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人類的繁殖模式

人類最初的家庭是怎樣的?

自18世紀中葉以來,人類學者們學者們不約而同地認為家庭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單元,但是對早期的家庭形態和家庭的起源過程等關鍵問題一直存在著諸多分歧。出現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學者們無法找到連續的歷史證據,因為早期家庭的形態或家庭形成過程都不會保留在化石里。文化人類學者試圖從現存的少數原始部落的社會特徵中挖掘信息,然而這些部落都零碎地分布在偏遠地區,現存的原始社會部落未必能夠反映600萬年前早期人類的社會形態。

現代人類社會的結構主要受經濟分配等文化因素。例如世界上近80%的國家和地區仍然承認或實施著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即使我國和一些基督教國家在法律上禁止一夫多妻婚姻,實際有錢人供養情婦和婚外情等一夫多妻現象也屢見不鮮。這些反映了男性經濟收入和支配能力的不平等。然而,在人類歷史中,這種經濟分配不平等是最近出現的現象,即一萬年前出現了農耕社會後,伴隨著生產資料的積累,而出現的經濟分配的不平等。人類有500萬年以上的歷史,絕大多數時間是狩獵採集社會,基本上不存在像農耕社會那樣的分配不均現象。所以討論人類社會的起源,不應該只局限於農耕社會,而應該有更廣闊的尺度。

20世紀上半葉,學者們開始關注其他靈長類的行為和社會進化,逐漸意識到可以從這些近緣物種中尋找人類出現之前社會進化的答案。靈長類動物基本上都生活在社會群中(除了單獨生活的部分原猿種類和猩猩以外),形成基本的社會單元。如今世界上研究野生靈長類的研究者已逾7千人,出版了4萬餘篇科研論文。靈長類學逐漸發展為一門橫跨生物學和人類學的橋樑學科,為理解人類社會進化提供了一個可依據的嶄新的視角。

靈長類繁殖模式與身體形態

雄性孔雀美麗而累贅的尾羽明顯不利於生存,似乎很難用自然淘汰理論來解釋,而且自然淘汰應該使雄性和雌性趨於形成相似的形態。1871年達爾文《人類起源及性關係的淘汰》提出了性淘汰理論,認為人類毛色、毛長短、臉型和男女體型差異可能是受性淘汰影響。性淘汰與生殖有關的理論,說明同性個體間會競爭異性,而異性間會相互選擇。

強大犬齒和強壯體格是雄性間競爭的得力武器。有了這兩個武器雄性可以有效震懾和擊退競爭者。不難想像雌雄體格和犬齒的差異可以反映性競爭的強烈程度。單獨生活(例如懶猴)和一夫一妻群種類(例如長臂猿)的性競爭較少,雄性與雌性體型相似,犬齒大小差異不大(性二型性小)。多夫多妻型種類(例如獼猴)社會的性競爭較高,雄性平均體重是雌性的140%左右,雄型犬齒大於雌性(存在性二型性)。一夫多妻型種類(例如金絲猴)的性競爭非常激烈,雄性失敗者將沒有交配機會,雄性平均體重是雌性的200%以上,犬齒長度也超過雌性兩倍(性二型性顯著)。所以雄性金絲猴強壯而飄逸的外表應該是激烈性選擇的結果。此外雄性其他特徵也由雌性選擇而變化,例如猩猩雄性腫脹的面盤、山魈雄性鮮艷的臉譜、長鼻猴誇張的大鼻子等,只是這些特徵形成的過程仍不十分清楚。

黑狐猴、皇狨猴、黑吼猴、黑長臂猿和長臂猿生活在性競爭較少的一夫一妻型社會。除了黑吼猴以外,雌性和雄性毛色不同,通過毛色很容易辨別性別。有些種類嬰兒毛色與成年個體明顯差異,例如我國黑葉猴成年個體為純黑色,而新生兒則全身金黃色。嬰兒特有毛色可能有混淆親身父親,減少雄性殺嬰的意義。

