭國自從在鄭莊公時代當了一回小霸主之後在整個春秋時代長期處於晉、楚兩大強國的夾擊之下,不過鄭國還是保留了以都城新鄭為核心的地域,總兵力有十餘萬,全國兵力十之六七又集中在都城新鄭,因此拿下新鄭,就等於拿下鄭國。說起來簡單,但韓國要攻佔新鄭這座超級大城談何容易。此時韓國的領土大致是四到五個鄭國的大小,軍力則是鄭國的兩到三倍。以這樣的兵力顯然難以短期內兼并鄭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韓國算是鐵了心非得吞併鄭國不可:公元前403年韓景侯韓虔被正式承認為諸侯,韓國由晉國的大夫封地正式演變為一個諸侯國。韓景侯為了能夠解決鄭國難題,將都城由宜陽遷往韓鄭邊境的陽翟,以便名正言順在都城集中軍力,好進行閃電戰,速戰速決。但正式成立之後的韓國存在著政令上的許多衝突,臣子嚴遂和韓侈還發生了矛盾,鄭國便於前400年包圍了韓國的陽翟,韓景侯也在同年去世。被自己決意吞併的國家包圍了自己的都城,這令韓國看清了現實:以韓國當前的實力尚不足以在短期內吞併鄭國,於是繼韓景侯之後韓烈侯、韓文侯轉而與鄭國建立友好關係:此後幾年韓國與魏、趙一起出兵齊國、宋國都曾借道鄭國,戰勝後的戰利品也分與鄭國一部分,韓鄭兩國的關係得到緩解。但鄭人對韓人的敵視和提防態度並未有多少改觀,韓國滅亡鄭國還只是紙上談兵。那個年代三晉聯手出兵無論是對楚國還是齊國,往往戰無不勝,鄭國因此獲益不少。功夫不負有心人——韓國苦心等待的那個機會終於到來: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後將絳與曲沃兩地留給了晉幽公,換句話說趙、魏、韓三家雖然正式建國,但晉國並未就此滅亡,只是變成了只有兩座城池的小國。誰知這位晉幽公絲毫不以國家衰亡為恥,反倒偷偷跑出城外姦淫婦人,結果被盜匪所殺。魏文侯起兵平定晉國內亂,立晉幽公之子晉烈公。晉烈公死後晉孝公即位,孝公二十年(前369年)趙遷晉君於屯留,後封晉君於端氏。
其實晉國國君的名號已經沒有多少意義了,趙、魏、韓三家計劃通過一次聚會徹底廢除晉國國君的名號並進行一次最高層次的首腦會面以維繫三晉的親密度。此時晉國君主已是晉孝公之子晉靜公,居住在韓國上黨郡北部的屯留城中,於是三晉聚會的地點就定在屯留城。韓國人為了這次規模空前的大聚會調動人力、物資源源不斷送上太行山,運往屯留,對韓國人來說:這就是一次奧運會級別的盛會。這次盛會定於公元前375年春天。可就在原定聚會日期的頭一年韓文侯去世,聚會還辦不辦,是否要改期,充滿著變數。韓國太子韓屯蒙年齡不大,他和韓國幾個重臣堅持不改期,舉行盛大慶典,不但三晉兄弟到齊,還特邀鄭康公參加。受到邀請的鄭康公就像蔣介石受邀參加開羅會議一樣——本來是三大盟國聚會,沒承想還邀請了自己,這不禁令他喜出望外,但他並未失去謹慎心態:此番前來參會的他統領鄭國兩萬最精銳的大軍,於這年秋天北渡黃河,抵達魏國東郡,再繼續北上到趙國中牟,接著向西經「4羊腸陘」登上太行山,最後通過「6太行陘」抵達北上黨的屯留,耗時半個多月。屯留小城到處張燈結綵,處處洋溢熱鬧歡快的氛圍,人人換上新衣,小孩則聯群結隊,大批車馬進進出出,熱鬧非凡。在來年開春的結盟慶典開始前,各種小型活動層出不窮,歡樂的氣氛一浪高過一浪。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屯留盆地四國十幾萬人馬個個樂不思蜀,忘乎所以,等待最終慶典到來。韓國人為了這次慶典,確實準備充分而周到,他們不僅在屯留花費巨資和人力,還向魏、趙、鄭三國的都城各派出一支千人隊伍,護送慶典的禮物,意思是普天同慶,讓三國都城也享受這次慶典的禮品和氣氛。屯留城外一座堅固的高台之上四國國君正歃血為盟。東道主韓屯蒙還未正式登基,他身材不算高大,卻神態軒昂,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由骨子裡透出來的威霸之氣,非常罕見。當然,魏武侯、趙敬侯也都是厲害角色,只這個鄭康公,臉色有點發白,顯是因為長期酒色過度所致。同一時間韓鄭邊境十五萬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韓國強弩材士突入鄭國境內,直撲鄭國都城新鄭。韓鄭邊境距離新鄭大致只有五十公里,以魏武卒那種從日出到日中可以負重奔跑四十公里的體能作比較,韓人一個白天便能抵達新鄭,實際上他們也是這麼做的,鄭國斥候只比韓軍早到達新鄭一個時辰而已。新鄭城雖然抽調走兩萬精兵,但城內依舊有五萬餘軍力,四個方向各為一萬人,宮城內還有一萬多駐軍,只要態度堅決,抵擋十五萬韓軍猛攻半個月,等到鄭康公兩萬精兵來援,當不成問題。新鄭城外韓軍正搭造大型攻城設備,忙忙碌碌。新鄭城內守軍也有條不紊組織起來,各司其職,只等韓軍攻城,好迎頭痛擊。雙方都表現出訓練有素,臨危不懼的氣勢。
