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大師對中日文化的貢獻
弘法大師對中日文化的貢獻--以佛教和書法為中心作者 高慎濤公元7世紀初,李唐王朝建立,由於採取了一系列進步措施,使社會日趨穩定,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獲得空前發展,出現了大唐盛世的局面,成為當時世界上一個先進、文明的國家。此時的日本也經過大化革新,進入奈良時代,開始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為促進社會的更快發展,日本迫切需要從中國汲取先進的政治制度、文化知識及生產技能方面的知識,天皇遂派遣大批使節、留學生、學問僧入唐。自舒明天皇二年(630)首次遣使以來,200餘年間共派遣使團達19次之多。對於日本使團,李唐王朝均待以殊禮,「司儀加等,位在王侯之先,掌次改觀,不居蠻夷之邸」 。與此同時,李唐王朝也多次遣使東渡,同樣受到隆重接待。雙方的睦鄰友好政策促進了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造就了大批為中日文化交流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使者,日僧空海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一、空海簡略生平空海,俗姓佐伯,父佐伯直田公。寶龜五年(774)六月十五日生於贊岐國多度郡弘田鄉,自幼有神童之美譽,乳名真魚。十五歲時隨舅父阿刀大足學習漢文文章、史傳和儒家經典(阿刀大足是桓武天皇的皇子伊予親王的老師)。空海十八歲時入京都大學明經科研修儒學,從而打下了漢學修養的堅實基礎。由於佛教興味的驅使,中途退學,到深山密林中苦修「懺悔」之法,遁入原始密教世界之中。二十四歲時著有《三教指歸》,可謂皈依佛教的宣言書。在此書中,空海就儒、釋、道三教相互比較優劣,認為孔子的儒教是俗世之微風,老子的道教乃神仙之小術,唯有釋迦的佛教才是不二法門。為了弄懂深奧的佛教教義,掌握普渡眾生的佛教真諦,於是立志入唐求法。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他隨第17次遣唐使團入京,從大師惠果學習密宗,深得「唐密」真諦。在唐期間,空海還從韓方明研習書法,字體仿顏真卿,汲取其行書遒勁鬱勃之精華,復經錘鍊,自成一體,頗得草書之妙,赫然與嵯峨天皇、橘逸勢齊名,成為日本「三書聖」。 空海歸國後,將從中國帶來的大量新譯佛經、密教經典、法器目錄和奏表獻給平城天皇,受到天皇的極大賞識,並恩准在京都北部的高野山寺創設灌頂法壇,眾多的僧人在此接受灌頂。空海遂成日本真言宗開山祖師。弘仁二年(811)六月,空海又將從中國帶回的大量物品獻給嵯峨天皇,其中除佛教經典外,還有《歐陽詢真跡》、《大王諸舍帖》、《不空三藏碑》及其他詩文集等。為明晰見,現將大師生平列表如下:年號公元紀事寶龜五年七七四六月十五日,誕生於贊岐國屏風浦(香川縣善通寺)。寶龜一一年七八○於捨身岳發下濟度眾生的誓願。延曆七年七八八跟隨叔父阿刀大足上京。延曆一○年七九一進入長岡大學就讀。延曆一二年七九三於和泉國槙尾山寺從勤操法師剃度出家。延曆一四年七九五於東大寺戒壇院受具足戒,並改法號為「空海」。延曆一五年七九六於大和國久米寺發現《大日經》。延曆二三年八○四入唐求法;抵達長安城。延曆二四年八○五自惠果和尚處繼承密教正統。大同 元年八○六自唐歸國。大同 二年八○七創立真言宗。