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的當代魅力與價值

詩詞的當代魅力與價值

作者:何漂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國文學的璀璨明珠,也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創作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光輝詩篇,在記載歷史、傳承文化、啟迪思想、陶冶情操、交流情感、享受藝術、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是詩的國度,其源遠流長的詩歌發展史,積澱了異常豐富的文學藝術資源,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文化成就。詩詞作為中國的國粹和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內核,積澱和涵養著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新時期以來,詩詞創作漸漸成繁榮盛況,當代詩人自覺主動地緊跟時代,堅守內心生活,不忘流風遺躅,傳承民族文脈,以積極健康、熱情澎湃、認真負責的姿態投身詩詞實踐和探索,抒寫歷史風雲和幸福生活,不僅繁榮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更為社會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回溯歷史,「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等,代表著一個個朝代最高的藝術成就,今天,作為詩詞大國的中國,我們還能夠創造輝煌的詩詞藝術成就嗎?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作為一門文字藝術,再創輝煌取決於它在當代的魅力展示和價值意義。研究詩詞藝術的當代魅力和價值,自然而然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

要解決詩詞在當代的發展問題,首先應該溯本追源。詩詞是基於中國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著的文學形式,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力量,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是中華文明的寶貴財富,可以說詩詞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學。如果要說概念,「詩詞」特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徵、中國傳統哲學內涵和中國集體人格魅力且不斷反映中國各個時期的社會歷史和人們生活生存思維的一門文字藝術。因此詩詞具有四大歷史特徵,即:人文性、傳承性、時代性、發展性。

人文性不僅是指詩詞源於人民而服務於人民,更是說詩詞代表著人民所創作的文化中優秀而健康的部分,它是一種崇尚高雅的美、一種可以穿越時空的美。傳承性主要是指詩詞的文化根基是牢牢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無論歷史變遷、朝代更替,詩詞藝術的基本規律和原則是必須要傳承的,詩詞文學的價值取向和倫理標準是必須要傳承的。時代性主要是指詩詞的功能、作用、取材等方面,以不同的時代環境和社會背景而具有濃厚的時代特徵,所謂「文章合時而著」。發展性主要是指詩詞的表現形式和創作內容以及創作時所需要依據的音律、布局、章法和技巧運用等是隨著詩詞藝術的創新和社會前進要求而不斷革新和變化的,比如因為「詩」而發展有「詞」「曲」等。

「詩」與「詞」一脈傳承但又各有千秋。「詩」和「詞」都是以中國傳統文化作為背景依託,以中國傳統哲學作為思想基礎,以中國人格思維作為生命特徵;它們二者宏觀上在意境方面都比較強調催人向善、真情流露,注重美學價值和美學意義;它們二者宏觀上在結構方面都比較強調對稱性、填充性和格式化;它們二者宏觀上在音律方面都比較強調規範性、節奏性、協調性。

「詩」是一種讀來節奏分明、朗朗上口的,思來形象生動、聯想翩翩的,寫來章句分明、層次有序的,以高度凝練的文字為表達和集中反映的感情為載體的文學。

「詞」是一種因為文字和音樂結合的藝術欣賞需求而從「詩」的範疇中逐步區分但又不完全脫離的韻文。較「詩」而言,「詞」讀來不如「詩」那樣的節奏分明、朗朗上口,但更具跳躍和個性;思來不像詩那樣的環環緊扣、起承轉合,但更讓人情感波折跌宕、想像層出不窮;寫來不像詩那樣章句分明、層次有序,但更顯錯落有致、別有韻味。「詞」也是以較為凝練的文字為表達和較為集中反映的感情為載體的文學。「詞」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按一定的曲調來填寫,即詞牌;如「滿江紅」「蝶戀花」「江城子」「沁園春」「浪淘沙」等,它根據不同的曲名發展而成不同的格式,再以格式化的形式填充文字。

在當代中國,詩詞作為文學藝術,仍然深受老百姓青睞,詩詞藝術在當代依舊綻放著魅力,依舊實現著價值,依舊展示著風采。那麼,總體而言,詩詞藝術的當代魅力與價值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詩詞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時明確指出,「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孑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基因的作用就是傳承和發展。詩詞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因,記錄著中華民族最美最凝練的語言藝術,也刻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思想與氣質,更是中華民族歷史與文明的見證者。今天,詩詞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將對於構建新時期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體系至關重要,甚至是迫在眉睫,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才會有上述闡述。比如我們的基礎教育,保留課本上的傳統文化因素,尤其是古典詩詞內容,讓詩詞等傳統文化在新時期,滋養著我們這個時代,繼往開來,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得以代代相傳。

