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你有10年經驗,卻還是小白?

為什麼你有10年經驗,卻還是小白?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為什麼你有10年經驗,卻還是小白?

作者:躺糖(富書籤約作者)

柳傳志先生是中國商界的傳奇人物,1984年,他帶著10餘人的團隊,在一間傳達室創立聯想。30多年過去了,聯想已是擁有4萬多名員工、市值500億元的世界500強企業。

關於柳老的傳奇故事有很多,每當有人問起他這些年來聯想的成功經驗時,柳老一定會提到一個詞——復盤

他是這樣說的,

聯想有復盤的習慣:做一件事情,失敗或成功,重新演練一遍。大到戰略,小到具體問題,原來目標是什麼,當時怎麼做,邊界條件是什麼,回過頭做完了看,做的正確不正確,邊界條件是否有變化,要重新演練一遍。

所謂復盤,本來是一個圍棋術語,意思是下完一盤棋,要重新在棋盤上走一遍,看哪些子下得好,哪些子下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甚至更好的下法,等等。

復盤能力,被認為是圍棋選手增長棋力的最重要方式,下完棋之後重新走一遍,能夠看到自己當時思考不到的地方,從而一下子把棋手的眼光和視野拓展。

其實,這個能力不僅僅只是適用於圍棋,更適合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做完一件事,對其進行梳理整合,重新思考事件中的行為和思維,從而發現問題、吸取經驗、總結規律,最終實現能力提升。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也曾說過,

如果能學會把決策的實際成效和預期成果進行反饋分析,那麼任何一個資質普通的管理者都能成為出色的決策者。

所以,不管對於企業還是個人而言,復盤都是極其重要的能力,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種能力。

一、只有經過復盤,失敗才會有意義

羅振宇在《奇葩說》上說過:「我們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有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

事實卻是,並不是每一個爬出來的人,都會獲得成長。

有些人從溝里爬出來後,拍拍身上的灰就走了;

有些人從溝里爬出來,他會思考,自己做錯了什麼、還應該做些什麼,下次要怎麼做才能避免再次掉到溝里。

前一種人,下次再遇到溝,他還是會掉進去;只有後一種人,經過復盤、思考,下一次不僅不會再掉進去,甚至遇見溝遠遠就躲開了。

柴靜在《看見》中就說:「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我的朋友阿來,就是一個很熱愛復盤的人。

和朋友聚會後,他會在計程車上回想,似乎在某個時間點後,朋友好像變得不開心了,是不是自己有什麼話說錯了?

跟領導溝通後,他會反思,自己剛剛是不是過於保守,領導給機會讓他帶團隊都拒絕了,以至於失去了一次成長的機會?

與客戶接觸後,他會思考,這次客戶聽了半天都沒聽懂我的話,似乎是我的表達邏輯有問題,下一次該如何改進?

我們都說,阿來這麼做是太過了,每天做了什麼事情都要反思,這豈不是太累了?

但事實卻是,阿來的生活,在慢慢地變好。

大家都喜歡和阿來做朋友,因為他非常體貼,對人非常親和,為別人著想,從來沒有讓別人不舒服過;

在職場上,他如魚得水,和領導、同事都保持著很好的關係,寫出的策劃案也常常被客戶盛讚,沒幾年就被提拔為副總。

他對我們說:

以前我也是年輕,犯過不少錯誤,但我告訴自己,所有的錯誤,我只能犯一次。因此,每一次我都反思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吸取教訓,用更好的辦法去完成。

這種善於復盤的人,或許就是掌握了讓自己不斷進化的密碼。

就像同一個房間里的蜜蜂和蒼蠅,蒼蠅只懂得四處亂撞,而蜜蜂卻懂得在碰壁之後,吸取教訓,下次改變路徑,直至找到縫隙爬出來,得以解救。

著名投資人查理·芒格就說:「如果我知道我會在哪裡死去,那麼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

失敗在所難免,這是我們必須經歷的,它並不可怕,我們要做的,是分析失敗、剖析失敗,從中攫取更多更有意義的價值,

只有這樣,失敗才能不僅僅是痛苦,更是我們通向成功的一個過程。

二、只有經過復盤,經歷才能內化成經驗

百度副總裁、知名媒體人李叫獸曾經提出一個問題,

為什麼有些人在自己的領域做了10年,依然像一個小白,感覺自己一無所知;有些人只做了一兩年,卻成為了經驗豐富的老司機?

其中的區別,就是,你能不能把自己的經歷,內化成經驗。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唯一的途徑,就是復盤。

前幾天,新世相推廣的課程刷屏了,不少人都紛紛稱讚新世相的營銷做得好,問題是,你現在才知道新世相的營銷做得好嗎?

從「丟書大作戰」、「逃離北上廣」再到現在,他們所做過的經典案例一個接一個,又有多少人能夠實實在在地思考,個中的經驗得失?

我有一個朋友,從大一開始就立志當廣告人,因此對杜蕾斯的文案很是推崇。

他的推崇,並不只是轉發並評論幾句「太牛了」,而是每一次有新文案,他都會思考文案的邏輯、與產品的關聯、與當下熱點的關聯。

他還會想,杜蕾斯這句文案,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如果他來做,他會選擇從哪個角度切入,選擇哪一種表達形式,怎麼樣才能做得更好?