蛛猴雌性的陰蒂非常長,外型像與雄性陰莖沒有明顯差異。加上雌性體型也與雄性差異不大,遠處看很難分清雌雄。這種雌性『雄性化』的現象無法用性競爭或雌雄性選擇來解釋。除了蛛猴以外,鬣狗雌性的陰蒂也延長,長度接近於雄性鬣狗的陰莖。這可能與他們特殊的離散聚合型社會結構有關,雌性『變身』為類似雄性的外表特徵可能更容易接近和融入其他群。

靈長類繁殖模式與睾丸大小

睾丸大小是性能力的標誌,其主要功能有:①製造精子,②生成雄性荷爾蒙,③區別雌性和雄性,吸引異性等。人類常年處於可交配狀態,所以睾丸一直留在陰囊內保證隨時都可以產生精子。大多數靈長類存在發情期和非發情期。日本猴成年雄性的睾丸在發情期間落入陰囊內,產生精子,而在非發情期睾丸會被收入體腔,停止產生精子,睾丸內的組織變硬和縮小,最後只有發情期時1/3左右的大小(夏本知郎,1983)。從進化來看,睾丸是在哺乳類出現以後進化出來的性腺器官。古老動物的性腺一般在體內,例如魚類的產精器官在體內,交配時精子和卵子被排入水中體外受精。生產精子的最適溫度一般要低於體溫4-5度,這樣哺乳類動物恆定的體溫反而不利於睾丸產生精子。人類胎兒在發育的過程中,睾丸開始一直在體內腎臟附近,隨後睾丸逐漸降低並落入陰囊。睾丸在子宮裡的變化恰好也是變溫動物向恆溫動物長期進化的一個縮影。

各種類的雄性的交配方式與睾丸大小有關。黑猩猩生活在多妻多夫型社會,排卵期雌性的陰部腫脹性皮出現潮紅腫脹的現象,會與群內不同雄性們交配。理論上雄性產出精子量越多,繁殖成功的幾率越大。黑猩猩雄性為了能夠提高受精雌性的比例,一天可以射精50次左右,每次射精量達到2-4毫升(Hrdy and Whitten, 1987)。睾丸大小決定了製造精子的能力,黑猩猩睾丸重量為120-160克,是人類的四倍以上。精子活動時間也明顯比人類的更長,提高了精子間競爭能力。高地位雄性會監視發情雌性,驅趕靠近的其他雄性。黑猩猩雄性精液可以在雌性體內快速凝固,堵塞雌性生殖器官,一方面防止精液流失,另一方面可以對其他雄性的精液形成精液栓。

相比之下,大猩猩生活在一夫多妻型社會,雄性可以獨佔雌性,繁殖成功與生產精子數量無關。所以雄性大猩猩雖然達到200公斤,但是睾丸重量僅為黑猩猩的十分之一,即15-30克(東低地大猩猩和西低地大猩猩數據),一次射精的量也只有0.1-0.5毫升(Hrdy and Whitten, 1987)。大猩猩輸精管排列疏鬆獨立,不像黑猩猩睾丸中輸精管排列那麼 (夏本知郎,1983)。在一夫多妻型社會中,雄性繁殖成功的關鍵是如何壟斷更多雌性配偶,保證自己的繁殖地位,這樣大猩猩和金絲猴等一雄多雌型物種的雄性體型會超出雌性一倍多,背部有威武的長毛,通過強大的戰鬥力排斥雄性競爭者,佔有雌性配偶。其他猿猴也有這種趨勢,例如山魈是一夫多妻型種類,雄性睾丸較小但體型魁梧;與其近緣的草原狒狒是多夫多妻型種類,雄性睾丸較大但雌雄體型差異小。長臂猿等生活在一夫一妻型繁殖系統的種類,其睾丸比例最小,反映了只有一個繁殖雄性,雄性間性競爭較小,雄性生殖器官相對較不發達的特點。

