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品中國文人

3

唐朝詩人,不到長安非好漢,既為求官,又為長見識。八世紀中葉的長安,乃是超一流的國際大都市,吸引胡人、朝鮮人、日本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全城由110個「坊」組成,坊是方形建築群,各有名稱。坊與坊之間,交叉著筆直的街道。東西兩市為繁華商業區,城北是皇宮所在地,高官的府邸如眾星拱月。著名的朱雀大街縱貫南北,有考古專家說,它寬達一百四十二米,可供數十輛四馬高車並駕齊驅。這麼寬的大街,古今第一。長安人家,幾乎家家戶戶有院落,富人弄風景,窮人栽蔬菜。街市永遠熱鬧,各色人等川流不息:和尚、道士、遊俠、藝人、權貴與草民、良家女和煙花女……詩人們到了長安,才知道什麼叫大千世界。

杜甫在長安,一般稱為長安十年。夢想與苦難緊緊交織。

初到長安,他的活動區域主要是城北,出入豪門,氣宇軒昂。後來逐年南移,四十多歲移至城郊少陵一帶的窮人區,自稱少陵野老。他本來有個晉陞的好機會,因為唐玄宗已經發現了他的才華,可是有人從中作梗,導致他仕途不暢。他生活中的一系列苦難,和這個人有極大關係。

杜甫到長安,作了兩手準備,一是參加朝廷的考試,二是結交達官貴人。汝陽王李是唐玄宗的侄子,杜甫能到他府上走動,多半有某種背景。何人舉薦卻無據可查。杜甫的袖袋裡,可能有幾封舉薦信的。他進京獻詩《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前提是要踏進王府的門檻。二十韻,恰到好處,三十韻長了,十韻又短了。這是獻詩的技術問題。唐朝風氣如此,杜甫沒啥難為情的。毋寧說他急於要敲開幾道朱門。狂傲如李白,被皇帝召到長安,第一個動作,也是把他的得意之作《將進酒》呈給三品大員賀知章。

唐宋文人,其實很善於做自我宣傳。好詩寫給人看,求名求利不覺汗顏。文人羞羞答答,是明清以後的事。

杜甫寫《飲中八仙歌》,不失為一張精心打造的名片,筆下要麼是高官,要麼是名人。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此詩一韻到底,奔放,自由。杜甫到長安感覺良好,可見一斑。他寫的八個人,各得兩句、三句、四句不等,唯有李白得四句。而把賀知章放在汝陽王和左相李適之前面,並不犯官場忌諱。這似乎表明,盛唐的統治,確有某些寬鬆。車:酒車。移封:改換封地。傳說甘肅的酒泉,城下有泉味如酒。《舊唐書》記載張旭:「每醉後,號呼狂走,素筆揮灑,變化無窮。」

中國人沒有狂歡節。唐人狂放如此,也未能形成覆蓋全社會的傳統。眼下各類洋節在都市流行,獨缺狂歡節,不知道是什麼緣故。

唐人的狂放,說到底還是特權階層的事。詩人有文化優勢,以詩入仕,優勢又變成特權。而庶民草民,衣食無憂就謝天謝地了,狂不起來的。

所謂唐帝國,不能單看人口、物價和城市規模,市井小民的精神狀態,也許是更為重要的指標。

杜甫在長安的頭兩年,日子尚能對付。他住客棧,有時進入某個貴族的豪宅,待上十天半月。他獻詩,換來吃住,吃得好也住得舒服。他手中有錢時,還跑到賭館碰運氣。賭了好幾次,慚愧了,寫詩為自己辯解說:「有時英雄亦如此。」可能他還逛青樓,卻不似李白寫在明處。他是常在城北富豪區走動的人,有些朱門敲不開,門檻高了,他進不去;他也不計較,踅入高牆之間的窄巷抹抹胸口。反正這些事兒沒人知道。輾轉朱門,似乎也是人之常情。想想謫仙李太白吧,吃過權貴多少苦頭?