弘仁 六年八一五開創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弘仁 七年八一六開創高野山道場弘仁 九年八一八全國瘟疫流行。述作《般若心經秘鍵》弘仁一二年八二一構築滿濃池弘仁一四年八二三御賜京都東寺為道場天長 元年八二四於神泉苑祈雨天長 五年八二八建立綜藝種智院,開啟庶民教育先河天長 九年八三二奉詔於高野山舉行萬燈萬華會承和 元年八三四奉詔於皇宮舉行後七日御修法承和 二年八三五三月二十一日入定圓寂延喜二一年九二一醍醐天皇賜號「弘法大師」二、空海與真言宗空海年輕時作有《三教指歸》 。三教乃指儒教、道教與佛教。書中以辯駁的形式,請「擇鄉為家,簡土為屋,握道為床,德為褥,席仁而坐,枕義而卧,被禮以寢,衣信以行」的鴻儒「龜毛先生」講先賢之論、儒學之本,請「淡泊無欲,寂寞無聲,與天地以長存,將日月而久樂」的「虛亡隱士」講道家的「不死之神術」、「長生之奇密」;最後作者托「假名乞兒」之名抑儒抑道,以「無常賦」、「三教詩」、「生死海賦」力陳佛教教義,盛讚佛德,更作「十韻詩」醒世。《三教指歸》「為四六駢體漢文,是空海青年時代學習漢文典籍的實踐之作,也是一名日本人向自己的同胞介紹、闡釋儒釋道教思想精髓的典範之作」。 從中不難看出,空海的佛學、漢學知識異常豐富,參閱的書籍特別多,明顯因襲借用的也不下幾十種,其中既有《論語》、《老子》、《莊子》、《列子》、《文選》等典籍,也有《養生論》、《抱朴子》、《神異經》、《遊仙窟》、《博弈論》、《好色賦》等奇書怪賦、雜說小論。就整體而言,《三教指歸》層次清晰,結構很像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可見從一開始空海就對佛教產生了興趣,而且漢學知識也異常豐富,為日後入唐求法奠定了基礎。空海抵達長安後,遍訪各地高僧,如饑似渴地汲取文化知識。八○五年,投拜長安青龍寺真言宗七祖惠果(746—805)的門下。惠果作為不空高僧的傳人,曾為唐代宗、德宗、順宗三帝授過灌頂儀式(密教受法儀式),在密教宗派中享有崇高的聲望。惠果對這位才華橫溢且來自東瀛的出家人厚愛有加,為他授胎藏界、金剛界灌頂,接受密教的洗禮,並贈他以「第八祖遍照金剛」的法號,從而使空海獲得了密教正宗嫡傳的最高榮譽,師生情意之深厚可想而知。空海入唐時間一年有半,在八○五年十二月,惠果圓寂。在彌留之際,惠果贈空海《金剛頂經》,告示密教典籍及其他密教圖像、法器等,並囑咐他:「早歸鄉土,以奉國家,流布天下,增蒼生福……」。於是,日本平城天皇大同元年(806)八月,空海藝業學成,又與留學生橘逸勢一道,搭乘遣唐使判官高階遠成的船回歸日本。空海於806年8月隨遣唐使歸國,10月抵達博多,此時空海是三十三歲。他回國後,於10月22日表上《新請來經等目錄》,共計新譯經等一百四十二部,二百四十七卷,梵字真言贊等四十二部四十四卷,論疏章等三十三部一百七十卷,共計二百十六部,四百六十一卷,佛菩薩金剛天等像,法曼荼羅,三昧曼荼羅,並傳法阿闍梨等影共十鋪,道具九種,阿闍梨付囑物十三種。這些經疏法物,無疑對日本平安時期佛教藝術產生了極大影響。空海帶回梵漢兩種文字的《阿羅尼》、《真言儀軌贊》等書,他還親自學過梵文,並對日本的文字改革和音韻學的創立,具有深遠的影響。空海還著有《十住心論》、《秘密曼荼羅教付法傳》、《辯顯密教二教論》等書,這些著作都是有關宗教論述的。空海在日本建壇修法五十一度,前後受灌頂者數萬人,他有名的弟子有實慧、真濟、圓明等人,空海在日本傳播的佛教影響極大,迄今日本真言宗奉他為高祖。