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位村支書被罵了三十年!但村子竟然被他變成這樣……
北管村是上海市嘉定區最邊緣的一個村,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過去一直是上海最落後的村兒之一。差在哪呢?主要是過去窮,路難行還沒技術,後來有錢了,南來北往和住下來的人多了,卻又變亂了。如何治窮治亂,考驗著北管人。
北管村的右側是一個休閑公園,還有跑道,旁邊的停車也很有序,可以看出整個村子的村容村貌還是不錯的。在街頭,可以看到騎電動車巡邏的人,衣服上寫著聯勤字樣。
北管村的監控中心,值班人員通過網路系統24小時對全村的攝像頭實時監控。
村組辦公室,24小時有人值班。在村組的入口處,實行的是封閉式管理,車輛和人員都要通過門禁系統進出。感覺更像是城市裡的生活小區。
在村裡轉了轉,看上去村裡的房子有些老舊,很難想像這是上海的農村。但打掃得卻很乾凈。整個村子的村容村貌很整潔,一切都井然有序。村裡的道路四通八達,路面也很乾凈。
村民們說,三十多年前,北管村是遠近聞名的窮村。村裡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路,離村子最近的一條公路,距離也有六公里。
1986年,村黨組織更換「新鮮血液」,沈彪被選為北管村黨總支書記,那一年他28歲。他說當書記當了三十幾年,也是被罵了三十幾年。
每個時代實際都有不同罵的內容。剛開始當書記的時候因為是窮, 窮的時候村民們要罵。
摘掉窮帽子,是當時的沈彪和新的村黨總支上任後下決心要乾的事。
沈彪和村幹部們開始挖掘北管村的「親友圈」,發現當時在上海市中心區擔任廠長、工程師的北管人就有十幾個。沈彪帶著村幹部們多次上門拜訪,逐個地去做工作,希望對方能為家鄉出謀劃策。
「上海華通電器廠」,是北管村第一家村辦企業,1987年建的,第一年就賺了八萬塊錢,北管村有了第一桶金。之後,村裡又開辦了「上海燈頭廠」、「上海奧斯襯衫廠」等村辦企業。
九十年代開始,村裡先後投入750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創建工業園,「築巢引鳳」。於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資和民營企業入駐,沈彪告訴記者,最高峰時,村裡的企業有130多家,外來人口也越來越多。北管村富起來了,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環境髒亂差,還有安全隱患,打架鬥毆、盜竊,村民們意見很大。
村民們的罵聲逼著沈彪和村幹部們開始研究村子的治理,著手建立各種規章制度。北管村外來務工人員多,村裡戶籍人口2400人,留在本村居住的只有五六百人。而村裡居住的外來人口就有一萬兩千多人。
這麼多外來人口怎麼管?經過摸索和實踐,北管村搭建了外來人口管理的系統。管理要從源頭抓起,村民小組是第一道關。
北管村社區服務管理中心,是村裡的綜合服務平台,負責外來人口的登記、辦理暫住證、房屋租賃等等。一旦有新的外來人口,村民小組長登記完相關信息,然後上報到社區服務管理中心,錄入北管村外來人口管理系統。
每個村民組長有一個管理的小團隊,其中包括三個村民代表,兩個志願者,兩個衛生保潔人員,一個治安隊員。這個小團隊擔負著整個村民小組的日常管理,涵蓋了村民自治、外來人口管理、計生、治安防範、衛生環境整治、消防安全等方方面面。
在北管村的商業街, 記者遇到了開蘭州拉麵館的張萬金。十年前,他從青海來到北管村。張萬金說,他跟沈彪書記是不打不相識。
張萬金蓋了一個小房子, 操作台在外面,拉麵也在外面。村裡不讓跨門經營,讓他把那個拆掉。
在北管村有很多商鋪和小飯店,大都是外來的商戶在經營。最初這些商戶大都佔道經營,衛生條件差。北管村開始整治商業街,對商鋪進行統一規範管理。整治的第一天,沈彪就遇到了張萬金。
張萬金覺得他們欺負外地人,就打電話叫來了幾十個人。
沈彪耐心跟大家交流溝通,講道理,反覆幾次,商量探討,最後還是和解了。經過整治,環境乾淨了,生意也慢慢好了。
沈彪有句話,不管哪的人,只要來到北管就是北管人。張萬金覺得他在這裡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
這天,張萬金到村裡的托老所為這個月生日的老人們送長壽麵。每個月,他都會為老人們送面。
在北管村,街頭可以看到的村規民約、規章制度,一切都管理得井井有條。而管理的前提是服務,北管村村幹部們說的更多的是服務,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務,讓村民們和外來的新村民們有更多的獲得感,是北管村村幹部們永恆的課題。這些年來,北管村投入大量資金,修建道路、排污系統,基礎設施在不斷地完善;建設大型超市、菜市場、商業街,方便村民生活;建設休閑公園、體育設施、文化中心,滿足村民文化生活需要。
因為停車,北管村那兩年成了110出警率高的地方。沈彪帶著村委班子成員開始建停車場,每個村民小組和商業街都有了自己的停車場,徹底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
沈彪說,在上一輪招商引資的大潮中,北管村引進的企業有很多是木材傢具廠和傳統製造業。隨著時代變遷,這些村級企業的競爭力不斷下降。一些企業瀕臨倒閉,連房租都交不起。現在的北管村,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
在沈彪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村裡新引進的一家電商平台企業,這裡原來是村裡的一家木材傢具廠。
對於引進什麼樣的企業, 沈彪他們非常謹慎,有著一套自己的辦法。除了項目的論證,他們還要實地考察。
在北管村整個走下來,最終還是回到了村民的房子上。沈彪說,上海市有規定,除了政府動遷,農村的房子都不能翻建。 現在村裡老百姓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夠早日翻建房子。
北管村以三不怕精神而聞名,所謂三不怕,就是不怕難、不怕煩、不怕累。
沈彪說他現在有三個怕,第一怕,怕聽不到罵聲;第二怕,怕思想能力跟不上發展了;第三怕,怕現在我村的發展跟不上我們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村民的罵聲又在督促著沈彪,他一直在考察農民新村,尋找他心目中未來的北管村的樣態。這天下午,他要去附近的嘉定新城看一個農民別墅區。
鄉村振興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治理有效。不怕煩、不怕難、不怕累的「三不怕」精神,不僅讓北管人實現了生活富裕,也讓北管村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從髒亂差走向了安定文明。而北管村曾經面臨的問題,對於一些處在城鄉結合部的村鎮,現在仍然很常見。怎麼在治理上更加精細化,在服務上更加人性化,在小處細處禁得住看禁得起琢磨,有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和卓越心,北管村可以說是做出了很好的示範。
推薦閱讀:
※看,有錢人是這樣安排窮人的
※這樣的女人,不值得爺們傷心。
※艾灸肚臍原來還有這樣的妙用
※為什麼主人一回家狗狗就會出門來接,貓貓卻不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