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史之西藏前弘期佛教

西藏前弘期佛教  西藏前弘期佛教就是西藏佛教發展的前一個階段。西藏古典著作如布敦《佛教史》、倫主《佛教史》、童祥《青史》、《西藏曆書引言》、《藏王紀》等書,都說前弘期始於松贊干布時代,終於墀惹巴僅末年。但諸書所載這兩個人的生卒年代,出入很大。今據中國古史《新唐書》所載松贊干布王妃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年代(641),再參酌西藏的古典著作,松贊大概生於公元七世紀初。根據墀惹巴僅在位時,在拉薩所立的《漢藏和盟碑》的年代(823),墀惹巴僅的卒年不會早於這個年代。《布敦史》和《倫主史》都說他的卒年是841年,當比較可信。因此,可以認為「前弘期」約始於七世紀中葉至九世紀的前半,前後約二百年。  本期佛教發展的情形,可以分為三個主要時期:一、松贊干布時期(初興佛教)松贊干布以前的西藏,境域狹小,至松贊干布,才擴張疆土,統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逐漸強大起來。如《新唐書》說:「其地東與松茂巂接,南極婆羅門,西取四鎮,北抵突厥,幅員萬餘里,為漢魏諸戎所無也。」  傳說松贊以前,西藏沒有統一文字。松贊既征服諸部落,擴大疆土,為與鄰國往來和治理民眾頒布法令的需要,松贊干布派遣貴族子弟到克什米爾學習,其中吞米?桑布札學聲明學,回藏地後製成藏文字母和文法,並著了八部論,解釋藏文的用法(布敦《佛教史》及《西藏王臣史》)。  松贊以前,西藏只有一種神教,名為笨教,專作祈禳等法。松贊干布時,有了統一的藏文,才開始翻譯佛經,建立佛教。  松贊干布派人到錫蘭請來蛇心旃檀的十一面觀音像,又往印度和尼泊爾交界處請來訶利旃檀的觀音像(此像現仍供在布達拉宮),作為供養修福的對象。  松贊干布初娶尼泊爾公主,攜來不動佛像、彌勒菩薩像、度母像等(不動佛像現供在惹摩伽寺,彌勒像等現供在大招寺)。後娶唐朝文成公主,又攜來釋迦佛像(相傳為佛在世時所鑄造,現供在大招寺正殿中)。  松贊干布又使尼泊爾塑像匠人,按照松贊自己的身量,塑一尊觀音像(現供在大招寺北廂殿中)。  為供奉諸聖像,便於人民修福禮拜,尼泊爾公主建築了大招寺,文成公主建築了惹摩伽寺,松贊干布又建迦剎等十二寺於拉薩四周各要地。此外,又建築了許多修定的道場。各寺所供的聖像很多,有釋迦、彌勒、觀音、度母、顰慼、佛母、光明佛母、妙音天女、馬頭金剛、甘露明王等。  當時翻譯經典的人,漢人有大天壽和尚,藏人有吞米桑布札、達摩廓霞、拉壠金剛祥,印度人有孤薩惹論師、商羯羅婆羅門,尼泊爾人有屍羅曼殊論師等。  當時翻譯的經典,有《寶雲經》、《觀音六字明》、《閻曼德迦法》、《摩訶哥羅法》、《吉祥天女法》(見《青史》第二十頁)。又有《集寶頂經》、《寶篋經》、《觀音經續(二十一種)》、《百拜經》、《白蓮華經》、《月燈經》。有說亦曾翻譯《十萬頌般若經》(《藏王紀》第三十一、七十二頁)。  藏地以前沒有一定的法制。松贊干布時代,依佛經所說的十善戒,制定法律:鬥毆的處罰,殺人的抵償,盜竊的加八倍罰款,姦淫的斷肢體而流放,欺妄的割舌(《藏王紀》第三十三頁)。又制十六條人道倫理法:一、敬信三寶,二、修行正法,三、孝敬父母,四、恭敬有德,五、敬重尊長,六、交友以信,七、利益國人,八、心性正直,九、景慕賢哲,十、善用資財,十一、以德報德,十二、秤斗無欺,十三、不相嫉妒,十四、不聽婦言,十五、和婉善語,十六、心量寬弘(《西藏王臣史》第十六頁,《藏王紀》所說略異)。  