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聖經中的苦難觀
06-07
淺談聖經中的苦難觀閱讀:106652011-06-17 05:51標籤:上帝以色列苦難聖經撒但基督徒苦難觀苦難觀畢業論文原創內 容 提 要苦難在現今時代中任何人不可避免,基督徒也不例外當苦難臨到基督徒的身上時,有些基督徒就會開始懷疑神的慈愛與全能;當邪惡勢力所造成的苦難時,也會對神是否仍然在世界上執掌王權產生信心的動搖。這裡我們既然是談論關於「基督徒的苦難觀」,所以,本文以聖經為根據來探索,發掘關於苦難的研究。首先,從舊約聖經中開始追溯苦難在人類歷史中的終極來源,以及苦難在以色列民中的歷史當中起到怎樣的一個作用,使我們聯想到苦難在基督徒生活中起到怎樣的作用,而後從「智慧書」、「先知書」入手探究大衛、所羅門、先知們在面對苦難中抱著怎樣的態度,他們是如何面對的;而後,轉入新約看「福音書」對苦難的描述,進入「保羅書信」查考保羅對苦難的態度,然後給出苦難存在的意義,了解,使我們對苦難有一些粗淺的了解。我們基督徒在面對苦難時,首先不要灰心失望和懼怕,我們仍然要抬頭仰望創始成終的基督,專心的依靠祂。其次,在面對苦難時要確切的相信,一切的苦難臨到我們身上都是經過上帝的允許的,而且是我們所能承當的。上帝不會去解釋苦難的原因,他只會教導我們要與哀哭的人同哀哭、與喜樂的人同喜樂,要用愛溫暖受苦的人,因為我們的愛是從基督那裡白白得來,也要白白分享給別人。明白受苦的原因未必能安慰受苦者,惟有認同、體會、接納才能使悲傷的人得著安慰!主耶穌用自己的受難、復活詮釋了苦難,他在十字架上無辜地承受了這個世界的苦難和折磨。十字架上的受難是上帝性的顯現。上帝在十字架上的臨在,表明上帝最痛心於人的苦難,並以自己的摯愛來分擔人的受苦。苦難只能在耶穌基督的受難和復活中獲得意義,這意義就是:即使在悲傷、痛苦和不幸中,基督徒也能與救主基督相遇,也能領受從耶穌基督來的白白的恩典,從而,無論什麼不幸和苦難都不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關鍵詞:基督徒、苦難、重擔、生命的價值、盼望、受苦一、序言「苦難」一詞在今天中國《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痛苦和災難」[1]詳細一點也就是說,苦痛、災難;艱難困苦。還有一種解釋是指遭苦痛和災難。[2]而英文中「苦難」翻譯成很多「sufferings(受苦、遭難、受苦人的狀況、苦痛或悲痛痛苦、苦難、痛苦或苦惱的來源);miseries(悲慘的境遇、苦惱、痛苦的根由或原因、身體上的痛楚或疾病);distress(悲痛、苦惱、憂傷、貧困、窮苦、危難、不幸、引起痛苦或悲痛的事物,也可使悲痛、使苦惱、使憂傷、使貧困);tribulation(苦難、磨難、苦難的緣由、煩惱事);hardship(艱難、困苦);adversity(逆境、厄運、窘境、災禍、災難、不幸的事)」等。在聖經中,按字義研究「苦難」也有不同的含義,首先,我們看《舊約》中希伯來文的用詞。「苦難」基本的意義是「苦楚」或「苦痛」,或指身體病痛,也指心靈的苦楚。難產的劇痛(hul,tsarar),是指生產的辛勞。悲痛與哀痛(qadal)原意為「昏暗」「幽冥」「烏黑」 ,十足描述內心的憂苦。憂慮(shammah),也有徨惶不安,驚懼的涵 義,與 rahots 同義。虛弱(dawah)與發昏(daweh)字根相同,意義也近似,指身心方面的痛苦。苦難("amal)指患難與災害,這用詞也極為普遍。另一字 sevel, 譯為「負擔」或「重壓」。[3]在《新約》中,「苦難」希臘文的用詞主要有兩個。第一,「 Pathema (苦楚)」,這一個是指情緒上的愁苦[4]、苦惱,就是指人所正遭受或曾受過的苦難指外來的,一個受苦的經歷,不幸的事情,慘禍,災禍,痛苦憂傷指基督所曾受的苦難亦指基督徒所必須受的苦難,為著基督也曾同樣忍受過指內心所經歷的憂傷,衝擊,犧牲[5]。這個詞相當於《舊約》中的希伯來文macah字義為「擾亂」,「翻轉」,如:海浪匉訇,[6]然而希臘文似乎沒有如此生動。第二,「thlipsis(患難)」,這個詞較為重要,它是特指環境中的艱困苦難,壓制,受苦,迫害,磨難。相當於希伯來文「"amal」,新約中談到的「苦難」的時候,通常是以不同的字出現在新約聖經中來說明的,如:「十字架」就代表苦難,還有耶穌所提到的「杯」與 「浸」,在《以弗所書》4章30 節中的「憂傷」(lupeo),在《太》第5章4節中的「哀慟」(penthos),在《路加福音》21章23節中的「大災難」(anagke)等。[7]面對現今的這個時代中不斷發生的苦難,如: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級強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創約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8]兩年後,同樣在中國青海省玉樹縣2010年4月14日晨發生兩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地震震中位於縣城附近。截止4月25日下午17時玉樹地震造成2220人遇難,失蹤70人。[9]在國外同樣也不例外當地時間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時51分,紐西蘭第二大城市克萊斯特徹奇發生里災區現場(20張)氏6.3級強烈地震,目前已接到人員受傷和財產損失的報告,已有92人遇難,300人失蹤。[10]如今,我們發現天南地北的芸芸眾生都在遭受著各種各樣的苦難。再比如一些人由於悲劇性的車禍、可怕的疾病或兇殺而痛苦萬分;又有一些人由於出身貧寒面臨生活的艱辛、苦不堪言;再有一些地方的人們正在遭受著戰爭、地震、饑荒、颶風、海嘯而發出陣陣痛苦的呻吟等等。