浩瀚的中國文化史,似乎就是以詩歌文學發展為脈絡的歷史。詩從何而來?詩歌的起源離不開勞動、祭祀、兩性和宗教等,民間一些山歌、歌謠、曲子等以及官方用於慶典、祭祀等活動的歌曲文字腳本逐漸被古代懂文字的有心人挖掘、提煉,漸漸整理和收錄。當孔子編輯當時世界上第一部偉大的詩歌合集《詩經》的時候,他萬萬沒有想到兩千五百年之後的今天,他的學生和子孫們仍舊把《詩經》作為經典,仍舊在傳承和發展著詩歌這門古老的文學,仍舊在熱愛著詩歌、創作著詩歌。回眸《詩經》,雖然大部分的原創作者至今我們無從查找,但是因為孔子的整理和編輯,讓這部偉大的詩歌合集得以流傳至今,我們可以從《詩經》里尋找到孔子時代以及在他之前的社會的信息。因此,詩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亦具有史料價值。這種史料價值也就是我們所談及的「基因」的表現之一。詩詞作為一種文字藝術,它承載的信息不僅僅是在文化自身的範圍,更重要的是它是歷史的記憶碎片,我們把這些零碎的歷史記憶進行有效整理,可以成為研究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有效佐證。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詩詞來尋找歷史的片段,我們可以通過詩詞發展的脈絡來梳理中華傳統文化。巴爾扎克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其實詩詞文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栩栩如生的中國歷史。

當然,我們今天在傳承著文化的同時也在創造著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詩詞同樣可以作為今天文化發展的基因,它將為後世儲存著今天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的若干記憶,為後世儲存著今天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的有價值的信息,充當著歷史側影的刻畫者、書記員。

詩詞積澱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如古詩詞中有大量書寫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的詩詞,這些詩詞本身涵納了豐富的傳統習俗,能夠使得我們觸摸到古老的文明。詩詞保藏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能讓我們從心靈深處感受到獨特的中華文化魅力和高尚的情操,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詩詞以它的博大精深,為中華民族的靈魂書寫了一部完整且美妙的歷史書,也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書寫了一部浩瀚且高尚的正義歌。

詩詞構建著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比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為我們中華民族構建的正義的生死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為我們中國老百姓構建的的鄉愁文化共識,深植在中國人的骨血里;「為伊消得人憔悴」、「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是為我們在構建一種愛情的力量;「哀民生之多艱兮」,這是為我們的「士大夫」構建的民生情懷;「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我們構建著一種強烈的民族感情和國家使命。等等此類,比比皆是,可見,詩詞作為一種文化基因,已經留存在中國人的血液里,具有永恆的魅力。葉嘉瑩先生說:「詩,讓我們的心靈不死。歷經千百年淘揀的古典詩詞博大而善感,一定能引領現代人踏進歲月長河,品察生命本真的況味。」

時至今日,詩詞藝術的魅力,仍然具有得天獨厚的作用,它完全超出了文學價值、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的範疇,它更像是中國人思想道德方面的旗幟,更像是中國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自信的資本,更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遞給世界的一張響噹噹的名片。

今天,隨著互聯網的發達,詩詞創作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局勢,廣大詩詞熱愛著通過寫詩填詞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新生活的態度和願望,也極大地豐富了當代文化生活,更成為新時期社會百態在文化方面的重要反映。當代所創作的這些詩詞作品,也是我們這個時代人文的組成部分,也將成為未來研究今天的有效素材之一。這一點,更言中了詩詞作為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特質,它不僅僅是古往今來文化傳承的基因,更加成為開啟中華文化在未來生生不息、繁榮發展的基因。

