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銅葵花》中感知苦難之美

從《青銅葵花》中感知苦難之美

一直敬畏苦難這個話題,諱莫如深,而在曹文軒老師的「鄉土」風格中,在飽吸那乾淨的空氣、感受厚實土地上那純凈靈魂的震撼中,我開始重新認識「苦難」這個話題。《青銅葵花》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作為一個人面對苦難該有的態度,讓我不再懼怕苦難,同青銅、葵花一起,歷經種種挫折,伴隨著忠厚的老牛、愛惡作劇的嘎魚、淳樸的村民,走街串巷,克服種種苦難,馳騁在這片土地上,融化在淳樸的鄉情里,感受苦難的力量與美好。

面對苦難,真情在

生活中的苦難總是始料未及。青銅幼時受到驚嚇,成了啞巴,父母每日辛勤勞作、為生計奔波,奶奶就成了青銅最好的守護者。奶奶走到哪裡都帶著青銅,為他唱各種歌謠、講各種故事。雖成了啞巴,但青銅飽吸著來自父母親人的呵護與關愛,坦然而茁壯的成長。

當葵花孤苦伶仃,坐在大槐樹下等人領養時,村民們淳樸相待,人人憐愛她,怕讓她吃苦而掙扎著是否領養她。當嘎魚爸爸計算著養活這個閨女要承擔的經濟壓力時,青銅一家齊心協力,克服經濟困難,最終領著葵花回家,一家人親切、和睦、認定彼此。

當面對苦難時,有濃濃的人情在,以真情坦然相待,無條件的接納你、認可你,縱需共擔風雨,但心總是暖的——是真情,賦予了我們無窮的信心與力量。

面對苦難,風度存

生活總是苦樂調味,你或許會被打倒,但不應被打敗。

青銅的奶奶,是位奇人,頗受人敬重。年輕時享過福、過過富裕清閑的日子;年老後,家境清貧,但從不失操持家計的風度與智慧,一家人雖穿著補丁衣服,但總是乾乾淨淨、齊齊整整。老人的做衣服手藝精湛、自己做鞋制衣;哪怕年老拄著拐棍,每日也總要去河邊以清水濯面,一頭銀髮梳的一絲不亂。饑荒時,她毅然當掉了首飾,維持家用;冬天家裡沒有餘糧時,她借口看望親戚,實則去田裡勞作,為孫子孫女摘棉花置辦過冬的棉衣;病重時,她沒有悲嘆愁苦,雖卧病在床,仍樂觀淡然,從容應對。這樣一位老人,教會了我們面對苦難時該有的尊嚴與風度。

面對苦難,恆堅定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痛苦。青銅和葵花所生活的這個時代,人們飽受貧窮、饑荒、自然災害等苦難的洗禮——辛勤勞作、節衣縮食僅勉強夠一個孩子上學的費用、生病無錢救治、火災、洪水隨時會毀掉家園、風暴會掀翻屋頂、蝗災讓莊稼顆粒無收……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並沒有屈服、後退,他們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執著與堅定經營著自己的生活,捍衛了自己生而為人的尊嚴。

誠然,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痛苦,讓我們必須去承受。生活本來就是苦樂共存的。如今,如今的生活中開始蔓延享樂主義,人們挖空心思享受、創造生活中的樂,卻開始承受不起生活中的苦,只追求眼前的歡愉,卻刻意迴避挫折與苦難。能吃苦、能承受苦難儼然成了常人不能達到的高標準和高境界。面對苦難、痛苦,我們怯懦、逃避、彷徨掙扎。孰不知,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苦難結伴而行,就像美麗的寶石畢竟熔岩的冶煉、鳳凰亦需涅槃才能重生。苦難亦有它的力量。

羅曼·羅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是值得讚頌!這兩位是姊妹,而且都是聖者。她們鍛煉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他們實力,師生,失身。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苦難的歷史,而且這個歷史還將繼續延伸下去,那麼,面對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苦難,你準備好了嗎?

推薦閱讀:

苦難終會過去,而陽光總在風雨後*
詩,醉於苦難
有一種苦難造就了一種豐富人生
如何看待享福和承受磨難
凈空法師:生病找藥師佛;有苦難找觀音菩薩,這是對念佛信心不足

TAG:苦難 | 文學 | 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