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患癌還能活多久·自己去追求

患癌還能活多久·自己去追求吳懸葫2010年5月1日整理

當癌症病人問我還能活多久


肺腺癌淋巴轉移晚期患者高文彬活了22年!氣功抗癌領路人高文彬


有人平時開玩笑時總愛說:大不了是個死。可是,當你真正面對癌症死神的威脅時,恐怕就很難泰然處之了。作為一名「老癌」,面對癌症患者和家屬,不論富有的、貧窮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總能聽到這異口同聲的問話:得了癌症,還能活多久?


十年以前,一位甲狀腺腫瘤的家屬這樣問我;「我愛人還能活多久?」。望著這位一臉焦急又面帶憂鬱的男人,我知道他此時的心情不亞於一個等待法官判決的囚犯,他的心一定在流淚。我沒有馬上回答他,而是拿出了《黃家駟外科學》,翻到「甲狀腺腫瘤」一章,告訴他:「你愛人患的是甲狀腺乳頭狀癌,這種癌經過手術治療,配合用藥,五年生存率、十年生存率可達85%以上,在眾多的癌症中,這是結果較好的一種。」  十年過去了,她依然健在,同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


 一年前,一位直腸癌患者的兒子也這樣問我:「我母親還能活多久?」儘管手術是名家主刀,但我只能遺憾地告訴他:直腸癌已侵犯子宮、侵犯盆壁,腸系膜下動脈周圍有數個轉移淋巴結,生命不會太久。  雖然術後積極採用中藥扶正固本,放射治療加化療,相隔十個月後,患者還是溘然長逝。


由此看來,得了癌症究竟能存活多長時間,的確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腫瘤惡性度劃分生命里程  所謂癌症即是人體細胞變異後無限制增生並侵犯正常組織的結果,這種異常增生最大的特點是生長快,能轉移,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人體正常組織,常因壓迫、浸潤,奪取人體正常組織的營養,很快致人於死地。癌症的惡性度與生長組織來源和細胞分化程度有直接關係。一般說,分化程度高的惡性度低,轉移慢,分化程度差的惡性度高,轉移發生早。例如;前面提到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惡性度低,治療效果比較好,但甲狀腺未分化癌、髓樣癌,則惡性程度高,多在能夠確立診斷時已經嚴重局部侵犯及遠處轉移,死亡率高。在肺癌裡面惡性程度最高的是小細胞肺癌,確診時一半以上患者的血液中都已有癌細胞,在病者中,大約有30%~40%出現腦轉移,大約50%病人中有腹腔淋巴結轉移。


所以,腫瘤細胞的「好」與「惡」,決定腫瘤的生長速度、轉移速度、治療效果。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同一器官的癌症,治療結果不同,生命里程各異,腫瘤細胞的病理類型是決定因素之一。


 三早仍是關鍵  80年代中期,我國在一些病友的交流中了解到,到醫院就診的惡性腫瘤病人中,約四分之三是晚期癌症病人。估計全國範圍內惡性腫瘤病人五年生存率約10%。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我們戰勝癌魔的戰略戰術。隨著現代化醫療設備的更新,細胞學、免疫學進展,早期發現和診斷癌症已成為現實,但不容樂觀的是患者本人的漫不經心和掉以輕心。發現頸部腫物只當炎症,胡亂吃點抗生素。大便帶血以為痔瘡。胃部不適當潰瘍。痰中帶血當結核等等。不肯接受正規系統的檢查和治療。經過了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後,才輾轉來到腫瘤專科,此時病情已晚,失去了良好的治療機會,只能求其次進行姑息治療,使可能治癒變成了不可治癒。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則是另一種結果。有一位患者在戴了十幾年胃潰瘍的帽子後,堅決要求切除病胃,結果從中找到了微小癌病灶,獲得了積極治療,他的生命之樹已延續了十幾年。  癌症還須正確治療  要想治癒癌症,首要前提是徹底殺滅惡變的腫瘤細胞。目前治療癌症比較成熟而有效的方法,一是手術根治切除,二是放射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三是內科保守姑息對症治療。另外還有中醫中藥和生物,氣功治療。  在臨床上有許多病人相信偏方、祖傳秘方,或懼怕手術,害怕放療和化療,在小診所和其他地方胡亂治療一段時間,等到病情未能控制,出現轉移或複發才轉來專科醫院,無疑延誤了治療,效果當然不會理想。是否找對醫院也有關係,因為有些醫院只能手術,卻無放療設備,不會應用化療,無法給予輔助治療。正確的治療方法是癌症患者維繫生命的又一紐帶。應該認識到,癌症是全身性疾病,絕非局部疾病,治療也要將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方法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選擇一家正規腫瘤醫院、腫瘤專科、專業有經驗的醫生,將是癌症患者生命之火再燃的希望。  保護病人免疫力  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護病人的免疫功能,也就是保護病人的抵抗力。幾乎所有的治療手段都對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影響,而免疫功能下降是殘留癌細胞死灰復燃的原因之一。從臨床角度看,評價病人的免疫能力,可以觀察病人的一般情況,體力、體質、食慾、體重、睡眠、精神狀態等,概括起來就是病人的生存質量。  總體上要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信心,增強體質,適當應用免疫製劑,加強營養。保護免疫力,就是提高抗癌的戰鬥力,延長生命。  防止複發轉移  癌症能致人於死地,就是因癌的侵犯性、複發性和轉移性。預防複發的關鍵是初次治療時獲得根治,治療後定期複診。癌症複發常出現於治療後五年內,尤其是2~3年內,這段時間內複診當然重要,但定期複診是終身性的,距離治療結束的時間越近,複診間隔的時間應該越短。  應該讓患者和家屬明白,「根治手術」、「治癒」都是相對而言,治療後不要以為萬事大吉。可以說,防止複發轉移就能防止死亡。


樹立戰勝癌症的信心  對每一位病人來說,面對癌症都不會面無懼色,內心當然十分痛苦,但既然已成事實,憂愁痛苦無濟於事,只有積極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才有繼續生存的希望。  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在戰略上藐視它,在戰術上重視它。樹立「我軟它硬,我弱它必強」的觀點,堅定「我一定能勝利」的信心。樹立信心就是升起生命的風帆。


如果有人再問「得了癌症還能夠活多久」,我想這個答案寫在患者的體內,主動權也在患者手中。癌症不能治的觀念已經過去,癌症不等於死亡已是共識。生命有多久?全靠癌症患者自己去追求。


連接人體內原癌基因圖


推薦閱讀:

你知道自己是不是男人魂牽夢繞的女人嗎?
「這6類」媽媽,就算累死自己 也養不出好孩子!很多家長 第一個就中槍了…
開好自己的花兒
風水大師耶朗:如何給自己的愛車選個吉祥飾物
大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狠心將自己的親姐姐凌遲處死

TAG:追求 | 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