高官顯貴雖多,卻沒人從骨子裡欣賞杜甫,進而施以援手。欣賞他並幫助他的貴人還沒有出現。老天磨礪他,先把他的命運交到小人手裡。

天寶六年(747年),杜甫參加了科舉考試,卻陷入一個彌天大謊。科舉史上最荒唐的一次考試,讓三十七歲的杜甫碰上了。天下學子奔長安,竟然全軍覆沒。那個身居朝廷要職的小人,倒向玄宗賀喜:「野無遺賢」——鄉野的人才都進了官府,一個不剩。那玄宗年事已高,又與二十多歲的豐腴佳人楊貴妃朝夕廝磨,空前的肉體化,大腦迷糊。盛世君王的角色意識讓他聽讒言十分順耳。皇帝迷糊,賢臣奸臣俱清醒,可是這種時刻,賢臣往往不敵奸臣。為什麼?

一般說來,賢臣總是希望喚醒皇帝,而奸臣則充分利用皇帝的迷糊,施以催眠術,引導天子干蠢事兒。

封建社會的權力格局,這三種角色,綿延數千年。

杜甫作為普通考生,當然不知內情。他急了,改變策略,精心構思,寫歌頌皇帝的大賦投進「廷恩匭」——這是一種廣納民間賢才的箱子,設於武則天時代。唐玄宗如同漢武帝,一看大賦高興了,傳令下來,讓杜甫參加集賢院由丞相親自主持的考試。杜甫喜出望外,信心十足赴考,筆試面試順利過關,仕途在望了。考官祝賀他,考生恭維他。回客棧他一面喝美酒一面等消息,街上但凡響起鑼鼓聲,他就以為是報喜的隊伍來了,箭一般射出去。

過了十餘天,箭步改蹣跚,熱望化為泡影。

又是那個小人,把杜甫的命運玩於掌股之中。杜甫的試卷呈給他,他看都不看,隨手扔掉了。

小人名叫李林甫,時任右丞相。李林甫並不認識杜甫。他也不大識字,以錯別字知名於盛唐官場,鬧過無數笑話。他視讀書人、尤其視文人為天敵。文人滿口聖賢書,動不動就說什麼蒼生為重社稷為重,李林甫最討厭了,他是憑著野獸的直覺行事的,恨不得把朝堂變成黑社會,架空皇帝,他做黑老大。官場一切小人,都有黑道人物的生存特徵。張九齡、嚴挺之、李適之、李邕、房……這些文人兼高官,全都被李林甫搞掉了。李邕是他派殺手殺死在北海任上,做過左相的李適之則被他逼死在宣春。他迫害仕途上的文人,又防止民間的文人進入仕途,雙管齊下,收效顯著。皇帝正昏睡呢,他殺一批整一批堵一批,皇帝聽彙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等到安祿山謀反,起兵二十萬殺向朝廷,這皇帝老兒才會從龍椅上彈起來。

凶神惡煞的李林甫,卻是逢人三分笑,說話比蜜甜。成語「口蜜腹劍」,來自他在人生舞台上淋漓盡致的表演。有證據表明,唐玄宗也是被他推進楊玉環的懷抱的。楊玉環原是壽王妃,天生麗質,李林甫想辦法讓玄宗迷上她。他從不讀書,二十歲踏上仕途,從一個部門跳到另一個部門,獻媚後宮,插足東宮(太子宮)。他培植的黨羽,成活率驚人。幾十年為非作歹,在玄宗的眼皮子底下混成了大魔頭。老天安排另一個奸臣楊國忠收拾李林甫,巨額家產充公,所有子孫流配……本文以幾百字打發他,實在不過癮。這種小人的榜樣,敗類中的佼佼者,真該用幾十萬字來瞄準他,辨認他的彈跳空間,摸清他的生存路數,闡釋並定位他。

只有「惡」被定位了,「善」的領域方能向人們顯現……

杜甫考試考不中,集賢院的興奮又曇花一現。

他陷入巨大的苦悶。

這一年的秋天長安多雨,杜甫霉到家了,衣服被子生了霉,下床便是青苔,出門踏水坑,積水中還生出小魚。他卧病一百天,瘦得皮包骨頭。身體壞透了,心情糟透了,如果不是牽掛老婆孩子,真想一蹬腿飄然西去。他快要死了,腦子裡卻有詩句晃動,發出陣陣哀聲:「瘧癘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交戰」,「飢卧動即向一旬,敞裘何帝聯百結。君不見空牆日色晚,此老無聲淚垂血」。

而長安的富人們,正忙著欣賞雨中秋色。曲江,渭水,畫船爭艷。有車族有馬族,很多人預料到來年的通貨膨脹,跑到洛陽去了,成千上萬的窮人哭飢號寒。所謂健康時代,百姓的生活原來不堪一擊。

杜甫的富朋友,和李白有錢有勢的朋友一樣,患難時蹤影全無。倒是一位叫王倚的普通朋友,把大病初癒的杜甫接到他家去,花錢請醫生買補品,使他慢慢康復。

病榻上的杜甫,終於看見這幾年自己在長安的真實身影:

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處處潛悲辛!