這時新鄭城中忽然大火四起,煙霧瀰漫。原來先前一千運載禮品的韓軍,抵達新鄭之後大多數人立即潛入事先計劃的民宅中隱藏起來,此時忽然在新鄭城內到處縱火,製造混亂。城外的韓軍還未完全布好攻城陣勢,迫不及待開始四面圍城,接著攻打新鄭。城內濃煙滾滾,城牆附近喊殺聲震天,兵器交接聲不絕於耳。韓軍在與時間賽跑,此番韓人布局已久,為了達到目的甚至連三晉的另兩個兄弟魏趙都蒙在鼓裡,若長時間不能攻克新鄭,後果難以預料。鄭軍調動數千宮廷侍衛,組織城內百姓撲火,火勢得到控制,城內的韓軍也不敢再貿然縱火。一個晝夜對抗下來,城內火焰基本熄滅,而且禁衛軍已經在挨家挨戶盤查,捉拿韓國姦細。城外的韓軍雖然都是戰火中錘鍊出來的,無奈新鄭城高池闊,一個晝夜損兵折將,少數韓軍士兵登上城頭又被鄭軍拋下城頭,韓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好在韓軍還有另一個殺手鐧——為了配合韓軍的攻勢,韓人派出明暗兩隊人馬:明的是一千人,護送禮品堂而皇之進入新鄭。暗的是一百多人,分為多批潛伏在城南民居中的勇士,這些勇士多是孤兒,個個武力強勁,而且視死如歸。次日清晨當韓軍發起又一輪猛烈攻勢的時候城內的一百多死士發動了暴亂,在城南對新鄭守軍來了個突襲。數萬韓軍則利用簡易的雲梯和繩索,渡過護城河,冒死登城。韓軍人人都知道,這是最好也是最後一次機會。如果是正常的攻防大戰韓人即使付出幾萬人的代價,也未必能攻克新鄭。但是有了城南這一百多不懼生死的勇士以及城內上千能夠牽制禁衛軍的內應,南門附近的韓軍很快就登上了新鄭城頭。經過半個多時辰浴血奮戰,韓軍打開新鄭南門,十幾萬韓軍蜂擁而入,新鄭城破。幾天之後這個消息傳到北上黨屯留,當時四國大聚會接近尾聲,還未正式即位的韓屯蒙氣定神閑,魏武侯與趙敬侯震驚不已,鄭康公則驚慌失措。眼下這個局面,魏趙兩國有能力讓韓軍撤出新鄭,為鄭國復國,可是那樣一來三晉同盟必將瓦解,佔據著三晉中最好地理條件的韓國將切斷魏趙東西方向的交通,魏國很可能霸業成空,趙國也不可能順利向衛國拓展領土。而且三晉剛進行大會盟,魏武侯與趙敬侯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默認韓國的做法,以此加強三晉的合作。
鄭康公此時面對的形勢是:新鄭淪陷,他的兩萬精兵被困在北上黨盆地中,只要韓軍守住幾個通道,根本不需要大費周章,就能把這兩萬人困死,何況四周三晉的軍隊還有十多萬。已決心和韓國結盟的魏、趙兩國勢必也將與鄭康公為敵。幾番談判之後在韓人同意保留鄭國宗廟,給鄭康公一塊封地的條件下,鄭康公最終屈服,向韓人投降。韓人有了囚禁晉國國君的經驗:他們將鄭康公秘密囚禁,囚禁的地點多達四五處,分布在韓國各地,真真假假,就連囚禁的守軍都不知道,自己囚禁的是否為真正的鄭康公。當然也有可能這些囚禁點所囚禁的全都不是鄭康公本人。鄭康公就這樣從歷史上神秘消失,誰也不知道他囚禁在哪兒,什麼時候死的,或是被弒,這一切都是歷史謎團。韓人對鄭國其他人的處理倒是非常寬鬆——韓屯蒙號稱:保留鄭國貴族所有封地,不殺一個和平相處的鄭人。這一年韓屯蒙將都城遷到新鄭,自此韓鄭一家,韓國實力大漲。縱橫春秋和戰國初年幾百年的小霸鄭國就這樣逐漸融入了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韓屯蒙死後的謚號是韓哀侯,韓哀侯無法料到他的滅鄭之舉給韓國帶來了一位令其國勢發展到頂峰的曠世奇才,關於這個人的故事咱們下回分解。推薦閱讀:
※春秋戰國——一段霸氣的歷史 第379節;迅讀網手機版
※和氏璧的馬拉松之旅,最後下落何處?
※中國和印度的軍事實力哪個強?
※秦始皇「天下一統」帶來了什麼?
※歷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