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發性高血壓病

原發性高血壓病

●概述

西醫

原發性高血壓病(primaryhypertension)是指迄今尚未闡明其原因的高血壓病,而高血壓則明確定義為動脈血壓持久升高。因此原發性高血壓病的關鍵性特徵為動脈血壓升高和持久,並且原因未明。

目前臨床醫學中有96%~99%的高血壓病例具有血壓升高原因不明的特點,是原發性高血壓病。而因服用藥物(如甘草和生胃酮、某些非固醇類抗風濕葯、某些激素類避孕藥等)致血壓升高、妊娠性高血壓、患器質性疾病(如腎臟疾患:腎腫瘤、腎炎、腎衰、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柯興綜合症、嗜鉻細胞瘤)等凡是能找到血壓升高原因的高血壓病都叫作繼發性高血壓病。

原發性高血壓病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也是一種常見性疾病。世界各國患病率高達10%~20%。根據世界衛生組織MONICA(multinational monitoring of trend anddeterminants in cardiovasculardiseases)方案的資料,歐美國家成人(35~64歲)高血壓患病率在20%以上,前蘇聯為36.7%。我國自1959~1980年以來,曾有三次全國性高血壓人群的抽樣調查(1959, 1979~1980,1991),1979~1980年的普查是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實查了4012128人, 其中確診和臨界高血壓患者合310202人,高血壓總患病率為7.73%(其中確診高血壓4.85%,臨界高血壓2.88%)。1991年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進行了第三次普查,該次調查設計、質量控制和診斷標準等均按國際規定進行,共調查了950356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1.88%,其中診斷高血壓是6.62%,臨界高血壓為5.26%。亞洲國家高血壓患病率大體與我國相近。但日本人血壓平均值及高血壓患病率稍高於我國,非洲的高血壓患病率約為10%。

高血壓病可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動脈血管壁改變、並且是腦卒中(腦梗塞和腦出血)、冠心病、視網膜病變、腎臟損害(腎小球梗塞、腎衰)的致病因素,其中腦卒中和冠心病是高血壓的最常見併發症。美國Framingham研究中心報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血壓的增高程度密切相關。

中醫

中醫無高血壓病名,但「眩暈」、「頭痛」等病症的描述與高血壓病的一般臨床癥狀相近。對高血壓病患者發生心、腦、腎併發症進行中醫診斷時,則可分別歸於「心悸」「胸痹」、「中風」、「水腫」等病怔中進行辨病辨證治療。

中醫辨證分型:根據現代臨床實踐研究,高血壓病可總結歸納為實證型、虛證型和虛實兼挾型。其中實證型包括有:肝陽上亢型、痰濕中阻型和氣滯血淤型。虛證型包括有:肝腎陰虛型、氣虛型(心脾兩虛型)、命門火衰型。虛實兼挾型包括有:陰虛陽亢型和氣虛血淤型。虛證型和虛實兼挾型多見於Ⅱ、Ⅲ期高血壓病患者中,以及高血壓病合併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病患者中;實證型多見於1期高血壓病患者或高血壓病合併高脂血症患者中。高血壓病的中醫分型與疾病的病勢。病程及合併症有一定規律性的聯繫。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原則與方法:

目前中藥在高血壓病的治療中尚缺少規範化的臨床藥理工作。因此用中藥治療高血壓病,尤其是對Ⅱ、Ⅲ 期或中、重度高血壓病都以配合西藥治療為宜。

●中西醫綜合治療

西醫治療

(一)高血壓病治療的觀念和原則

1.高血壓病需要進行認真治療。這是本世紀初就已明確的認識。病人以降低了血壓就可舒服或治不治高血壓病沒關係的認識是錯誤的。

2.高血壓病的治療目標有:①將升高了的收縮壓和舒張壓降至18.7/12kpa(140/ 90mmHg以下,並儘可能長期維持下去;對重度高血壓病、老年高血壓病或伴有明顯腦動脈硬化、腎功能不全者血壓控制在18.7~20/12~13.3kpa(140~150/90~100mmHg)即可,並長期穩定在該範圍內,防止大幅度的血壓波動。②逆轉和重塑已肥厚的心臟和因平滑肌增殖的血管。保護心、腦、腎靶器官。

3.高血壓病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治療,包括有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中醫和西醫結合治療。完整的綜合治療會產生良好的遠期療效。