下圖總結了靈長類繁殖系統和形態特徵的數據。比較數據表明,人類最初的家庭應該不是一夫多妻的。

1),從性二型性來看,一雄多雌的哺乳類普遍具有明顯的性二型性(例如,金絲猴雄性比雌性體型大一倍以上,海象雄性比雌性重8倍以上),人類男女的體型比例為1.1左右,明顯低於一夫多妻物種的相左,而接近於一雄一雌的類型;

2)人類男性也沒有絢麗的體表色彩等特徵,說明性選擇和性競爭不如一雄多雌種類那樣明顯。

3),人類睾丸大小35-50克(Hrdy and Whitten, 1987),睾丸與身體比例明顯小於多夫多妻(混交)種類,而接近於一夫一妻型種類的。

筆者認為人類最初的繁殖模式應該基本上是一夫一妻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人類的男性生殖器比例(尤其是陰莖的大小)是所有靈長類動物中最大的,這暗示了人類家庭並不是嚴格的一夫一妻模式,而是存在一定的性競爭,即存在一定比例的婚外交配現象。

張鵬與中山大學人類學系 2012年5月

圖1. 靈長類的形態特徵與繁殖系統

生殖是生物繁殖後代保證種族延續的生理過程動物通過各種行為適應環境,而動物行為可因分類依據不同而有不同分類。分析如下:一、依據行為的產生劃分包括先天性行為和後天性行為(學習行為)。對兩類行為的學習,主要應注意:1.概念:先天性行為——由遺傳決定,與學習和生活經驗無關,對同種生物而言,無個體差異,如嬰兒吃奶、蜘蛛結網、蜜蜂築巢、鳥類營巢孵卵、性行為等。後天性行為——通過後天學習獲得,與學習和生活經驗有關,又被稱為學習行為,不同個體差異顯著,如知識的學習。2.區別:一是先天性行為僅由遺傳決定、與學習和生活經驗無關、同種生物無個體差異,而後天性行為主要與學習和生活經驗有關、不同個體差異顯著;二是先天性行為中的「先天」不等於「生來就有」,如遷徙、繁殖雖然是先天性行為,但並不是出生時就具備;後天性行為雖然與學習和生活經驗關係密切,但並不是與遺傳物質無關;三是行為的產生時間:後天性行為全部是後天形成,但先天性行為卻不一定出生就有,有的要發育到一定年齡才能表現,如蜘蛛結網、蜜蜂築巢、鳥類營巢孵卵、性行為等,只是「不需要學習就會」。3.聯繫:先天性行為是後天性行為形成的基礎,為個體生存所必需;而後天性行為可增強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利於更好的適應環境。二、依據行為的功能劃分包括取食行為、領域行為、攻擊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和社會(群)行為等。這些行為往往相關,對一種生物而言,往往多種行為同時存在,主要應注意:1.領域行為中的「領域」是取食、繁殖和撫育後代的區域,是一個「空間範圍」;佔有空間的動物可以是一個個體、一對配偶、一個家庭或一個動物群體。2.攻擊行為是個體為了獲得食物、空間或配偶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在同種生物(如爭奪配偶)或不同種生物(食物、空間)之間均存在。3.防禦行為區別於攻擊行為的是:它是捕食關係中的特有行為,是被捕食者通過一定的方式保護自己、防禦敵害的行為,如動物的保護色或毒刺。4.繁殖行為,不僅僅是哺乳行為,它還包括:兩性識別、繁殖空間佔有、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後代的撫育等。5.節律行為,即周期性行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生物鐘」。