總之,在這一段時期,藏地才開始有佛教,建築寺廟,創造文字,翻譯經典;同時也制定了法律,教育民眾,使西藏民族逐漸強盛文明起來。所以藏地史書都說松贊干布是觀音菩薩化身,特為饒益藏地人民而現國王身的。二、墀松得贊時期(建樹佛教)  松贊干布後,芒松芒贊(亦作芒壟芒贊即松贊干布之孫)、都松芒薄結兩代,雖然繼承祖先的遺訓奉事佛教,不過對於佛教事業,非但沒有新的建樹,而且由於多次兵災,將釋迦佛像封閉在大招寺左廂秘室中,松贊干布所建的布達拉宮也毀於兵火。墀得祖敦即位後,起初原為其太子絳剎拉聞請婚於唐朝。等到金城公主到藏時,絳剎拉聞已死,只好嫁墀得祖敦,以後生下墀松得贊,大弘佛教。金城公主到藏後,問知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釋迦佛像閉在暗室,急命人請出,供在大招寺正殿;又將尼泊爾公主請來的不動佛像,移到惹摩伽寺供奉。  墀得祖敦想紹繼祖先弘揚佛教的遺規曾派使臣往底斯山迎請佛密和佛靜二大論師。二師未肯到藏。墀得祖敦又遣使到唐朝和于田,迎請宏法大師和經典,並建立拉薩喀扎等寺,安置各處請來的經典和大德。  此時譯經的,有賬迦牟拉廓霞、娘若那鳩摩羅。從漢文譯成的有《百業經》、《金光明經》及曆數、醫學等書籍(布敦《佛教史》)。這時的僧眾,有漢僧和于田僧;藏民雖已信仰佛教,但還沒有人出家。  墀得祖敦的臣屬中,信佛的固然很多,但也有不信佛教的。他們中間還有掌握重權能左右朝政的人,如舅氏仲巴結及達惹陸貢等,不過懾於墀得祖敦的威嚴,還沒有明目張胆地反對。  墀得祖敦去世後,仲巴結便借口過去幾代藏王的短壽,和國家的兵連禍結,將這些事情都歸罪於佛法。又編造許多謊言,誣衊釋迦佛像為引禍根源,把像埋在地下,後又移到芒宇。改大招寺為屠場,拆毀墀得祖敦所建的喀扎寺和真桑寺。驅逐修行佛法的信眾,各地來的僧人也都遣回原籍。此時墀松得贊年幼,不能自主朝政,只好聽憑仲巴結擺布。藏地尚未長成的初期佛教,就遇到這樣一場摧折。  西藏民間,原已盛行笨教。松贊干布雖曾制定法令,教人民敬信三寶,學習佛經;笨教徒有暗改佛經為笨經的,也被禁止,但臣下和民間,仍有信奉笨教反對佛教的。後來經過芒松芒贊、都松芒薄結、墀得祖敦三代,似乎都沒有加以禁止。墀松得贊時代反對佛教的這些權臣,大概就是笨教信徒。  墀得祖敦曾派臣下桑希等到內地學佛法。桑希臨回藏時,遇著一位高僧,授給他《金剛經》、《十地經》(有作《十善經》)、《稻稈經》等三部經,並且向他說:「現在藏王已死,王子年幼,那些不信佛法的臣下,正在破壞先王法制,毀滅佛法。此時回到藏地,沒有佛教事業可作。你等到王子大了,把這三部經呈上,並須請薩賀國的靜命來藏弘法,那時佛法才能光大。」桑希等請有漢文經書千餘卷,到藏時正遇著滅法,就把經書藏在欽朴石崖中。  墀松得贊漸長,閱讀前代諸王史籍,知道祖先弘揚佛教、建立法制的事迹,深為信樂,就與諸臣籌商復興佛教的事宜。桑希以為時機已到,就把藏在欽朴的漢文佛經取出,呈進藏王,並為略述大意。藏王聽了很歡喜,就教桑希同漢人梅瑪果、迦濕彌羅人阿難陀共同翻譯。但此事為舅氏仲巴結所反對,並怪桑希多事,把他貶到芒宇。史書上說一些信佛法的人,為了保護桑希,送他到芒宇避難。  又有大臣名薩曩,信仰佛教,藏王派他作芒宇守。他在芒宇建立了兩座佛寺。後來往印度朝禮大菩提寺、那蘭陀寺聖跡,在尼泊爾遇見靜命(也有譯為寂護的)論師。