4.高血壓病的治療要按照個體化原則進行。每一個高血壓病患者病情和發病機理不同、對降壓藥物反應也不一致,因此治療中必需分別對待,不斷認識病情、選取最佳治療方法和藥物,以獲得最佳療效。

5.高血壓病的治療時機。初次發現血壓增高者需經過1~2次非同日複查血壓,然後根據血壓升高程度考慮治療方案。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對輕度高血壓[指舒張壓在12~13.9kPa(90~104mmHg)]的處理指南中建議:①在4周內至少再有2天各複查血壓一次。如舒張壓降至低於12kPa(90mmHg),可每三個月隨訪一次,共一年;,如仍在12~13.9kPa就僅給予非藥物治療,並在隨後三個月內再加血壓數次。②3個月後舒張壓在13.3kPa(100mmHg)以上者即用藥物治療。若舒張壓為12.7~13.2kpa (95~99mmHg),特別是有腦卒中、冠心病史或有左室肥厚、血膽固醇增高、吸煙、糖尿病及腦卒中或冠心病家族史等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也應用藥治療。③繼續隨診三個月後,即使舒張血壓為:12~12.5kPa(90~94mmHg),如有上述增加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也應藥物治療,收縮壓持續在用21.3kpa (160mmHg)以上者,也是用藥指征。現在認為,血壓中度增高:舒張壓為14.0~15.2kPa (105~114mmHg)者儘早複查並開始非藥物和藥物治療。重度高血壓[舒張壓≥15.3kpa (115mmHg)或收縮壓≥26.7kPa(200mmHg)]者立即進行積極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急進型惡性高血壓病和高血壓危象均需緊急處理。

(二)藥物治療:

1.高血壓藥物治療的十條原則 如何使用以上眾多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世界衛生組織1988年出版的《高血壓的處理》一書中有如下小結:①血壓應逐漸下降。②治療應因人而宜,按照病情的嚴重程度、血液動力學的障礙程度以及其他主要病情。③開藥時,應從一種藥物開始,階梯式增加,重症高血壓病例外。④復方聯合療法優於大劑量單一療法,因為復方用的各種藥物劑量較小,引起的副作用也較少。⑤避免給任何藥物以不合適的劑量。⑥永遠不要驟然停止某一種治療或突然放棄某一種藥物。⑦自己熟悉一定數量的藥物,並堅持用這些葯,最新的藥物不一定是最好的。⑧對情緒和精神無影響的藥物是優先採用的藥物,因為它們極少干擾每天的活動。⑨在大部分患者中,治療應無限期繼續下去。除非絕對必要,不要隨意更換藥物。治療應簡化。如果可能,每夭一片。⑩應有耐心,並訓練你的患者要有耐心。

2.降血壓藥物的種類和應用

目前具有明確降低血壓的藥物有:鈣離子桔抗劑(CaA)、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CE1)、β體阻滯劑、利尿劑、α受體阻滯劑、血管擴張劑和某些中藥製劑。目前臨床最經常應用的是前四類藥物和某些中藥。

鈣離子拮抗劑(CaA):包括有選擇性和非選擇性CaA:異搏定類、硫氮卓酮類和二氫吡啶類(包括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等)均屬選擇性CaA。其中二氫吡啶類是目前最常使用的降壓藥。該類葯:

①有確切的降壓效果,有劑量依賴性,無耐藥性,不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②降壓效果迅速,硝苯地平口服30分鐘後開始降壓,舌下含化3~5分鐘即開始降壓,適宜家庭高血壓急診用藥。

③尼莫地平、尼卡地平、氟桂嗪有親脂性,易通過血腦屏障,有擴張腦血管的作用。

④硝苯地平具有逆轉高血壓病心肌肥厚的作用。

⑤CaA對血脂、血糖和電解質影響小。

⑥CaA的副作用以負性肌力、負性頻率和負性傳導作用明顯。在離體實驗中三類選擇性的CaA均有減慢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和減慢房室傳導的作用。在體實驗中除硝苯地平由於明顯擴張血管的作用、反射性興奮交感神經而抵消了負性肌力和負性頻率作用外,異搏定、硫氮革酮仍呈負性作用。因此這兩種CaA應避免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用藥。對合併心衰及緩慢性心律失常者也不宜應用。