如海灘動物的潮汐行為是適應潮汐而產生的行為,某些動物的日節律行為(白天活動或夜晚活動)是適應光照強弱的行為,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的雌性個體的月經周期是激素的周期性分泌,季節性繁殖有利於營養供給,魚類和候鳥等的遷徙、鳥類換羽和哺乳動物換毛有利於適應環境溫度的變化等。6.社會(群)行為,廣泛存在於昆蟲和某些哺乳類動物中,其顯著特徵是群體之間的分工合作,利於繁殖、取食及躲避敵害等。如蜜蜂中的蜂后(正常雌蜂,只有一隻)、雄蜂和工蜂,螞蟻中的蟻后(雌蟻,有幾隻)、工蟻、雄蟻和兵蟻,非洲獅、靈長類動物和狼等哺乳動物的群居行為。最為重要的生殖行為:是通過生殖器官的活動和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結合而實現的。高等哺乳動物的生殖包括生殖細胞生成、交配、受精、胚胎髮育、分娩和泌乳等環節。一、性成熟哺乳動物生長發育到一定時期,生殖器官基本發育完全,並具備繁殖能力,這一時期稱為性成熟。達到性成熟的動物,其性腺能形成成熟的生殖細胞和產生性激素,出現各種性反射,能完成交配、受精、妊娠和胚胎髮育等生殖過程。性成熟是一個發展過程,它的開始階段稱初情期。公畜的初情期不易判斷,一般以動物開始出現各種性行為(如陰莖勃起、爬跨母畜、交配等)為標誌。母畜初情期的主要表現是第一次發情。二、體成熟性成熟後,動物體組織繼續發育,直到具有成年動物固有的形態和結構特點,稱為體成熟。動物性成熟時,雖然具備了生殖能力,但身體還未發育完全,不能配種和繁殖;只有在達體成熟,動物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才發育較完善,才允許用於繁殖。動物繁殖後代是生存的第一天性,無論低等動物還是高等動物都離不開性行為。不同種類的動物,其性器官千奇百怪。它們爭取伴侶與爭奪卵子的方式無奇不有,出乎人類的預料。在漫漫進化路上,「動物性行為」的地位不容忽視。研究人類的性文化,應該從人的動物祖先研究起,因為人是從動物進化來的,在人的身上還保留了某些動物性,而文化的發展在許多方面則是抑制了或改造了這些動物性的結果。人和動物性行為的相同之處:首先,人類既然是從動物進化來的,他必然還保留著一些和動物相同或相似的方面。其中,性行為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人類和動物都具有生理意義上的性本能,這是不言而喻的。此外,有些社會生物學家以人類的性行為與動物的性行為相比較,發現有許多近似的地方,例如:性表示:靈長目動物中有性表示現象,如雄性黑猩猩勃起陰莖就是對雌性黑猩猩最主要的性刺激;而處於發情期的雌猩猩則常常顯露發紅的陰部。至於人類,男性常對異性顯示其身份、地位、熱情、慷慨,女性則多以打扮、媚眼以及其它挑逗行為來吸引對方。嗅覺刺激:雌猴的陰部有一種特殊的氣味,它來自雌猴陰道的分泌物,能給雄猴以強烈的性慾刺激。人體的體味對異性也有性刺激,如古人形容的「軟玉溫香」就包含了這個意思。不少人愛搽香水,都帶有性刺激、性吸引的成分。性交時機:無論是人還是猩猩,性交都要掌握一定的時機。雄性黑猩猩準備好後,就做出表示,如搖樹枝或凝視對方,以提示雌性,這時的雌猩猩就會靠近雄猩猩,做好適於性交的姿態。人類在性交前,也要以不同方式向對方發出「造愛信號」,有的是語言的,更多的是非語言的,而對方則有個接受「造愛信號」與如何反應的問題。佔有慾:雄性黑猩猩對發情的雌性黑猩猩有佔有慾,它們用跟蹤、引導、凝視、等待等手段控制雌性黑猩猩,這類行為往往會持續好幾天。