大病一場,跟死神照過面了,尋視周遭的目光會產生變化。這幾句詩,道出多少文人的辛酸。

杜甫的「沉鬱」,大約起於此時。下沉,沉積,過渡到沉靜,攜同憂鬱、憂思、憂憤。仕途險惡人情冷暖,心涼了,轉化為靈感的熱能,詩語頓挫。

弗洛伊德把藝術定義為慾望的升華,殊不知,苦難也會升華。

杜甫的父親可能死於這一時期。無人傳消息。囊空如洗。他到山中採藥,弄到街頭叫賣,也賣給一些富朋友,避開他們嘲弄的眼神,坦然接過幾個小錢。獻詩,賣葯,勞心又勞力,卻是為了活下去。他從富人區走到貧民窟,眺望巍峨的大明宮興慶宮,看看身邊衣不蔽體蒼蠅亂飛的流浪漢。他已經知道,什麼叫饑寒交迫,他熟悉貧窮的所有細節。他自嘲餓不死,十天一頓飯,也捱過來了。長安城裡他四處轉悠,挎著寶貴的葯籃子。是否擺過地攤,我們不得而知。

渭水上有座橋,稱咸陽橋。士兵們為皇帝開拓邊疆,一撥又一撥從橋上走過,刀槍指向遠方的西域。杜甫幾番站在橋旁,目睹軍隊走過。他想看什麼呢?他可不是壯軍威,為唐軍出征叫好。他看見的,是撕心裂肺的送別場面: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天寶年間,唐軍瘋狂開邊:鮮於通攻南詔(雲南西北部),大敗,死六萬人;高仙芝遠征大食(阿拉伯),帶去的數萬人全軍覆沒;安祿山強攻契丹,又死六萬人。朝廷不甘心失敗,大募新兵,連抓帶騙送往軍營。《資治通鑒》說:「於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震野。」

盛唐離亂唐只一步之遙。這一步,卻留給歷史學家一連串的大問號。

杜甫寫《前出塞九首》,直接追問統治者了:「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杜甫一眼看透皇權的要害處,追問它的邏輯,它的運行模式。

第六首鏗鏘有力,傳為名篇: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杜甫和托爾斯泰不同,並不反對一切形式的戰爭。他與李白同:乃知兵者為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國土夠大了,為何年復一年搞擴張?以禦敵為由,搞先發制人,這是強盜的邏輯。

《資治通鑒》載:「天寶八載,哥舒翰以兵六萬三千,攻吐蕃石堡城,拔之,唐軍卒死者數萬。」

此間杜甫激憤,詩語高亢,卻不像喊口號。大詩人能掌控情緒的節奏。他在咸陽橋徘徊,回到簡陋客棧寫詩。

他盯上人間的苦難。

天寶十年以後,過了四十歲的杜甫,在長安的日子小有起色。鄭虔、岑參、高適等人相繼來到長安。鄭虔有詩書畫三絕的美譽,又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卻有人告他私撰國史,終身仕途不暢。二人常對飲,各發各的牢騷。鄭虔的書畫,曾受到玄宗的高度讚賞,可他官職卑微,有時飯都吃不飽。當初李邕一幅畫能賣天價,鄭虔為何賣不出去?只因他官小,又受過嚴重處分,能買畫的達官貴人他攀不上。他畫馬送給杜甫,杜甫賣葯請他喝酒。