⑦硝苯地平反射性增加心率、心搏出量外,也可反射性增加血漿腎素活性,並有強擴張血管後致頭痛、心悸、面部潮紅、下肢毛細血管前小動脈擴張而引起踝部水腫等副作用。同時該葯血葯濃度半衰期僅為2~3小時,降壓起效猛,維持時間短,血壓易波動反覆。故在平時降壓時除注意配合β受體阻滯劑外,近年來國際上還提倡不大劑量應用該葯、迅猛降壓治療緩進型高血壓病人。緩釋、長效的CaA是平穩降壓的理想藥物。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CEI):

①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適用於各類型高血壓病人降壓。無耐藥性,無位置性低血壓,

②具有改善左心功能、增加心輸出量、心臟指數,保護心肌,減輕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長期服用ACE1,具有預防和逆轉肥厚心肌的療效。

③ACEI有改善腎血流和腎小球濾過率,改善腎功能的作用。適用於高血壓病合併腎功能不全者。

④第二代ACE1、依那普利具有良好的葯代動力學性質:口服吸收率39%~64%,生物利用度33%~44%,且吸收不受飲食影響,血清半衰期長達35小時,每日可僅服一次葯。

⑤ACEI的副作用包括有大劑量給葯時產生蛋白尿、中性粒細胞減少;雙側腎動脈狹窄的病人或僅有一個腎並且單側腎動脈狹窄的病人有可能發生可逆性急性腎功能衰竭;偶有可逆性的皮疹、味覺障礙。但它不對糖、脂質代謝產生不利影響。

⑥ACEI具有保鉀作用,在服用補鉀製劑或含鉀代用食鹽時,可使血鉀升高,需慎用,並應監測血鉀水平。

β受體阻滯劑:本類藥包括有非選擇β受體阻滯劑和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現在多用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治療高血壓病,如美托洛爾和相對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阿替洛爾。目前美托洛爾已成為世界上佔主導地位的β受體阻滯劑。它具有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緩解心絞痛的作用。特別適用於心率快的高血壓病和合併有冠心病的高血壓病人。β受體阻滯劑的副作用為降低心肌收縮力作用明顯,可誘發和加重心衰,對血脂代謝有不利影響。該類葯在單獨應用時,降壓效力較差,可與利尿劑和血管擴張劑合用,以增加降壓效果。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有誘發和加重哮喘的作用。凡心率慢或有房室傳導阻滯者,有心衰和心源性休克者均為禁忌證。該類葯與異搏定不可聯合應用,也不提倡與洋地黃類葯聯合應用。

利尿劑:主要包括有作用於髓襻升支皮質部和遠區小管前段的噻嗪類、作用於髓襻升支的速尿類和作用於遠區小管末端及集合管皮質部的保鉀類利尿葯。自50年代開始用利尿劑治療高血壓,一直以排鈉利尿,造成體內水、鈉不平衡,使血容量減少,心輸出量下降作用為其主要降壓機制。而體內負鈉平衡,鬆弛了血管則是它的最重要降壓機理。該類葯易造成丸電解質、糖、脂類代謝紊亂。噻嗪類利尿葯(雙氫克尿噻)易造成高血糖、高膽固醇和高尿酸血症。老年人對利尿葯降壓反應敏感、耐受性差,需慎用。

α1受體阻滯劑:可阻斷外周α1腎上腺素受體是本類葯降壓的機制。哌唑嗪是其代表葯。它對中度和重度的高血壓病人有作用。但本葯有明顯的體位性低血壓反應。首劑應每天0.5mg,睡前服。與別的降壓藥第一次聯合應用時也應注意體位性低血壓反應。本葯對血脂有降低作用。對呼吸道、糖代謝無不良影響,但有耐藥性。

其他作用於交感神經系統不同水平的藥物有:利血平、甲基多巴、可樂寧、胍乙啶等。利血平有乏力、嗜睡、抑鬱、心動過緩等副作用。因此用利血賓士療老年性高血壓和需長期服本葯者是相當不利的。甲基多巴、可樂寧也可引起乏力、嗜睡,胍乙啶可造成體位性低血壓。

