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朝山歸來有三思(存潤)

朝山歸來有三思 存潤

  2008年秋季,我有幸被任命為寒山書院監學,參與對第四屆學僧的教學工作。根據寒山書院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安排,學僧們在完成了期中考試後,決定朝拜凈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駐錫過的道場——靈岩山寺。

  11月17日,在寒山寺方丈、寒山書院常務副院長秋爽大和尚支持下,蘇州寒山寺寒山書院第四屆學僧一行60多人前往靈岩山聖地朝拜。寒山書院講師仁濤法師、悟智法師與我具體組織了這次朝拜活動。

  八時整,我們從寒山寺出發,大約九時左右到靈岩山腳下的山門碑坊前,全體人員合影后,穿上海青,整齊地排成兩隊開始禮拜。我以三步一拜隆重之禮,以虔誠之心感恩大德高僧弘揚佛法發心辦道的豐功偉績。同時希望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帶引學僧們行朝拜之禮,懺悔往昔所造的業障,發菩提心,紹隆佛種,續佛慧命,承擔如來家業。

  我邁著堅定的步履,一步、兩步、三步,心裡默念著「南無阿彌陀佛」,虔誠地五體投地,拜下去,額頭貼著地面;眼不旁顧,一心注視著腳步的前方。此時的心是那麼地安詳、寧靜。美麗的靈岩山,聖潔的靈岩山,凈土宗修行的道場,印光大師親手創辦的道場,慕仰已久的佛子們今天終於來到您的身旁。一步、兩步、三步,躬身,五體投地禮拜,

  「南無阿彌陀佛」!學僧們也都認真而虔誠地和我一起朝著我們的目標一一靈岩山寺拜去。

  十點多鐘,我們已來到印光大師舍利塔院,全體同學列隊禮拜祖師舍利。並請塔院院主、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研究班導師心德法師開示。心德法師強調了解行並重的修學方法,肯定了這次重視發心學習的作用。法師給學僧們開示道:

  「歡迎同學們來朝拜靈岩山寺!朝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活動,你們在學校里只能學到佛學理論,而出來朝山參學是實踐,這是解行並修啊。你們三步一拜禮祖庭,這是發大菩提心、發大願。你們將來都是佛教的龍象,希望這次來能把印祖的精神和思想帶回去」。

  禮拜完印祖舍利塔院後,師生們繼續往山上拜。大約十一點左右我們終於拜到了山頂。靈岩山寺方丈明學大和尚早已親自在大雄寶殿門口等待我們的到來,並在靈岩山寺法堂設茶,熱情地接待了全體師生,之後還慈悲地對師生們進行了開示。明老現年八十七歲,德高望重。他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蘇州市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院長、寒山書院院長、靈岩山寺方丈。學僧列隊進入靈岩山大雄寶殿禮佛並頂禮大和尚,之後就隨大和尚進了接待室,聆聽開示。

  合影留念後,學僧們在大雄寶殿排班禮佛。明老帶同學們參觀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靈岩山寺念佛堂,最後參觀了印祖當年閉關的關房——印光大師紀念堂。

  大約中午12時,明學大和尚送我們一行到山門前,再次與學僧們一一合影並道別,學僧們也再一次頂禮大和尚後,師僧才依依不捨地下山了。

  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朝山活動。同學們紛紛表示要以印祖為榜樣好好學習,好好念佛,好好修行,以虔誠之心弘揚佛法,要為佛教的未來作出應有的貢獻!

  通過這次活動,我有以下三點體會和思考。

  一、學僧教育關係到佛教的未來

  明學大和尚十分重視僧才教育,認為僧伽教育是承擔著「紹隆佛種、續佛慧命」的重大使命,關係著佛教的未來。大和尚高興地說:

  「歡迎同學們來到靈岩山寺朝拜。我看到這麼多學僧能夠深入研修佛法,如同看到了當今佛教的興盛。對於黨和政府對宗教工作的重視與關懷,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大和尚又回顧說,從解放初期到文化大革命期間,國家處於比較動蕩和不安的年代,佛教也是如此。1978年改革開放之時,百廢待興,靈岩山全部僧眾只有56人,大多數已經是七、八十歲的高齡,他那時已經五十多歲,還算是年輕的了。佛教僧才青黃不接,成為當時高僧大德的憂慮。也正是基於這種情況,在己故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的支持下,1980年12月,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成立了,至今已經為佛教事業培養了500多名合格僧才。他深情地感慨道:

  「這是趙朴初會長的大功德!」最後,他殷切地期望學僧們能夠珍惜來之不易的修學機緣,做到學修並重,為將來續佛慧命、承擔如來家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進行了十幾屆的學僧教育,培養了大批真修行、懂管理、會弘法的佛教人才。從靈岩山分院畢業的學僧,不少學僧已經住持名山寺院,弘化一方,成為弘揚佛法的棟樑之才,為佛教事業做出了卓著貢獻。

  從這些開示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僧才教育對於弘揚佛法的重要性。我也認識到承擔學僧教育工作崗位的艱巨性、特殊性,也增強了我們做好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堅強毅力!