人類對異性的佔有慾當然更明顯,「你是我的人」,「我永遠屬於你」,變成了一種常用的愛情語言,人類性愛的排他性與佔有慾也有一定聯繫。配偶隔離:雌性黑猩猩在每次月經周其中,有4天處於發情期,每當此時,鍾情於它的雄性黑猩猩就會用各種方式把它帶到一個遠離其它猩猩的叢林中,過上一段親密生活,大約10天後,它們才返群。人類的夫妻生活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配偶隔離,他們常常只熱衷於只屬於他們兩人的小天地,遠超過其它一切。從社會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是為了保證他們的基因得以遺傳。離棄行為:在單配偶的動物中,特別是鳥類,雄性常有離棄行為,交配以後,雄性立即離開雌性,這樣它就用最小的代價傳遞了它的基因;以後,它就可以與別的雌性再次交配,其基因也就有更多的遺傳機會。人類的離棄異性,特別是男性離棄女性,也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以上只是把人與動物在某種意義上的一些性比擬,它只是對人類性行為從進化的角度所作的一種脈絡式的探尋。如果把人類性行為的某些表現,如性愛的排他性,對愛情的背叛等都到動物那裡去尋找答案。那就完全抹煞了人類性行為的本質——社會性,那就非走向歧路不可了。人和動物性行為的不同之處:一些社會生物學家不僅分析了靈長目動物和人類在性行為上的相似性,更研究了其中的區別,這是揭示人類性特性的必然途徑,這種區別,首先是從人的手腳分工和直立行走開始的。手腳分工和直立行走,這是古猿進化為人決定性的一步。這一變化引出了人類許多異於動物的特點,性交方式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具體的性交方式,在文明社會中被認為是黃色淫穢而被禁止描述,但是在人類性進化史上,卻是使人最終與猿相區別的第一個偉大轉折。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看到,許多動物如狗、馬等交配時,都是雄性動物的面對雌性動物的背,這種姿勢中國民間稱之為「爬胯」,性學上稱為「後入位」。可是,古猿通過十分漫長的進化演變為人以後,在手腳分工、直立行走的基礎上,性交方式演變為面對面進行,即「前入位」。這一變化對提高人的性交質量,產生了與動物交配的質的區別,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面對面地性交,可以在性交過程中觀察到對方歡快而豐富的面部表情,這種視覺形象會進一步激發性心理,使性交達到更滿意的效果。這正如靄理士所說:在人類演化的過程里,視覺已經漸漸地取其它的官覺而代之,而終於我們接受外來印象的第一孔道。從性選擇的立場看,視覺更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官覺。第二,人類通過長期的面對面性交的實踐,在人體的正面大大地擴展了性敏感區,如口唇區、生殖器部位、女性的乳房等。特別是女性出現了高度發達的性刺激感受器官—— 陰蒂,它是女性性喚起和達到性高潮的主要受刺激點。這些性敏感區對加強性刺激、激發性興奮、增強性交效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女性來說更是如此,在人類的生物進化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男女兩性共同發起、推進和享受性生活。