血管擴張劑:分為二類。一類是直接作用於血管平滑肌引起舒張的藥物,如肼苯噠嗪、硝普鈉等,另一大類是通過不同機制最終引起血管擴張的藥物,如CaA、ACEI等。

肼苯噠嗪用於中、重度高血壓病治療。為避免其能引起水鈉瀦留、誘發心絞痛等副作用,現已不單獨應用。長期大量服用本葯可出現類似紅斑狼瘡樣症候群。硝普鈉通過在體內代謝產生NO,提供外源性血管鬆弛因子,提高血管平滑肌細胞內鳥苷酸環化酶水平,使血管擴張。該葯可強烈舒張動、靜脈血管,減少心臟前後負荷,起效快,作用時間短,適用於高血壓危象和急性左心衰,一般用量為0.3μg/kg/分。使用中需血壓監測、超過72小時的連續應用易產生硫氰酸中毒。

中醫治療

辨證治療

①肝陽上亢型:

證候:眩暈頭痛、心煩易怒、耳鳴、舌質紅、苔薄、脈弦。

治則:平肝潛陽、佐以清肝。

方葯:羚角鉤藤湯加減。用羚羊粉0.3~0.6g、鉤藤9~15g、菊花9~15g、桑葉9~12g、生地15~30g、生白芍9~12g、川貝母6~9g、竹茹6~12g、茯神9~12g。

②痰濕中阻型:

證候:頭暈如蒙、首重如裹,胸脘痞悶、噁心欲吐、納呆、便溏不爽、舌胖色淡、苔厚膩,脈弦滑。

治則:健脾化痰。

方葯: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法半夏10g、白朮10~15g、天麻10~20g、陳皮10g、茯苓15g、甘草6g。若痰郁化熱,則用黃連溫膽湯加減:陳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2~15g、枳殼10g、竹茹10g、黃連5~10g、鉤藤(後下)15~20g、生甘草6g。

③氣滯血瘀型:

證候:頭脹痛、胸悶痛、口唇紫暗、舌暗、脈澀或結或代。

治則:理氣活血。

方葯: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10g、生地10g、桃仁10g、紅花10g、枳殼3g、牛膝12g、川芎10g、丹參20g、地龍30g、生甘草6g。

④肝腎陰虛型:

證候:頭暈眼花、耳鳴、眼乾澀、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足跟痛、夜尿頻、舌紅少苔、脈沉細、尺弱明顯。

治則:滋補肝腎。

方葯:首烏湯加減。何首烏10~12g、菟絲子10~20g、女貞子12~15g、磁石15~30g 桑寄生15~209、杜仲10~15g、牛膝10~159。

⑤氣虛型(心脾兩虛型):

證候:頭暈目眩、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納少、面色(白光)白、舌胖淡、邊有齒痕、苔薄、脈沉弱。

治則:益氣養血,補益心脾。

方葯:歸脾湯加減。党參15g、白朮10g、黃芪20g、茯苓15g、當歸12g、遠志6g、酸棗仁10g、木香6g。

⑥命門火衰型:

證候:頭暈目眩、精神萎糜、形寒肢冷、尿清長、頭面及下肢浮腫、陽萎、舌淡苔白、脈沉遲弱。

治則:溫補腎陽。

方葯:輕症用金匱腎氣丸,重症用右歸丸加減。熟地10g、山藥10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菟絲子10g、當歸10g、肉桂3~5g、附子10~15g、鹿角膠(烊化)10~20g、杜仲10g、金櫻子10g。

⑦陰虛陽亢型:

證候:頭暈頭痛、耳鳴眼花、失眠多夢、腰膝酸軟、四肢麻木、舌紅苔薄、脈沉細。

治則:滋陰平肝潛陽。

方葯: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10~20已鉤藤(後下)10~15g、石決明15~30g、黃芩10~15g、杜仲10g、牛膝10~15g、桑寄生10~20g、夜交藤15~30g、赤芍15g、葛根15~30g。

⑧氣虛血瘀型:

證候:心悸怔忡、神疲乏力、胸悶胸痛、頭眩暈、舌暗淡、有齒痕、脈沉滑或結或代。

治則:益氣活血。

方葯: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30~60g、歸尾6g、赤芍5g、地龍3g、川芎3g、桃仁3g、 紅花3g。