長安的小酒館,兩個才華橫溢的男人借酒澆愁。

岑參加入進來,方移至酒樓暢飲。岑參是與高適齊名的邊塞詩人,在軍中任職,境遇比杜甫、鄭虔好。年近半百的高適官運更好。朋友們給杜甫資助,幫他在長安南郊的少陵原上蓋起房子,結束了京城流浪的日子。這位飽受權貴和客棧老闆白眼的詩人,終於有了自己的家,欣喜之情藏不住,動不動就自稱「少陵野老」、「少陵布衣」。他與岑參、高適等人同登大雁塔,後世文人傳為佳話。大雁塔當時叫慈恩寺塔,共七層,高達六十四米,是長安的標誌性建築。

杜甫把家人接到長安,可見他對未來信心大增。妻子楊氏,此時不到三十歲,大兒子宗文五歲,小兒子宗武未滿周歲。杜甫曾回過洛陽,時間很短,卻讓妻子有了身孕。楊氏到長安,面呈喜色,宗文宗武蹦蹦跳跳。

杜甫對自己這些年的辛酸遭遇隻字不提。

好男人都這樣。

然而家裡用度緊張,楊氏心中有數的。有錢買米無錢買鹽,賒借是常事。偏偏這一年,綿綿秋雨又來了,一連下了六十多天,米價暴漲,很多人家顧不得御冬,抱著棉被換米吃。杜甫不得不籌劃,將妻兒送往奉先(陝西蒲城)投靠親戚。

老婆孩子走了,家裡變得空蕩蕩。杜甫深夜守著孤燈,寫下一封又一封求職信。楊氏臨走時,幾番欲言又止,他心裡何嘗不清楚?「貧賤夫妻百事哀」,楊氏自從跟了他,七年了,沒享幾天福,卻少有怨言。為前程,為家人,杜甫什麼不能幹呢?

盼星星盼月亮,盼來朝廷一紙任命,派杜甫到河西縣擔任縣尉。到長安這麼多年了,這可是破天荒頭一遭。縣尉系實職,專管衙役、捕快,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兼刑警隊長。唐代縣尉多由進士擔任,京畿縣尉職位尤重。縣尉有油水的,灰色收入數不清,捉人放人都能搞錢。

杜甫獲此殊榮,卻斷然拒絕,為什麼?

因為高適當過縣尉,感觸多,辭職了。高適寫詩說:「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長官面前,縣尉是趴在地上的孫子,可他揮鞭猛抽老百姓,頃刻間又變成豺狼虎豹。

杜甫寧肯要飯,也不向黎庶揮鞭。

高適也一樣。

中國古代文人,慈悲心腸是共同特徵。所謂人文關懷,底層關懷,不是一句空話。文人讀書多,有修養,目光能穿越各階層,越過集團利益,投到百姓身上。雖受窮受苦,不改其志。歷代文人做官,多有建樹,多為良吏,這個現象值得深思。在今天看,人文領域向各級政府輸送人才,其寶藏之豐,只會超過自然科學,而不是相反。歐美諸國,先例甚多。法國現任總理是詩人,德國前任總理是哲學教授,而美國的總統、要員多出自具有悠久人文傳統的耶魯大學……

杜甫不做縣尉,是他漫長的求仕生涯中的小插曲,卻足以令我輩對他的大品行肅然起敬。

杜甫採藥度日。朝廷的任命,像吹過去的一陣風。

窮就窮吧……

天寶十二年(753年)的春天,杜甫在長安享受了一次視覺盛筵:他親眼目睹一大群宮中麗人游曲江,踏青芙蓉苑。不知是偶遇,還是專程趕去看熱鬧。三月三為上巳節,宮中佳麗魚貫而出,曲江邊上奼紫嫣紅。杜甫寫下七言排律《麗人行》:

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

杜甫離佳麗近,皮膚都看清了。楊玉環和她的三個姐姐走在麗人隊伍前邊,佩環搖動,酥胸半裸。不難想像,一輩子忠君、又隻身待在長安的杜甫,眼睛會睜得很大。楊玉環天姿國色,杜甫「驚艷」,是說得過去的。詩人鍾情山水,而女人之美又在山水之上。可是我手上的幾本書,都說《麗人行》是諷刺詩,揭露貴婦們的奢華。「態濃意遠淑且真」這一句,注釋俱雲:這是說反話。

