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開的第一家西服店在蘇州?
在1930年的東吳大學畢業紀念刊上,穿西裝的學生人數已明顯多了起來
蘇州十梓街天賜庄李順昌西服號刊登在1918年和1930年東吳大學畢業刊上的廣告
民國時期,穿大駁領的西裝是當時時尚寧波市服裝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經過研究,發現中國人開的第一家西服店是由寧波人李來義於1879年在蘇州創辦的李順昌西服店,而非國內服裝界公認的1896年由奉化人江輔臣在上海開的 「和昌號」,這將寧波「紅幫」史和中國西裝史整整向前推進了17年。不久前,新華網透露的這則新聞引起了服裝界關注,浙江這家服裝博物館研究發現,中國人開的第一家西服店,是寧波人李來義於1879年在蘇州創辦的「李順昌西服店」,而不是原先認為的由奉化人江輔臣1896年在上海開的「和昌號」——蘇州取代了上海?1879年刷新了1896年?此事具體發生的地點,是在蘇州十梓街天賜庄,已有當時的廣告為證。一回望1879年的蘇州城,那時,正是清光緒五年,雖說屬於蘇州府的上海開埠已經三十九年,但到蘇州城裡來的外國人卻是鳳毛麟角:一個叫呤俐的外國人曾於1860年前後參加過太平軍來過蘇州;一批由外國人組織的洋槍隊來蘇州打過太平軍;一個叫李閣朗的法國攝影師和另一個叫福瑞曼的美國攝影師來蘇州拍過風光照;還有幾個外國傳教士住在宮巷一帶,坐著船手拿聖經去各處佈道。那時的蘇州人,士紳長袍馬褂裝扮,勞動者則土布短褂,只有這些外國人——穿著西裝。可以說,在1900年蘇州東吳大學成立之前,蘇州城裡是沒有穿西裝的中國人的。那麼,來自寧波的李來義,怎麼會於1879年就在蘇州率先開出了西服店,他是在為誰做西服,又是誰在要他做西服呢?一般說來,西服不是一兩年三五年就穿得壞的,因為它多為較結實的毛呢料子製作,來中國的外國人,自然在出發前就已經準備好了全部行裝,包括西裝,用不著到了蘇州才趕做西服;即使日久天長,原先的西服破損了,或洗滌後走樣嫌大嫌小了,或身材變化不合身了,需要修補或重做,那李來義僅靠這樣一些零星的小生意,西服店也是吃不飽的,做西服的業務量不足,怎樣生存?然而,來自東吳大學1918級的一份畢業刊,透露了其中的秘密,畢業刊上附著眾多的廣告中,其中有一則中英文的「雙語廣告」,是來自李順昌號服裝店的,中文的廣告詞上清楚地寫著:「本號開設天賜庄二十餘年,專制時式西衣,學校軍服,料質優美,做工精良,工價克己,惠顧者請駕臨敝號接洽可也。 」二東吳大學於1900年在美國註冊成立,校址選在蘇州城東天賜庄,它是美國用庚子賠款在中國興辦的教會學校之一,學校有不少外籍教師,聘用的中國籍教師,也多是從外國留學回來的。可以想像,100年前天賜庄東吳大學的校園裡,西裝革履,西風陣陣,學子們從思想理念到服飾打扮,都浸染於另一種文明,教師們穿的西裝,也成為學生著裝的仿效,開在天賜庄邊製作「時式西衣」的李順昌號服裝店,正是順應了這樣一種市場的需求,可以為學生們做西裝,校園裡穿西裝的學生,逐漸多了起來。然而,刊有李順昌號服裝店廣告的東吳大學1918級畢業紀念刊,是在1922年才刊印出版的,根據廣告詞上的「本號開設天賜庄二十餘年」,從1922年向前推二十餘年,正合1900年東吳大學成立的時間,據此,寧波人李來義來蘇州始做西服的歷史,應當不會太早於1900年這個時間。再看東吳大學1930年刊印的畢業紀念刊,裡面有一份整頁的廣告,也是開西服店的李順昌的,上面的中文廣告詞竟一字未改,與8年前一樣,依然是「本號開設天賜庄二十餘年……」!毫無疑義,商業廣告畢竟是商業廣告,只是店名,已經由「李順昌」改成了「李順昌西服號」,或許早期的「李順昌」——1900年時,只是兼做西服,而現在——1930年,「李順昌西服號」,才是真正專做西服了。兩本畢業紀念刊中的照片也證明了這一點。1930年的那本上,照片中大學生穿西裝的,明顯比1918級畢業照上的要多;他們所穿的西服,有多少來自「李順昌西服號」?「李順昌」進化為「李順昌西服號」,正是應了東吳大學學子對西服需求擴大了的緣故,「李順昌」才突出了「西服」的主題。雖然李順昌最早生產西服的時間,從嚴格的意義上講,目前還沒有直接證據,能證明從1879年就已經開始,但毫無疑義,應該還是比較早的,至少是與東吳大學的開辦同步的。受東吳大學著裝風氣的影響,那時的蘇州城裡,也開始有不是大學生的其他人穿起西服了——蘇州的西服市場發端,由此可見,是從外籍教師擴展到中國學生,從大學校園普及到了市民社會。三浙江寧波人李來義開「李順昌」做西服,還做來了美女家眷,從此在蘇州安下了家,也算是那個時候比較成功的「新蘇州人」。據說光緒年間,李來義離開家鄉到上海一家日本人開的服裝店打工,學得了一手製作西服的手藝。滿師後,經人介紹來到蘇州,在天賜庄一位鄔姓老闆的「鄔順昌號」的服裝店裡幹活。鄔順昌號服裝店當年做的也都是長袍馬褂一類傳統服裝,李來義在上海學的西服手藝一時並派不上用場,但李來義生來聰明勤快,中式服裝的手藝也是一學就會,從而深得鄔老闆器重。這鄔老闆只有一個獨生女兒,家業總要有人繼承,李來義便成了鄔老闆家的入贅女婿。數年後,鄔老闆故去,鄔順昌服裝店便改成了李順昌服裝店。轉眼又迎來了二十世紀的曙光。1900年,東吳大學堂在蘇州天賜庄興辦。美國人從太平洋彼岸運來了建築材料,也運來了建築師、技師。