由此可見,苦難是一種普遍現象,它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這是不可否定的一個事實,沒有人可以逃避。苦難的存在可以說是對基督徒的信仰一個最大的挑戰。當基督徒在遭受到苦難的時候,有些會懷疑上帝的慈愛與全能;當邪惡勢力所造成的苦難時,也會對上帝是否仍然掌權產生信心的動搖。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發現「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律並不一定是絕對的,作為基督徒此時他們就會問:「公平與公義的上帝仍然存在嗎?」如果存在那又為什麼「公平公義的上帝又有允許苦難的存在呢?」信徒們對上帝的信心,在這些現象中一再地被挑戰,我們似乎也一樣找不到令人滿意的答案。在現今的教會中常會有信徒遭遇苦難,以至於讓他們的身心都受到巨大的傷害,在這些苦難面前他們常會問為什麼?因為無法理解,他們的信心就會愈加軟弱,更有甚者會離開教會。人受苦是被動的,那當我們人在 「苦難」中的時候消極地忍受「苦難」,是行不通的,如若這樣,「苦難」就會成為我們無法承當的苦楚。我們只有在面對「苦難」的時候去找出「苦難」的意義與目的,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是消極的忍受,我們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化消極變為積極。這就需要忍受苦難的人們要有極大的勇氣。苦難是一個現實,我們接受這一現實,但並不等同於我們要逆來順受。人既不可以在苦難面前怨天尤人,但也不可以任憑它的擺布。苦難絕非是我們「命中注定的」。遭受苦難的人不應當放棄對上帝及其拯救的尋覓,而基督徒更不可以放棄,因為耶穌曾語重心長地表示:「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他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7:7)話中的關鍵就在於祈求、尋找和叩門。本文首先從舊約聖經中追溯苦難在人類歷史中的終極來源,以及苦難在以色列民中的歷史起到的作用,接著從「智慧書」、「先知書」入手探究他們在面對苦難中是如何面對的;而後,轉入新約看「福音書」對苦難的描述,進入「保羅書信」查考保羅對苦難的態度,了解苦難的意義。本文旨在讓我們可以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苦難,在苦難中仍然對主不離不棄、緊緊跟隨,在苦難中還能夠繼續堅定自己的信仰用信心等候神、仰望神,讓我們知道無論什麼樣的不幸和苦難都不能使他們與神的愛隔絕!二、舊約中的苦難(一)、苦難的來源我們從聖經可以一直追溯出,罪惡與苦難之所以進入這個世界,是因著人類的一種偉大而又可怕的特性──自由意志。首先,在《創》第4章7 - 8節中亞當的一個兒子該隱殺了弟弟亞伯、《創》第4章23-24節中拉麥誇耀自己的暴行、《創》第16章1-6節中撒萊苦待夏甲、《創》第29章15-30節中拉班欺騙外甥雅各、《創》第37章12-36節中約瑟被他的哥哥們販賣作奴隸,在39章中他又被波提乏的妻子誣告他企圖犯姦淫而入獄,還有在《出》第1章中法老王苦待在埃及的猶太人;但就算讓我們來選擇的話,我們還是寧願做個有自由意志的人,因為這種生命更能榮耀上帝,更能使我們愛祂。其實,上帝大可以把我們創造成像那些被抱在懷中,就會說「我愛你」的電動洋娃娃。然而上帝的計劃並不是這樣,祂寧願「冒險」選擇創造一個可能會背叛祂的受造之物。在伊甸園裡發生了什麼事?試探、錯誤的選擇,以及悲劇性的後果破壞了亞當與夏娃寧靜的生活,這個故事就記載在《創》第2-3章中,撒但試探亞當和夏娃對上帝的愛產生了懷疑,最後結果他們失敗了。按照聖經的用詞,這失敗就被稱為「罪」。正如:艾滋病毒一旦感染人體,便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而導致死亡。罪這個致命的病毒從此一代一代地傳下來,每一代的人都繼承了罪的後果和傾向犯罪的本性。罪進入了世界,不但對人性造成嚴重的破壞,同時也對自然界造成了影響,在《創》第3章8節中說到「天起了涼風,……」 同樣,拿今天對沿海地區影響最大的颶風來說,颶風當然是一種天災,但是人類的許多活動卻給颶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們用高樓大廈來替代原本生活在灘涂里的植被,這就給颶風消除了屏障,以至它可以長驅直入,進入廣闊的內地;其次,還有人在從事工業活動時產生的污染物大量排入大海,導致海水中漂浮著的小生物大量死亡,而這些生物都是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的,於是現今的溫室效應更加明顯[11],據國外媒體最新報道,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日前刊文稱,科學家們最新研究發現海洋溫度升高是引起颶風頻發的最主要的原因,而造成海洋溫度升高的最主要原因則是人為造成的,人類已經在大氣中排放了過量的二氧化碳,而正是這些二氧化碳引起了這一系列的惡性循環事件,[12]等等。這些都是人為的為颶風的形成和破壞力製造了天時地利。今天,人類如果不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的話,將來人的天災會更加頻繁。這可以說是上帝實時與延續性的審判。《創》第3章中告訴了我們,肉體與靈魂的死如何成為了人生的一個殘酷的事實,生產變為痛苦,土地被咒詛而荊棘叢生,使得男人的工作更為艱難,亞當和夏娃也被逐出伊甸園這個他們曾經在那裡可以享受與上帝親密關係的樂園,這一切也可說是上帝的懲罰,他們帶著罪進入了世界。