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小說,實為「檔案」——《美洲納粹文學》書評
來自專欄萌呆任性の侍奉部
當提到拉美文學時,可能大家第一反應都是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略薩與他的胡利亞姨媽,亦或是那場發生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拉美文學爆炸。而這場屬於拉美文壇的大繁榮,讓拉美文學從世界的邊緣走向台前的運動,它的主將們,卻大都帶有著左派思想,在他們的簡介上,除了作家,大多還有著社會活動家的稱號。不論是馬爾克斯為了抗議智利政變而選擇封筆5年,或是略薩在秘魯重新舉行選舉之後競選秘魯總統,可以說真正把拉美文壇變成受人關注的一部分的,正是從這一批左翼作家開始。
但是,對於20世紀的拉丁美洲,很長一段時間在各國都處在或長或短的軍事獨裁,而在二戰前後,拉美國家與納粹德國之間的曖昧,西班牙內戰中弗朗哥的勝利,搭配上在各國逐漸形成自身有別於伊比利亞的民族概念和國家意識之中過程中的民族意識覺醒,讓拉丁美洲同樣也是教權主義,保守主義甚至法西斯主義的溫床。但是這一類文學作品,這一類作家,比起他們的後輩或是同輩,影響力上的差距,也讓這一批作家顯得沒有存在感。而作為一個左翼,一個從皮諾切特槍口下面逃出來的托派作家,波拉尼奧用這部《美洲納粹文學》為這些存在於作品之中的反動派作傳。
從我個人來說,這本「小說」並不適合推薦,因為它實在是非常勸退的類型:文字平凡到無味;雖然每一個作傳對象前面都專門寫下了他們的名字但依然時不時混亂或出現偏差;在內容上就是一個個流水賬。若是推薦這本書,可能我會被因為我忽悠買的人罵的噴嚏不止(不然也不可能這個書評鴿子這麼久(呃呃呃,不要在意我的steam時長2333))。但是的確,這部作品實實在在很無聊,曾經懵懵懂懂看過《百年孤獨》,雖然人物關係亂如麻,但是故事劇情一次又一次高潮,就算是那種安排在動漫裡面當做福利的狂歡節回,也充滿著戲劇性(和福利)。而這部作品,倒不如更像是檔案館裡面故紙堆的彙編。裡面有的章節只有幾面,卻寫完了一個人的一生;而同時,有些地方的篇幅卻多的讓人忍不住快進。例如第一章「門迪魯塞家族」中描繪女主人一個裝修設計,花掉了關於女主人篇目裡面的1/5以上,細節到連一個吊燈從哪買都清清楚;從篇目上比起後面許多作家的整個經歷都長。
但是,你認為這是一個檔案館文員的整理嗎?
其實這一切都是一場謊言!
這是一個裡面每一個作家,每一個人物都是虛構的拉美歷史組成!
雖然裡面的32個所謂作家,都是虛構的,但是無疑,波拉尼奧是一個極為出色的騙術大師,我個人來說,直到後面出現「安排」的生卒年在未來,才突然意識到騙術。裡面給每一個作家安排了一套完完整整的人生歷程,在這些人物用章節隔斷的人生相互交聯,而讓你享受剝開糖紙之後無意間的驚喜。例如在第二部分【易變的英雄或曰鏡子的易碎】裡面描寫的兩個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的哥倫比亞作家,蘇維塔與費爾南德斯-戈麥斯在長槍黨的冒險與後面寫到那個跑到馬德里和斯派丈夫去複合的女宗教作家伊爾瑪的劇情巧妙結合。
內戰期間,她生活得像一部傳奇。據說,她在前線救護站當護士;據說,她給士兵們自編自導宗教劇;據說,她和哥倫比亞天主教詩人伊格納西奧·蘇維塔和赫蘇斯·費爾南德斯-戈麥斯相識並成為朋友。
亦或在文中伊爾瑪痛罵給羅馬尼亞將軍當情婦的阿根廷女詩人蒙特克里斯托「是婊子」,轉眼翻到下一章,便開始講述有關這個「婊子」的事情,實在是忍不住笑出聲。
