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學之父:修昔底德和他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歷史科學之父:修昔底德和他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作者:Pansesus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修昔底德在自己親身感受的基礎上、依靠敏銳的觀察力、卓越的寫作才能寫就的

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歐美大學歷史系學生必讀的入門級歷史專著。在該書中,修昔底德認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緣起,是雅典不斷增長的實力,以及當時希臘世界的霸主斯巴達面對崛起中的雅典時產生的恐懼。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古希臘時期軍事專家、政治專家兼職作傳著書是常見的,因此也很專業

擅長發明新概念的當代美國學者,刻意借用修昔底德的這一結論,來形容國家之間實力的此消彼長,必然會導致戰爭,即所謂的「修昔底德的陷阱」。國家實力消長導致戰爭的例子不少見,比如離我們最近的——一戰:

一戰的爆發,老牌強國與新興強國實力的變動是非常重要的誘因

然而,這場戰爭的爆發與上古時代希臘城邦的世界秩序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古典時期的希臘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地方。古希臘的基本政治單位是城邦,它們大致是由原始時代的部落聯合體演變而成,每一個希臘人都屬於特定的城邦。希臘國土比較貧瘠,且多山地,城邦與城邦間為了爭奪財富和生存空間,互毆不休。

希臘城邦時代,大大小小的城邦無數,最著名的就數雅典城(邦)了

這種城邦間的競爭關係也影響了希臘人的心態,來自不同城邦的人互相瞧不起。

希臘人重視榮譽,腦洞很大,他們喜愛引用,或者編造英雄神話故事,來證明自己城邦的優越,以及其他城邦的低劣。

這種城邦居民之間的仇恨與競爭,在不打仗的時候,就體現於奧林匹亞運動會,各城邦運動員為奪取榮譽而奮力拚搏。在競技場外,大家繼續大眼瞪小眼,互相鄙視。

古希臘人打仗,主要依靠持矛重裝步兵方陣進行決戰,勝利的一方有權洗劫失敗者擁有的耕地。這種戰爭模式,時間短,傷亡少,因而進一步刺激了城邦間開片的慾望。

在古希臘的秩序理念中,每一個城邦都有自己的等級位置,高等級的城邦有權向低等級城邦發號施令,甚至向低級城邦派駐官員。這種等級的設定,並不完全源自城邦的實力,也來自於歷史和神話典故(比方斯巴達的兩支王系都號稱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後裔),以及母國與殖民地的關係(不少希臘城邦在海外有殖民地,殖民地城邦天生比母城邦低一等)。

不滿自己城邦位置,要挑戰現有秩序,就會開戰。最常見的戰爭導火索,就是對敵人進行軍事上或者政治上的挑釁,即hybris。挑釁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拒絕遵守高等級城邦的命令,可以是對對方政治人物進行公開侮辱。如果對方認為挑釁已經傷害到自己的榮譽了,便會派出重步兵來,雙方選好場地互毆,勝利的一方,會在失敗者的農田上一番燒搶,向希臘世界證明自己的等級優於對手。

古希臘人對城邦的歸屬感,相當於古代中國人對家族的認同。古希臘人的政治道德底線之一,就是盡量保持自己城邦內部的自治權,autonomia,哪怕因此而被迫聽從強權的命令。

反映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彩陶圖案

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後,斯巴達人舉出來的道德大旗,便是要解放受到雅典奴役的各個城邦,恢復它們的自治權(雖然斯巴達人自己也在奴役梅塞尼亞的希洛人)。

可以說,古希臘時代的世界秩序,有點像中國春秋早中期的大國爭霸,而非戰國時大規模的國土兼并。

上期回顧:《90年代,美國經濟成功大翻身的奇蹟 竟然是因為它》

下期預告:《美國科技精英們在鼓搗金融產品時,中國已經崛起》

(責任編輯:夏冬)


推薦閱讀:

TAG:古希臘 |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