他請靜命論師到藏弘法,得到許可,自己先回拉薩見藏王,陳述靜命論師的功德,可以請來建立佛法。藏王詔諸信佛法的大臣如漾娘桑、廓墀桑等密議,用計除去舅氏仲巴結、達惹陸貢等,頒布敕諭,令一切臣民奉行佛法。先將釋迦佛像請回拉薩,仍供在大招寺正殿,隨即派人迎接靜命論師。民間有信笨教反對佛教的,又使阿難陀等和他們辯論。笨教徒辯論失敗,笨教書籍,除少數祈禳法外,都被廢毀,不許傳播。  靜命論師到藏後,在龍粗宮中安居四月,為藏王等講說十善業、十八界、十二因緣等法門。當時雷擊瑪波日,洪漂龐塘宮,瘟疫流行。不信佛教的人,就說是弘揚佛教之過,請藏王停止弘法,民間喧擾不安。藏王請問靜命論師,靜命說須請蓮花生大師來才能止息災害,自己也就暫回尼泊爾。藏王又派薩曩等去迎請蓮花生大師。蓮花生大師到藏後,適災害止息,才又接靜命論師回藏。  藏王打算建立桑耶寺,先與臣民商議,大家都贊同,就請蓮花生大師加持地基,請靜命論師仿印度飛行寺規模繪成圖樣。中分須彌峰、十二洲、日月二輪,外有垣牆圍繞,四角建四舍利塔,四門立四碑。藏王三妃,又各建一殿。從762年壬寅奠基,至766年丙午落成(據《藏王傳》等說,布敦說是787年丁卯奠基,799年己卯落成)。完工後又請靜命論師、蓮花生大師等開光,舉行盛大慶祝法會。  767年丁未從印度迎請說一切有部持律比丘十二人到藏,以靜命論師為親教師,開始度西藏人出家受戒。最初受戒七人為:寶護、智王護、寶王護、善逝護、遍照護、龍王護、天王護(七人的名字有多種不同的記載),稱為七覺士。此後復度官民子弟三百餘人,出家受戒;選拔優秀的學習梵文,造成譯經的人才。  此時翻譯經典的,印發人有靜命、無垢友、佛密、靜藏、清凈獅子等諸大論師,西藏人除初出家的七人外,有法明、虛空、寶軍、無分別、釋迦光等諸大譯師,廣譯三藏教典。又請密宗大德法稱論師,傳授瑜伽部金剛界、大曼荼羅等灌頂。又請迦濕彌羅國大德勝友、施戒等,傳授戒法,又請漢僧傳授參禪修定。此時,對於佛教,盡量吸收,不論大小、顯密、禪教、講修,兼收並舉,故可稱為前弘期的極盛時代。此時所譯典籍,據辰年在登迦宮所編《目錄》(此目錄布敦《佛教史》和倫主《佛教史》都說是墀松得贊時所編。布敦《佛教史》並說:先編《登迦目錄》,次編《欽朴目錄》,再編《龐塘目錄》。《經論大藏目錄序》中說,牟底贊薄時,先編《龐塘目錄》,次編《登迦目錄》,未說《欽朴目錄》何時所編)的記載,密教方面除無上瑜伽部,顯教方面除《阿含經》類及一部分《中觀》、《因明論》外,其餘的顯密經論,大體上都具備了。現在舊派所傳的一部分無上瑜伽部經論,也是由無垢友等傳來的,可能因為當時只是秘密傳授,故未編入目錄內。  此時所傳的戒律,是根本說一切有部。為防止部派紛爭,藏王曾明令制定,不許翻他派的律典。此時大乘教典,唯識宗的已很完備。但因弘傳佛法的主要人物,多是中觀宗的大德,如靜命、蓮花戒,就是中觀順瑜伽行派(世俗中不許有離心外境,勝義中許一切法皆無自性)的創始人,蓮花生、無垢友、佛密等也都是中觀宗人;所以,此時的見解,都是屬於中觀宗的。在墀松得贊末年,息滅頓漸的爭端後,又曾明令宣布,只許學靜命所傳的龍樹的中觀見,修十法行與六度行,不準學頓門的見行。  總之,墀松得贊時,才開始有西藏人出家受戒,建立僧伽制度,廣譯經論,講學修行。佛教的真正規模,此時才算完備。又在耶巴、欽朴等處,建立專修道場。後來阿底峽尊者曾讚歎說,此時西藏佛法之盛,就是印度好象也比不上呢。三、墀惹巴僅時期(發揚佛教)  墀松得贊死後,牟尼贊薄與牟底贊薄先後繼位,紹承父業,仍弘佛法。