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社會稱呼(禮儀漫談)

社會稱呼(禮儀漫談)

馬保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4月14日 第03 版)

  當今社會上流行的稱呼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現就幾種常見的稱呼談點我的看法。

  同志

  新中國成立後流行稱呼「同志」,與舊社會的「先生」、「老爺」比較,體現了平等、溫馨、親切。不過,那時人們不分社會層次,男女老少都以「同志」呼之,顯得過濫。今天「同志」已不能適應各階層民眾彼此稱呼的需求。但是,「同志」畢竟是個有影響力的稱呼,至今在公務場合,在國家工作人員、軍人中仍以此稱呼為主。近來,看到一些黨政機關發出通知,提倡用「同志」一詞,這是必要的。而在商務來往、日常交際以及娛樂、休閑等場合,大可不必稱呼「同志」。

  先生

  「先生」對「同志」而言,淡化了政治色彩,是對成年男性的禮貌性稱呼,適用於不太認識或剛剛熟悉的知識階層,而對體力勞動者不常用。有人認為,該稱呼虛而少誠,敬意有加,但不夠親切和熱情。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對那些不想稱其為「同志」的人,又想表現出一定的尊敬,稱其「先生」確實是不錯的選擇。所以,在參考外國交際稱呼的同時,於我國歷史上早已流行的「先生」稱謂,今天又煥發出生命力。

  老師

  「老師」使用的範圍相當廣泛。「老師」與「學生」是相對應的稱呼。先是學校教師或年老輩尊、傳授學術的人被尊為老師,現在不光是在知識界,其它領域的年輕人或資淺者,在稱呼年長或資深的人,常使用「老師」這一稱謂。「老師」既尊重又親切,較之「先生」,更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稱呼別人「老師」時,就將自己擺在學生的地位,因而凸顯了對對方的敬意。凡有一定資歷者,不分男女,皆可稱其「老師」。個別情況下,「老師」可能會謙虛地說:「不敢當」,而多數人會欣然接受。

  師傅

  「師傅」原來是指具有某種職業技能的工匠,現在可以泛指司機、工人或各行各業具有一定生產、修理技能的人。「師傅」與「徒弟」是相對應的稱呼。稱別人師傅,把自己當成徒弟,是尊重對方。現在「師傅」作為尊稱,已被廣泛應用到公共場所,在大街上同中年以上的男性公民打招呼,使用這個尊稱是得體的。

  老闆

  該稱呼由實業界、商界向社會擴展,反映了人們對個人財富的追求和對經濟領域成功人士的尊重。但是,如果稱呼大學的研究生導師、科研機關甚至黨政機關的一把手為「老闆」則屬於濫用。雖然有時有調侃的成分,但仍給人一種「獨斷專行」、「一手遮天」的感覺。

  女性稱謂

  「小姐」,舊社會是大家閨秀的意思,在新中國初期,常常與「資產階級」連在一起而遭到排斥。改革開放以後,「小姐」像「先生」一樣復興起來,專指年輕女性。可是,由於「三陪」等特殊「小姐」的出現,導致人們對該稱呼的蔑視,出現了不能稱女服務員為「小姐」的現象。現在,雖然「小姐」一詞在交際場合仍經常聽到,可是貶義成分越來越濃,使用這個稱呼得小心。北京公交系統規定,司乘人員在公交車上不用「小姐」一詞稱呼年輕女乘客。

  「女士」,多用於初次見面或書面稱呼。該稱呼在我國應用並不廣泛,很多人覺得過於正式、缺少親切感。至於「太太」、「夫人」,使用率就更低了。

  日常生活中,對年長女性稱大媽、大姐、阿姨比較好,但是,有時「阿姨」一詞容易被人誤解為「女傭」,也得小心。年長者對年輕女性可以直接稱「姑娘」。

  其他稱謂

  對於年長的男性稱大爺、大伯、大叔、大哥,對相應女性則稱大媽、阿姨、大姐等,給人一種親近感,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而「您」、「您好」、「勞駕」、「請問」等,以人稱代詞或打招呼方式稱呼人,在一些場合也是適用的。但是,對那些缺少尊重意味的稱呼,如「老頭兒」、「戴眼鏡的」等,以及帶有歧視性的稱呼,如「打工仔」、「打工妹」、「小保姆」等稱謂,似應噤聲。

  (作者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戰狼1》會那麼火?
成人世界裡那些需要戳破的謊言, 來啊, 互相傷害!
社會上流傳的耐人尋味的言辭
沙特成立最高反腐委員會 數小時內11位王子被捕
「乾爹」社會學釋疑

TAG:禮儀 | 社會 | 人民日報 | 人民 | 海外 | 稱呼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