其次,因著上帝是公義,但也是有慈愛的上帝。當地上滿了罪惡的時候,因著上帝的公義,上帝用洪水毀滅了世界,但拯救了義人挪亞的全家,還有上帝毀滅所多瑪、蛾摩拉,卻派天使救援羅得,再看《出》第中上帝降災給法老,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件,等等。這些都是來自上帝的公義屬性。在《舊約》的「歷史書」[13]苦難的另一個來由就是:來自上帝愛的管教。當以色列人離棄真上帝,上帝的管教就臨到他們,他們痛苦受制,被外邦人侵略,被上帝管教,上帝藉著外邦人來責打以色列民,促使他們悔改,依靠上帝,重新轉回歸向上帝。而在《傳道書》當中苦難是來自空虛的人生,來自不公平的世界。在《傳》第3章16節作者說:「我又見日光之下:在審判之處有奸惡,在公義之處也有奸惡。」當時審判之處和公義之處是同義,古時法庭是執行審判的地方,審判官應是大公無私,所以也被稱為上帝,由此可見他們的權力之大。可是,作者發現他們管轄的地方出了問題,使作者心懷不平及無限感慨。而在第4章1至3節作者接著又說:「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因此,我讚歎那早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比這兩等人更強。」當時不單在法院中出現不公平,在社會中也有不公平的事;有錢財的欺壓沒錢財的,有權柄的欺壓沒權柄的,受欺壓的人流淚無人安慰。同樣,苦難也可能是來自撒但魔鬼。在《約伯記》中約伯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因著撒但的攻擊而經歷悲慘的遭遇。上帝容許撒但奪取約伯的財產、家人與健康。我們或許會以為上帝如此對待約伯,就好比一個父親容許鄰居欺負自己的孩子,以試探孩子是否還會愛他。但是,正如約伯自己最後所領悟的那樣:我們今天如果這樣的評論上帝,證明我們沒有認識到上帝的全知與慈愛,這對上帝是不公平的。約伯的生命是一個例證(雖然約伯自己不知道),但他活生生地見證了上帝的信實。他的一生向我們顯示,一個人即使在極度艱難的處境中(不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仍可信靠上帝,且持守信心,因為上帝是值得信賴的。最終,約伯雖然還是無法明白上帝的用意。但是,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上帝並非不公義、殘忍、有虐待狂或不公平地對待他,以致他家破人亡。我們從《約伯記》中知道撒但若得不到神的准許,就不能在信徒身上加以苦難,因此信徒便得著一個保證,知道撒但的活動範圍乃受神的主權所限制,信徒借著這個信念可以獲得堅持到底的力量。(二)、苦難的面對在舊約聖經《詩篇》中告訴我們當遭遇到苦難的時候,人應在苦難中等候上帝。在《詩》第27章5節中大衛說「因為我遭遇患難,他必暗暗地保守我;在他亭子里,把我藏在他帳幕的隱密處,將我高舉在磐石上。」所以在《詩》第27章14節中大衛接著說「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同樣,在《詩》第62篇中亦是如此,當惡人彼此商議,要把他從尊位上推下時;而且他們是一群喜愛謊話,口雖祝福,心卻咒詛的人(詩62:4)。但詩人大衛卻說「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上帝,因為我的盼望是從他而來。」大衛相信神的大能和慈愛,也相信賞罰都在乎祂,所以,在苦難中要等候耶和華。《傳道書》中在談論到面對苦難方法的時候說,在苦難中應當相信上帝的公義,不要抱怨,在《傳》第5章8節中說「你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詫異。因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鑒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人只要敬畏上帝,謹守上帝的誡命,作者說:「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也就是「人的全部」(希伯來原文的意思),這才是人生的充分的體現。[14]而在《彌迦書》第7章這一整章中描述「地上虔誠人滅盡,世間也沒有正直人;各人埋伏要殺人流血,都用網羅獵取弟兄。他們雙手作惡;君王徇情面,審判官要賄賂,位分大的吐出惡意,都彼此結聯行惡。」(彌7:2-3)又說:「不要倚賴鄰舍,不要信靠密友;要守住你的口,不要向你懷中的妻提說。因為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媳婦抗拒婆婆;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彌7:5-6)但先知則告訴我們應付苦難的方法就是:專心仰望上帝,因為上帝必會為人伸冤。(參彌7:7)上帝在《以賽亞書》中應許凡歸正的人,必因行公義而得蒙救贖。同樣在《那鴻書》中也談到了上帝會在苦難中保守我們「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鴻1:7)我們相信上帝是公義的,絕對不會做不義的事,所以,我們當在苦難中仰望神、等候神,因為,我們也相信上帝必會默然愛那些真誠信靠祂的人。三、新約中的苦難(一)、苦難的描述在《新約》「四福音」中有關對苦難的描述,福音書中有幾種說法:首先,認為苦難是因罪而導致的,當耶穌在醫治癱子時他說:「你的罪赦了。」其次,就是受牽連,西羅亞樓倒塌了,壓死十八個人。最後,認為是受撒但所害,因為人被鬼附著。在前面已經論述過,今天大多數的病痛也並非全是撒但所為。但是,在《馬太福音》里卻記載了幾個因撒但所導致的疾病的例子:一個瞎子和一個啞巴,以及害癲癇病的小孩。