尤其在牟底贊薄時,建立金剛界寺,請無垢友等論師,遍照護等譯師,將父兄兩代未譯完的經論盡量翻譯(據倫主《佛教史》和《藏王紀》所記,此時還有蓮花戒等論師,龍王護、寶勝等譯師),三藏教典此時就很完備了。  墀松、牟尼、牟底諸王時,一面雖儘力弘揚佛法,一面也常以武力征服鄰近的其他民族,尤其與唐朝,時而和好,時而戰爭。直到墀惹巴僅時代,由諸佛教大德從中調停,在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唐朝與西藏才達成和議,建立了和盟碑,戰事才停息。  墀惹巴僅深信佛教,護持十善法制。因見前代靜命、智王、漾娘桑、桑希?得瓦廓喀結其主、阿難陀等譯出的典籍,有許多名詞是西藏不通用的,又有從漢地、于田、印度薩賀等處譯來的,名詞多不一致,學習極為困難;故請勝友論師、天王菩提等譯師,依據大小乘教義及聲明諸論重新整理,務令義理無誤,名詞統一,便利修學。又將大小乘教各種名詞,詳加審定,匯為專書,使後來譯經者有所遵循。倘有必須設立的新名,須將該名詞的訓詁和定名的理由,詳細註明,呈報譯經院、講經院,轉呈藏王批准,編入目錄內,以便通行。關於密部典籍,尤其無上瑜伽部,未經藏王批准的,不許隨意翻譯。所譯三藏教典,在禮敬文上加以區別:凡屬律藏的,「敬禮一切智」;凡屬經藏的,「敬禮一切諸佛菩薩」;凡屬論藏的,「敬禮曼殊室利童子」。讀者一看禮敬文,就知道屬於那一藏。對於戒律,還是只弘一切有部,不許弘譯他部,以免爭端。  墀惹巴僅由於深信佛法,對於每一個僧人,各分配給七戶居民,供給他的生活,使他能專一修行。每逢齋僧法會,墀惹巴僅先把自己的頭巾敷地,請僧眾在上邊走過,然後頂戴。所有大小朝政,皆請決於高僧;所有行政制度,也都以經律為準則。下至通用的度量衡器,都依照經論改制。對前代所建的寺院,都善加修葺,並新建札喜格培寺。以恭敬三寶、奉行十善教育人民。對於侮慢三寶的,處罰特重。他這樣做,對於佛教雖是極端尊崇,但在臣民當中,不免引起一部分人的嫉忌和反感。朗達瑪的滅法,也就因此而起。  從松贊崗薄時代創製統一藏文,翻譯佛經,至墀惹巴僅時代整理譯典,廣事講修,都屬於西藏佛教的前弘期。這一時期內,西藏的佛教,可就教典文獻和見修行證兩方面總結一下:一、教典文獻  此時所譯的教典,大小、性相、顯密、大體都已完備。今依《登迦目錄》,略舉如下:  (一)大乘經典,分六類:  (1)《般若經》類,有《般若十萬頌》等大小十六種。  (2)大方廣類,有《佛方廣經》等大小七種。  (3)《大寶積經》四十八品(原書四十九品,抽出四十六品編入《般若經》類)。  (4)各種大乘經,有《賢劫經》等大小一百六十七種。  (5)大經類,有《大集經》等九種。  (6)從漢文轉譯的,有《大般涅槃經》等大小二十四種。  (二)小乘經:《正法念住經》等大小三十九種,又《集法句》等論著七種。  (三)密咒續:《不空 索經》等及註疏四部共十八種(其中只有事部和行部,缺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  (四)各種陀羅尼一百零一種。  (五)名號:有《佛及菩薩百八名經》等九種。  (六)讚頌:有《不可思議贊》等十八種。  (七)願文:有《迴向願王》等十二種。  (八)吉祥頌:有《大吉祥頌》等七種。  (九)律藏:有《根本說一切有部十七事》、《毗奈耶》並諸注釋大小三十一種。  (十)大乘注釋:有《般若十萬頌大疏》等五十二種(內有《般若經》、《深密經》、《三摩地王經》、《寶積經》、《十地經》等的注釋),又有從漢文譯出的《解深密經大疏》等八種。  (十一)中觀宗論:有《中論》等三十三種。  (十二)禪修類:有《修次第論》等八種。  (十三)唯識宗論:有《瑜伽本地分》等四十一種。  (十四)各種大乘論:有《集菩薩學處論》等三十一種。  (十五)小乘論:有《俱舍論》等九種。  (十六)因明類:有《觀業果論》等二十五種。  (十七)藏王等撰述:有《聖教正量論》等七種。  (十八)已譯未校的:有《般若四千頌》及《念住經》二種。  (十九)未譯完的:有《中觀精研論》及《釋》等九種。  從第一類至第八類屬於經藏,第九類屬於律藏,第十類以後屬於論藏。又第三、第四兩類屬於密教,其餘都屬顯教。  小乘經律論大小乘共學,其餘都屬大乘。唯識宗的經論,已很完備。中觀宗的經論,除月稱的論疏外,很多都有了。這個目錄中所載的密部典籍雖只有事行兩部;但在墀松得贊時,已曾請印度密宗法稱大師,傳授瑜伽部灌頂。又有無垢友、施戒、遍照護、吉祥積等,已翻譯《集密意經》、《幻變密藏》、《黑茹迦格薄》等無上瑜伽部密法多種。所以這一段時期,顯密方面的教典,可以說都大體具備了。二、見修行證  這一段時期中,從印度請來的譯經大德,多系中觀見;因此,這一期西藏佛教的見解,主要是中觀正見,即「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的見解。一切法無「自性(孤立不變而實有的自體)」而「有(存在)」的原因,即是「緣起」(依賴條件而生滅,即一定的事物必依一定的條件才能生起,條件不具備就不能生起)。宇宙萬有,世出世間一切因果,乃至證解脫,成菩提,皆依「緣起」而有,亦皆自性空,就是緣起性空的中觀見。由深信世出世間因果道理,而嚴持凈戒,依戒修定,由定發慧,就是三增上學。依中觀正見和三增上學所引起的身語行為,就是正語、正業、正命的十法行和六度等正行。三學乃至六度等,就是所修的行。由此修行,發小乘心的,所證就是四沙門果;發大乘心的,經三阿僧祇劫,圓滿福德智慧二種資糧,所證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以上是就顯教說的。在密教方面,如佛密論師所傳的事部和行部,法稱論師所傳的瑜伽部,都是在中觀正見和發大菩提心的基礎上,傳授灌頂。受灌頂後,嚴守各部的三昧耶戒,進修有相瑜伽的增上定學,和無相瑜伽的增上慧學,由此而得世出世間各種悉地。如無垢友論師所傳的無上部密法,就是現在西藏佛教的舊派。此派判佛法為九乘:一、聲聞乘,二、獨覺乘,三、菩薩乘,說這三乘屬於顯教,名共三乘,是化身佛所說。四、事部,五、行部,六、瑜伽部,說這三部名密教外三乘,是報身佛所說。七、大瑜伽部,八、阿耨瑜伽部,九、阿底瑜伽部,說這三部名無上內三乘,是法身佛所說。此派說自派所傳即後三乘密法,尤其重於阿底瑜伽(即現在流傳的大圓滿教授);說一切眾生現前離垢的「空明覺了」,即大圓滿。意謂生死涅槃一切法,皆本具於此「空明覺了」之中。由了知此心性本來無生無滅,具足一切功用;安住在這種見解上,遠離一切善惡分別,漸次消滅一切無明錯覺;最後證得永離一切戲論的究竟法界,就是修此教授所證的果德。
推薦閱讀:

中國綠茶主要有哪些品種
中國女人不懂愛自已的四大表現
什麼是間諜船?印度國產航天測量船真的比中國厲害?
中國文化要敢於「與狼共舞」
(海狼5原創)中國殲十五艦載機、領先俄蘇

TAG:中國 | 佛教 | 西藏 | 佛教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