類似的導讀,實屬多餘,好像我們看不懂似的。

杜甫接著描繪麗人們的服飾、她們吃膩的駝峰、遲遲伸不下去的犀牛角鑲飾的筷子。筆峰一轉,寫楊國忠:「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天寶十一年李林甫死後,楊國忠繼任右丞相。麗人踏青先走一步,他騎馬隨後趕來,大模大樣的,下馬直趨眾佳麗。楊國忠是玉環堂兄,他和玉環的三姐虢國夫人有曖昧關係。《舊唐書·楊玉環傳》有載。

杜甫這首詩,感覺是複雜的,有諷刺的成分,但夠不上諷刺詩。杜甫善於寫實,也包括感覺的真實。他寫詩未必主題先行,他會忠實於自己的第一印象。換句話說,他有良好的藝術直覺。

次年杜甫得了一個小官職:兵曹參軍,從八品,保管軍用倉庫的鑰匙,被軍官們呼來喝去,開門鎖門。好處是有點俸祿,他不用去賣葯了。門前喝酒,倉庫里讀書,倒也自在。餘下一些銀兩,準備帶給老婆孩子。

天寶十四年的秋末,杜甫赴奉先探親,半夜從城裡出發,天寒地凍,百樹凋零。凌晨路過驪山,遙望華清宮,想像玄宗與楊氏兄妹正在宮中。《舊唐書》說:「玄宗每年冬十月幸華清宮,國中姊妹五家扈從。每家為一隊,著一色衣。五家合隊,照映如百花之煥發。」

皇家哪有蕭瑟秋天,皇家的冬天也是春天。

杜甫赴奉先,心情想必是愉快的,長安十年流浪,畢竟躋身仕途,少陵原上有個家。他騎馬,晝夜兼程,耳邊迴響著華清宮的音樂。

漫天飛雪夜歸人,多麼興奮!進柴門卻聽見哀嚎聲:他最小的兒子剛剛餓死。

楊氏痛哭,四鄰抹淚,他這做父親的,老淚縱橫心如刀割。

草草安葬了幼子,杜甫在奉先寫詩,五百字一氣呵成。《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這是中國詩歌史上的豐碑。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瓮,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洒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能結。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蒙玉質。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桔。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萃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  行李相攀援,川廣不可越。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詩從志向入手,憂國憂民。四百字以後,才寫到幼子餓死:「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入門聞號,幼子餓已卒……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范仲淹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與杜甫乃是一脈相承。這在儒家精神中,堪稱光輝奪目的核心價值。

中年喪幼子,杜甫卻能看到自己是特權階層的人,比失去田地的農民、到遠方打仗的士兵強多了。他都這麼悲慘,平民百姓又將如何?「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透過杜甫的身影,我們看見了托翁,把自己世襲的土地分給窮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就是托翁化身。

杜甫對皇帝的忠誠,沉痛而堅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可是同樣堅定的是他偉大的民間立場:「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供城闕!」

意象改變印象,城裡的大明宮、城外的華清宮都變味兒了。

縱觀中國封建史,聚斂這類詞,真令人感慨萬端。巧取豪奪招數之多,之富於想像力,詩人們只能瞠目結舌。庶民小民在溫飽線上掙扎,因其數字龐大,每次都是聚斂的主要對象。

由此可見,眼下傳播最廣、最能激動人心的和諧二字,分量有多重。

杜甫針對長安驕奢淫逸的權貴們,發出怒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首詠懷長詩,像是打開了一道巨大的閘門,杜甫瞄準苦難的聲音一發而不可收,驚天動地。

長詩末尾他寫到:「憂端齊終南,洞不可掇。」憂端指愁緒,它和終南山一樣高。

李白被稱為謫仙人,而杜甫則像上帝派到人間的苦難使者。他的憂思當即被驗證:天下大亂已在北中國拉開了序幕。安祿山想當皇帝,在范陽(北京附近)起兵二十萬,鐵騎殺向洛陽和長安。安史之亂持續七年多,戰亂結束,唐帝國的人口從五千多萬降至一千多萬,近三千萬人命喪黃泉。

請繼續關註:品中國文人——杜甫(三)


推薦閱讀:

精妙!書家必備和文人必用的精言妙語(1)
西方文人怪癖種種
漢末文人五言詩的特點
當時的月亮和文人眼中的月
歷代文人評蘇軾

TAG:中國 | 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