巧合很精彩,但這個更多還是出於劇情的串聯與世界的構成。從內核上,無疑這是一個屬於來自托派作家對於文學圈(借用知乎特色讀作「juan」)裡面藏污納垢的嘲諷,以及對那些保守派文人之惡的一次誇張化娛樂。
在這裡,優秀的紈絝子弟的納粹冒險,卻被自己的跟班一直暗中厭煩他不存在的自理能力,幾次三番地加入納粹軍隊,最後死在柏林之後留下的一堆手稿,最後卻惹得那些國內的右派和家屬打官司;被稱為「情趣高雅、美貌動人、內心寧靜」的天主教「女權主義」者的伊爾瑪被家裡面被斯大林派的丈夫巴雷達整天家暴,卻幾次三番要求複合,最後被不了了之的離婚燒掉了文學的思緒;卡洛斯?拉米雷斯?霍夫曼是個變態的連環殺手,在殘忍地殺害了一對勇敢而天真的孿生姐妹之後,他拍攝了他殺人活動的血腥的照片,在房間里從容地展示給一群軍人和記者。他用假名字辦雜誌,鼓吹「野蠻寫作」,企圖廢除文學本身。然而這個「變態狂」卻在智利受到追捧,被認為「是個有文化教養的人」、是「先鋒派藝術」,越來越多的人追尋著他的作品,越來越多的人追隨著他的主張。
荒誕是這這片大陸的特徵,與世隔絕直到地理大發現;在歐洲與北美的革命浪潮里獨立,卻有著怪異的社會生活環境。不論是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里「馬孔多」發生的血與性,幾十次反反覆復卻荒誕不羈的革命,「香蕉共和國」;還是波拉尼奧虛構的作家嗎用抄襲上位,靠長篇累牘駁斥啟蒙主義先賢來換得巴西天主教會的認同,亦或是其他怪誕不羈的東西,卻確乎是這片大陸的一種寫照。如果把《百年孤獨》當做戴上畫皮的拉美近代史;那麼《美洲納粹文學》就是寫給拉美所謂「高雅」文化圈的一場戲耍。但是這樣的作品,無疑考驗的,不只是文學;還有對於拉美近代史的了解。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實在是一個不合格的讀者。
當然,從我個人來說,我覺得其實作為一個冷戰之後才開始寫作的作家,裡面對於紅色立場的描寫也不是高大全,倒是真的不是政治立場支配的文稿,裡面對於古巴的審查,對於那個斯派的粗暴丈夫,實在是不是誇獎咯。而同時其中關於露絲·門迪魯塞·湯普森這個把希特勒照片裱好掛在家裡面的法西斯,這個公開反對同性戀,罵赤色主義的右派,當她沉迷於一個托派女詩人的時候,那種怪誕的愛戀,卻莫名的共感,即使是拒絕,也透著一股莫名的調情意味了,可能這也是拉丁文化中充斥的浪漫留給這個諷刺文的殘餘吧。
在羅薩里奧市的約會並不像露絲設想得那樣美妙。克勞迪婭明白而坦率地陳述了二人之間發展親密關係的諸多障礙:她不是同性戀,年齡差距太大是根本問題(露絲比她大二十五歲還多),二人的政治觀點就算不是對立的,也是大相徑庭的。克勞迪婭難過地說:「你是我的死敵啊。」這個說法讓露絲感興趣。(如果是真愛,同性戀不同性戀無所謂。而年齡就是一種假象罷了。但是,「死敵」的說法引起了她的好奇心。)為什麼是死敵呢?克勞迪婭回答:「因為我是托洛茨基分子,而你是個臭法西斯分子。」露絲挨了罵,但是笑了。
最後滿足淫夢廚
這是一個不太適合推薦,看起來不太舒服,卻會不時爆出一次次驚喜的作品。
第一期書評終於出來了,違約了幾次,終於出來,之後儘力不去拖更咯!(咕咕咕)
還有可能之後伴隨實驗變多和學習任務,不一定能夠每一次這麼長噶,不好意思咯。
推薦閱讀:
※哥倫布發現美洲後,如何屠殺印第安人?主要是三項措施
※13套服飾輪番亮相 第一夫人驚艷美洲(組圖)
※令人擔憂的納粹幽靈:當人類思想之癌擴散到美洲大陸
※拉丁美洲的現代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