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就班五階學(南懷瑾《宗鏡錄略講》第一集 第七章)

按部就班五階學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第一集 第七章

已有 15 次閱讀2012-2-16 15:42 |個人分類:宗鏡錄|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

按部就班五階學

  撈摝五乘機地,升騰第一義天。

  好文章!撈,就如在水裡撈魚蝦,雖有撈到,但由手縫滲漏掉的也不少;擄,就是槽籬,炸好的油條放鐵籬網上,油就滴擄出來。「五乘機地」,佛法不只三乘,學佛要特別注意,五乘道才是真正的佛法,先學做人乘,由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至天乘,由天乘再進一步修四諦法門為聲聞乘,再進一步修十二因緣法為緣覺乘,最後轉到大乘。佛法的基礎先從做人作起。所以叫五乘道,不是三乘道。

  西藏的密教到後來哀敗了,因為他們錯用方法,變得很混亂。到明朝,宗喀巴大師大力改革,將傳統密宗的偏失刪掉,創立黃教,並吩咐達賴、班禪、章嘉、哲布尊丹巴等四大弟子,不可入涅槃,要生生轉世。宗喀巴根據印度阿底峽尊者著的《菩提道燈論》而寫成《菩提道次第廣論》,乃以五乘道為基礎,決不走號稱頓悟成佛的路線,這太危險。一般人很容易走錯路,絕對走漸修的五乘道次第,非常嚴謹,不可有絲毫逾越,後世的人都覺得宗喀巴大師真是了不起!

  其實,早在宗喀巴大師之前三、四百年的永明壽禪師,就已提出來五乘道了。他教我們學佛要「撈摝五乘機地,升騰第一義天。」

  最高的形而上道「第一義天」,不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天人之天,這個天是理念世界。這個「本體」是「形而上」的東西,這兩個都是借用名詞,講一聲形而上早變成形而下了,講一聲本體已經不是本體了,一落言語已經不是了。第一義天也是這個道理,至高無上之義,義即是理。後來一般大祖師都引用這兩句,文字好,尤其「升騰」兩個字用得多美!如龍飛於天際,變化升騰,悠遊自在,義理好,佛法的道理,由漸修而到證悟都說完了。

  阿誰不歸一乘道?

  廣證此宗,利益無盡,遂得正法久住。摧外道之邪林,能令廣濟含生;塞小乘之亂轍,則無邪不正,有偽皆空。

  含生就是眾生。《宗鏡錄》所代表的正宗,就是禪宗的正印,禪宗包括教理通,功夫要修證到,這是正統的禪宗。到了這樣以後才能自利利他,即所謂「無邪不正,有偽皆空」,就是《六祖壇經》講的:「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什麼叫邪、正?若還未證果,未證得圓融的三賢五乘都還是邪門;必須要圓滿證悟,才算證果。所以此時到了「無邪不正,有偽皆空」,一切有法整個徹底空了。

  (編案:《仁王護國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惟佛一人居凈土。」

  「三賢」即十住、十行、十迴向諸位菩薩。十聖即十地菩薩。果報即實報土,凈土即常寂光土。依此經而論,地前三賢之人,未得無漏,未能證果,但有智故,能伏煩惱而不能斷,故名伏忍。初地、二地、三地菩薩得無漏信,名信忍。四、五、六地菩薩順菩薩道,名順忍。七、八、九地菩薩妄惑已盡,了知諸法悉皆不生,名無生忍。第十地等覺菩薩諸惑斷盡,清凈無為,湛然寂滅,名寂滅忍。

  若依《大乘起信論疏》,有五不退之說,如下:

  一、信不退:即十信位菩薩發大信心、篤信中道圓妙之理,常住平等,不遷不變,信行滿足而無退轉。二、位不退:菩薩十信滿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迴向位,即得分見法身;住正定位而不退轉;三、證不退:菩薩三賢位滿,即入初地,乃七地證遍滿法身,生無返佛土而不退轉。四、行不退:即菩薩七地功德滿足,入於第八無功用地,入等覺位,了煩惱即是菩提,無有煩惱可退轉。

  為便初機,再將有關名詞解釋如下:

  一、十信: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迴向心、戒心、願心。

  二、十住: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

  三、十行:歡喜行、饒益行、無瞋恨行、無盡行、離痴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

  四、十向: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不壞迴向、等一切佛迴向、至一切處迴向、無盡功德藏迴向、隨順平等善根迴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真如相迴向、無縛解脫迴向、法界無量迴向。

  五、十地:依次為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轉帖即為法布施,功德無量】出處參考:http://h.foyuan.net/blog-141611-207032.html


推薦閱讀:

跟張老師學詠春第一集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集)
廣修供養—堅求正覺 (第一集)
無量壽經菁華  (第一集)  1996/9  美國達拉斯  檔名:02-032-0001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三)第一集 凈空法師

TAG:南懷瑾 | 第一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