當時日本佛教各宗派皆有名聲,空海為了抬高真言宗的地位,對密教教義進行新的闡釋,加強條理化,把密教以外的經典一概稱為「顯教」;而把《大日經》、《金剛頂經》等宣說稱為「密教」,並提出了密教的叛教理論,「為密教作了教相判釋,說明了整個佛教對密教的關係,闡明了整個佛教的終極妙義在於密教」 。空海的叛教論,分橫判豎判兩種,以《顯密二教論》橫判顯密,以《十住心論》豎判十種住心。「顯」是淺顯、淺略,易為人知人意思;「密」是秘奧、深奧,難為人知的意思。《顯密二教論》從以下五個方面判顯密的不同:第一,說法者不同。顯教的說法者為他受用者和應化身;密教的說法者為自受報身。第二,可說不可說之不同。顯教以如來果德不可說,而密教仍能究竟說之。第三,所說之法不同,顯教只說他受用言斷性滅之境,而密教則說自受用內讓智境界。第四,說法對象及方式不同。顯教是對淺機而作的隨他意說,密教則是對大機而作的隨自意說。第五,成佛遲速不同,顯教三大阿僧祗劫成佛,密教則即身成佛。最後得出結論是顯教淺略,密教優勝。《十住心論》集佛教各派,儒道古印度哲學於一書,詳細論述了生命境界中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的各個階段,空海據《大日經》把人的心境歸納為十住心,藉以表達他們所信奉的教說的深淺、勝劣之別。前九種為顯教,後一種為密教。十住心為:一異生羝羊心,二愚童持齋心,三嬰童無畏心,四唯蘊無我心,五拔業因種心,六他緣大乘心,七覺心不生心,八一道無為心,九極無自性心,十秘密莊嚴心。其中前三心為世間心,後七心屬出世心。以此十心豎判諸教,則第一心為一向行惡乘,第二心為人乘,第三心為天乘,第四心為聲聞乘,第五心為緣覺乘。此五住心總為小乘。第六心為法相宗,第七心為三論宗,第八心為天台宗,第九心為華嚴宗,此四信心總為大乘。第十心為真言宗,屬佛乘。出世間的大小乘與世間的天人乘,惡行乘,共為顯教,真言佛乘為密教。十住心,原為《大日經?住心品》中所說的心相,以說明菩提心自發心至自證的一般過程。而空海以十住心納入判教的範疇,且以此對當時日本當時各宗派進行教相上的判釋,可謂獨樹一幟。《十住心論》是空海晚年的總結之作,後與日本曹洞初祖道元的《正眼法藏》並稱為日本思想史上的「雙璧」。三、空海與書法空海還是日本的書道宗師。空海早年即精於書法,在唐期間,廣泛搜求學名家碑帖,還從韓方明研習書法,字體仿顏真卿體,汲取其行書遒勁鬱勃之精華,並吸收諸家草書之長,兼擅篆、隸、草飛白各體,復經研磨錘鍊,後自成一體,神韻生動!其書法是將顏真卿、王羲之兩家之長揉為一體,頗得草書之妙,與嵯峨天皇、橘逸勢齊名,史稱日本「三書聖」。空海回國時帶回了許多書法資料,有力推動了日本書法藝術的發展。而且他還從事了大量的書法藝術創作。空海的書法,公認為真跡的有如下幾種:入唐前的《聾瞽指歸》;在唐期間的《三十帖冊子》;歸回日本後的《風信帖》、《灌頂歷名》、《金剛般若經》、《崔子玉座右銘》、《真言七祖像贊並行狀文》等。《聾瞽指歸》為紙本墨書,延曆十六年(797)作品,寬長為 28.3 x 1011.0cm,和歌山金剛峰寺藏。這是空海二十四歲時書寫名著《三教指歸》的書稿,字裡行間流露出空海藝術上的天賦和才華,從中可以窺見入唐前堅實的晉唐書風基礎及以後書風的變遷。《三十帖冊子》,紙本墨書,規格為14.O x 14.0cm 京都仁和寺藏。《三十帖冊子》是空海對從唐請來的金剛、胎藏兩部經論所作的研究筆記,全部三十帖裝幀成一冊,故而得名。據說其中也有三筆之一,與空海一起入唐的留學生橘逸勢的親筆書作。此帖被推斷為空海在唐期間的作品,是繼《聾瞽指歸》之後的早期力作,創作時大約三十二歲。此時的中國正是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大家輩出的時代,顏真卿去世不過百年,柳公權還是一個二十七歲的青年。