專方驗方

經動物實驗證實有一定降壓作用的單味中藥有。丹皮(活血葯)、大薊(止血藥)、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葯)、党參、黃芪(補氣葯)、天麻、鉤藤、地龍(熄風葯)、野菊花、黃芩、黃連(清熱解毒藥)、澤瀉、漢防己(利水滲濕葯)、肉桂(溫陽葯)。其中地龍、鉤藤、黃連、漢防己都曾有降壓的臨床報道。這些中藥可隨證加入湯方中。

中成藥治療

臨床治療高血壓最常用的中成藥有:牛黃降壓丸、愈風寧心片、腦立清、牛黃清心丸等。牛黃降壓丸可用於臨界性輕型高血壓病的治療,有一定降壓作用。但缺少對該葯的大規模的臨床藥理評價。愈風寧心片等可以較好改善各期高血壓病的臨床癥狀。但也未見臨床藥理工作對其在高血壓病治療中的綜合評價。

●非藥物療法及其它治療方法

1.忌口與限鹽和戒煙酒對於高血壓病,中醫、西醫均強調忌口,即要求①限鹽,採用低鈉高鉀飲食。世界早生組織建議一般人群平均每日鹽攝取量應在6g以下(各類醬、鹹菜和魚、肉熟製品均含有高鈉。如100g香腸含鈉1g, 100g火腿含鈉2g)。一家四口人一餐炒菜放入食鹽量不得超過12g,約為1.25平匙,平均每人3g。吸煙與高血壓之間尚未發現因果關係,但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危險因素,因此要求高血壓病人忌煙。酒精與高血壓之間有獨立的正性相關關係。飲酒後(無論何種酒)均可造成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對高血壓病人不利。1988年發布的《美國高血壓檢出、評價與治療方案》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日飲酒量要少於20ml。

2.減輕體重與運動和飲食身體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之一。稱重是衡量體重的最常用的方法。但稱重無法測量人體脂肪的重量(腹部脂肪增厚所致的向心性肥胖是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因此實際中多用身高因素來校正體重指標:過去有中國人適宜體重的經驗估算公式[身高(cm)-105];現在國際常用體重指數來評價。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2)。國際上體重指數≥25為超重標準。減輕體重的措施有:①進行運動:高血壓病人的運動應避免競技性、特別是鍛煉肌肉的運動。我國傳統的太極拳和一些技術性要求不高的氣功是適合高血壓病人的。這類運動「練意而不練力」,上海高血壓病研究所王崇行研究員數十年如一日從事太極拳、氣功配合藥物治療高血壓的研究,發現這種治療具有平穩、持久降壓,減少心、腦血管併發症和改善病人生存質量的作用。高血壓病人運動次數每周應不少於三次,每二次運動間隔不超過兩天。一般運動持續時間每次應為30~45分鐘。運動強度以心率表示。理想運動心率=[X*(最大心率—休息時心率)]+休息時心率。x<50%為輕度運動量,x=50%~75%為中度運動量,X>75%為重度運動量。最大心率=210-年齡。飲食措施提倡減少脂肪成份攝入,尤其是動物脂肪、肥肉。減少精製高糖食物攝取,糾正大吃大喝和每日零食不斷以及嗜酒嗜肉的不良飲食習慣。飲食控制同時也反對片面追求體形而極端限食,甚至不食而造成的營養不平衡的偽科學作法。高血壓病人正確飲食措施包括有每人每天用植物油不超過20以約兩小湯匙)為宜,每人每天攝入鹽6g以內,增加進食富含鉀的食物,如油菜、菠菜、香菜、菌類(如木耳、香菇)等,我國男性成人輕勞動者每日能量的總攝入量應在2400~2600kcal(每500g米面可產生能量1750kca1,中國營養學會)。

3.心理治療和對患者的衛生宣傳教育原發性高血壓病可能起源於心身兩個方面。進行心理治療和開展醫護、家庭成員在內的有關保健內容的宣傳教育,創造良好的社會、家庭治療環境,對高血壓病患者是十分有利的。