第三,手腳的分工,使人類兩性在性活動中出現了愛撫行為,它作為男女交流性感情的一種有效方式,同時作為「性前嬉」與「性後嬉」的一個主要內容而大大增強性交效果。金西把人類的愛撫行為劃分為交頸撫、淺撫、深撫、接舌吻、消魂吻等許多種類,這都大大地豐富了性活動的內容,是動物所不可比擬的。第四,由於手腳的分工,女性能用手來反抗、抵禦那種違背自己意願的強迫性交,使性交便於建立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人類性進化的第二個重大轉折就是發情期的消失。這是人類的性生理和動物的又一個根本區別。動物都有發情期,它發生於一年中的少數特定季節或時期,只有在這較為短暫的時期里才產生性慾,才能實現性交。人類發情期的消失可以使人類在全年的任何時候產生性慾,實現性交,這不僅使女子擴大了受孕機會,從而使人口迅速發展蕃衍,而且使面對面地性交得以在不間斷的反覆中鞏固下來,成為人類的一種基本的性交模式,推動人類性生活的健康、正常和歡樂。以上這些雖然還離不開生理反應的範圍,可是都直接涉及到性感情、性意志等心理因素與社會因素,人類性行為從自然性向社會性邁出了十分重要的幾步。人類性進化的心理進化和社會進化:人類的性進化除了生理進化以外,還有心理進化和社會進化,這包括性知識的積累、性道德觀念的建立、性情操的培養、性風俗的形成等等。人類在性生理方面和動物當然有區別,但從最原始的性慾看還保留?相當多的自然性,即動物性,而使人在性的方面根本上脫離動物界的則是它的社會性。人類的性行為是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總和,也就是所謂「人的一半是天便,一半是野獸」自古流傳下來一些人面獸身像或獸面人身像固然有多種拿主意,但是動物性和人性的結合也是含意之一。人在性問題上「獸性大發」這是野蠻的表現,是社會化不夠的結果。人類越進化,社會越發,性的社會性就越占統治地位,性行為就直向文明、健康、科學的方向發展。據俄羅斯《趣聞報道》報道,科學在動物身上做實驗,是希望能從中獲得有益於人類的信息。可是,在這些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了野生動物許多與眾不同的性行為。以下就是這種最瘋狂行為的一些事例。1.烏賊持續兩個星期一刻不停「交配」烏賊是一種大型、種類繁多的海洋頭足軟體動物。當看到「意中人」後,雄性烏賊會跳起「圓圈舞」,吸引雌性烏賊上鉤,它們會繞在直徑200米的「產卵床」周圍纏綿。破曉時分,它們開始正式入戲,交配活動會持續一整天,它們只休息片刻,在這期間,雌性烏賊能向海底游去,將卵藏起來。2.阿黛爾企鵝向「意中人」腳下扔石頭求愛通常情況下,雌雄性企鵝對彼此都十分依戀,只是因為遷徙習慣,它們才不得不忍受長期分離的痛苦。企鵝表達感情的方式比較含蓄,一旦久別重逢,雄性和雌性企鵝便會身子貼著身子站在一起,頭向後抖動,高聲歌唱,雙翼來回拍打。它們會不辭辛苦,長途跋涉尋找一個不受其它企鵝打擾的隱秘地點,但真正的交配過程卻僅僅持續3分鐘。企鵝交配一次後,當年就不會再體驗這種快感。雄性阿黛爾企鵝必須從一百多萬隻企鵝群體中選出傾慕對象,一旦有中意的對象,它便會向其腳下扔石塊,表達愛意。石塊在企鵝交配期很少見,因為許多被用於築造安樂窩的牆。3.雪貂興緻來時就起舞一旦雪貂異常興奮時,它們就會跳起「鼬鼠作戰舞」,瘋狂而連續地向一側跳躍,與此同時,也通常伴隨有弓背、發出嘶嘶聲、或捲起尾巴等動作。它們通常是在玩耍後,或是成功奪取了一件玩具或偷來的東西後,開始跳這種作戰舞。4.