在這樣的大文化背景下,空海深受影響並努力把唐風融入到自己的書創作實踐之中,個人的風格已初見端倪。根據舟橋秀賢所作的《弘法大師書流系圖》,可知空海的脈係為:「蔡邕一蔡琰一衛夫人-王曠一王羲之一王獻之……智永一虞世南……徐浩-徐[王壽]-韓方明一空海一嵯峨天皇。」此圖寫明韓方明是空海的書法老師。韓方明曾著有《授筆要說》一篇,收錄在宋陳思編纂的《書苑菁華》一書中。在《遍照發揮性靈集》卷三「敕賜屏風書了即獻表並詩」一文中,空海寫道:「空海,嘗遇解書先生,略聞口訣。」這裡的解書先生即指韓方明,口訣或是指他的《授筆要說》。總之,入唐留學求法對空海而言,可以說是他人生的一大轉機。《風信帖》,平安時代,紙本墨書,規格0.8x157.90m,京都救王護國寺藏 。如前所述,空海在入唐前所受的奈良時代晉唐書風的熏陶和入唐後唐代書風的影響,對他書風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風信帖》是空海致最澄三通信札並為一卷的總稱,是空海歸回日本後最重要的書法代表作。據說原有書札五通,每一通各自獨立,除現存三通以外,另外兩通一通獻給關白豐臣,一通失竊佚失。《風信帖》由於卷首有:"風信雲書"四字而得名。第一通是寄給最澄的複信,商量佛法大事,共建法鍾等。結尾有:"東嶺金蘭"四字。"東嶺",是指位居京都東方高聳的比睿山,即最澄創立天台宗道場的所在地。"金蘭"語出自《易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同言,其臭如蘭。"表述了空海對最澄的敬意和彼此之間的友誼如金蘭之契。第一通書札,揮灑率意的行書線條,自然且富於變化;第二通用筆雄健莊重、格調清新高雅;第三通以瀟洒的草書為之,顯得飄逸清澄,有白雲飄浮秋空之感。三通信札充分地顯示出王羲之尺牘式的嫻熟純正的筆法和晉唐風韻。此件作品被推定為空海四十歲左右時的筆跡,堪稱大師遺墨中之上乘之作。關於空海的書法還有很多神奇的傳說。相傳長安宮牆上王羲之手書真跡,但已經脫落缺字,順宗請空海補齊。空海口銜一筆,兩手兩足各持一筆,同時行書五行。所補之字與王羲之筆法惟妙惟肖,順宗嘆為觀止,即授於「五筆和尚」的稱號。唐人胡伯崇《贈釋空海歌》中有「天假吾師多伎術,就其中草聖狂逸」,讚揚了他高超的書法藝術。傳說當然不可坐實,但從中也可窺見空海書藝。從上可以看出,「空海在書法上專精廣博,兼收並蓄,取諸家之長而又不為其所固,肯學當代名家而又上追前賢。 」空海對於中國書法的傳播和日本書道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外空海大師在教育、音韻文字上也有突出貢獻,著作甚豐。 其漢詩作的非常精彩,有詩集《性靈集》,如《後夜聞佛法僧鳥》:「閑林獨坐草堂曉,三寶之聲聞一鳥。一鳥有聲人有心,聲心雲水俱了了。」「此詩作於高野山上,表現了詩人拂曉之前坐于山林草堂中聆聽佛法僧鳥時的心境」。 平仄對仗,境界曠遠。他所作的《文鏡秘府論》是向日本介紹唐詩成就及漢詩文作法的第一部專著,對日本漢詩及日本詩話影響深遠。斯人雖逝,澤被後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空海大師無疑是一座豐碑!
推薦閱讀:
※星雲大師《圖利他人》
※解脫莊嚴寶-大乘菩提道次第論·-----岡波巴大師
※易凡大師看面相,小心你身邊這樣的人
※八字四柱斷命速成口訣大揭密 學會你就是大師?句句實用,准得嚇人!
※行策大師凈土警語精華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