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數據有毒,大數據殺熟,如何防範?

大數據有毒,大數據殺熟,如何防範?

來自專欄基於生意的產品運營

昨天在新周刊上讀到一篇文章《大數據如何讓你買的貴》,內容所講是一些商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客戶進行「殺熟」。通俗點說就是,商家通過對消費者歷史消費數據的分析判斷,會將消費者進行歸類劃分(簡單劃分是價格敏感型和價格不敏感型消費者),對同一件商品,對價格不敏感的消費者,展示高價格,反之對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則顯示折扣價格。這個技術目前應用較多的是在電商平台,以及一些OTA的網站上(比如攜程等)。

對於商家的這種利用商業屠刀,利用大數據演算法殺熟的行為,很多消費者可能會認為商家無恥。但換個角度來看,作為商家來說,這樣的操作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無奸不商」。在大數據時代,不僅是消費者享受到了各類電商及垂直服務網站的個性化服務-千人千面,與此同時,商家自然也會藉此大數據大賺一筆,這千人千面的價格策略是目前典型的商業應用之一。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價格歧視,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消費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打出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所以,「殺熟」古來有之,但在「大數據」時代,這一手段被玩得更加出神入化。

我們怎麼避免被大數據殺熟?這是我今天想要聊的話題。總結三招如下:

第一招:多個平台一起查價。貨比三家,永遠沒錯。

第二招:到線下諮詢後再上網下單。比如想去旅遊,除了在凱撒、眾信旅遊等網站上查詢價格外,還應去他們的線下店面諮詢各個線路的價格,跟線上價格比較後再做決定。

第三招:盡量避免用同一個郵箱註冊多個平台。現在互聯網已逐漸進入一個開放協作的階段,各個平台之間都在共享數據資源,為了避免各個平台把你都識別為同一個人,對你跨平台殺熟,建議不同的平台使用不同的郵箱註冊。

在這個大數據肆虐的時代,我們已經習慣於享受各個互聯網平台推送差異化數據的便利,同時也成為了待宰的羔羊。「殺熟」只是大數據陰暗面的一角,後面還會露出什麼?我們靜觀其變,並隨機應變吧。


推薦閱讀:

分散式圖計算同步非同步綜述
智慧警務指揮決策平台
產品經理:一張表格理思路,行為數據打輔助
遇見大數據可視化 : 圖表的視覺系統感知
深入解讀:獲Forrester大數據能力高評價的阿里雲DataWorks思路與能力

TAG:大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