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活動06:距離分段(數軸與範圍)
06-07
項目活動06:距離分段(數軸與範圍)
推薦閱讀:
來自專欄青少年創客教育課程研發
有了感測器對現實世界進行物理量測量,我們就能不斷獲得數據。
獲得數據之後,我們可以進一步通過編程,對數據進行比對、區分和處理。
課堂活動1:用「燈光顏色」來區分3個不同的距離範圍
範圍1:當3cm<感測器測量到的值<10cm時,亮紅燈;
範圍2:當10cm<感測器測量到的值<20cm時,亮綠燈;
範圍3:當20cm<感測器測量到的值<30cm時,亮藍燈。
以此,達到「通過不同的燈光顏色,將測量到的距離值根據不同的範圍加以區分」的效果。
在數軸上觀察這3個範圍:
mBlock程序:
程序說明:
(1)這是一個反覆掃描感測器測量值的過程,因此需要「重複執行」(無限循環)。
(2)通過「如果……那麼……」(條件結構),來區分3種情況。
(3)條件結構也叫做分支結構,或者選擇結構。
(4)>(大於)、<(小於),稱為關係運算符。
(5)「……且……」代表前後兩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
課堂活動2:用「亮度」來區分距離
mBlock程序:
(1)距離越大,亮度越亮:
(2)距離越大,亮度越小:
程序說明:
這個程序把產生燈光顏色變化效果的距離變化範圍縮小到30cm以內,同時又把超聲波感測器測得的距離值放大8倍。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測試效果在短距離(30cm)內更加顯著。
課堂活動3:用「聲音」(音符)來區分距離
用Do、Mi、Sol、Do(C4、E4、G4、C5)這4個音符,來區分4個距離範圍。
mBlock程序:
推薦閱讀:
※阿童木機器人:創客教育的五點主要表現意義
※【阿童木智樂園】《機器人爭霸》首播破億,你還不知道這個新興市場?
※機器人教育憑什麼能征服孩子的學習欲?【朝陽機器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