保羅在《林後》第12章7節中說:「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差役」原文是單數式的,可能指某一特別跟保羅作對的假使徒,也可指某一種疾病或者困難,[15]這些肉體上的軟弱被保羅稱為是撒旦的攻擊。痛苦的存在提醒我們,一種屬靈的疾病正在毀壞我們的世界。許多時候,我們所遭遇的痛苦只是活在這個墮落世界中的副作用而已,與我們個人的錯誤並沒有直接關係。在《太》第2章16-18節中希律王為了要除掉耶穌而殺害住在伯利恆所有的男嬰。由此可見,我們今天所受的傷害可能是出於別人的自私,又或者是因為信靠基督而遭受逼迫。從歷史中,我們看到許多跟隨主的人,在敵對上帝的人手下吃了不少苦頭。掃羅在未悔改前,是一個極端反對基督教的人,他不遺餘力地逼迫信徒,甚至計劃殺害他們。但是當他戲劇性地迴轉歸向主耶穌後,便大膽地宣揚福音,且勇敢地忍受各種逼迫。他甚至說他所受的苦,是要使他更有基督的樣式。在《羅》第8章19-22節中使徒保羅描述一切受造之物都勞苦嘆息,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重獲新生。然而,疾病、災難和敗壞只是一個更深層問題的表面的一種徵兆,那就是人類背叛了他的創造者。任何創傷、悲痛都在提示人類已深陷悲慘的處境。苦難就好比一個巨大的霓虹指示牌,宣告這世界已不是上帝原創的樣子。這些都是罪進入世界的直接後果。(二)、苦難的面對在「保羅書信」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使徒保羅在面對苦難時的態度。首先,他認為與主一同受苦是現今的,得榮耀是將來的。他在《羅》第8章17節中說:「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他認為我們不但要分享基督的生命和榮耀,也要分擔祂的苦難。假如我們不願意在祂的患難上有份,我們亦將無份於分享祂的榮耀(提後2:11-12,3:12;彼前4:12-14)。[16]今天的基督徒只要和基督一同受苦,就是忠心地走基督所走過的十字架道路而受苦,將來也必能和基督一同得榮耀。其次,他還認為今天我們得以信服耶穌,是蒙了上帝的恩典,所以就該為主受苦。他在《腓》第1章29節中說:「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並且曉得我們是和他一同受苦,是效法他的死(腓3:10)。在信仰生活中事實亦是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里敬虔度日的,有很多時候也是會受到逼迫的,這是顛簸不破的真理。最後,他還認為,我們在面對苦難的時候也要想到別人也在替我們一同分擔苦難。保羅在《林前》第12章26節中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這對於一個在苦難中的人,是一種安慰和鼓勵。使我們在面對苦難時想到,不再是自己一個人面對苦難,乃是眾人與我們一同受苦。這就好比腳若受了傷,整個身體都會跟著受苦。教會(里)倘若有任何成員受苦,整個教會都要分擔這個「肢體」的苦難。[17](三)、苦難中的盼望當我們生活出了問題時,我們往往太快就下定論說是上帝在管教我們,因為我們犯了罪。這想法不一定正確。正如我們前面所提的,許多苦難的產生,是因為我們活在一個已不是上帝原創樣子的世界。已經被罪破壞的世界裡,居住著墮落的人類與背叛上帝的撒但魔鬼。在《約一》第5章18節說到:「我們知道凡從上帝生的,必不犯罪,從上帝生的,必保守自己(註:有古卷作「那從 神生的必保護他」),那惡者也就無法害他。」在苦難中我們要保守自己,而對於那些保守自己的人在這裡給予這樣的一個應許就是:那惡者也就無法害他。因為上帝是公正嚴明的,所以,我們要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的到來。其次,當我們在面對惡人實際上並沒有遭到報應的的時候,這在生活中的確是個事實。此時,我們可能會陷入公理何在的掙扎之中;然而,對於今天的基督徒來說必須謹記:「主……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上帝是一位奧秘的上帝,有些苦難發生的原因我們不能知道,只有到見主面的那一天,一切我們才會都明了。卑微的人用有限的頭腦想去研究透這位無限又偉大的上帝,是不自量力,也是不可能的事。四、 苦難的意義在人類歷史中,苦難的存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苦難是如此的令人痛苦與費解,但是許多的人都在這方面做了許多的思考。若要從基督教的觀點看苦難,就必須從信仰中尋出一些基本的思考方向,以便獲得比較有深度並且恰當的理解。考門夫人曾經在《奔向日出》一書中說過:「所有危機,都是指引我們迴轉去仰望十字架的指標。」[18]今天,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當苦難臨到基督徒的身上時都是因為主愛我們。這可以說是我們基督徒受苦的一個主要意義。苦難一方面對人們直接造成身體和心靈上的損害,另一方面也迫使人們對生命意義、對永恆問題進行思考:「人生下來是為了什麼目的?」,「到底我受苦的意義在哪裡?」這種形而上的思考使他原來的價值觀遭到衝擊,在找到一個穩定的信念前,在心理上會產生焦慮和不安,這極有可能造成更為嚴重的二次傷害。在苦難面前,人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反應。但是,只有當人在面對苦難時思想生命的意義,並願意透過苦難認識上帝的時候,苦難才能轉變為生命的祝福,否則,人永遠只能在苦難中哀嘆和掙扎。[19]苦難自有它的目的,因為它能除去我們眼前的障礙,能舉目仰視,看見上帝的光,看到祂慈愛的榮臉,使人的生命更有意義,更有存活的價值。