  二、循規蹈矩是佛法弘揚的根本

  明學大和尚認為靈岩山寺能夠光大佛法,就是正確地遵守了印祖為靈岩山寺所立的寺規。他在對學僧們的開示中,介紹了靈岩山寺的基本情況和印祖為靈岩山制定的五條寺規。

  這五條寺規是: 「1.主持不論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凈土,戒行精嚴為準,只傳賢,不傳法,以杜法眷私屬之弊。2.主持論次數,不論代數,

  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後之嫌。3.不傳戒,不講經,以免招搖擾亂正念之嫌,

  堂中雖日日常講,但不招外方來聽耳。4.專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應酬一切佛事。5.不論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五條有一違者立即出院。」

  大和尚說,靈岩山寺一切規制,至今悉以印公所定五條寺規為據,始終不渝。

  在印光大師紀念堂內,大和尚在贈送我《印光大師紀念畫集》時,特意翻到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八月五日,吳縣縣政府布告第二四四號,這是以縣長令的方式發布的靈岩山寺寺規。

  佛教堅持愛國愛教的光榮傳統,樹立「以戒為師」,這是佛教能夠發揚光大之根本。常言道,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學習也是一種修行,而且是一種最考驗人毅力與意志的修行,這是學佛之人必須能夠經受得住的修行。

  三、認識生死才能發菩提心

  在印光大師紀念堂內,吸引人的是關房。關房非常簡單樸素:就一張床、一張書桌、一尊佛堂(供奉的是西方三聖)。特別是關房中的那張印祖所題的著名的「死」字條幅:

  「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這幅印祖的題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學僧發心以此當作座右銘,時刻警醒自己。其實我們每天都面對著無常,在《四十二章經》佛告訴我們「人的生命在呼吸間」,可是有誰把這頭等大事念念放在心上呢?為了生活,人們四處奔波,面對眼花繚亂的外界誘惑,人們已經對自己的「生死大事」置若罔聞了。

  「死」字面前,我們或許這樣在想:瞧!他(她)們怎麼死得這樣慘!殊不知世間任何人都逃脫不了這個字。不管你是富甲天下,貴比天子,還是你貧賤如乞丐,總逃脫不了這個「死」字。

  「死」宇面前,你認真思考過嗎?你想過自己「百年以後」是啥樣子嗎?所以在印祖關房的書桌上還有一副字,是這樣寫的:

  「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想想我們每天的念頭都是些貪、瞠、痴,不好好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隻能是三途有份了!

  「死」心念佛,老實念佛,我們要向印祖學習,三年不出關房,好好念佛,一心念佛,了生脫死。

  據了解,印光大師在蘇州報國寺閉關四年,在靈岩山閉關三年,歸西於靈岩山寺。大師以這樣的菩提心修行,最終成為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真的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到了人天師表。

  正是在這樣一位大德高僧德馨雙厚的感召下,學僧們才能夠如此虔誠地一步、兩步、三步,躬身,禮拜。有些同學感冒了,但依然堅持認真地拜;有的同學腿痛腳酸了,也不抱怨繼續認真地拜:有的同學拜得出汗了,就脫了外衣繼續認真地拜。同學們虔誠地朝拜,感動了路邊好多行人注目觀看,甚至有一位老大媽也參與到我們拜山的隊伍中來。六七十歲的她也跟著我們三步一拜上去。

  我們以出世之心成入世之事,這是大乘佛法所宣揚的悲智雙運、自利利他的崇高精神,也是教人能夠認識生死,激發出菩提心的大好機緣。

  一個學佛之人的修行是什麼?歷代高僧大德都有開示,煩惱即般若,日常是修行。我們每個人能夠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以祖師們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這就是從思想上做到了虔誠朝拜,達到受教育,明認識,增智慧的目的。

  從這三點體會和思考之中,我加深了對祖師大德的崇敬與尊重,認識到不僅要用佛教的規範禮儀來護持自己的修行,更重要的是能夠從思想和行為上都能夠實踐這種精神,來了脫生死,發菩提心。我會更加重視自己所從事的佛教教育工作,嚴格教育學僧,讓他們能夠做到正知、正見、正信、正行,這也是佛教教育工作者應盡的神聖職責。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推薦閱讀:

2012年穿越歸來,告訴你那時的中國
張藝謀新片《歸來》舉行開機儀式 鞏俐陳道明齊亮相[高清大圖]
描寫田園閑居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超人歸來4——腰椎間盤突出與足踝的力學
忠魂歸來!36位志願軍烈士遺骸今天回家

TAG:歸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