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姓氏系列·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
【名稱】
赫舍里氏,漢文又作「何舍里氏」、「黑舍利氏」,亦有文獻作「和和理氏」。滿文作「he?eri」。其漢字發音,首字有念hé者,亦有念hè者。
【來源】
根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輯要》的說法,赫舍里氏是即金史紇石烈氏,是以河名為氏的,即源自「赫舍里河」。《清朝通志》則說赫舍里氏源自部名。根據女真地名、部名來源混淆的習慣,二者應該相去不遠。
【部署】
在明末女真各部的格局之中,赫舍里部已經不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出現。在當時的女真三大部之中,赫舍里氏雖然均有分布,但是尤其集中在海西女真一部。海西的葉赫、哈達、輝發、三部內都生活有大量赫舍里氏,特別是在齋古地區,尤為集中。
【清前歷史】
金代時期,紇石烈已經是女真中的大姓,以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皇后欽憲皇后紇石烈氏為肇始,位列台閣者不少,如有「重農賢相」美名的紇石烈良弼等,不乏文武名臣。從姓氏語音的流傳而言,清代的赫舍里氏即是他們的後裔。不過由於赫舍里氏的譜書形成基本較晚,能夠追溯到金代的譜書基本沒有。比較早的是世居都英額以及和多穆哈連的穆瑚祿都督大系,其譜系以穆瑚祿都督立祖,其人大致是明代初、中期的人。
從太祖起兵開始,便有不少赫舍里氏歸入太祖麾下,特別是在海西女真被征服後,赫舍里氏多數入旗,其中以拜音達里、以及索尼等最為知名。
【姓氏概況】
清代《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共收錄了赫舍里氏204支,是滿洲姓氏之中人口第四的姓氏。滿洲八旗旗分內均有分布,正白旗蒙古還有1支,八旗的包衣旗分內也都有赫舍里氏的分布。其中最為集中的旗分是正紅旗(29支又包衣1支)、鑲紅旗(29支又包衣2支)、正藍旗(30支又包衣3支)和鑲藍旗(38支又包衣1支)四旗。
【姓氏派系】
清代赫舍里氏有記載的共204支,其中大系共4系33支,小系共5系15支,雜系156支,各系之間,以及雜系內部,均沒有共祖關係。
【各派系簡介】
穆瑚祿都督大系:以始祖之名命名。根據都英額赫舍里氏的說法,其一支赫舍里氏的興盛源自明中期的穆瑚祿都督,據說其在開原與負責明的馬市事宜,文化較高,家資殷富,有八個兒子,分別形成了都英額赫舍里氏以及和多穆哈連赫舍里氏。此系共19支,基本均世居於都英額或和多穆哈連地方,旗分主要分布於正黃、正紅旗,另有個別支系分布在鑲紅、鑲藍兩旗。共擁有世襲佐領5個。此系中,以正黃旗的碩色巴克什、希福巴克什兄弟最為有名,清初著名輔政大臣索尼,即是碩色巴克什之子。其次為正紅旗的拜音達理,也是國初歸來,其子布顏為議政大臣護軍統領,封騎都尉又一雲騎尉。
拜思哈大系:此系共6支,均世居於葉赫齋古地方,旗分主要為正藍旗,另有個別支系分布在鑲白旗。共擁有世襲佐領3個。此系中,以正藍旗的宜巴里和宜拜兄弟最為知名,宜巴里原為十六大臣之列,而宜拜以三等男爵世襲。
拜音岱大系:此系共7支,均世居於哈達地方,旗分主要為鑲藍旗,另有個別支系分布在正黃旗包衣。共擁有世襲佐領2個。此系中,以鑲藍旗的拜音岱最為知名,其侄嵩祝為文華殿大學士、禮部侍郎,其孫賴袞為禮部侍郎,封騎都尉。
岱音察大系:此系只有岱音察一支,世居哈達地方,入正藍旗滿洲,世襲1個佐領。此系中,岱音察之孫溫察因軍功封輕車都尉世襲。
禮蓀小系:此系共5支,均世居於齋古地方,旗分均為鑲藍旗。
阿顏塔小系:此系共4支,均世居於哈達地方,旗分均為鑲藍旗。
滿達爾漢小系:此系共2支,均世居於葉赫地方,旗分為正白旗滿洲和正白旗蒙古。