所以,人應當尊重上帝的主權,謙卑在上帝的面前。苦難是因為人類的犯罪,是來自撒旦的攻擊,也可以是出於上帝的管教,這是上帝的美意。上帝用苦難來提醒我們要注意嚴重問題的存在。苦難是針對這個世界所有的人,以及你我的錯誤所發出的警訊。在這裡讓我們看到上帝不但用苦難指出我們的問題,也藉著苦難來引導我們到祂那裡尋找答案。(一)、指引我們人經常以苦難為理由而離開上帝。奇怪的是,也有人說,經歷苦難成為他們生命的祝福。這些人描述苦難使他們的生命得以更新,使他們更認識生命的意義,並且使他們與上帝的關係更加親密。為什麼同樣情況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如此不同的反應?原因在於個人,而非事故本身。一位著名的傳播界領袖曾公開地稱基督教是「失敗者的宗教」。然而,這卻不是他一向的看法。他年輕時曾接受聖經訓練,包括在基督教開辦的學校受教育。當他笑談他的厚實神學背景時,他說:「我想我有過七、八次的得救經歷。」可是,後來一次慘痛的經歷,卻使他對生命和上帝的看法完全改變。他的妹妹患了重病,雖然他祈求上帝醫治她,但她在病痛中掙扎了五年後還是死亡。他無法接受上帝容許這樣的事發生。他說:「我的信心開始動搖,當我的信心越減退,我越感到舒服。」這位著名的傳播界領袖卻與楊腓力在《有話問蒼天》這本書里,敘述玖妮對苦難的反應大不相同,玖妮因潛水意外以致身體癱瘓後,她的心態是如何逐漸改變過來的。「起初,玖妮幾乎無法將自己的處境與慈愛的上帝聯想在一起……她迴轉歸向上帝的過程是漸進的。經過三年的流淚及忿忿不平的心態,才將苦毒轉化成信靠」。這個轉變是發生在一天傍晚,她的好友辛迪告訴她:「玖妮,你不是唯一遭受這種苦難的人。耶穌了解你的感受,因為祂也曾經癱瘓。」辛迪向她描述耶穌為何被掛在十字架,身上的釘子使祂全身癱瘓。據楊腓力的觀察,他說:「這番話使她在那一瞬間忘了身上的痛苦。她從來沒有想到主也曾有過全身刺痛的經歷。這個領悟帶給她極大的安慰」。從此,玖妮不再問為什麼這樣的意外會發生在她身上,轉而學習把自己交託給上帝,並且以永恆的眼光來看待人生。楊腓力進一步說:「她曾與上帝摔過跤,但她沒有離棄上帝……。玖妮現在稱那次意外為榮耀的打擊,並且宣稱那是發生在她生命中最美好的一件事。上帝藉著這次意外,將玖妮的心思意念轉向祂」。[20]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教導了這個原則,即苦難促使人正確地信靠上帝,當保羅談及自己肉體上的困擾時,也有類似的教導。在《林後》第12章9節中上帝對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保羅接著補充說:「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10)。苦難讓我們認清了自己的能力是多麼軟弱。它迫使我們重新思想人生的重心、價值、目標、夢想、歡樂、真正能力的源頭以及我們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它能引導我們關注屬靈生命的狀況。苦難迫使我們檢討生命的方向。我們可選擇把眼目專註在現有的問題上而絕望,或者選擇仰望上帝,相信祂在我們一生中有美好的計劃。在聖經所有的章節中,《希伯來書》第11章最能提醒我:無論我這一生是過得風光或落魄,我對人生的回應是對上帝的智慧、能力以及祂的掌權必須有信心。無論境遇如何,我都有充分的理由去信靠祂,正如許多偉大的屬靈前輩皆對祂存極大的盼望一樣。例如:《希伯來書》第11章提醒我們挪亞用了120年的光陰等候,才得見上帝所應許降下的洪水(創6:3)。亞伯拉罕經過許多年煎熬的等候,才盼到上帝應許給他的兒子。約瑟被賣到埃及為奴,又遭人誣告下監,然而至終他看到上帝如何使他生命中的一切不幸化為美好的目的(創50:20)。摩西等到80歲時,才蒙召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儘管如此,帶領這些信心不足的群眾還真費勁!《希伯來書》第11章列出許多偉大的人物,如:基甸、參孫、大衛和撒母耳等人,他們都為上帝而活,且在有生之年親睹得勝的榮耀。痛苦催逼我們把眼光放遠,苦難促使我們去正視重要的問題,如:「我為什麼會在這個世界上?」或「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當我們在上帝的話語里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時,我們才能平靜安穩地面對人生的一切,甚至是最不幸痛苦的經歷,因我們知道今生並非生命的所有。只要我們知道有一位上帝在掌管人類的歷史,並且祂會將這一切編織成一幅美麗的壁毯,以使祂的名得榮耀,我們便能以更精準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我們的問題或許十分沉重,甚至是把我們壓得透不過氣來。但是保羅說如果將這一切與將來上帝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榮耀相比,縱使是人生中最黑暗和最大的重擔,都會不足掛齒。我們再花一些時間多看一個例子,也是最有意義的一個例子。基督被掛在十字架上的那一日,正好是星期五,現在稱為受難日。那真是一個受難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充滿了深沉劇烈的痛苦、黑暗和憂悶。這一天,主耶穌全然孤單。上帝似乎沉默地離開祂,邪惡似乎得勝了,一切希望都被砸得粉碎。但是到了第三天,也就是星期日,耶穌從墳墓里復活。這奇妙的復活對於兩天前的受難作了新的解釋。星期五這一天,不再是一個失敗的日子,而是個得勝的日子。因此我們也可以把眼光拉長,以忍耐的心去面對我們在「黑色星期五」的考驗,因我們所事奉的是在「星期日」復活的主。