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老師講解《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十-十一)

《六祖壇經》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會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兩日思惟,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

五祖在半夜三更的時候,喚神秀法師來,問他:「那個偈子是不是你做的?」神秀說:「是我做的,我不敢求將來得到六祖的位子,只希望和尚您慈悲,看看弟子有多少智慧?」五祖說:「你做的這個偈子表明還沒有明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以你現在這樣的知見和理解,想找到菩提自性,那是不可能的。

五祖很慈悲又給他講了什麼是無上菩提呢?須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就是說當下的覺悟就是,當然這是語言表述出來的,菩提自性是離言絕相的,有一句話叫「不語還應彼此知」大家能理解嗎?

前面的外境一切人事物都過去了,內心的妄想執著都不是真的,後面的還沒生起,不思惡、不思善,一念不起,卻又了了分明,這個就是。舉個例子,我們在與師兄們參學交流的時候,有的師兄運用這個轉念的方法,轉的不是過去,就是未來,不知道轉就是當下一念覺。吃蘋果不說吃蘋果了,轉念說吃智慧果,你說這是智慧果,就是智慧果了嗎?喝水不說喝水了,說這是甘露,願眾生喝了都開智慧。這樣在事相上換個名詞,不是轉念的真實義。還有的一說不分別了,就講所有的一切都是阿彌陀佛了。若真的都是阿彌陀佛了,那世尊還講六道輪迴幹什麼?還講十法界幹什麼?學佛不能明見心性的最大障礙,就是人們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去理解真理。須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大家看五祖把答案都告訴我們了,「念念自見」! 可不是妄上增妄,頭上安頭!!!

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切時中就是所有的時候,白天黑夜、睡著醒著都包括在內。見自己的本性,不是見外面的東西,有生有滅的都是相,不生不滅是我們的本性。時時刻刻都見自己的本性,這也叫常養聖胎,所以轉念是往內心轉,不是再生出來一個好聽的詞來。

這個心太微妙了,微妙到什麼程度?在同一時間、同一維次,我們有養過魚吧,要是看魚的時候,這缸里的水我們是看得不清楚,反過來看看魚缸里的水,又看魚不是很分明。看魚忘水,看水忘魚;當你有念的時候,就不覺,覺的時候,沒有妄念。換言之,當你心裡有自我執著的時候,一定沒有別人的位置;當你想著別人有的時候,一定沒有自我的執著。這個大家能理解嗎吧,什麼時候忘我了,人就沒有對自我的執著了。董存瑞炸碉堡、黃繼光堵槍眼,都是忘我的。一個心思就是不能讓戰友白白犧牲,寧肯自己死,也要完成任務。

那要是在一個家庭里,在一個單位里,你總想著別人,遇事都考慮別人的感受,那你的智慧就大,在大家的心目中就有威信,這個威信不是別人封賞的,也不是別人授予的,是你的德行感召來的。人的心裡全是慈悲善良、無私奉獻,就不會有低級趣味來作怪;相反一個人嘴上再名詞不斷,但心地黑暗、計較,如此心口不一,就是自迷迷人了。

再舉個例子說,公司今天開會,領導表揚張三了,說他心裡有公司的利益,一張紙都沒浪費。你若心地光明,就會想到,大家應該向張三學習。若是心地不善,你自己做不了心的主,不由自主就會生一念「好什麼呀,昨天還看他早走了呢,前天還多報效餐費了呢」。你看看,這心裡都藏的是什麼呀?可憐的是,大家也看不到自己的心呀,能反觀自心了,學佛才上道了。不知道觀心,根本就不在道上,經常聽到居士說「我又掉道了」那是一句麻痹自己心靈的話,什麼是道都不明白,上道、掉道都是戲論

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妙法蓮華經》中佛說「為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實際上唯一可以稱得上「真」的,就是我們的真如自性,其餘的都是因緣所生的生滅法,「真」是不變,一會一變的都是假的。修行修到我們妄盡的時候,永遠不變的真心就見到了。否則聽到表揚幾句,驕慢心生起來了;聽到批評幾句,嗔恨心生起來了,這些對立兩邊的心都是假的,假的就是掛礙,不自由、不自在、不自如。

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五祖說的話,就是真理,不用你思量,信就行了,不信還要去分別揣測,不能當下契入,就錯過機緣了。五祖又說:「汝且去,你去吧,好好的想一兩天。更作,就是再作一首偈拿來給我看,如果你入了門了,付汝法衣。」

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坊過。唱誦其偈,惠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童子曰:「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惠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個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惠能曰:「惠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惠能聞己,遂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慧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別駕言 「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

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坊過。又過了兩天,有一個小孩子,經過六祖幹活的這個地方,唱誦其偈,惠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沒有人給他解釋神秀作的偈子,但他已經知道偈語作者的境界了。

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童子曰:「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大師就問這個小孩子:「你誦的偈語是什麼人作的?」這小孩子也學了五祖的口氣說:「你這個長的像猴子一樣的人,還不知道吧。五祖大師說了,世人生死是大事,誰要想得傳佛法的衣缽,就要做偈子來看。如果能為解悟真宗,給付法衣為第六代祖師。這神秀上座,把偈語寫在南廊牆壁上了。這個就叫「無相偈」,五祖大師讓我們大家都來誦持,而且還囑咐我們,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惠能曰:上人,大家看看六祖的境界,多恭敬眾生呀,對一個小孩子也尊稱為「上人」,從這一句就看出境界來了。我此踏碓,八個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我在這裡做舂米的工作,已經八個多月了,從來沒有到過堂前,希望你把我引到堂前去拜讀一下。這個小孩子就引著他到偈語前禮拜。

未完待續。。。。。。

查看《佛說阿彌陀經》精華 

笑口常開居士解《佛說阿彌陀經》精華,

揭秘世尊講法本懷,

認識阿彌陀佛是如何去作佛,

解開「執持佛號」的真實義,

顛覆你對「極樂世界」的認識,

改變「依文解義 三世佛冤」的悲哀,

擴大你的心量,改變你的命運,

讓你學會當下就活在凈樂無苦的極樂世界裡。

點擊「佛法在世間」訂閱號,


推薦閱讀:

董易林老師聊如何通過風水改善運程(4)
蔡禮旭老師:家長教育孩子,小心陷入「雙重標準」的誤區!
學生如果真學,沒有老師教,佛菩薩都會化身來教你
? 老師常用的7個專業瑜伽術語,不懂就白練了
牛勝先老師博武網在線談話之精彩片段

TAG: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