在這樣的鍛煉下,他的專業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大三暑假,他就憑著多年的積累進入國內最牛的廣告公司,畢業後又順利留了下來。

連他的上司也忍不住稱讚他:根本不像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更像一個工作了好幾年的老廣告人

這一切的差距,就是由復盤產生的。

如果沒有經過復盤,他對杜蕾斯文案的態度,只會停留在表面上,看過就算了,最多表達幾句讚歎,什麼都沒學到。

因為經過復盤,他知道怎麼樣才算一個好文案,怎麼樣才能寫出一個好文案,這樣慢慢積累,一個大學生,最後也能像一個真正的廣告人那樣專業。

早在2400年前,希臘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已經精闢地概括了行醫之道:

給病人開出藥方後,把預測的治療效果記錄下來,並將自己的預測和病情的實際情況進行比較。

每一位有經驗的醫生都會告訴你,只要能做到上述這點,幾年後,任何一個資質普通的醫生都能成為出色的大夫。

三、學會復盤,就是學會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復盤也沒什麼了不起,不就是總結經驗教訓嗎?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事實上,總結只是復盤的一部分,它是對事情過程進行梳理,對已發生的行為、結果進行描述、分析和歸納。

而復盤,比總結有著更豐富的內涵,你要在頭腦中把做過的事情重新「過一遍」,從頭到尾對其進行審視。

除了總結已經做過的事情,你還要對未發生的行為進行模擬探究,探索其他行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由此找出新的方法和出路。

整個過程,就是「反思原因-找出規律-提出假設-行動驗證-再次總結」,如此循環往複,直至這件事真正內化,成為你經驗的一部分。

可以說,總結是靜止跳躍的,復盤是動態連續的,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當一個人精通復盤之後,他對於自己的工作就會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到時候他不用再一板一眼去推演,而是在紛繁複雜的現象中,一眼看出問題的關鍵所在,並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做好復盤,你只需做到這3點。

那麼,對於個人來說,應該如何復盤呢?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三個步驟:記錄、反思、執行。

養成記錄的習慣

有一個說法,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如果你連去年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記得,那麼去年今天對於你而言,那就毫無收穫。

所以,要想做好復盤,你必須先做好記錄。做記錄不是把流水賬地記下所有事情,而是把那些工作中的難點、有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並包含幾個要點:

當時的情況如何?我的處理辦法?遇到了什麼問題?最後如何解決?

有個網友是這麼做的,

我在活動一開始就每天記工作日記,因此會對整個活動過程了如指掌。復盤的時候,只需要重新去翻這部分日記,列出一個實際工作的時間表,對比策劃書中的計劃時間表,哪部分工作提前,哪部分工作延後,哪部分工作是臨時加進去,完成度怎麼樣。在效率上的成功與失敗就顯而易見了,而且還可以歸因到個人,表揚或批評。

這樣堅持做下去,不用多久,你一定會比沒記錄的人有更多的經驗和教訓。

反思原因,進行推演

所謂反思,就是根據當時的記錄,認真思考周圍的環境、事情背後的原因和自己的決策過程。

為什麼現實和計劃不同?我做了什麼決策?為什麼我會這樣做決策?還有沒有更好的決策?

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在思維上,對整個過程的重現,重新審視、思考事件中的邏輯和行為,從而發現問題。

更重要的是,要去思考有沒有更好的做法,這就像行軍打仗時的沙盤推演。

不同的是,因為已經有了執行過程中的經驗,有了執行結果作為參考對比,你在復盤中的結論,是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確定性辦法。

找出方案並執行

想要復盤真正起作用,必須落實到具體的行動計劃中,執行到位,並注意後續反饋。

復盤+:把經驗轉化為能力》的作者邱昭良就介紹了三點:

開始做什麼:為了挽回損失、改變現狀,我們可以開始做什麼?

繼續做什麼:做了一段時間,哪一些是能讓團隊表現突出、可以繼續堅持的措施?

停止做什麼:經過復盤,發現做法是不當的或者失效了,以後就不要再做了。

這樣循環反覆,不斷反思、執行,形成螺旋式的上升,那些最優的方法,就可以形成固定的模式,成為在某些情況下的最優應對招式。

IBM曾在一份諮詢報告中說,

人沒有時間和精力把事情一次次做對,卻有時間和精力重複一次次做同一件事。

所以,最優的流程一旦被固定下來,你就能按照這個流程處理相同的情況,大大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6年,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和AlphaGo進行了一次對決,最後李世石以1:3的比分慘敗。

AlphaGo 之所以這麼厲害,全因為它具有自我學習的功能,工程師只是教會了它簡單的圍棋規則,然後它自己和自己下棋,不斷復盤,最後提高棋力。

有一個細節,在李世石打敗AlphaGo的那晚,AlphaGo沒有休息,它繼續跟自己下了100萬局。

這個過程,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復盤,機器人尚且如此,我們又何嘗不去嘗試?

更重要的是,復盤不應只是工具,最高境界是形成習慣——一種永不滿足的習慣

很多人在某一個崗位上做夠了5年,就會陷入能力增長的瓶頸——因為他做到了80分,已經可以滿足崗位的需求,自然沒有動力繼續提高。

有些人卻不滿足於此,通過復盤,他發現,自己還能做到85分、90分、100分...

兩相比較,誰更能適應這個快速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自然不言而喻。

  • 這個時代,從來不會虧待那些永不滿足,並甘願為此付出努力的人。

作者簡介:躺糖,富書籤約作者,90後情感老司機,千萬閱讀量爆文作者,寫作範圍包括但不限於情感、職場、商業、文藝,愛以「寫稿佬」自嘲,現居廣州,對這個世界全程參與,冷眼旁觀,微博@堂堂唐哥,知乎@躺糖,豆瓣@唐湯堂糖。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復盤的一般步驟
《復盤+把經驗轉化為能力》
脫股秀:下跌操作六不要(附復盤)
技術性買盤助攻黃金無懼特朗普不跌反漲 沙特EIA「強強聯手」油價大漲3%

TAG:職場 | 復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