姬蜂施酷刑於其它昆蟲姬蜂是一種能「導演」恐怖大片的昆蟲:它們首先選出一個受害者(通常是一隻毛毛蟲),然後將自己的卵注入到它們體內。姬蜂常常也會注射一種毒藥,該毒藥可將毛毛蟲麻醉,但卻不會讓它一死百了,接著,姬蜂便開始吃這條毛毛蟲,但它不會痛痛快快地將其吃掉,而是先將毛毛蟲的脂肪和消化器官吃掉,把心臟和中央神經系統留在最後,以達到讓毛毛蟲儘可能多地活受罪的目的。5.豪豬撒尿給愛人「洗澡」這是經常聽到的玩笑:「豪豬如何交配啊?」「那些傢伙非常小心。」但實際上,豪豬交配與其說是危險,倒不如說是令人大開眼界。雌性豪豬每年只有數小時接受雄性豪豬壯碩的身體,屆時,她們會拋下食物,緊靠雄性豪豬的身旁,做出悶悶不樂狀。與此同時,雄性豪豬對其它雄性極不友好,並在雌性豪豬渾身上下聞個遍,這種動作極能催情,令雙方的性慾大開,就在身旁的雌性慍怒之時,雄性豪豬卻開始「歌唱」。當雄性豪豬做好交配的準備時,如果雌性豪豬不願意,她就會跑開,如果她也情緒高漲,雙方就跳起來,面對面,腹部對腹部。接著,雄性豪豬開始撒尿,尿液在雌性豪豬身上四處飛濺,將「愛人」從頭到腳「洗巴乾淨」。雌性豪豬的尿液最遠能噴射7英尺,真是嘆為觀止。6.胃育蛙吞食親子雌性胃育蛙是來自澳大利亞東部的一個蛙種——溪蛙。這種青蛙引起人們好奇的是,它們獨特的照顧孩子的方式:在雄性向其體內受精後,雌性就會將卵吸入口中,將它們吞入腹中。但是,目前尚不清楚雌性是否吞下蝌蚪或卵,因為在它們滅絕之前科學家從來沒有發現這種行為。最後一隻被捉的胃育蛙死於1984年。7.紅腹束帶蛇偏好群交紅腹束帶蛇體積小,且有毒,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國西北部。這種蛇交配的頻率十分高,且經常在狂歡期間發生。兩萬五千條蛇聚集在一個大洞穴內,對交配充滿渴望,迫不及待。在這麼一大堆蛇里,一條雌蛇可能有多達百位「追求者」。8.河馬撒尿吸引愛慕者河馬有其獨特的求愛方式。它們通常通過劃定地盤,一邊在河水中撒尿,一邊清洗,來吸引「意中人」的注意。接著,河馬將會像螺旋槳一樣旋轉自己的尾巴,將尿液向四周驅動,這種舉動會吸引愛慕者的注意,雙方會開始交配前的前奏,其中包括在水中濺水嬉戲。9.琵琶魚「一嗅定終身」琵琶魚是多骨魚。其中一些琵琶魚的交配方式非常獨特:由於一些個體數量稀少,再次重逢的機會很低,因此尋找交配對象就成了問題,特別是兩種個體都準備產卵之時。一旦雄性琵琶魚孵化,它便擁有了極為先進的嗅覺器官,這種器官能探測水中的氣味。由於沒有消化系統,它們無法獨立餵養,必須迅速找到一條雌琵琶魚,不然就會死掉。一旦找到雌性琵琶魚,雄性琵琶魚就會在其側腹咬上幾口,釋放出一種酶,這種酶能消化自己的嘴和雌性琵琶魚的皮膚,完全融合讓它們在一起。雄性琵琶魚接著會萎縮成一對性腺大小,當雌性血液中的荷爾蒙表明有卵排出,它就會排放精子。這是性二態性極為罕見的例子。但是,這能保證只要雌性琵琶魚準備排卵,她身邊就立即會有雄性琵琶魚。10.Histiostoma murchiei自造丈夫有一種被生物學家命名為 「Histiostoma murchiei」罕見動物的性行為同樣罕見。雌性動物能從無到有地將自己的丈夫創造出來。它所排的卵無需受精就可以變成成體。在卵長成成體後,母親在排卵的4天當中,會用3天的時間同兒子「性交」,接著,「亂倫」後的兒子會更快死去。


推薦閱讀:

新模式:立式辦公健康優選
11歲孩子的叛逆——家庭教育模式心理分析
提花圓肩衣----新穎別緻的花型模式
八字的「婚姻宮」註定了你的婚姻模式
《增刪卜易》卦評例135/ 災卦的顯示模式

TAG:人類 | 繁殖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