因此當苦難來臨時,要記得:上帝使用這些處境來指引我們歸向祂,並教導我們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生命。祂呼召我們信靠、盼望和等候。(二)、塑造我們在《雅各書》第1章2-4節中使徒雅各在談及我們應該為受苦之後的效益而歡欣時,也寫道:「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綜合這兩段信息,我們看到苦難能產出如此美好及值得讚美的結果,它使我們更能忍耐,品性更成熟以及更常存盼望的心。上帝可以使用生活里的艱難經歷來塑造我們,使我們在信仰里更成熟、更虔誠、更有基督的樣式。當我們信靠基督為救主時,上帝並沒有立刻將我們改變成完全的人。祂所做的是除去罪的刑罰,把我們安放在一條通往天堂的路上。當我們開始學習認識上帝和討祂喜悅時,人生就成為塑造我們品格的過程。苦難催逼我們去面對人生更深一層的問題,因而促使我們更剛強和成熟。科特·狄漢見證說:「我所聽過最偉大的講道不是來自講台,而是在病床上。對上帝的話最偉大、最深邃的真理闡釋,往往不是來自那些受過神學院教育者的講章,而是從那些曾經歷過痛苦,而深深體會上帝的真理的謙卑人生命中流露出來的。我所認識最充滿喜樂的人(除少數例外),都是那些生命中擁有最少順境和最多痛苦並熬煉的人。我所認識最懂得感恩的人,不是那些一生都凡事亨通的人,而是些因著某些境遇而受制在家、更常見的是在病床上的人。他們更懂得什麼是依靠上帝。據我觀察,那些有良好健康的人總覺得自己有病,喜歡抱怨的人,實際上是一無所缺。而使我生命一再得以更新的人,卻是那些常年卧病在床的人。他們都是最懂得對上帝的賜福感恩,也是最喜樂的一群人。」[21]我們的苦難放在上帝工作的大藍圖內,上帝正在進行祂的拯救計劃。是上帝對我們愛的保證,沒有任何人或事物能攔阻上帝所要成就的事,也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把我們和祂的愛隔絕。上帝在凡信靠祂兒子為救主的人身上工作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明白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事,也沒有應許我們在經過試煉之後,上帝會在今生賞賜我們。但是它卻向我們保證,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最美好的計劃。祂塑造我們,並掌控一切,讓我們能榮耀祂的名。著名的作家龍理·戴維士(Ron Le e Davi s)在他的書中寫道:「好消息是,上帝並非改變環境以投我們所好,而是上帝能將我們的失意與災難納入祂永恆的計劃里。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壞事都被轉化為上帝的美善。在羅馬書8章28節,上帝向我們保證,假如我們愛祂,我們的生命將會被使用來完成祂的旨意,並擴展祂的國度」[22]。然而,我們或許會問:「上帝怎樣在這個看起來失控的人生中仍然掌權?祂又如何使萬事互相效力,以致榮上帝益人呢?」同樣,華倫·魏斯比(Warren Wiersbe)已經告訴了我們:「上帝並不是透過持續的干預或阻止事件的發生,來彰顯自己的主權,而是藉著祂的統管,使一切甚至是悲劇的事件,最終也能達成祂至高的旨意。」[23]身為宇宙的主宰,上帝正使用我們生命中的一切,來促使我們更成熟、更像基督、並且成就祂永恆的計劃。為了達到這些目的,上帝會藉著別人來幫助我們,也要我們去幫助別人。(三)、團結我們痛苦與患難似乎有一種特別的能力,讓我們看到我們對彼此的需要。我們的掙扎提醒我們:其實我們是何等的軟弱。縱使是別人的弱點,也能在我們無助時成為我們的支柱。這個道理在我們教會中的小組聚會中都能印證出來。在這些聚會中,我們都在彼此分擔重擔:生病的小孩、失業、工作壓力、叛逆的孩子、流產、家庭成員關係失和、沮喪、情緒緊張、還未得救的親人、艱難的抉擇、小區犯罪、與罪惡掙扎等等。許多時候,在聚會結束時,我都會感謝上帝讓我們能彼此鼓勵和扶持。當我們一起面對生活中各種掙扎時,我們的關係不但拉近了,也比以前更鞏固。在這樣的個人經歷中,透過聖經的光照,至少提醒我們兩個真理:第一,苦難使我們看到我們需要其它信徒的幫助。第二,苦難幫助我們去顧及別人的需要時,而從我們生命中流露出基督的樣式。1.苦難使我們看到我們需要其它信徒的幫助使徒保羅以肢體來比喻在基督里信徒之間的合一。他說我們彼此需要,以便能正常運作。在《林前》第12章26-27節中保羅如此形容道:「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在寫給以弗所信徒的信中,保羅論到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若我們明白聖經中彼此相助的教導,那麼,當我們因遭受苦難而向其它信徒求助時,我們就能看到那幫助是多麼的大。當苦難似乎快將我們擊垮時,我們可以藉著其它信徒的幫助,在基督里重新得力。2.苦難幫助我們去顧及別人的需要前面我們說過,我們彼此需要,因為我們都能對其他人的生命有所貢獻。我們曾經歷各樣試煉後在生命里的洞見與智慧;我們曾體驗過溫情的可貴;我們曾在患難時經歷過上帝的安慰,因此我們也就能和面臨同樣處境的人感同身受。能給一個身處患難痛苦的人最大的幫助就是:另一個曾經有類似經歷的人的幫助。這樣的人能給予深切的安慰,他們的開導也都是經驗之談。對一個正歷經生命幽谷的人而言,「我明白你現在所經歷的」這句話必然顯得空洞和膚淺,除非說者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雖然最佳的安慰往往來自那些曾有類似經歷,並且曾因此而使生命更茁壯的人,但這並不是說其它人便沒有資格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去慰問、了解和嘗試去勸慰別人。