●中西醫結合治療經驗及最新治療進展

1.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77例

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的臨床療效。

方法:患者均I期服用復方羅布麻片2片,日3次口服,II期服巰甲丙脯酸片25MG,日3次口服,心痛定10M,日2次口服。治療組加服中藥,辨證分成肝火上炎型(龍膽瀉肝湯加減)、肝腎陰虛型(杞菊地黃湯加減)、痰濕壅盛型(半夏白朮天麻湯合二陳湯加減)、氣陰兩虧型(生脈飲合補中益氣湯加減)和氣滯血瘀型(補陽還五湯或血府逐瘀湯加減),均日一劑,水煎服,30日為一療程。結果:治療組77例和對照組70例相比,顯效42、30,有效31、26,無效4、14,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P<0.01)。結論:中西醫結合療效滿意。 (河南中醫藥學刊.-1998,13(3)57-58)

2.復方丹參注射液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漿內皮素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的影響

目的:探討復方丹參注射液對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血漿內皮素(ET)、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的影響。

方法:用硝苯吡啶及疏甲丙脯酸(西藥組)與大劑量復方丹參注射液(30-40ml)配合硝苯吡啶和巰甲丙脯酸(中西藥結合組)分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各30例,觀察2組患者的血壓、ET和CGRP的變化。結果:西藥組治療前後收縮壓分別為(25.2±6.8)kPa(1kPa=7.5mmHg)與(21.0±5.0)kPa(P<0.01),舒張壓分別為(15.0±4.6)kPa與(13.0±3.2)kPa(P<0.05);ET分別為(90.30±12.90)ng/L與(67.50±10.76)ng/L(P<0.001);CGRP分別為(18.80±8.56)ng/L與(30.55±7.63)ng/L(P<0.001)。中西藥結合組治療前後收縮壓分別為(25.0±6.2)kPa與(18.0±5.2)kPa(P<0.001),舒張壓分別為(14.4±4.2)kPa與(11.9±3.6)kPa(P<0.01);ET分別為(88.90±11.23)ng/L與(55.70±8.05)ng/L(P<0.001);CGRP分別為(19.00±7.98)ng/L與(38.69±6.60)ng/L(P<0.001)。治療前2組血壓、ET、CGRP處於同一水平(P均>0.05),治療後以中西藥結合組改善更為明顯(與治療後西藥組比較,血壓:P<0.05,ET、CGRP:P均<0.001)。結論:復方丹參注射液可通過改善血循環狀態,調節ET、CGRP代謝失衡狀況,從而調節血管舒縮功能,有利於降壓。(中西醫結合實用臨床急救.-1998,5(2)69-71)

3.耳壓聯合倍它樂克法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的隨測和動態血壓觀察

高血壓病患者80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用耳壓聯合倍它樂克,對照組單用倍他樂克治療。結果,隨測血壓觀察發現兩組皆能有效地起到降壓作用,且兩者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24小時動態血壓觀察發現對照組夜間無降壓作用,而治療組能有效地將患者的夜間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避免了血壓晝夜間過大波動,減少了對靶器官的損害。(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7,13(1).-34~35)

●療效標準

(一)降壓療效評定標準

1.顯效 ①舒張壓下降1.3kpa(10mmHg)以上,並達到正常範圍;②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7kPa(20mmHg)或以上。需具備其中一項。

2.有效 ①舒張壓下降不及1.3kpa(10mmHg),但已達到正常範圍;②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3~2.5kpa(10~19mmHg),但未達到正常範圍;③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4kPa (30mmHg以上,需具備其中一項。

3.無效 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二)癥狀療效評定標準

主要癥狀包括頭痛、眩暈、心悸、耳鳴、失眠、煩躁、腰酸腿軟等。

1.顯效 上述癥狀消失。

2.有效 上述癥狀減輕。

3.無效 上述癥狀無變化。

●預後

高血壓病是心、肺、腎等臟器損害的最常見和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是加重和加速心腦血管病發展的誘因,並可使病情明顯惡化,影響預後,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血壓水平越高、病程越長,靶器官受損越重。單獨收縮壓增高易發生動脈硬化和腦卒中,收縮壓和舒張壓都增高易發生左室肥厚和心力衰竭。高血壓危象在現代綜合治療條件下,1年死亡率是25%,5年死亡率是50%。


推薦閱讀:

余千蘭:降壓藥硝苯地平緩釋片(地平類)和厄貝沙坦(沙坦類)聯用這麼多好處,也有缺點!快看看
2015中國台灣地區高血壓管理指南摘譯(四)
重磅!中國醫師協會推出最新腎性高血壓管理指南---得了腎病,怎能不關心血壓?
中醫論高血壓
三七粉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剋星

TAG:高血壓 | 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