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在於缺乏社會資源

「窮人為什麼窮?」從微信朋友圈裡流行的段子里轉來一段作為答案:

有一個窮人很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起了善心,想幫他富起來。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的開荒。

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誰知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窮日子比以前還過的艱難。這時窮人就想了:一頭牛吃我家三口人的口糧,這事不能幹!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救救急,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如願以償,只是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羊。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即可以好轉。窮人的計劃又如願以償了。但日子並沒有改變,等不到雞生蛋,日子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吃,終於殺得只剩最後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破滅。

看明白了嗎?貧窮不僅是窮人思維觀念的落後,更重要的在於他們沒有充足的社會資源和經濟資源來把財富轉化為資本。窮人的經濟條件養不活那頭能生財的牛,於是只好坐吃山空,改變不了貧窮的本質。

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在《貧窮的本質》一書中層提出過:貧窮的表面原因是因為財富的匱乏,但其深層的原因是因為社會機會、資源的不平等。而這種機會的不平等會讓那些原本有可能憑藉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改變經濟狀況的窮人失去重要的脫貧機會。這一觀點直接繼承自印度著名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在《貧困與饑荒》中,深邃的社會洞察力讓森將貧困視為一種「權利的不足」,而不單純是供給不足。這種權利,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理解為機會均等的權利。

什麼叫做機會不公平?現實中的實例很多。比如,當人道組織為非洲貧困地區的農民提供化肥援助時,使用化肥的貧農都獲得了較好的收成,但第二年持續使用化肥的貧農數量卻遠遠低於預期。調查人員一詢問,才知道很多獲豐收的農民第二年依舊難存下足夠的錢購買化肥。越是貧窮的人群,意外開支越大。

「窮人肩負著生活中的多種責任。」家庭的瑣碎開支讓他們鮮有儲蓄、投資,乃至思考規劃未來的機會,尤其奇怪的是,當收入增多時,這些意外開支往往也會增多。原本就不多的利潤,經過它們的分食之後,很難有效地投入再生產。而在這方面,政府並沒有為窮人提供足夠多的機會。例如更優質的醫療、社會保障的提供,就可以明顯減少窮人們的家庭開支,而更方便獲得化肥等生產資料的渠道,此外,建設更近的收購站,增派售後輔導人員等等,都能夠明顯降低窮人使用化肥的成本。這點成本或許對有錢人來說微不足道,但在那些艱難的窮人眼裡,這一點資金對自己的再生產活動卻有雪中送炭般的重要性。

在世界上的相當一部分地區,窮人意味著社會競爭中被淘汰的那一批人,或者說是一群經濟上的「失敗者」。在社會「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下,失敗者的增長肯定是遠多於成功者的。而在一個成功學泛濫的社會,窮人階層往往被主流文化所先天忽略。長此以往,貧富差距的問題愈加顯著。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認為,財富流向的不合理源於國家分配體系的不公正。因此,制度層面的不合理是導致一個社會貧富階層固化直接原因。正因為這個巨大而不合理的制度存在,一個國家裡的絕大部分窮人被擋在富裕的大門之外,或者說被剝奪了可能致富的機會。

我們再以教育為例。眾所周知,富人通常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教育程度低造成窮人就業的困難,因此,不得不謀生的窮人們只好躋身為城市非正規經濟大軍的一員。地攤、小販、打零工等等活路成了這些人主要的謀生手段。但這些價格低廉的工作實際上無法讓他們積累足夠的儲蓄和資本,他們的後代實際上也沒辦法得到更好的教育機會和就業機會,也沒有經濟能力獨立創業,如此,貧窮的惡性循環依舊世世代代在延續。

因此,為改變命運,我們需要學習的不是勵志書裡邊如何致富的動人故事,而是要學會:怎樣積攢下人生的第一筆社會資源。

推薦閱讀:

貧窮又多可怕?
貧窮不只是輸不起,是連賭注都沒有
貧窮到底傷害了誰?
命理精解:從出生時間看一生富貴貧窮

TAG:社會 | 貧窮 | 資源 | 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