一位痲瘋病專家布蘭醫學博士在他的著作中寫道:「當患難臨及某人時,我們這些周圍的人經常都被嚇倒。我們到醫院探訪病人時,經常會盡量使腳步穩重,舒暢喉嚨以便說幾句勉勵的話,有時還需要從書本上參考一些慰問的話語。但是,每當我問病人以及他的家屬:『是誰在你們受苦時給你們最大幫助?』我經常會聽見意想不到的答案。他們所描述的人很少是那些給予流暢的答案,或具有可愛、活潑的個性的人,反而是沉默、諒解、聆聽多於說話,且不隨意作出判斷或甚至提供任何意見的人。這些人給予他們『同在的感覺』、『需要時的陪伴』。這些病人的幫助往往是來自一隻可以握住的手、一個能體會,但又不知所措的擁抱、一張不知如何措辭的口」。[24]我們要認識到在苦難中有神與我們同在。當我們最需要神的時候,神必與我們在一起,給人以力量,能以無比的勇氣去面對,甚至可以把苦難化成榮耀的冠冕。今天,上帝使用困難來引導我們歸向祂,甚至可以用困難來塑造我們,使我們變得更有基督的樣式。其次,我們也可以在別人遭受苦難時給予受苦的人許多幫助,這樣在我們有難時,別人也能給予我們扶持。當我們建立起這樣一種團結合一的時候,我們會經歷更大的安慰,也能看到上帝如何藉著患難提醒我們罪的問題。當你了解苦難所發出來的光輝意義,才能在你裡面得勝苦難。[25]五、結 語在人類歷史中,苦難的存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苦難是如此的令人痛苦與費解,但是我們必須對苦難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苦難,這對於我們一個基督徒來說非常之重要。在歷代聖徒對苦難的認識和應對之法,主要是遵循一元論思想來作為探討為的基礎。[26]歷代聖賢對苦難的解釋有兩極觀點,有以信心在上,理性在下,有高舉理性過於信心的,及現代哲學派信徒,當中有愛上帝的教父、聖徒。卡爾·巴特認為,痛苦神學就是一個經驗神學。痛苦的經驗可以轉變成為一個新的生命,因為這個經驗帶給人的是一種完全不同與以前生命的一個全新的經驗,它使人棄絕罪惡朝向善而前進。因此,神學家應該幫助基督徒理解痛苦的意義和痛苦的目的,既然基督信仰無法逃避它,就要積極的面對它。[27]而愛任紐則認為,永生是應付苦難的力量。[28]苦難的來源可以是因為人類的犯罪,也可以是來自撒旦的攻擊,也可以是出於神的管教,這是神的美意。神只是要利用苦難來提醒我們,當苦難臨到基督徒的身上的時候都是因為主愛我們。當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時候,我們便會獲得力量,就能以無比的勇氣去面對,甚至可以把苦難化成榮耀的冠冕。在今天的世代當中,基督徒應該用信心等候上帝的,在苦難中不離開主,因為空墳墓已經證實了他能勝過死亡,他能將苦難消除。耶穌基督在上十字架前夕,勸慰門徒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如今,同樣的話語仍舊安慰著無數倚靠上帝度過信心煎熬的靈魂。考門夫人告訴我們:「上帝絕不容許:任何上帝和我都無法共同處理的事,臨到我身上。」[29]所以,基督徒在面對苦難時要確切的相信,一切的苦難臨到我們身上都是經過上帝的允許的,而且是我們所能承當的。面對苦難時不要灰心失望和懼怕,我們仍然要抬頭仰望創始成終的基督,專心的依靠祂,正如《奔向日出》一書中說的那樣「即使我顫抖,也讓我勇敢的顫抖吧!」[30]上帝沒有去解釋苦難的原因,他只是教導我們要與哀哭的人同哀哭、與喜樂的人同喜樂,要用愛溫暖受苦的人,因為我們的愛是從基督那裡白白得來,也要白白分享給別人。明白受苦的原因未必能安慰受苦者,惟有認同、體會、接納才能使悲傷的人得著安慰!主耶穌用自己的受難、復活詮釋了苦難,他在十字架上無辜地承受了這個世界的苦難和折磨。十字架上的受難是上帝性的顯現。上帝在十字架上的臨在,表明上帝最痛心於人的苦難,並以自己的摯愛來分擔人的受苦。苦難只能在耶穌基督的受難和復活中獲得意義,這意義就是:即使在悲傷、痛苦和不幸中,基督徒也能與救主基督相遇,也能領受從耶穌基督來的白白的恩典,從而,無論什麼不幸和苦難都不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2年1月第238次印刷,第728頁。[2] 參考 「苦難」詞條,見「百度百科」,2011年2月26日,檢索自http://baike.baidu.com/view/522604.htm。.[3] 唐佑之 著:《苦難神學》,香港:卓越書樓,1995年,第7頁。[4] 唐佑之 著:《苦難神學》,香港:卓越書樓,1995年,第7頁。[5] 摘自「苦難神學」條目,見「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1年2月26日,檢索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6] 唐佑之 著:《苦難神學》,香港:卓越書樓,1995年,第7頁。[7] 馬有藻博士著:《苦難神學初探祝福或咒詛》,香港:國際福音協傳會,1999年,第4頁。[8] 摘自 「5·12汶川地震」詞條,見「百度百科」,2011年2月26日,檢索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587399.htm。[9] 摘自 「4·14玉樹地震」詞條,見「百度百科」,2011年2月26日,檢索自http://baike.baidu.com/view/3481726.htm。[10] 摘自 「2·22紐西蘭克萊斯特徹奇地震」詞條,見「百度百科」,2011年2月26日,檢索自http://baike.baidu.com/view/5252559.htm。[11] 「美加科學家研究海洋微生物吸收二氧化碳機理」,載於《新華文摘》,1997年2月總218期,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頁。