二、詩詞是展示中國文化自信的魅力與實力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

豐厚而美麗的中華詩詞就是中國文化展示其自信力的底氣。詩詞的博大精深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是中國最為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之一。其一,漢字藝術的獨特性;其二,漢語表達方式的獨特性,而詩詞又是漢語之美的最高境界;其三,詩詞藝術所積澱著的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所承載的中華民族的博愛情懷;其四,詩詞是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所貢獻的獨特的文化遺產。千百年來,所積累的詩詞,尤其是經典詩詞作品,其傳承的理念,其表達的思想,其代表的精神,已浸潤在每個國人心中,成為中國集體人格,成為中華民族的價值觀,也構成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就文學的角度而言,詩詞所展示出來的魅力與價值就已經讓世界嘆為觀止了!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文學繁榮高潮一浪接一浪,而這種高潮的核心其實就是詩歌文學在不斷地演變和深化。可以說,詩詞藝術代表著中華文學的最高成就,從《詩經》、《離騷》到今天,詩歌一直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奇葩,歷史上湧現的無數詩人和無數詩篇,成了我們今天自豪的文化資本。中華文明史上,由詩詞譜寫出的一篇篇輝煌華章,是那樣璀璨奪目,是那樣絢麗多彩,是那樣彰顯風流。江山多嬌,無數英雄競折腰;山河如畫,代有才人領風騷。我們不得不為中國歷史上的詩詞藝術成就而感到驕傲和幸運,慶幸著我們生活在一個古老的詩歌王國,擁有者如此豐厚的詩歌歷史文化。

通過研究中國詩詞對西方詩歌的影響,我們可以找出詩詞藝術的文化自信之源泉。其一,中國的詩詞更加註重含蓄表達和語言的委婉,比如漢語在詩歌創作的運用角度上,不像英語詩歌那樣地明顯和精確,漢語詩歌以含蓄來展示美,艾米·洛威爾曾經說過:「含蓄是我們從東方學來的東西之一。」其二,中國的詩詞講究語言表達的簡潔凝練,以簡單的文字來囊括大量信息本身就是創作才能的體現這對於創作者的要求似乎更高更嚴格。其三、中國的詩詞的創作藝術本身就不斷影響著西方文學的發展,比如,英美譯者翻譯最多的是我國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李商隱、李賀的詩和李清照、柳永、李煜的詞,他們的創作手法對英美現代詩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勃萊一首名為《想到<隱居>》的詩,就是受白居易的啟發而寫的。事實上,中國新文化運動以後,本土新體詩歌的創作同樣深受著傳統詩詞藝術的影響。

就思想價值的角度而言,詩詞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內涵,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徵,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綜合國力較量的文化砝碼。綜合國力離不開文化實力,而中國詩詞就是中國文化實力的體現之一。就作品總量而言,我想這是毫無疑問的,中國詩詞作品數量是世界之冠。就詩人的數量而言,我想這一點恰恰是值得我們驕傲的重要資本,歷史源遠流長,江山代出人才,因此詩人的數量更如天上的繁星,數不勝數。就作品的運用價值和藝術魅力而言,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詞曾經被列為科舉考試的內容,在詩詞創作內容上,其所囊括的寫景狀物、抒情言志、寓理載道,涉獵包羅萬象,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繼承並發展詩詞,既傳承了傳統文化,也承載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一個紐帶。

因此,詩詞界要牢固樹立對詩詞藝術傳承、發展的責任擔當意識。文化自信更需要在實際行動上的責任和擔當。

三、詩詞對於社會民眾的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我有一種感覺,我們的生活中似乎處處有詩詞。比如微信發朋友圈,配幾張照片,簽名一句詩詞;比如報紙、網站的新聞標題經常運用詩詞;比如聽到的歌曲常以詩詞中的名句命名,如《相見時難別亦難》、《青青河邊草》等。可見,詩詞與生活、與社會息息相關。

首先,詩詞可以促進人們表達思想和感情的方式提升。詩詞藝術能夠給人以更多的感受和體驗,在創作中大量使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使詩詞在傳遞信息、表達思想感情方面,並不顯得呆板,而是生動活潑,極具感染力。比如,習近平總書記曾數次引用古典詩句、諺語闡述思想,展現他獨特的語言風格和人格魅力,也展現了詩詞藝術的獨特魅力。

