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 皈依體的破失因緣及守護方法
06-07
皈依體的破失因緣及守護方法一、歸依後是否會失去歸依戒法《善生經凈三歸品》云:(一)受三歸已,造作痴業,受外道法自在天語,以是因緣,失於三歸。(二)若有造作種種雜業,為受樂故,修於善事,如市場法(好比市場作買賣,以求利為先),其心不能憐憫眾生,如是之人不得三歸。(三)若人信其(神)能救一切怖畏,禮拜外道,是人則失三歸依法。二、歸依體破失的因緣歸依體同戒體一樣,乃是指行者受歸依後,在自身產生的防非止惡的功能。亦即內心中對於三寶的堅定不移信念及由之而生的對三寶信順的力量。歸依體可謂難得而易失,如果不知道破失的因緣及守護的方法,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一)是明確表示捨棄歸依,如向能聽得懂自己語言的有情說「我不信佛教」、「我沒有歸依三寶」、「我只是對佛教有興趣、研究佛教,並不信他」等等,哪怕只是開玩笑說出這類的話,對方如果認同了,即破失歸依體,因為他違背了歸依後縱遇命難不舍歸依這一條原則。這是正舍歸依。(二)其二是雖未明確表示舍離三寶,但錯誤地認為同三寶相背的外道「大師」與三寶功德相同,如說「儒教與佛教相等」、「道家證得的最高境界與佛教的最高境界是相同的」、「某某氣功大師達到了佛的境界(甚至超過了佛)」等等,這就違背了前面所引《瑜伽師地論》所說的「更不說有餘大師」的原則,犯了「二許」的過患。不別內外,將佛教與道教、儒教、天主教等五六家「融為一爐」,製造出「幾不象」的大雜燴,往往是邪教、邪法的拿手好戲。每一個正信的佛教信仰者,尤其是現在熱衷於教學佛者讀《論語》、誦《孟子》、學《孝經》、大弘《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陰騭文》者,對這一嚴重問題,應該格外警惕!三、皈依體守護的方法(要保護自己的皈依體)。1、歸依後不再歸依其他的天神。這裡天神是泛指,如大自在天、帝釋天、山神、龍神等。即使到這些天祠神廟或教堂,也不能頂禮膜拜,更不能有歸依之心,否則即失歸依體。這就是《涅槃經》所說的:「若歸依三寶,是謂正近事,終不應歸依,諸餘天神等。」2、歸依後不能對有情損害捨棄。即對於人、畜等,殺害、打罵、系縛、囚禁、穿鼻、不能負重強令負重等損害有情的事均不能做。否則,易由失慈悲心而種下破失歸依體之因。這就是《涅槃經》所說的:「歸依正法者,應離殺害心。」3、歸依後不能與外道共住。不共住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是不與外道一起生活,恐被外道的習氣熏染,生起邪見。第二是「對於三寶不信,或且誹謗者,不應隨順也。」 即使在不方便的時候,也不能附和別人對三寶懷疑、誹謗的言論,否則即易失歸依體。這就是《涅槃經》所說的:「歸依於僧伽,不共外道住。」4、歸依後必須恆修歸依。也就是要經常地思惟內外道的差異、三寶間的差別和三寶的功德,以堅定自己對三寶的信心。並且經常念誦歸依三寶的偈頌,如「諸佛正法賢聖僧,直至菩提永歸依。我以所修諸善根,為利有情願成佛。」5、歸依後縱遇命難不舍歸依。眾生在六道中輪迴,身命、受用等,是不可能不舍離的,如果為了這些捨棄歸依,意味著在生死苦海里永無出頭之日。6、歸依後應該恆修供養三寶。《三摩地王經》說:「由佛福德獲飲食,愚夫不知報佛恩。」作為三寶弟子,應當明白,我們今生的一切圓滿受用,都來自布施等善業,獲人身而學佛,更是由往昔修十善業、親近供養三寶而來。所以說乃至飲食以上,皆由三寶功德所致。這樣,我們必須恆修供養,以報答三寶大恩,同時也圓滿自己成佛所需的福德資糧。備註補充: 需要注意的是 三人或以上才能稱之為僧 皈依僧的概念不是單獨的個人而是一切清靜的僧團僧寶。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處世:有幽默才叫聊天——幾種幽默好方法!讓你聊天不用愁!
※日常生活中預防甲亢的方法
※十類大型魚的挑選方法
※笛卡爾的哲學和方法論
※父母四大教育方法催生IT界三「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