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如何俘獲年輕觀眾?

我要評論 2015年10月16日 16:48:26 來源: 新華網

  • 我有話要說(0人參與)評論0
  • 列印
  • 字大
  • 字小
  •   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苑蘇文、許曉青、申安妮)最近,一部既飄逸又沉穩、古色古香的國產電視劇俘獲了了大批年輕觀眾。

      18歲的「小小酥」剛剛考入東北一所大學,和很多年輕人一樣習慣通過視頻網站「品嘗」來自全世界的電視劇,英國懸疑劇《神探夏洛克》也曾讓她一度痴迷。

      但最近一個月,國產劇《琅琊榜》佔據了視頻網站甚至新聞網站娛樂板塊的頭條。來自第三方數據監控網站的統計顯示,這部電視劇互聯網累計播放量超過60億次。而其在電視台播出的最後7天時間裡,疊加的收視率連續突破2。

      「小小酥」自然也成了電視劇的忠實觀眾之一。

      一部國產電視劇憑什麼牽動了這麼多人的心?在微博的討論中,有人點贊「跌宕起伏、一環扣一環的情節」,還有人痴迷於主演的「高顏值和小鮮肉」,但讓最多人推崇的是片中體現的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真正的古裝劇就應該是這樣,有宮廷的生活,也有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小小酥說。

      最讓她「怦然心動」的是劇中扮演「謀士」的主角在郊外的亭子送別一位儒家大師的場景。「我覺得就是中學課本上『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畫面。」她說。

      而這一切離不開劇組對傳統文化由表及裡用心考究。

      負責《琅琊榜》美術的王火已有25年從業經驗,在他看來,「精神氣質」是每一部電視劇的軸心。

      《琅琊榜》電視劇的情節,被大致框定在公元2-5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人們還是席地而坐,有秦漢之風,但政權更迭頻繁,外來民族融合,玄學興起,隱士成為風尚,是社會文化趨向複雜的一段時期。

      除了諸多考證,為了體現隱居多年的主人公梅長蘇在朝廷風雲變幻中內心的堅守,劇組在場景布置上投入了不少心血。

      比如,在冷色調為主的電視劇畫面中,出場人物身著飄逸的寬袍大袖,其中尤以主人公的麻布素袍引人注目,而在「蘇宅」的主場景設計中,王火刻意避免擺設華貴的金銅器,而以線裝書和竹簡、寫滿書法的紗簾、樸素的草席取而代之。

      「一個隱士來到京城,如果我們把他整成一個公子哥,到京城混去了,為了不讓別人瞧不起,就裝得跟土豪似的,那就完了。」他說。

      「他的心一直在山野之間,仍然未被征服。還有江湖人士的情誼、執著和追隨,這都是值得我們緬懷的。」王火說。

      而電視劇的禮儀指導李斌希望藉此呼喚人們關注古老的禮儀傳統。製作方邀請曾在《甄嬛傳》等劇中擔任禮儀總策劃的張曉龍工作室擔任該劇禮儀策劃。

      讓許多觀眾感到「觸動」的一段「感情戲」就是通過禮儀的變化表現的。當女將軍霓凰得知梅長蘇是自己過去的戀人後,兩人再次見面,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就不再像男子一樣抱拳行禮,而是轉回小女子姿態致以萬福。

      而眼尖的觀眾發現,知書達理但地位不高的靜嬪首次出場時,對地位不同的四個人居然行了四種禮。

      李斌指出,那場戲中,面對太皇太后、皇后、貴妃和長公主,靜嬪確實行了四個禮。「一開始見太皇太后的是稽首禮--最大的一個禮,向皇后行的是頓首禮,給妃子行的是空首禮,給長公主行的是一個萬福。但是長公主隨後托住她,給她同樣一個萬福,這是還禮。」

      這一套禮儀來源自「九拜」。成書於數千年前的《周禮》記載。

      劇組的努力還不止於此。景緻、服飾、禮儀,還只是流動和行走在電視屏幕上的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符號。

      號稱一夜讀完原著的製片人侯鴻亮,喜愛用「明亮」這個詞來形容《琅琊榜》有別於其他古裝傳奇劇的特質。

      在導演孔笙和李雪交給記者的一份《琅琊榜》導演闡述中,「明亮」這個詞再次出現。兩位導演如是形容:「這種超脫了個人情仇的立場,這樣明亮堅強的人物、蕩氣迴腸的主題、熱血滿懷的故事。」

      這些追求都在年輕觀眾的現實反應中得到了印證。「小小酥」告訴記者:「很多很好的網路小說都被改成了『雷劇』,但是這部劇回歸了傳統文化,真的很難得。」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推薦閱讀:

    《畫江湖之換世門生》為何值得觀眾期待?
    觀眾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縱論17年4部影片 姜文:只想讓觀眾徹底舒服

    TAG:年輕 | 觀眾 | 琅琊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