其二,詩詞可以陶冶人們的性情和品格。黑格爾曾說:「詩的對象是精神的無限領域,它關心的是精神方面的旨趣。」(《美學》第三冊)詩詞距離我們的日常生活並不遙遠,反而是滲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比如人在工作之餘讀讀詩詞,如果能夠寫詩填詞,自然而然是一種高雅消遣方式。「腹有詩書氣自華」,人們日常生活中多讀一些經典詩詞,加強傳統文化學習,可以提高個人的見識和才華。以詩詞藝術來陶冶性情和品格,也有幾種境界,第一是以詩自娛、言情詠志,曹操說:「歌以詠志」,陶潛說:「常著文章自娛」,毛澤東說:「詩言志」等等,大概就是說的這一種境界;第二是心憂天下、針砭時政,白居易說:「文章合時而著」;第三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透人性、洞見未來,這恐怕是一般人難以到達的一種境界。浸淫在詩詞藝術之中,可以讓你遠離喧囂,敢於忍受平庸、冷眼、困惑和寂寞的心路歷程;可以讓你不被權威、世俗、自我的成就所壓倒和輕易折服;可以促使你敢於挑戰、創新;可以促進讓你實現自我價值。

其三,詩詞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聯網的興起,手機的智能化,為人們展示了一種全新的文化傳播方式。詩詞的傳播的渠道忽然全面打通了,而交流的機會和平台也將更多了。詩詞作品可以毫無阻礙地傳播,詩人們以詩詞互致問候,互相唱和,互相交流,因為詩詞而相識的機會增加了,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高效、便捷、開放、互動的現代信息化社會對詩詞的傳播、交流、等許多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讓當代詩詞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其四,詩詞有利於健康養生。醫學界認為,影響人健康長壽與否取決於三個因素,心態、運動、飲食。三項因素中,心態好不好佔百分之五十至六十,運動佔三十左右,飲食佔二十左右。當代人進行詩詞創作,可以使人精神愉悅。雖然李白寫「借酒澆愁愁更愁」,但是詩卻可以幫助人排擠煩憂,詩詞可以讓人增添滿足感和幸福感。寫詩是作者的一種心理活動,情性所致,有感而發,這種過程其實就是心理調整的過程。當人們移情於詩詞寫作,自然忘卻煩惱,使心靈寧靜,從而有利於身體分泌快樂激素。

其五,詩詞可以帶動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文化是旅遊資源的魅力所在。不少文化資源只要略加開發就可以成為富有吸引力的產業。大量的詩詞文化資源都具有吸引力的特質,比如常德的詩詞牆,比如成都的杜甫草堂,比如古代著名詩人的故居等。詩詞的興盛也可以帶動文化交流,這是旅遊業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比如時下興起的詩詞之旅、詩詞夏令營、詩詞自駕游等。就社會效益而言,詩人之間的文化交流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增加了解、加強友誼;就經濟效益而言,詩人之間尤其是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有利於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三、詩詞藝術的美育價值

詩詞藝術的當代價值,最為深遠的還是其美育價值。詩詞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之所以經久不衰,之所以代代相承,之所以源源不斷地發展,之所以被歷朝歷代的人們喜聞樂見,我認為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的美育作用。從《詩經》開始,一直到今天我們的寫詩填詞,兩千多年來,詩都在為人類傳達美的感動、傳遞著心靈世界最真誠、最樸素也是最令人魂牽夢繞的感情。為什麼我們會愛上詩詞這樣的藝術?不管你是創作者,還是讀者,我們如此熱衷地愛著它、戀著它,甚至使用著它。因為詩詞是我們心靈深處的朋友,是我們情感生活的知己,它能夠讓我們在千古浩瀚的詩海中找到讓我們情感產生共鳴的表達。

而我要說,一切藝術的核心在於傳遞美的感動,一切藝術的偉大之處在於通過美的傳達促進人們靈魂的純凈和升華,進而使人向善,使人擁有健康而積極的精神世界。詩詞如此,書法、美術、音樂亦是如此。我們在體會詩詞魅力的時候,應該是感動而並快樂著的,無論我們是離愁別緒,還是神情激蕩;無論我們是表達忠誠愛國,還是表達兒女情長,我們會為自己在茫茫歷史之中找到靈魂共鳴的詩句所帶來的美的感動而幸運、幸福。