烏雅納小系:此系共2支,分別世居於瓦爾喀和何殷村,瓦爾喀的一支為鑲黃旗,何殷村的一支為正藍旗。
成固爾德小系:此系共2支,分別世居於拖克索村和黑龍江穆理哈村,拖克索村的一支為正白旗,黑龍江穆理哈村的一支為正黃旗。
雜系:共157支。其中亦有不少官宦家族。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八旗地位】
赫舍里氏本以清初的索尼家族為最盛,而索尼家族在康熙朝便遭到政治打擊,其後雖然有個別支系保持了世家的身份,但是整體已經不如清初興盛。其他清初軍功的支系,雖然多數保持了世爵世職或者世管佐領的傳承,但是在後裔多數未能在其後的時間內出任重要的位置,這也是軍功世家在和平時期的典型問題。晚清時期,出現了一些比較重要的赫舍里氏官員,比如說陝甘總督舒興阿和大學士英桂等,但是他們都並非清初赫舍里氏傳統世家的後裔,多數出身比較普通。
赫舍里氏在八旗中共有204支,這204支共擁有11個世襲佐領,雖然11個世襲佐領數量並不少,但是對比於人口而言,赫舍里氏的人口為滿洲姓氏第四位,卻只有11個世管佐領,這樣一比較,赫舍里氏在八旗內的地位實際並不如瓜爾佳、伊爾根覺羅氏等著姓,甚至不如一些人口少的姓氏,如董鄂氏、完顏氏。
【譜書】
赫舍里氏作為人口第四的滿洲姓氏,譜書很多,已知的譜書,京旗有《都英額地方赫舍里氏一等公索尼家族世系表》,東北有《赫舍哩氏宗譜書》、《何氏譜書》、《赫舍里氏宗族譜書》等,還有《正黃、正白旗長白山赫舍里氏家譜》、《正黃旗赫舍哩氏支脈卡宜氏世譜》、《正白旗鳳城赫氏家譜》、《正白旗邊門赫舍哩氏族譜》。
《都英額地方赫舍里氏一等公索尼家族世系表》,赫舍里氏後裔所藏,立譜時間為清初,其後屢有續修。只有譜表一項,表式簡單。如其名,記錄里一等公索尼的後裔情況。現代有續修本,為私藏。
《赫舍里氏宗族譜書》,立譜時間為1922年。根據譜序記載,其家族始祖叫烏海,因為入關的戰功,「世襲侯爵察罕巴圖魯世襲罔替」。其後代一支在乾隆中葉自京城駐防盛京,便居遼陽西北胡家窩棚,隸屬盛京陳滿洲左翼鑲黃旗。此譜書即是東北一支的譜書。字輩為:海圖受賀永,布慶吉昌新,承世安先福,興源裕德恩,萬年功寶守,溥泰義勛深。
《赫舍哩氏宗譜書》,立譜時間為光緒五年。根據譜序記載,其家族始祖有九個兒子,其中八位均在京旗,另外一位叫漥而達,任罕都將軍,撥往奉天駐防鳳凰城,隸屬正黃旗滿洲。此譜書即是東北一支的譜書。字輩為:德承吉林貴崇榮,英明景會樂輔清,忠良維國安全志,世守純貞保泰平。
《何氏譜書》,嘉慶二十五年初修,現代續修。初修譜序中提到家姓何氏,始祖為班的,是岫岩駐防旗人,除此之外並未提到赫舍里氏一詞。現代續修譜的譜序中,則稱自家為元代小王子之後,清初從龍入關,入佛滿洲鑲紅旗德喜牛錄,賜姓赫舍里氏,即為何姓。
【所改漢姓】
赫舍里氏在現代使用漢姓的時候,多以何、赫姓為主,但是京旗各支和關外各支在冠姓上均有各有的習慣。如索尼的後裔有何、索、金三姓,京旗其他支系的赫舍里氏則有英、張、赫、郝、賀、普等漢姓,而到了關外就更加複雜,有高、康、赫、張、蘆、賀、郝、黑、佟、普、滿。另外還有以名為姓者,如當代著名的英斂之家族,後代姓英,即是以源自英斂之的本名英華。
【姓氏逸聞】
赫舍里氏里有一個「奉旨填入」的戶口,就是額爾德尼家族。額爾德尼,世居都英額,姓那拉氏。國初來歸,通滿漢蒙語言文字,太祖以其司文書,賜號巴克什。太祖命其與噶蓋一同以蒙古文為基礎創製滿文,後因其與其妻囤積珍寶不報而在天命八年被殺。太宗繼位之後,下達上諭將額爾德尼一族加進都英額穆坤的碩色一族中,賜姓赫舍里氏。由此也可見入關前滿洲姓氏制度的隨意性。
作者:頭條號 / 橘玄雅
推薦閱讀:
※清朝末期的旗人還講滿語嗎?
※為何鑲黃旗為八旗之首?
※大明最後的榮耀守護者 女真八旗在他們面前止步不前
※細說八旗(三)
※努爾哈赤與八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