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墜入虛空》,我們知道的太少

關於《墜入虛空》,我們知道的太少

在部分中文資料當中,伊夫·克萊因1960年的《墜入虛空》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件行為藝術(Performance)作品。至於這件作品到底是不是第一個行為藝術作品,我們無甚興趣。因為在那樣一個大師輩出,風起雲湧的年代,藝術家們相互影響,相互推進,任何藝術行動都不是孤立的個案,而是處在運動的歷史進程當中的。

以下援引島子先生在《後現代主義藝術系譜》中關於這一段的描述,他強調出這種藝術方式與眾多藝術流派和實踐之間的親緣關係:

「藝術家即演員,與其相關的藝術過程是抽象表現主義之「行動繪畫」與歐洲孿生體無形式藝術和貧困藝術的自然延展。偶發藝術(Happenings)、弗魯克薩斯(Fluxus)事件以及行動藝術,都是表演藝術(Performance)的先驅。」

但伊夫·克萊因作為上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此作品又是他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我們不得不對他多一點了解。

▲2015年10月——2016年1月,伊夫·克萊因的《墜入虛空》和《1960年11月27日星期天》在透納當代美術館展覽「Rise」中展出

手稿

▲關於「虛空劇場」理論手稿

被修改的照片

「他讓攝影師拍攝了一張經過加工的照片,即去掉了保護網並發誓保守秘密……」

2016年2月英國泰特美術館展覽《為相機表演》中,策展人將這組對比照片,作為整個展覽的開始。

美國藝術家保羅·麥卡錫在一次訪談中曾談及此事(作品及圖片篡改)對他的影響和震驚。

諷刺是在而後發布這張照片的報紙上,克萊因自己說:

「在今日,一個空中的畫家必須實際到空中去作畫,而他必須沒有玩弄手段,沒有作假的去做,不是架飛機、跳降落傘或乘火箭而為,應該是自己挺身勇往,由個人自發之力。一言以蔽之,他必須能夠騰空」。克萊因又自言說:「我是一個空中的畫家,我不是抽象畫家,相對的是一個具象者,一個寫實者。老實說來,要畫空中,我必須親自到場,到這個空中。」正如此,克萊因要做騰空表演。

被遺棄的照片

▲部分Shunk-Kender拍攝的未被採用的《墜入虛空》的照片

只存在了一天的報紙

▲1960年10月,伊夫·克萊因完成了作品《墜入虛空》,11月他將修改好的作品圖片連同他關於「虛空劇場」的理論發表在自己創辦的名為《1960年11月27日星期天》的報紙上。並把報紙派發到巴黎所有報亭。


推薦閱讀:

「殘骸」之後的一次談話
日常陳述 | 你綁架了你自己
葛宇路與「葛宇路」 | 藝術是否就是美?
你願意隔著玻璃親我嗎?

TAG:當代藝術 | 行為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