我們這裡的「美」,不僅僅是視覺和聽覺上的,更多是講述通過美的感官刺激和內心觸動,而產生的心靈升華、精神享受。這樣的「美」是可以讓人們所認識、體驗、感受、欣賞的,同時也被人們所創造、所表達,是人們對宇宙世界和自我精神的追求、理想,從而形成情操、品格和素養。

詩詞藝術應該可以成為全民美育的基礎,對全社會普及審美教育具有非常高的實用性,通過詩詞藝術進行的情感教化,比任何一門藝術都有普遍性。詩詞本身的傳播就是美的傳遞,然詩詞而歌,結合音樂而傳遞美;詩詞而書,結合書法而傳遞美;詩詞而畫,結合美術而傳遞美。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十分重視「詩」、「樂」的學習,非常重視詩歌審美教育的作用,提出「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興觀群怨」說,(《論語·陽貨》)因而提出「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1906年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中指出:「教育之事亦分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作為詩詞藝術,其核心意義就在於它的美學價值,而美學價值不僅僅是詩詞本身的所謂「建築美」 、「聲韻美」、「意境美」、「自然美」等等,更重要的是詩詞藝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般的動情和傳神,詩詞藝術溫潤人心、啟迪智慧、發人深思、使人共鳴等等,這是升華的美、發散的美,也是可以穿越時空的美。比如當我們吟誦陸遊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會激發我們的愛國壯志,激發我們內心深處的真摯情懷;比如我們吟誦秦觀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的凄美之句,我們會涌動內心深處的悲憫和傷感,我們會為古人的凄美愛情而打動。

我一直認為,美育之真諦,不在於說教,更重要的是感化人心。《禮記·樂記》說:「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也就是說詩詞藝術最終是將世間萬事萬物以美的方式進行藝術加工,使人受到熏陶,進而產生美的感悟。比如《詩經》里的《關雎》,內容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到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裡的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試問這樣的相思,是不是人們情感世界的一種較為普遍的反應呢?當我們為了愛情而苦苦追尋的時候,我們便想到了《關雎》里的詩句,我們便可以把這樣類似的感情寄托在詩歌里。我們是在詩詞藝術的升華中得到感動的,這種感動就是一種審美體驗,就是一種美的傳遞。詩詞藝術的美育作用,最大的體現就是「感動」、「感化」,進而潤人心田,使人產生真誠而善良的對「美」的悟性。可以這樣說,詩詞藝術是為「真善美」而孕育而生的,是為人的思想感情而服務的。

詩詞藝術是如何來感化人心的呢?

詩詞藝術可以通過「形象」而打動和感化人。比如北宋詩人宋祁的《玉樓春·春景》: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多好、多美、多麼活潑而生動的畫面。此詞上片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春意盎然、色彩鮮明、生動可愛的畫面;下片則通過寫游春人或者說是作者本人的神態和心理,傳達出詞人感概人生如夢、感嘆韶華易逝的惆悵,反映出此刻的詞人油然而生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思想感情。且看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其詩歌語言勾勒出的畫面栩栩如生,為我們營造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讀此詞,能被作者描繪出來的傳神畫面而陶醉其間,進而與之共鳴,發人感概,不知古今,何分彼此?這就是詩詞藝術通過形象的描寫而達到動情目的的例證。尤其是詞人以擬人的手法,一個「鬧」字,將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詩詞藝術一定要注重語言本身的張力,通過語言的力量來傳達思想感情。什麼樣的詩詞語言才是好語言呢?最關鍵的就是形象化的語言來寫抽象事物,把詩詞的語言之美、語言力量淋漓盡致地體現、發揮。