學校建好後,又來了傳教士、學者、教授,這些建築師、技師、傳教師、學者、教授,一個個都西裝革履,毛呢的衣料質地筆挺,敞胸的大翻領里,還露出跳色的領帶,整體緊身而挺刮,與中國傳統的長袍馬褂,從著裝效果到功能上,都有著極大的差別,當時中國人把這樣的西裝叫做「洋裝」。除了面料的區別之外,在製作技術上,中裝寬大,因而製作起來有更多的伸縮餘地;而西裝貼身,講究為不同的個體量身定做,因此製作過程更複雜精緻。西裝在量體裁衣之前,還有一個先作紙樣的過程,要先試穿後,進行細緻的尺寸修訂,再按紙樣開料,手工精心縫製後,經過熨燙整型,才算完工。在價格上,或許當年做一件中式服裝的工錢只需十幾個銅板,而製作一件西裝則需要十幾個銀元。這也取決與穿西裝的人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由此可推斷,西裝在蘇州的推廣,除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還需與當時的經濟發展相適應。四李來義終於盼來了可以大顯身手的機會。基於曾有過在上海日本人開的服裝店學做西裝的經歷,他對做西服頗有自信,現在,他買進了西服衣料,先給自己做,再給孩子做,當作活體廣告,來吸引東吳大學學子的眼球,同時也包括吸引洋人的眼球了。漸漸地,有學子來試著叫李來義做西裝了。李來義精工製作的西裝穿在他們的身上,年輕的學子們行走在東吳大學的校園裡,中國人製作的西裝與洋人帶來的西裝一齊在校園裡晃動,李來義的生意漸漸興旺起來了,李順昌號的西裝名聲也漸漸大起來了。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李順義西裝號的雙語廣告,也出現在了東吳大學畢業紀念刊中最顯著的位置上,當然,刊出廣告本身也需要一筆費用。隨著東吳大學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李來義的「李順昌西裝號」客戶也在增加,他的西裝生意越做越多,款式做工也越來越受歡迎。西裝革履,西裝要與革履配,與西裝配套的皮鞋店也在天賜庄開起來了。除了東吳學子,其他的一些富家子弟也穿洋裝了,李來義的西裝生意做不過來,於是,不少寧波「紅幫」裁縫,也先後來到了蘇州開西服裁縫店。五蘇州城裡當時究竟有多少家做西服的服裝店,目前還沒有確鑿的統計資料,但是從一些例證可以推測。最近,有位姓「司馬」的先生參觀了譚金土的老照片收藏館後說,他父親也是做西裝的,曾經給蔣經國先生做過西裝,他家裡有一張攝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吳縣(即蘇州)西服業同業公會成立大會」的合影照片,上面共有64人,根據慣例,照片上除了商會的頭面人物和地方政府人員外,主體應為西服業主,也就是說,上世紀三十年代,蘇州城裡做西裝的「紅幫」裁縫,當有五十多人。西服是跟著特定的人群流動的。抗戰時期,李順昌西服店曾先後內遷到武漢、重慶,抗戰勝利後,遷到南京。這些地點,都是當時國民政府要員活動的地方。不少大員和社會名流們的西服,出自李順昌西服店。直到今天,南京的李順昌西服公司依然生意紅火,並被評為南京百年老字號。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在蘇州還是小孩子時就穿著父親專為他製作的小西裝,為西服店做活動廣告的李來義的兒子,長大後也子承父業,先後在上海、南京、揚州開過李順昌西服店。至今,從蘇州天賜庄起步的李順昌西服號已走過了百年歷程,它的足跡,留在了當年東吳大學的畢業照里,也留在了中國西服業的歷史上。(本版照片由譚金土提供)延伸閱讀西服西服是一種「舶來文化」,這一點無可諱言。現代的西服形成於19世紀中葉,但從其構成特點和穿著習慣上看,至少可追溯到17世紀後半葉的路易十四時代。十七世紀後半葉的路易十四時代,長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爾」和比其略短的「貝斯特」,以及緊身合體的半截褲「克尤羅特」一起登上歷史舞台,構成現代三件套西服的組成形式和許多穿著習慣。究斯特科爾前門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圍線上下的幾粒——這就是現代的單排扣西裝一般不扣扣子不為失禮,兩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著習慣的由來。在20世紀,這種套裝多為活躍於政治、經濟領域的「白領階層」穿用,故也稱作「工作套裝」或「實業家套裝」。西服可分為正裝(套裝、二件套、三件套)和休閑裝(單件)。按釘紐扣的左右排數不同,可分為單排扣西服和雙排扣西服;按照上下粒數的不同,分為一粒扣西服、兩粒扣西服、三粒扣西服等。粒數與排數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如單排兩粒扣西服、雙排三粒扣西服等;按照駁頭造型的不同,可分為平駁頭西服、槍駁頭西服、青果領西服等。西服已成為國際通行的男士服裝。
推薦閱讀: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55)
※中國的真實增長:不是神話,不是奇蹟
※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國藝術(五十五) 宋徽宗趙佶
※寫給中國單身男人
※老外眼中「中國老婆」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