[12] 本傑明·桑特(Benjamin Santer)湯姆·威格利等人:「研究發現海洋颶風產生原因是由人為造成」,見「騰訊科技」,2011年2月27日,檢索自http://tech.qq.com/a/20060919/000028.htm。[13] 註:「歷史書」是按照和合本聖經目錄中歸類,共12卷書。[14] 余也魯教授總編輯:《中文聖經啟導本》,上海:中國基督教兩會,2006年,第977頁。[15]陳終道著:《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上卷),上海:中國基督教協會,1998年,第495頁。[16] 海爾 著:《實用新約注釋》,高陳寶禪 江瑞英 石彩燕 麥偉儀 徐德安陸秀雲譯,上海:中國基督教兩會,2009年,第487頁。[17] 海爾 著:《實用新約注釋》,高陳寶禪 江瑞英 石彩燕 麥偉儀 徐德安陸秀雲譯,上海:中國基督教兩會,2009年,第581頁。[18] 考門夫人 著:《奔向日出》,黃白琪梁敏夫譯,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90頁。[19] 唐佑之 著:《苦難神學》,香港:卓越書樓,1995年,第278頁。[20] 楊腓力(Philip Yancey)著:《有話問蒼天》(Where Is God When ItHurts?),黃陳妙玲 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年。[21]科特·狄漢(Kurt De Haan)著:《破碎之物》(Broken Things),出版社、出版年代不詳:第43-44頁。[22] 龍理·戴維士(Ron Le e Davi s)著:《在破碎世界裡成為完全人》(Becoming a WholePerson in a Broken World),出版社、出版年代不詳:第122頁。[23] 華倫·魏斯比(Warren Wiersbe)著:《為什麼是我們?》(Why Us?),出版社、出版年代不詳:第136頁。[24] 布蘭醫學博士(Dr. Paul Brand)著:《奇妙可畏的創造》, 出版社、出版年代不詳:第203-204頁。[25] 參 考門夫人 著:《奔向日出》,黃白琪梁敏夫譯,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7頁。[26] 馬有藻博士著:《祝福或咒詛——苦難神學初探》,台北市:天恩出版社,1999年,第17頁。[27] 摘自「劉記賢——從地震談苦難神學」,見「天主教在線」,2011年3月30日,檢索自http://www.chinacath.org/e/DoPrint/?classid=55&id=2001 。[28] 馬有藻博士著:《祝福或咒詛——苦難神學初探》,台北市:天恩出版社,1999年,第20頁。[29] 【美】考門夫人 著:《奔向日出》,黃白琪梁敏夫譯,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4頁。[30] 【美】考門夫人 著:《奔向日出》,黃白琪梁敏夫譯,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6頁。參 考 書 目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2年1月第238次印刷。2、布蘭醫學博士(Dr. Paul Brand)著:《奇妙可畏的創造》, 出版社、出版年代不詳。3、馬有藻博士 著:《苦難神學初探——祝福或咒詛》,香港:國際福音協傳會,1999年。4、【美】考門夫人著 黃白琪 梁敏夫 譯:《奔向日出》,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5、海爾 著:《實用新約注釋》,高陳寶禪 江瑞英石彩燕 麥偉儀 徐德安 陸秀雲 譯,上海:中國基督教兩會,2009年。6、龍理·戴維士(Ron Le e Davi s)著:《在破碎世界裡成為完全人》(Becoming a WholePerson in a Broken World),出版社、出版年代不詳。7、楊腓力(Philip Yancey)著 黃陳妙玲 譯:《有話問蒼天》(Where Is God When ItHurts?),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年06月。8、科特·狄漢(Kurt De Haan)著:《破碎之物》(Broken Things),出版社、出版年代不詳。9、陳終道 著:《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上卷),上海:中國基督教協會,1998年。10、 華倫·魏斯比(Warren Wiersbe)著:《為什麼是我們?》(Why Us?),出版社、出版年代不詳。11、 唐佑之 著:《苦難神學》,香港:卓越書樓,1995年8月。12、 余也魯教授 總編輯:《中文聖經啟導本》,上海:中國基督教兩會,2006年13、 參「百度百科」詞條,檢索自http://baike.baidu.com。14、 參「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檢索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15、 參「天主教在線」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一張三十年前的老照片
※聖經論家庭關係與責任-01-設立婚姻是神的心意
※聖經關於婚姻的經節
※聖經論家庭關係與責任-12-如何與未信主的丈夫相處
※同負一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