詩詞藝術可以通過「思想」而打動和感化人。比如唐朝杜甫的《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登岳陽樓》是杜甫於大曆三年(768年)創作的一首五律,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詩人通過在作品中描繪的岳陽樓、洞庭湖的景象,進而由景及人,感慨自己晚年生活的不幸,來反映了社會的動蕩局勢,抒發憂國憂民之情懷。讀此詩,最為關鍵的是岳陽樓壯觀之景象和詩人乃至社會的不幸形成強烈的反差。昔聞洞庭水,是在哪裡聽說的呢?我們不免會想到同樣一位漂泊洞庭湖的「哀民生之多艱兮」的大詩人屈原。今上岳陽樓,杜甫似乎在穿越時空,與屈原進行一場歷史的對話。兩位詩人有著相似的社會背景和個人遭遇,但同樣表達的是愛國愛民的大情懷。這樣的詩篇,這樣的思想,無不讓人震撼。且看杜甫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是他的親戚朋友都不理他、不寫信給他?自己孤苦的晚年,如此凄涼,竟然無人理睬?後面緊接著的答案是「戎馬關山北」,原來是社會的動蕩不安,帶給了自己深重的災難。杜甫並沒有停留在個人痛苦的失落上,而是一想起一路以來的所見所聞,不免憂國憂民之情悲壯在心,涕淚如雨!我覺得這首詩有非常宏大的氣勢和十分強烈的感情,其一,杜甫穿越時空與屈原(古人)的對話;其二,強烈的情景反差和邏輯悖論;其三,升華的思想境界。杜甫此作以厚重的愛民思想、家國情懷而帶動我們的感情,極具感染力,為後世傳遞著詩詞思想境界的至高之美。

詩詞藝術可以通過「聲韻」而打動和感化人。在古代,詩詞主要是通過吟誦或者演唱來傳播,因此,自然而然詩詞要有聲韻之美。古羅馬美學家朗吉弩斯所說:「和諧的樂調不僅對於人是一種很自然的工具,能說服人,使人愉快,而且還有一種驚人的力量,能表達強烈的情感。例如笛音就能把情感傳給聽眾,使他們如醉如狂地歡欣鼓舞。」(《論崇高》)。《樂記·樂本篇》指出:「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客怨之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詩詞的感情變化很大程度是基於其聲調變化,聲調就是為感情而服務的、而鋪墊的,因此詩和歌似乎不分開,詩通過「歌」的方式而傳達思想感情。於是乎,詩詞藝術在以吟誦為方式的傳播和表達條件下,更為直觀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和人們心中的情感。我覺得,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詩詞也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見證。盛世有太平之歌,亂世多哀怨之曲;肉食者有肉食者的詩歌,布衣者有布衣者的心聲。現在,我們研究詩詞藝術,還是要從根本入手,所謂的根本,就是詩詞的聲調問題。由於,語言的進化和發展,我們現在很難知道古人是如何通過吟、誦、唱等方式來演繹詩詞作品的,但我們在發揮詩詞美育作用的時候,一定要高度關注這個問題。將來,我們可以結合新時代的需求,結合老百姓的喜聞樂見,恢復、傳承和發揚我們詩詞藝術以歌唱、吟誦的形式來傳達美感。

詩詞藝術可以通過「故事」而打動和感化人。比如《詩經》里的《國風·衛風·氓》,通過這樣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故事型長詩,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婚後被丈夫的虐待、遺棄等等。此詩近似於棄婦的自述故事詩,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女性的悲哀和無奈,也為我們了解古代社會戀愛婚姻問題提供了素材。我們讀這樣的故事,喜怒哀樂都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而變化。時而氣急敗壞,時而怒火滿腔,時而同情,時而可憐,時而哀嘆,時而惋惜。可見,詩詞可以給我們講故事,通過故事,我們可以對照反省,也可以檢查時下。再比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以一首長篇敘事詩,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給我們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如同寫劇本、小說一般,有情節的起伏,有故事的變化,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這樣 「講故事」 的作品比比皆是,而且名作眾多。通過說故事來感化心靈,是文學的一種基礎性功能,詩詞藝術亦不例外。

四、綜述

《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我們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的堅實根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加強對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曲藝雜技和歷史文化紀錄片、動畫片、出版物等的扶持。令人欣喜,黨和政府已經意識到中華詩詞的重要性,在傳承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比如央視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孔子學院的興辦,也為我們在國際上傳播中華詩詞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北宋著名理學家張載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遺產,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名言歷代流行不衰,這也正是我們詩詞文化普及工作者的崇高使命。我們既要整理好歷史、把握住當代,更要服務好未來;既要服務好詩人,更要服務好社會。


推薦閱讀:

再來給力了,要成為要魅力的男人需要的必須條件
圖說:自信和優雅 是女人最大的魅力
無名指長的男人更有魅力
外匯投資的魅力
溫柔的女人,成熟的魅力

TAG:魅力 | 詩詞 | 價值 | 當代 |